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1568,分105頁顯示  上一頁  93  94  95  96  97  99  100  101  102 下一頁
其它辭典(續(xù)上)
王廣女
靳康女
僧慧嵬(別稱 天女 )
魯爽( 女生 )
宗女
僧曇崇( 無上士 別稱 師兒、師女 )
宛陵女子
袁寶兒(司花女 )
金真德( 真德王、真德女王 金勝曼 樂浪郡王 )
紅拂女( 張 )
七歲女子
天寶宮人(別稱 天寶末宮女 )
高力士女
湘驛女子
葛氏女
王廣女 朝代:十六國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十六國時人。王廣仕于劉聰,為西揚(yáng)州刺史。梅芳陷西揚(yáng)州,廣被殺,芳納其女。其女時年十五,于暗室中擊芳,不中,罵賊,辭氣猛厲,慷慨有丈夫之節(jié),言訖自殺。
靳康女 朝代:前趙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十六國時前趙人,匈奴族。靳準(zhǔn)從弟靳康之女。美姿容,有志操。劉曜誅靳氏,將納女為妻,女號泣請死,遂得免康一子。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東晉僧。止長安大寺。戒行澄潔。多棲山谷,修禪定之業(yè)。嘗有一女求宿,堅拒不納。晉安帝隆安中游西域,不知所終。
新脩科分六學(xué)僧傳·卷第二十七 證悟科
不知何許人。初游長安止大寺。久之。去禪冥山谷中。夜有一鬼無頭者。忽前立。嵬不懼。徐曰。汝無頭。便免頭痛之累。一何快哉。鬼即沒。頃之一無腹者至。嵬曰。汝無腹。正免饑渴之患。又何快哉。如是異形百出。嵬皆隨其所變遣之。一夕大雪。四施人跡。忽有美女子??坶T求宿曰。我天女也。以上人有戒德。故來相慰。嵬曰。汝來不過欲見我耳。茲既見自當(dāng)去。且汝于法為障道。其可宿乎。于是女子凌空而去。曰河水可竭。須彌可傾。彼上人者秉志堅貞。安帝時。與法顯西游。后不知所終。
高僧傳·卷第十一 習(xí)禪
釋慧嵬不知何許人。止長安大寺。戒行澄潔。多棲處山谷修禪定之業(yè)。有一無頭鬼來。嵬神色無變。乃謂鬼曰。汝既無頭。便無頭痛之患。一何快哉。鬼便隱形。復(fù)作無腹鬼來。但有手足。嵬又曰。汝既無腹。便無五藏之憂。一何樂哉。須臾復(fù)作異形。嵬皆隨言遣之。后又時天甚寒雪。有一女子來求寄宿。形貌端正。衣服鮮明。姿媚柔雅。自稱天女。以上人有德。天遣我來以相慰喻。談?wù)f欲言勸動其意。嵬執(zhí)志貞確一心無擾。乃謂女曰。吾心若死灰無以革囊見試。女遂陵云而逝。顧而嘆曰。海水可竭須彌可傾。彼上人者秉志堅貞。后以晉隆安三年。與法顯俱游西域。不知所終。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454 【介紹】: 南朝宋扶風(fēng)郿人,小名女生。魯軌子。少有武藝,隨父入北魏,太武帝常置左右。軌死,爽代為荊州刺史、襄陽公。宋文帝元嘉二十八年,與弟魯秀等舉家歸宋,為征虜將軍、司州刺史。孝武帝即位,隨南譙王劉義宣起兵謀反,兵敗被殺。
全宋文·卷五十
爽小名女生,扶風(fēng)郿人,為魏寧南將軍、荊州刺史、襄陽公,鎮(zhèn)長社,元嘉二十八年率家屬部曲來歸,授督司州陳留東郡濟(jì)陰濮陽五郡軍事、征虜將軍、司州刺史,加督豫州之義陽宋安二郡軍事,領(lǐng)義陽內(nèi)史。元兇劭弒立,南譙王義宣起兵入討,進(jìn)平北將軍,領(lǐng)巴陵太守度支校尉。事平,以為使持節(jié)督豫司秦雍并五州諸軍事、左將軍、豫州刺史。孝建元年,奉義宣起兵,進(jìn)征北將軍,為薛安都所斬。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528 【介紹】: 北魏時人。孝莊帝永安初南齊將圍荊州,行臺宗靈恩遣使宗女等四人欲潛入城曉喻。途中為南齊所俘,脅令改辭。女等大言:天軍垂至,堅守莫降。乃被刳腹死。后表其節(jié)義。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515—594 【介紹】: 隋僧。咸陽人。俗姓孟。七歲入道,博誦法言。受戒后志愈清厲,學(xué)行為同輩所推,號無上士,北周武帝以為周國三藏,任陟□(山左)寺主。入隋,住清禪寺。帝后欽敬,布施甚多。臨終,以衣資施于三寶,無疾而終。
新脩科分六學(xué)僧傳·卷第十三 弘法科(三)
出咸陽孟氏。七歲入道。循聽講肆。久之依止禪師開公。而攝念焉。逮于受具。其志逾清厲。學(xué)僧祇。十有馀遍。而講解之。致徒三百。京輔以為宗。后以言說無益。更脩前行。形若槁木。心如死灰。于是色想除。而光明發(fā)。六行偏精。五門并達(dá)矣。開公以上首稱之。眾中同學(xué)歸敬。開亡。遂以其徒二百馀人。委之訓(xùn)導(dǎo)。聲馳隴塞?;瘽M關(guān)河。趨承下風(fēng)。千里相屬。周武帝尤加欽注。詔曰。崇禪師精悟獨(dú)絕。所領(lǐng)學(xué)徒。淑于德義。未聞有犯??蔀閲?。并陟岵寺主。崇以職事滯淹。假以他緣。奏乞于免。詔從之。及廢教。徇俗不自異。詔授金紫光祿。終無所屈。大象初。隋文帝以潛德秉周政。大法且復(fù)。詔先度百二十僧。崇預(yù)其數(shù)。住興善寺。仍詔充寺主。固辭。乃募緣創(chuàng)寺。以酬宿愿。蓋以法運(yùn)之否。昔嘗許之云。帝登極。卒營九寺。以足十?dāng)?shù)焉。常是時。我唐高祖。方以留守居太原。亦割宅為清禪寺。以致眾。煬帝居晉邸。斥民七十戶水硙碾等。為寺基業(yè)。開皇初。賜帛一萬四千匹。布五千端。綿千屯。綾二百匹。錦二十匹。上色米千石。皇后錢五千貫。氈五十領(lǐng)。剃刀五十具。其建浮圖也。仍以神尼智仙所授舍利六粒。用助弘業(yè)。會教門載啟。深契帝心。詔匠杜崇如法營治。賜錢三千馀貫。為磚瓦費(fèi)。又悉斂內(nèi)宮。及躬所御故服。得一千三百襲。使鬻之。以資匱竭。晉邸在楊越。自其鎮(zhèn)造露盤十一級。始開皇十一年。至十四年乃畢工致。而冠之浮圖之顛。見者稱嘆。其馀佛堂僧院。皆王力焉。詔崇出入禁籞。無擁通宮籍。以為常。因?yàn)榈酆蟆J鰞敉翗I(yè)。帝每自稱師兒。后自稱師女。其恩禮之重如此。開皇十四年十月三十日。無疾卒于所居之房。壽八十。上哀慟。詔所司營給喪事。塔全身于終南山。
續(xù)高僧傳·卷第十七 習(xí)禪篇之二
釋曇崇。姓孟氏。咸陽人。生知正見幼解信奉。七歲入道。博誦法言。勤注無絕。后循聽講肆雄辯無前。乃以慧燈欲全本資攝念。圣果將克必固定想。因從開禪師而從依止。逮乎受戒志逾清厲。遂學(xué)僧祇十有馀遍。依而講解。聽徒三百。京輔律要此而為宗。后弊于言說更崇前觀。額上鼻端是所存想。山間樹下為其居處。既而光明內(nèi)發(fā)。色相外除。形木若枯心灰猶死。偏精六行冠達(dá)五門。開公處眾稱為第一。遂得同學(xué)齊敬。又號為無上士也。及師亡遺囑令攝后徒。于時五眾二百馀人依崇習(xí)靜。聲馳隴塞化滿關(guān)河。尋路追風(fēng)千里相屬。填門盈室坐誨門人。或初修不凈。或終學(xué)人空。念彼慈悲弘斯正則。周武皇帝特所欽承。乃下敕云。崇禪師德行無玷精悟獨(dú)絕。所預(yù)學(xué)徒未聞有犯。當(dāng)是尊以德義。故則眾絕形清??蔀橹車啬耆乌灬菜轮鳌<磸亩虒?dǎo)。僧尼有序響名稱焉。每為僧職滯蹤。未許游涉乃假以他緣遂蒙放免。末遺法淪蕩便從流俗。外順王威內(nèi)持道素。又授金紫光祿等銜。并不依就。雖沈厄運(yùn)無癈利人。大象之初皇隋肇命。法炬還炤。即預(yù)百二十僧。敕住興善。尋復(fù)別敕令宰寺任。重勤辭遜又不受之。而道冠僧群。王公戒范。昔以佛法頹毀。私愿早隆。謹(jǐn)造一寺用光末法。因以奏上。帝乃立九寺以副崇愿。皆國家供給終于文世。高唐公素稟行門偏所歸信。遂割宅為寺引眾居之。敕以虛靜所歸禪徒有譽(yù)。賜額可為清禪。今之清明門內(nèi)寺是也。隋氏晉王欽敬禪林。降威為寺檀越。前后送戶七十有馀。水硙及碾。上下六具永充基業(yè)。傳利于今。天子昔所承名。今親正業(yè)。開皇之初敕送絹一萬四千疋布五千端綿一千屯綾二百疋錦二十張五色上米前后千石。皇后又下令送錢五十貫氈五十領(lǐng)剃刀五十具。崇福感于今愿。流于后望。建浮圖一區(qū)。用酬國俸。帝聞大悅。內(nèi)送舍利六粒。以同弘業(yè)。于時釋教初開。圖象全闕。崇興此塔深會帝心。敕為追匠杜崇。令其繕績。料錢三千馀貫計。塼八十萬。帝以功業(yè)引費(fèi)??钟袇T竭。又送身所著衣及皇后所服者總一千三百對。以助隨喜。開皇十一年。晉王鎮(zhèn)總楊越。為造露盤并諸莊飾。十四年內(nèi)方始成就。舉高一十一級。竦耀太虛。京邑稱最。爾后?遺相接。眾具繁委。王又造佛堂僧院。并送五行調(diào)度。種植樹林等事。并委僧眾。監(jiān)檢助成。崇既令重當(dāng)朝。往還無壅。宮閤之禁門籍未安。須有所論執(zhí)錫便進(jìn)。時處大內(nèi)為述凈業(yè)。文帝禮接自稱師兒。獻(xiàn)后延德又稱師女。及在于本寺則敕令載馳。問以起居。無晨不至。自所獲外利盡施伽藍(lán)。緣身資蓄衣缽而已。開皇十四年十月三十日。遷化寺房。春秋八十矣。皇情哀慘下敕葬焉。所須喪事有司供給。皂白弟子五千馀人。送于終南至相寺之右。為建白塔。勒銘存今。初崇未終七日。寺內(nèi)幡竿無故自折。門外汲井忽爾便枯。眾怪其由也。及至晦夜。崇遺告曰。吾有去處今須付囑。即以衣資施于三寶。及至后夜覺有異相。就而觀之方知?dú)饨^。無疾而逝。形色如生。因以奏聞。莫不懷慟。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南朝梁宣城人。母為虎所搏,女號叫,牽捽之,虎毛盡落。行十?dāng)?shù)里,虎乃棄其母,女抱母還,猶有氣,經(jīng)時乃絕。詔旌其門閭。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隋人。煬帝宮女。帝臨幸江都,寶兒為御車女。洛陽人獻(xiàn)并蒂迎輦花,帝令寶兒持護(hù)之,號司花女。

人物簡介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652 新羅(今朝鮮南部)人。新羅王金真平之女,金善德之妹。太宗貞觀二十一年(647)嗣新羅王位,加授柱國,封樂浪郡王。次年,遣其弟侄來唐,太宗賜以《晉書》等。高宗永徽元年(650),大敗百濟(jì),乃織錦作五言詩《太平頌》,遣其弟入唐進(jìn)獻(xiàn)。事跡據(jù)《舊唐書·新羅傳》?!?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詩1首。
紅拂女 朝代:隋末唐初

人物簡介

簡介
出自《虬髯客傳》,本姓張,江南吳興(今浙江省湖州市)人。楊素家中歌妓,相傳為隋唐時女俠,李靖的紅顏知己、結(jié)發(fā)之妻。

人物簡介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姓名不詳,南海(今廣東廣州)人。武后如意年(629)召見,令賦詩1首,見《詩話總龜》前集卷四三、《唐詩紀(jì)事》卷七八?!?a target='_blank'>全唐詩》收此詩。
全粵詩·卷一一
七歲女子(六八五 — ?),南海人。據(jù)《唐史遺事》載:武則天如意(六九二)中,南海貢女子,方七歲,則天令賦詩,皆應(yīng)聲而就。惜爾后默默無聞,良可惋嘆。詩一首。
唐詩匯評
七歲女子,武后時南海(今廣東廣州)人?!?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詩一首。

人物簡介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失姓名,玄宗天寶末宮女,嘗在洛苑題詩于梧葉之上,隨御溝流出,顧況見之,亦題和詩葉上,泛于波中,后聞于朝,遂得遣出。事見《云溪友議》卷下、孟棨《本事詩》、《唐詩紀(jì)事》卷七八?!?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詩2首,其中一首與德宗宮人所作《題花葉詩》大同。
高力士女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唐高州良德人。玄宗天寶末安史之亂,李適(德宗)母沈氏失所在。及即位,遣使者分行天下,物色咨訪。高力士女頗能言禁中事,女官李真一嘗從沈氏游,見高年?duì)畈钕嗨疲啥鴨栔?,含糊不堅。時宮中無識沈氏者,于是迎還上陽宮。帝喜,力士子知非是,具言其情,詔貸之。

人物簡介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姓名不詳?!?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詩1首。
唐詩匯評
湘驛女子,姓名事跡均無考。《全唐詩》存詩一首。

人物簡介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名不詳。與潘雍同時,有詩贈答。世次無考?!?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詩1首,出洪邁《萬首唐人絕句》卷六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