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30詞典 2分類詞匯 28
為考慮容錯,系統(tǒng)已按“事 → 叓事”轉(zhuǎn)換方式進行查詢。
《漢語大詞典》:奏事
(1).向皇帝陳述事情。史記·汲鄭列傳:“上嘗坐武帳中, 黯 前奏事?!?宋 沈括 夢溪筆談·謬誤:“ 黃宗旦 晚年病目,每奏事,先具奏目,成誦於口?!?br />(2).指向丞相陳述事情。史記·張丞相列傳:“ 魏丞相 相 者, 濟陰 人也。以文吏至丞相。其人好武,皆令諸吏帶劍,帶劍前奏事?!?宋 孔平仲 《孔氏雜說》:“白事丞相,亦可謂之奏事。《魏相傳》‘帶劍奏事’是也?!?br />(3).向皇帝奏陳的事情。史記·秦始皇本紀(jì):“宦者輒從輼涼車中可其奏事。”后漢書·皇后紀(jì)上·明德馬皇后:“時諸奏事及公卿較議難平者,帝數(shù)以試后。后輒分解趣理,各得其情?!?/div>
《漢語大詞典》:奏事官
(1).地方上派遣入朝奏事的官員。資治通鑒·唐武宗會昌四年:“ 李德裕 奏: 鎮(zhèn)州 奏事官 高迪 密陳意見二事?!?胡三省 注:“方鎮(zhèn)遣牙職入奏事,因謂之奏事官?!?br />(2).在朝廷接遞奏章的官員。《再生緣》第七一回:“早有奏事官雙手接捧本章,呈於龍案?!?/div>
《國語辭典》:北闕(北闕)  拼音:běi què
1.古代宮殿北面的門樓,為大臣等候朝見皇帝或上奏章的地方。《漢書。卷一。高帝紀(jì)下》:「蕭何治未央宮,立東闕、北闕、前殿、武庫、太倉?!固?。顏師古。注:「未央殿雖南向,而上書奏事謁見之徒皆詣北闕,公車司馬亦在北焉。」
2.帝王的宮禁。漢。李陵答蘇武書〉:「誰復(fù)能屈身稽顙,還向北闕?!固?。孟浩然 歲暮歸南山詩:「北闕休上書,南山歸敝廬?!?/div>
《國語辭典》:封事  拼音:fēng shì
古代臣子奏事,以皂囊封板,防止泄露,稱為「封事」?!逗鬂h書。卷二。顯宗孝明帝紀(jì)》:「于是在位者皆上封事,各言得失?!固?。杜甫 春宿左省詩:「明朝有封事,數(shù)問夜如何?」
《漢語大詞典》:含香
(1).帶著香氣。 南朝 梁 江淹 《待罪江南思北歸賦》:“桂含香兮作葉,藕生蓮兮吐絲。” 唐 李百藥 《笙賦》:“柳佩翠而辭寒,梅含香而受日?!?br />(2).古代婦女銜香于口以增芬芳之氣。 唐 張鷟 《游仙窟》:“艷色浮粧粉,含香亂口脂。” 宋 辛棄疾 《瑞鶴仙·賦梅》詞:“溪奩照梳掠。想含香弄粉,艷粧難學(xué)?!?br />(3).謂含服香藥。香,指春藥。 五代 王仁裕 開元天寶遺事·助情花:“ 明皇 正寵妃子,不視朝政……﹝ 安祿山 ﹞因進助情花香百粒,大小如粳米而色紅。每當(dāng)寢處之際,則含香一粒助情發(fā)興,筋力不倦。”
(4).古代尚書郎奏事答對時,口含雞舌香以去穢,故常用指侍奉君王。 漢 應(yīng)劭 漢官儀卷上:“尚書郎含雞舌香伏其下奏事。”通典·職官四:“尚書郎口含鷄舌香,以其奏事答對,欲使氣息芬芳也?!?唐 王維 《重酬苑郎中》詩:“何幸含香奉至尊,多慚未報主人恩。” 明 屠隆 《綵毫記·仙翁指教》:“你且去近侍君王,準(zhǔn)被著簪筆彤墀,含香畫省,起草 明光 ?!?/div>
《漢語大詞典》:交章
謂官員交互向皇帝上書奏事。 唐 韓愈 《唐故秘書少監(jiān)贈絳州刺史獨孤府君墓志銘》:“君與起居舍人 李約 交章指摘,事以不行?!?明 沈德符 野獲編·司道·憲臣笞屬吏:“眾咸不直 鳴鳳 ,兩京科道交章劾之。” 清 陳睿思 《閱三朝要典》詩:“顧命之臣憤不平,羣賢交章以死諍?!?/div>
《漢語大詞典》:伏闕(伏闕)
拜伏于宮闕下。多指直接向皇帝上書奏事。 唐 獨孤及 《為李給事讓起復(fù)尚書右丞兼御史大夫等第三表》:“臣再以微誠,伏闕請命?!?宋 陸游 《跋臨汝志》:“﹝ 歐陽澈 ﹞ 建炎 初伏闕上書,論大臣誤國?!?康有為 《東事戰(zhàn)敗聯(lián)十八省舉人三千人上書》詩:“ 遼 、 臺 膴膴割山河,抗章伏闕公車多?!?/div>
《國語辭典》:表奏  拼音:biǎo zòu
上表奏請。南朝齊。王儉 褚淵碑文:「爰降詔書,敦還攝任。固請移歲,表奏相望?!埂度龂萘x》第二回:「皇甫嵩又表奏盧植有功無罪,朝廷復(fù)盧植原官?!?/div>
《國語辭典》:上朝  拼音:shàng cháo
1.舊日官吏入宮覲見皇帝,奏事議政?!读簳?。卷三。武帝本紀(jì)下》:「經(jīng)國有體,必詢諸朝,所以尚書置令、仆、丞、郎,旦旦上朝,以議時事?!?br />2.君主到朝廷上處理政事。
《國語辭典》:白筆(白筆)  拼音:bái bǐ
古代官員隨身攜帶的筆,以備書寫笏板。《晉書。卷二五。輿服志》:「笏者,有事,則書之,故常簪筆。今之白筆是其遺象?!袝睢⑵蜕?、尚書手版頭復(fù)有白筆,以紫皮裹之,名曰:『笏』?!?/div>
《漢語大詞典》:剡奏
古代大臣奏事,預(yù)先寫在削好的木簡上。后因稱向皇帝進言、上書為剡奏。 揚雄 《法言·先知》“奏不剡” 晉 李軌 注:“不剡奏也?!?宋 王安石 《乞皇帝御正殿復(fù)常膳表》之二:“列陳剡奏,尚闕嗣音?!?宋 洪邁 《夷堅乙志·張文規(guī)》:“ 文規(guī) 雪冤獄,活十人,當(dāng)?shù)镁┲???な?方希覺 以其老生無援,不為剡奏?!?/div>
《漢語大詞典》:事書(事書)
古代諸侯給天子的奏事之書。周禮·春官·內(nèi)史:“凡四方之事書,內(nèi)史讀之?!?賈公彥 疏:“諸侯凡事有書奏白於王,內(nèi)史讀示王。”
《漢語大詞典》:青規(guī)(青規(guī))
(1).指宮庭禁地或御前所鋪蒲草之席,是進諫奏事的場所。 南朝 梁 劉孝綽 《侍宴》詩:“邂逅逢休幸,朱蹕曳青規(guī)?!?唐 劉禹錫 《高陵縣令劉君遺愛碑》:“御史屬 元谷 實司察視,持詔書詣 白渠 上,盡得利病,還奏青規(guī)中?!?宋 葉廷圭 海錄碎事·臣職下:“日伏青規(guī),罕能切直。” 宋 曾鞏 《送趙資政》詩:“白簡威方厲,青規(guī)遇更隆?!?br />(2).指典范的文章。青,通“ 清 ”。 唐 楊炯 《〈王勃集〉序》:“ 盧照鄰 人間才杰,覽青規(guī)而輟九攻?!鼻啵槐咀鳌?清 ”。
《國語辭典》:對仗(對仗)  拼音:duì zhàng
1.對著儀仗。唐時正殿設(shè)有儀仗,中書、門下及三品官奏事,及御史彈劾百官都是對著儀仗上奏?!杜f唐書。卷九二。列傳。蕭至忠》:「舊制:大臣有被御史對仗劾彈者,即俯僂趨出,立于朝堂待罪?!埂顿Y治通鑒。卷二一一。唐紀(jì)二七。玄宗開元五年》:「諸司皆于正牙奏事,御史彈百官,服豸冠,對仗讀彈文?!?br />2.詩文中句子的對偶。清。沈德潛《說詩晬語》卷下:「對仗固須工整,而亦有一聯(lián)中句自為對偶者。」《二十年目睹之怪現(xiàn)狀》第二五回:「你看這四首詩,鍊字鍊句及那對仗,看著雖像是小品,然而非真正作手作不出來?!?/div>
《漢語大詞典》:須奏(須奏)
等候向皇帝奏事。北齊書·文苑傳·荀士遜:“曾有事須奏,值 世祖 在后庭,因左右傳通者不得 士遜 姓名,乃云丑舍人?!?/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