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典故
百萬呼盧
 
彩盧連擲
 
贏如劉毅
  
一擲成盧
 
呼盧勝
 
摴蒲百萬
 
繞床呼盧
  
劉毅擲
 
繞床呼一擲
 
五木盡作爐
 
擲盧使氣
 
劉毅輸百萬
 
希樂豪

相關(guān)人物
劉毅(字希樂)


《宋書》卷一〈武帝本紀(jì)〉~7~
玄自聞軍起,憂懼無復(fù)為計(jì)?;蛟唬骸竸⒃5缺娏ι跞?,豈辦之有成,陛下何慮之甚。」玄曰:「劉裕足為一世之雄;劉毅家無擔(dān)石之儲(chǔ),摴蒲一擲百萬;何無忌,劉牢之甥,酷似其舅。共舉大事,何謂無成?!?/span>
《晉書》卷八十五〈劉毅列傳〉~220~
毅剛猛沈斷,而專肆很愎,與劉裕協(xié)成大業(yè),而功居其次,深自矜伐,不相推伏。及居方岳,常怏怏不得志,裕每柔而順之。毅驕縱滋甚,每覽史籍,至藺相如降屈于廉頗,輒絕嘆以為不可能也。嘗云:「恨不遇劉項(xiàng),與之爭中原。」又謂郗僧施曰:「昔劉備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今吾與足下雖才非古賢,而事同斯言?!贡娤虗浩淞臧敛贿d。及敗于桑落,知物情去己,彌復(fù)憤激。初,裕征盧循,凱歸,帝大宴于西池,有詔賦詩。毅詩云:「六國多雄士,正始出風(fēng)流?!棺灾涔Σ桓?,故示文雅有馀也。后于東府聚摴蒱大擲,一判應(yīng)至數(shù)百萬,馀人并黑犢以還,唯劉裕及毅在后。毅次擲得雉,大喜,褰衣繞床,叫謂同坐曰:「非不能盧,不事此耳?!乖褐?,因挼五木久之,曰:「老兄試為卿答?!辜榷淖泳愫?,其一子轉(zhuǎn)躍未定,裕厲聲喝之,即成盧焉。毅意殊不快,然素黑,其面如鐵色焉,而乃和言曰:「亦知公不能以此見借!」既出西藩,雖上流分陜,而頓失內(nèi)權(quán),又頗自嫌事計(jì),故欲擅其威強(qiáng),伺隙圖裕,以至于敗。

例句

君莫笑劉毅從來布衣愿,家無儋石輸百萬。 杜甫 今夕行(原注。自齊趙西歸至咸陽作。)

有時(shí)六博快壯心,繞床三匝呼一擲。 李白 猛虎行

徒言萬事有盈虛,終朝一擲知?jiǎng)儇?fù)。 柳宗元 龜背戲

繞床呼盧恣樗博,張燈達(dá)晝相謾欺。 鄭嵎 津陽門詩

六博在一擲,梟盧叱回旋。 韓愈 送靈師

典故 
敗筆如山
 
筆無冢
 
埋退筆
 
敗筆成邱
 
敗筆成丘
  
禿筆作家


《太平廣記》卷二百七〈書二·僧智永〉~587~
梁周興嗣編次千字文,而有王右軍者,人皆不曉。其始乃梁武教諸王書,令殷鐵石于大王書中,榻一千字不重者,每字片紙,雜碎無序。武帝召興嗣謂曰:「卿有才思,為我韻之?!古d嗣一夕編綴進(jìn)上,鬢發(fā)皆白,而賞錫甚厚。右軍孫智永禪師,自臨八百本,散與人外,江南諸寺各留一本。永公住吳興永欣寺,積學(xué)書,后有禿筆頭十甕,每甕皆數(shù)千。人來覓書,并請題額者如市。所居戶限為穿穴,乃用鐵葉裹之,謂為鐵門限。后取筆頭瘞之,號(hào)為退筆冢,自制銘志。
《太平廣記》卷二百八〈書三·僧懷素〉
長沙僧懷素好草書,自言得草圣三昧。棄筆堆積,埋于山下,號(hào)曰「筆冢」。

簡釋

筆冢:指人刻苦習(xí)字。唐裴說《懷素臺(tái)歌》:“筆冢低低高似山,墨池淺淺深如海?!?/p>

典故
不如意十常八九
 
敗意常多如意少
 
十事不如人六七
 
十事違人常七八
 
誰是十分如意
 
不如意常八九
 
人間事不如意十八九
 
世事十常九不使展眉頭
 
事常八九不如人意


《晉書》卷三十四〈羊祜列傳〉~09~
會(huì)秦涼屢敗,祜復(fù)表曰:「吳平則胡自定,但當(dāng)速濟(jì)大功耳?!苟h者多不同,祜嘆曰:「天下不如意,恒十居七八,故有當(dāng)斷不斷。天與不取,豈非更事者恨于后時(shí)哉!」
典故
怨秋風(fēng)
  
齊紈扇
 
手中扇
 
悲團(tuán)扇
  
秋風(fēng)扇
  
團(tuán)扇詩
 
憐團(tuán)扇
  
捐扇
 
泣團(tuán)扇
 
悲秋扇
 
捐篋
 
題秋扇
  
團(tuán)扇悲秋
  
收團(tuán)扇
 
紈扇題詩
 
班姬題扇
 
婕妤團(tuán)扇
 
團(tuán)扇捐
 
團(tuán)扇怨秋風(fēng)
 
班姬月
 
班家扇
 
班女怨
 
悲素扇
 
班姬泣
 
班姬篋
 
班女恨
 
裁潔素
 
逢秋扇
 
感婕妤
 
過秋紈扇
 
漢姬紈扇
 
漢主妃
 
婕妤扇
 
齊紈怨思
 
妾扇
 
秋風(fēng)棄扇
  
秋扇留句
 
身世如團(tuán)扇
 
團(tuán)扇悲歌
 
團(tuán)扇三秋怨
 
團(tuán)扇逐秋風(fēng)
 
紈扇曲中秋
 
班妾秋扇
 
悲婕妤
 
宮扇怨秋風(fēng)
 
漢宮圓扇成詠
 
托意唯團(tuán)扇

相關(guān)人物
班婕妤


《昭明文選》卷二十七〈詩戊·樂府上·怨歌行〉~280~
〈序〉:「昔漢成帝班婕妤失寵,供養(yǎng)于長信宮,乃作賦自傷,并為〈怨詩〉一首?!剐铝妖R紈素,鮮潔如霜雪。裁為合歡扇,團(tuán)團(tuán)似明月。出入君懷袖,動(dòng)搖微風(fēng)發(fā)。常恐秋節(jié)至,涼風(fēng)奪炎熱。棄捐篋笥中,恩情中道絕?!埂队衽_(tái)》此詩有序云:昔漢成帝班婕妤失寵,供養(yǎng)于長信宮,乃作賦自傷,并為怨詩云云。
《漢書》卷九十七下〈外戚列傳下·孝成班倢伃〉~3984~
自鴻嘉后,上稍隆于內(nèi)寵。倢伃進(jìn)侍者李平,平得幸,立為倢?。上曰:「始衛(wèi)皇后亦從微起?!鼓速n平姓曰衛(wèi),所謂衛(wèi)倢伃其后趙飛燕姊弟亦從自微賤興,踰越禮制,?盛于前。班倢伃及許皇后皆失寵,稀復(fù)進(jìn)見。鴻嘉三年,趙飛燕譖告許皇后、班倢伃挾媚道,祝詛后宮,詈及主上。許皇后坐廢??紗柊鄠寔?,倢伃對曰:「妾聞『死生有命,富貴在天?!恍拚形疵筛?,為邪欲以何望?使鬼神有知,不受不臣之愬;如其無知,愬之何益?故不為也?!股仙破鋵?,憐憫之,賜黃金百斤。趙氏姊弟驕妒,倢伃恐久見危,求共養(yǎng)太后長信宮,上許焉。倢伃退處東宮,作賦自傷悼。

簡釋

班女怨:指婦女因失寵而哀怨。唐竇牟《元日喜聞大禮寄上翰林四學(xué)士中書六舍人二十韻》:“忽思班女怨,遙聽越人吟。”


例句

一從悲畫扇,幾度泣前魚。 于武陵 長信宮二首

羞同班女高秋扇,欲照明王乙夜書。 劉庭琦 奉和圣制瑞雪篇

秋風(fēng)能再熱,團(tuán)扇不辭勞。 劉方平 長信宮

君恩不可見,妾豈如秋扇。秋扇尚有時(shí),妾身永微賤。 劉云 婕妤怨

舊寵悲秋扇,新恩寄早春。 天寶宮人 題洛苑梧葉上

張尹將眉學(xué),班姬取扇儔。 宋之問 望月有懷

色麗班姬篋,光潤洛川神。 庾抱 臥痾喜霽開扉望月簡官內(nèi)知友

無金可買長門賦,有恨空吟團(tuán)扇詩。 張窈窕 寄故人(一作杜羔妻詩)

今夜故山依舊見,班家扇樣碧峰東。 徐凝 卻歸舊山望月有寄

守分辭芳輦,含情泣團(tuán)扇。 徐賢妃 長門怨

班扇慵裁素,曹衣詎比麻。 李商隱 喜雪

莫道君恩長不休,婕妤團(tuán)扇苦悲秋。 李嘉祐 古興

團(tuán)扇辭恩寵,回文贈(zèng)苦辛。 李嶠 倡婦行

光含班女扇,韻入楚王弦。 李嶠 游禁苑陪幸臨渭亭遇雪應(yīng)制

芙蓉老秋霜,團(tuán)扇羞網(wǎng)塵。 李白 中山孺子妾歌

行將泣團(tuán)扇,戚戚愁人腸。 李白 懼讒

捐扇破誰執(zhí),素紈輕欲裁。 李益 立春日寧州行營因賦朔風(fēng)吹飛雪

素魄近成班女扇,清光遠(yuǎn)似庾公樓。 李端 和李舍人直中書對月見寄

曉菊泫寒露,似悲團(tuán)扇風(fēng)。 李賀 感諷六首

自憐春色罷,團(tuán)扇復(fù)迎秋。 杜審言 賦得妾薄命

蘼蕪山下路,團(tuán)扇秋風(fēng)去。 權(quán)德輿 雜詩五首

正悅掌中舞,寧哀團(tuán)扇詩。 武平一 妾薄命

誰分含啼掩秋扇,空懸明月待君王。 王昌齡 西宮秋怨

奉帚平明金殿開,暫將團(tuán)扇共裴回。 王昌齡 長信秋詞五首

傳聞紈扇恩未歇,預(yù)想蛾眉上初月。 王譚 后庭怨

階下敗蘭猶有氣,手中團(tuán)扇漸無端。 盧殷 悲秋

長為蕣花光曉日,誰知團(tuán)扇送秋風(fēng)。 盧汝弼 薄命妾

忽思班女怨,遙聽越人吟。 竇牟 元日喜聞大禮寄上翰林四學(xué)士中書六舍人二十韻

六宮誰買相如賦,團(tuán)扇恩情日日疏。 羅隱 閒居早秋

繁華事逐東流水,團(tuán)扇悲歌萬古愁。 翁綬 婕妤怨

莫比班家扇,寧同卓氏琴。 許渾 贈(zèng)蕭鏈師

簟委班姬扇,蟬悲蔡琰琴。 韋莊 同舊韻

寒塵妒盡秦王女,涼殿恩隨漢主妃。 項(xiàng)斯 古扇

合裁班扇思行幸,愿托涼風(fēng)篋笥嫌。 鮑溶 上陽宮月

欲和古詩成竇錦,倍悲秋扇損齊紈。 鮑溶 贈(zèng)遠(yuǎn)

陸生誇妙法,班女恨涼飆。 齊己 謝人惠扇子及茶

典故
水剪雙眸
 
秋波如剪
 
眼裁秋水

相關(guān)人物
李賀


《全唐詩》卷三百九十〈唐兒歌〉【案:杜豳公之子?!?/span>
頭玉磽磽眉刷翠,杜郎生得真男子。骨重神寒天廟器,一雙瞳人剪秋水。竹馬梢梢搖綠尾,銀鸞睒【案:音閃?!抗馓ぐ氡?。東家嬌娘求對值,濃笑畫空作唐字【濃笑書空作唐字】。眼大心雄知所以,莫忘作歌人姓李。
《全唐詩》卷四百五十四〈箏〉
云髻飄蕭綠,花顏旖旎紅。雙眸剪秋水,十指剝春蔥。楚艷為門閥,秦聲是女工。甲明銀玓瓅,柱觸玉玲瓏。猿苦啼嫌月,鶯嬌語?風(fēng)【鸞嬌語?風(fēng)】【鸞嬌語泥風(fēng)】【鶯嬌語泥風(fēng)】。移愁來手底,送恨入弦中。趙瑟清相似【趙瑟情相似】,胡琴鬧不同【胡琴調(diào)不同】。慢彈回?cái)嘌悖弊噢D(zhuǎn)飛蓬。霜佩鏘還委,冰泉咽復(fù)通。珠聯(lián)千拍碎,刀截一聲終。倚麗精神定,矜能意態(tài)融。歇時(shí)情不斷,休去思無窮。燈下青春夜【燈下清歌夜】,尊前白首翁。且聽?wèi)?yīng)得在,老耳未多聾。
典故 
便便腹
  
書滿腹
   
嘲便腹
 
嘲孝先
 
嘲晝眠
   
便便笥
 
腹笥五經(jīng)
 
懶不看書
 
孝先風(fēng)味
 
笑便腹
 
笑老韶
 
一腹便便
  
邊韶白日眠
 
邊韶晝眠
 
嘲腹便
 
腹如邊孝
  
睡任門生嘲
 
笥有經(jīng)
 
孝先酣枕
 
孝先經(jīng)笥
 
笑腹便
 
飽五經(jīng)
 
邊睡
  
便腹笥莖
 
腹便蒙嘲
  
腹為筐笥
 
腹為篋笥
  
相關(guān)人物
邊韶


《后漢書》卷八十上〈文苑列傳上·邊韶〉~2623~
邊韶字孝先,陳留浚儀人也。以文章知名,教授數(shù)百人。詔口辯,曾晝?nèi)占倥P,弟子私嘲之曰:「邊孝先,腹便便。懶讀書,但欲眠?!股貪撀勚?,應(yīng)時(shí)對曰:「邊為姓,孝為字。腹便便,五經(jīng)笥。但欲眠,思經(jīng)事。寐與周公通夢,靜與孔子同意。師而可嘲,出何典記?」嘲者大慚。韶之才捷皆此類也。
《新校本史記三家注》卷六十二《管晏列傳》
越石父賢,在縲紲中。晏子出,遭之涂,解左驂贖之,載歸。弗謝,入閨。久之,越石父請絕。晏子戄然,攝衣冠謝曰:「嬰雖不仁,免子于?,何子求絕之速也?」石父曰:「不然。吾聞君子詘于不知己而信于知己者。方吾在縲紲中,彼不知我也。夫子既已感寤而贖我,是知己;知己而無禮,固不如在縲紲之中?!龟套佑谑茄尤霝樯峡汀?/span>

簡釋

五經(jīng)笥:喻指文人學(xué)識(shí)豐富。唐錢起《送集賢崔八叔承恩括圖書》:“還勞五經(jīng)笥,更訪百家書?!?/p>


例句

姚馥清時(shí)醉,邊韶白日眠。 李端 晚春過夏侯校書值其沉醉戲贈(zèng)

爾腹為篋笥,應(yīng)對如轉(zhuǎn)丸。 杜甫 送從弟亞赴安西判官

書此更何問,邊韶唯晝眠。 盧綸 秋幕中夜(一作幕中秋月)獨(dú)坐遲明因陪陳翃郎中晨謁上公因(一作聊)書即事兼呈同院諸公

還勞五經(jīng)笥,更訪百家書。 錢起 送集賢崔八叔承恩括圖書

典故   
重連城
 
沖冠發(fā)
  
相如璧
 
連城貴
 
全趙璧
  
回趙璧
 
頭碎柱
  
抱璧還
 
酬趙璧
 
能回趙璧
 
頭與璧俱還
 
邯鄲玉
 
璧終全
 
藺卿全璧
 
秦璧歸
 
碎壁
 
先生令趙重
 
趙璧猶全
 
指圖睨柱
  
睨柱吞贏
 
秦城未易
  
入貢全璧

相關(guān)人物
秦昭王
 
藺相如


《史記》卷八十一〈廉頗藺相如列傳〉~2439~
趙惠文王時(shí),得楚和氏璧。秦昭王聞之,使人遺趙王書,愿以十五城請易璧。趙王與大將軍廉頗諸大臣謀: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見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來。計(jì)未定,求人可使報(bào)秦者,未得?;抡吡羁娰t曰:「臣舍人藺相如可使?!雇鯁枺骸负我灾俊箤υ唬骸赋紘L有罪,竊計(jì)欲亡走燕,臣舍人相如止臣,曰:『君何以知燕王?』臣語曰:『臣嘗從大王與燕王會(huì)境上,燕王私握臣手,曰「愿結(jié)友」。以此知之,故欲往?!幌嗳缰^臣曰:『夫趙彊而燕弱,而君幸于趙王,故燕王欲結(jié)于君。今君乃亡趙走燕,燕畏趙,其勢必不敢留君,而束君歸趙矣。君不如肉袒伏斧質(zhì)請罪,則幸得脫矣?!怀紡钠溆?jì),大王亦幸赦臣。臣竊以為其人勇士,有智謀,宜可使。」于是王召見,問藺相如曰:「秦王以十五城請易寡人之璧,可予不?」相如曰:「秦彊而趙弱,不可不許。」王曰:「取吾璧,不予我城,柰何?」相如曰:「秦以城求璧而趙不許,曲在趙。趙予璧而秦不予趙城,曲在秦。均之二策,寧許以負(fù)秦曲。」王曰:「誰可使者?」相如曰:「王必?zé)o人,臣愿奉璧往使。城入趙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請完璧歸趙。」趙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秦王坐章臺(tái)見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傳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萬歲。相如視秦王無意償趙城,乃前曰:「璧有瑕,請指示王?!雇跏阼担嗳缫虺骤祬s立,倚柱,怒發(fā)上沖冠,謂秦王曰:「大王欲得璧,使人發(fā)書至趙王,趙王悉召群臣議,皆曰『秦貪,負(fù)其彊,以空言求璧,償城恐不可得』。議不欲予秦璧。臣以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況大國乎!且以一璧之故逆彊秦之驩,不可。于是趙王乃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書于庭。何者?嚴(yán)大國之威以修敬也。今臣至,大王見臣列觀,禮節(jié)甚倨;得璧,傳之美人,以戲弄臣。臣觀大王無意償趙王城邑,故臣復(fù)取璧。大王必欲急臣,臣頭今與璧俱碎于柱矣!」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擊柱。秦王恐其破璧,乃辭謝固請,召有司案圖,指從此以往十五都予趙。相如度秦王特以詐詳為予趙城,實(shí)不可得,乃謂秦王曰:「和氏璧,天下所共傳寶也,趙王恐,不敢不獻(xiàn)。趙王送璧時(shí),齋戒五日,今大王亦宜齋戒五日,設(shè)九賓于廷,臣乃敢上璧?!骨赝醵戎?,終不可彊奪,遂許齋五日,舍相如廣成傳。相如度秦王雖齋,決負(fù)約不償城,乃使其從者衣褐,懷其璧,從徑道亡,歸璧于趙。秦王齋五日后,乃設(shè)九賓禮于廷,引趙使者藺相如。相如至,謂秦王曰:「秦自繆公以來二十馀君,未嘗有堅(jiān)明約束者也。臣誠恐見欺于王而負(fù)趙,故令人持璧歸,閒至趙矣。且秦彊而趙弱,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趙,趙立奉璧來。今以秦之彊而先割十五都予趙,趙豈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臣知欺大王之罪當(dāng)誅,臣請就湯鑊,唯大王與群臣孰計(jì)議之。」秦王與群臣相視而嘻。左右或欲引相如去,秦王因曰:「今殺相如,終不能得璧也,而絕秦趙之驩,不如因而厚遇之,使歸趙,趙王豈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卒廷見相如,畢禮而歸之。
《昭明文選》卷四十二〈書中·與鐘大理書〉~900~
近日南陽宗惠叔稱君侯昔有美玦,聞之驚喜,笑與抃會(huì)。當(dāng)自白書,恐傳言未審,是以令舍弟子建因荀仲茂時(shí)從容喻鄙旨。乃不忽遺,厚見周稱,鄴騎既到,寶玦初至,捧匣跪發(fā),五內(nèi)震駭,繩窮匣開,爛然滿目。猥以蒙鄙之姿,得睹希世之寶,不煩一介之使,不損連城之價(jià),既有秦昭章臺(tái)之觀,而無藺生詭奪之誑,嘉貺益腆,敢不欽承。謹(jǐn)奉賦一篇,以贊揚(yáng)麗質(zhì)。

例句

連城猶隱石,唯有卞和知。 劉商 殷秀才求詩

璧從全趙去,鵬自北溟摶。 劉長卿 瓜洲驛奉錢張侍御公拜膳部郎中卻復(fù)憲臺(tái)充賀蘭大夫留后使之嶺南時(shí)侍御先在淮南幕府

隨珠此去方酬德,趙璧當(dāng)時(shí)誤指瑕。 方干 送鄭端公

一片瓊英價(jià)動(dòng)天,連城十二昔虛傳。 李商隱 一片

映石先過魏,連城欲向秦。 李嶠

誇作天下珍,卻哂趙王璧。趙璧無緇磷,燕石非貞真。 李白 古風(fēng)

秦欺趙氏璧,卻入邯鄲宮。 李白 將游衡岳過漢陽雙松亭留別族弟浮屠談皓

趙璧為誰點(diǎn),隋珠枉被彈。 李白 送竇司馬貶宜春

連城為寶重,茂宰得才新。 杜甫 送趙十七明府之縣

趙氏連城璧,由來天下傳。 楊炯 夜送趙縱

連城之璧不可量,五百年知草圣當(dāng)。 竇冀 懷素上人草書歌

因知君有用,高價(jià)佇連城。 葉季良 賦得琢玉成器

色共梁珠遠(yuǎn),光隨趙璧圓。 褚亮 奉和望月應(yīng)魏王教

再取連城璧,三陟平津侯。 陳子昂 答洛陽主人

魏珠能燭乘,秦璧許連城。 韋嗣立 酬崔光祿冬日述懷贈(zèng)答

誰為傾國媒,自許連城價(jià)。 韓愈 縣齋有懷

典故   
漢陰甕
    
吳機(jī)械
 
無機(jī)抱甕
 
抱甕天機(jī)
 
抱甕罌
 
槔與甕
 
機(jī)事機(jī)心
 
機(jī)心抱甕
 
絕機(jī)叟
 
忘機(jī)同漢陰
 
嗤桔槔
 
灌陰叟
 
漢陰報(bào)甕
 
漢陰嗤
  
桔槔賢抱甕
 
圃田公
 
天機(jī)如漢陰
  
無橘槔
 
無械容機(jī)

相關(guān)人物
莊子


《莊子集釋》卷五下〈外篇·天運(yùn)〉~433~
子貢南游于楚,反于晉,過漢陰,見一丈人方將為圃畦,鑿隧而入井,抱甕而出灌,搰搰然用力甚多而見功寡。子貢曰:「有械于此,一日浸百畦,用力甚寡而見功多,夫子不欲乎?」為圃者卬而視之曰:「奈何?」曰:「鑿木為機(jī),后重前輕,挈水若抽,數(shù)如泆湯,其名為槔?!篂槠哉叻奕蛔魃υ唬骸肝崧勚釒煟骸河袡C(jī)械者必有機(jī)事,有機(jī)事者必有機(jī)心?!粰C(jī)心存于胸中,則純白不備;純白不備,則神生不定;神生不定者,道之所不載也。吾非不知,羞而不為也?!棺迂暡m然慚,俯而不對。

簡釋

忘機(jī):喻思想純樸,與人交往沒有機(jī)心。唐李商隱《贈(zèng)田叟》:“鷗鳥忘機(jī)翻浹洽,交親得路昧平生?!?/p>

漢陰灌:喻心地純樸無機(jī)心。明何景明《立春日作》:“心存漢陰灌,躬學(xué)南陽耕。”


例句

已息漢陰誚,且同濠上觀。 奚賈 嚴(yán)陵灘下寄常建

還嗟絕機(jī)叟,白首漢川陰。 崔湜 奉和幸韋嗣立山莊侍宴應(yīng)制

疑入武陵源,如逢漢陰老。 張九齡 與生公尋幽居處

轆轤用智終何益,抱甕遺名亦至今。 方干 山井

井無桔槔事,門絕刺繡文。 李白 贈(zèng)張公洲革處士

恨無抱甕力,庶減臨江費(fèi)。 杜甫

長沙哀糺纆,漢陰嗤桔槔。 柳宗元 游南亭夜還敘志七十韻

日抱漢陰甕,或成蝴蝶夢。 權(quán)德輿 酬南園新亭宴會(huì)璩新第慰慶之作時(shí)任賓客

耕田虞訟寢,鑿井漢機(jī)忘。 盧照鄰 山林休日田家

南溪抱甕客,失意自懷羞。 趙嘏 下第

誰憐北陵井,未息漢陰機(jī)。 陳子昂 題田洗馬游巖桔槔

典故 
玉壺清
 
一壺冰
 
清似玉壺冰
  
鮑壺冰
 
清如寒露在冰壺

相關(guān)人物
鮑照


《昭明文選》卷二十八〈詩戊·樂府下·樂府八首·白頭吟〉~327~
直如朱絲繩,清如玉壺冰。何慚宿昔意,猜恨坐相仍。人情賤恩舊,世議逐衰興。毫發(fā)一為瑕,丘山不可勝。食苗實(shí)碩鼠,玷白信蒼蠅。鳧鵠遠(yuǎn)成美,薪芻前見陵。申黜褒女進(jìn),班去趙姬升。周王日淪惑,漢帝益嗟稱。心賞猶難恃,貌恭豈易憑。古來共如此,非君獨(dú)撫膺。
《全唐文》卷二百六〈冰壺誡并序〉~2085~
冰壺者。清潔之至也。君子對之。示不忘乎清也。夫洞澈無瑕。澄空見底。當(dāng)官明白者。有類是乎。故內(nèi)懷冰清。外涵玉潤。此君子冰壺之德也。

例句

鮑壺冰皎潔,王佩玉丁東。 李商隱 今月二日不自量度輒以詩一首四十韻干瀆尊嚴(yán)伏蒙仁恩俯賜披覽獎(jiǎng)逾其實(shí)

清規(guī)無以況,且用玉壺冰。 李商隱 別薛巖賓

誰于銷骨地,一鑒玉壺冰。 李群玉 宵民

漲?;硇脑矗鶋匾婇T地。 李群玉 登宜春醉宿景星寺寄鄭判官兼簡空上人

冰壺避皎潔,武庫羞鋒铓。 李群玉 自澧浦東游江表途出巴丘投員外從公虞

典故    
如椽大筆
 
如椽健筆
 
筆如修椽
    
如喙筆
 
相關(guān)人物
王珣


《晉書》卷六十五〈王導(dǎo)列傳·王珣〉~756~
時(shí)帝雅好典籍,珣與殷仲堪、徐邈、王恭、郗恢等并以才學(xué)文章見昵于帝。及王國寶自媚于會(huì)稽王道子,而與珣等不協(xié),帝慮晏駕后怨隙必生,故出恭、恢為方伯,而委珣端右。珣夢人以大筆如椽與之,既覺,語人云:「此當(dāng)有大手筆事?!苟矶郾溃灾u議,皆珣所草。
《陳書》卷二十六〈徐陵列傳〉~334~
陵器局深遠(yuǎn),容止可觀,性又清簡,無所營樹,祿俸與親族共之。太建中,食建昌邑,邑戶送米至于水次,陵親戚有貧匱者,皆令取之,數(shù)日便盡,陵家尋致乏絕。府僚怪而問其故。陵云:「我有車牛衣裳可賣,馀家有可賣不?」其周給如此。少而崇信釋教,經(jīng)論多所精解。后主在東宮,令陵講大品經(jīng),義學(xué)名僧,自遠(yuǎn)云集,每講筵商較,四座莫能與抗。目有青睛,時(shí)人以為聰惠之相也。自有陳創(chuàng)業(yè),文檄軍書及禪授詔策,皆陵所制,而九錫尤美。為一代文宗,亦不以此矜物,未嘗詆訶作者。其于后進(jìn)之徒,接引無倦。世祖、高宗之世,國家有大手筆,皆陵草之。其文頗變舊體,緝裁巧密,多有新意。每一文出手,好事者已傳寫成誦,遂被之華夷,家藏其本。后逢喪亂,多散失,存者三十卷。有四子:儉,份,儀,僔。
《新唐書》卷一百二十五〈蘇颋〉~4402~
颋性廉儉,奉稟悉推散諸弟親族,儲(chǔ)無長貲。自景龍后,與張說以文章顯,稱望略等,故時(shí)號(hào)「燕許大手筆」。帝愛其文,曰:「卿所為詔令,別錄副本,署臣某撰,朕當(dāng)留中?!购笏鞛楣适?。其后李德裕著論曰「近世詔誥,惟颋敘事外自為文章」云。

簡釋

椽筆:喻名家作品或?qū)懽鞑拍軜O高。宋蘇軾《三月廿三恭聞皇太后升遐》之一:“月落風(fēng)悲天雨泣,誰將椽筆寫光塵?”


例句

古者世稱大手筆,此事不系于職司。 李商隱 韓碑

世掌綸言傳大筆,官分鴻序壓霜臺(tái)。 李群玉 送唐侍御福建省兄

典故 
婚嫁畢
  
向平婚嫁
  
了婚嫁
 
婚嫁了
 
婚嫁累
   
兒婚女嫁
 
畢婚姻
 
尚平婚嫁畢
 
嫁娶畢
 
昏嫁了
 
女嫁兒婚
 
子平婚嫁
 
婚娶未畢
 
未終婚嫁
 
向平事了
 
向平約
 
一婚倘畢
 
追尚子
  
子平嫁娶
 
子平窺破
 
昏嫁向平
 
門容向子過
  
尚平加累
 
十年婚嫁愿
 
向平多累

相關(guān)人物
向長


《后漢書》卷八十三〈逸民列傳·向長〉~2758~
向長字子平,河內(nèi)朝歌人也。隱居不仕,性尚中和,好通老、易。貧無資食,好事者更饋焉,受之取足而反其馀。王莽大司空王邑辟之,連年乃至,欲薦之于莽,固辭乃止。潛隱于家。讀易至損、益卦,喟然嘆曰:「吾已知富不如貧,貴不如賤,但未知死何如生耳?!菇ㄎ渲?,男女娶嫁既畢,敕斷家事勿相關(guān),當(dāng)如我死也。于是遂肆意,與同好北海禽慶俱游五岳名山,竟不知所終。唐·李賢注引《高士傳》:「『向』字作『尚』?!?/span>
《昭明文選》卷二十六南朝宋·謝靈運(yùn)《初去郡》
「畢娶類尚子,薄游似邴生?!固?#183;李賢注:「嵇康《高士傳》曰:尚長,字子平,河內(nèi)人。隱避不仕,為子嫁娶畢,敕家事斷之,勿復(fù)相關(guān),當(dāng)如我死矣?!?/span>

簡釋

子平嫁娶:指兒女婚嫁。唐白居易《將歸渭村寄舍弟》:“子平嫁娶貧中畢,元亮田園醉里歸。”


例句

久欲追尚子,況茲懷遠(yuǎn)公。 孟浩然 彭蠡湖中望廬山

伏枕嗟公干,歸山羨子平。 孟浩然 李氏園林臥疾

五岳追向子,三湘吊屈平。 孟浩然 經(jīng)七里灘

陶公自放歸,尚平去有依。 孟郊 隱士

尚平今何在,此意誰與論。 岑參 緱山西峰草堂作

尚子不可見,蔣生難再逢。勝愜只自知,佳趣為誰濃。 岑參 自潘陵尖還少室居止秋夕憑眺

待我休官了婚嫁,桃源洞里覓仙兄。 張仲方 贈(zèng)毛仙翁

尚平方畢娶,疏廣念歸期。 李德裕 思山居一十首憶種瓜時(shí)

畢娶何時(shí)竟,消中得自由。 杜甫 西閣二首

龐公竟獨(dú)往,尚子終罕遇。 杜甫

欲追綿上隱,況近子平村。 林德裕 近于伊川卜山居將命者畫圖而至欣然有感聊賦此詩兼寄上浙東元相公大夫使求青田胎化鶴

待學(xué)尚平婚稼畢,渚煙溪月共忘機(jī)。 權(quán)德輿 田家即事

豈厭尚平婚嫁早,卻嫌陶令去官遲。 王維 早秋山中作

子平一去何時(shí)返,仲叔長游遂不來。 王績 北山

況無婚嫁累,應(yīng)拍尚平肩。 王轂 贈(zèng)蒼溪王明府有文在手曰長生

萬重云樹下,數(shù)畝子平居。 錢起 東溪杜野人致酒

畢娶愿已果,養(yǎng)恬志寧違。 錢起 酬陶六辭秩歸舊居見柬

如今便可爾,何用畢婚嫁。 韓愈 縣齋有懷(陽山縣齋作。時(shí)貞元二十一年順宗新即位)

典故
泥中婢
   
婢鈍
 
婢如詩

相關(guān)人物
鄭玄


《世說新語箋疏》上卷下〈文學(xué)〉~93~
鄭玄家奴婢皆讀書。嘗使一婢,不稱旨,將撻之。方自陳說,玄怒,使人曳箸泥中。須臾,復(fù)有一婢來,問曰:「胡為乎泥中?」答曰:「薄言往愬,逢彼之怒?!?/span>
典故  
桃花流水
   
武陵春
 
避秦人
 
武陵人
   
不知秦
   
桃源境
 
武陵洞
 
洞中人
  
武陵桃花
 
桃源雞犬
 
不知有漢
 
武陵路
  
武陵水
 
見秦人
 
問秦人
 
源桃
 
流水桃源
 
避世桃源
 
武陵事
  
秦人雞犬
  
秦人跡
 
秦人路
  
秦人溪
 
逃秦人
 
武陵趣
 
隱桃花
 
避秦村
 
迷武陵
 
如今不是秦
 
桃花閉洞門
 
聞犬洞
 
避秦溪
 
洞犬謝秦人
 
秦漢迷
 
秦人南避
 
秦人桃花
 
秦世客
 
秦漁
 
如今已是漢
 
山中秦晉
  
桃花白云
 
桃散武陵霞
 
桃源士
  
嫌秦
 
尋源
 
避秦路
 
不識(shí)東西晉
 
晉客入洞
  
秦人洞天
 
桃花迷洞口
 
桃源土
  
源水無路

相關(guān)人物
陶潛

參考典故
阮郎


《陶淵明集》卷六〈桃花源記〉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yè)。緣溪行,忘路之遠(yuǎn)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shù)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fù)前行,欲窮其林。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fù)行數(shù)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荅之。便要還家,設(shè)酒殺雞作食,村中聞?dòng)写巳耍虂韱栍?。自云先世避秦時(shí)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fù)出焉。遂與外人閒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馀人各復(fù)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shù)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太守劉歆即遣人隨之往,尋向所志,遂迷不復(fù)得路。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親往未果,尋病終,后遂無問津者。

簡釋

桃源:后用以指隱居處或仙境。唐杜甫《不寐》:“多壘滿山谷,桃源何處求?”


例句

浮世度千載,桃源方一春。 于武陵 贈(zèng)王道士

曾逢異人說,風(fēng)景似桃源。 于鵠 南溪書齋

不言沁園好,獨(dú)隱武陵花。 儲(chǔ)光羲 玉真公主山居

雞犬疑沾藥,耕桑似避秦。 儲(chǔ)嗣宗 春游望仙谷

僻居謀道不謀身,避病桃源不避秦。 劉商 袁十五遠(yuǎn)訪山門

今看水入洞中去,卻是桃花源里人。 劉商 題水洞二首

樓臺(tái)爭聳漢,雞犬亦嫌秦。 劉言史 題茅山仙臺(tái)藥院

蘭渚催新幄,桃源識(shí)故蹊。 劉長卿 和袁郎中破賊后軍行過剡中山水謹(jǐn)上太尉

徘徊未能去,畏共桃源隔。 劉長卿 奉陪蕭使君入鮑達(dá)洞尋靈山寺

何勞問秦漢,更入武陵溪。 劉長卿 奉陪鄭中丞自宣州解印與諸侄宴余干后溪

桃源定在深處,澗水浮來落花。 劉長卿 尋張逸人山居

重見太平身已老,桃源久住不能歸。 劉長卿 會(huì)赦后酬主簿所問

深藏武陵客,時(shí)過洞庭人。 劉長卿 湘中紀(jì)行十首云母溪

渡口問漁家,桃源路深淺。 劉長卿 石圍峰

初迷武陵路,復(fù)出孟嘗門。 劉長卿 秦系傾以家事獲謗因出舊山每荷觀察崔公見知欲歸未遂感其流寓詩以贈(zèng)之

千載桃花春,秦人深不見。 劉長卿 自紫陽觀至華陽洞宿侯尊師草堂簡同游李延年

柏樹榮新壟,桃源憶故蹊。 劉長卿 賈侍郎自會(huì)稽使回篇代盈卷兼蒙見寄一首與余有掛冠之期因書數(shù)事率成十韻

露冕新承明主恩,山城別是武陵源。 劉長卿 送臺(tái)州李使君兼寄題國清寺

殷勤囑歸客,莫話桃源人。 劉長卿 送子婿崔真甫李穆往揚(yáng)州四首

他日山中逢勝事,桃源洞里幾人家。 劉長卿 送常十九歸嵩少故林

寂寂孤鶯啼杏園,寥寥一犬吠桃源。 劉長卿 過鄭山人所居

桃源君莫愛,且作漢朝臣。 劉長卿 題大理黃主簿湖上高齋

春來武陵道,幾樹落仙家。 包融 賦得岸花臨水發(fā)

帆色起歸越,松聲厭避秦。 厲玄 從軍行

將取一壺閑日月,長歌深入武陵溪。 司空圖 丁未歲歸王官谷

可是武陵溪,春芳著路迷。 司空圖 春山

雨臺(tái)誰屬楚,花洞不知秦。 吳融 倒次元韻

只此無心便無事,避人何必武陵源。 吳融 偶書

何用深求避秦客,吾家便是武陵源。 吳融 山居即事四首之四

依稀小有洞,邂逅武陵源。 吳融 花村六韻

盡日更無鄉(xiāng)井念,此時(shí)何必見秦人。 唐彥謙 緋桃

杜陵猶識(shí)漢,桃源不辨秦。 喬侃 人日登高

桃源若遠(yuǎn)近,漁子棹輕舟。 奚賈 尋許山人亭子

桃源何處是,游子正迷津。 孟浩然 南還舟中寄袁太祝

忽聞荊山子,時(shí)出桃花源。 孟浩然 山中逢道士云公

相逢武陵客,獨(dú)送豫章行。 孟浩然 送袁太祝尉豫章

歸客莫相待,尋源殊未還。 孟浩然 題李十四莊兼贈(zèng)綦母校書

殷勤為訪桃源路,予亦歸來松子家。 孟浩然 高陽池送朱二

驚彼武陵?duì)?,移歸此巖邊。 孟郊 題陸鴻漸上饒新開山舍

避秦不是無歸意,一度逢花一斷腸。 崔涂 江雨望花

不逢秦世亂,未覺武陵深。 崔涂 王逸人隱居

疑入武陵源,如逢漢陰老。 張九齡 與生公尋幽居處

待我休官了婚嫁,桃源洞里覓仙兄。 張仲方 贈(zèng)毛仙翁

方同沃洲去,不似武陵迷。 張南史 寄靜虛上人云門

長揖桃源士,舉世同企羨。 張說 岳陽石門墨山二山相連有禪堂觀天下絕境

桃花春徑滿,誤識(shí)武陵源。 張說 翻著葛巾呈趙尹

何事桃源路忽迷,惟留云雨怨空閨。 張賁 和襲美醉中先起次韻

悔學(xué)秦人南避地,武陵原上又徵師。 戎昱 寄梁淑

莫遣桃花迷客路,千山萬水訪君難。 戎昱 送吉州閻使君入道二首

桃源寧異此,猶恐世人聞。 戴叔倫 晚春

他時(shí)愿攜手,莫比武陵源。 戴叔倫 桂陽北嶺偶過野人所居聊書即事呈王永州邕李道州圻

乍疑秦世客,漸識(shí)楚人言。 戴叔倫 桂陽北嶺隅過野人所居聊書即事呈王永州邕李道州圻

霄漢九重辭鳳闕,云山何處訪桃源。 戴叔倫 漢宮人入道

桃源寂寂煙霞閉,天路悠悠星漢斜。 戴叔倫 贈(zèng)韓道士

為問桃源客,何人見亂時(shí)。 戴叔倫 送吉中孚校書歸楚州舊山

春花正夾岸,何必問桃源。 戴叔倫 過友人隱居

為是仙才登望處,風(fēng)光便似武陵春。 方干 睦州呂郎中郡中環(huán)溪亭

云水千重繞洞門,獨(dú)歸何處是桃源。 施肩吾 送絕塵子歸舊隱二首

重林將疊嶂,此處可逃秦。 曲信陵 移居洞庭

玉皇賜妾紫衣裳,教向桃源嫁阮郎。 曹唐 小游仙詩九十八首

路傍樵客何須問,朝市如今不是秦。 朱灣 尋隱者韋九山人于東溪草堂

地閑分鹿苑,景勝類桃源。 李君何 曲江亭望慈恩寺杏園花發(fā)

湘浦眠銷日,桃源醉度春。 李嘉祐 送韋司直西行

祈門官罷后,負(fù)笈向桃源。 李嘉祐 送韋邕少府歸鐘山

蓬閣桃源兩處分,人間海上不相聞。 李嶠 送司馬先生

洞天應(yīng)不夜,源樹秪如春。 李德裕 尊師是桃源黃先生傳法弟子常見尊師稱先師呈跡今重賦此詩兼寄題黃先生舊館

仙路迷人應(yīng)有術(shù),桃源不必在深山。 李涉 贈(zèng)長安小主人

綠水接柴門,有如桃花源。 李白 之廣陵宿常二南郭幽居

去去桃花源,何時(shí)見歸軒。 李白 博平鄭太守自廬山千里相尋入江夏北市門見訪卻之武陵立馬贈(zèng)別

行盡綠潭潭轉(zhuǎn)幽,疑是武陵春碧流。秦人雞犬桃花里,將比通塘渠見羞。 李白 和盧侍御通塘曲

海水三清淺,桃源一見尋。 李白 擬古十二首

若待功成拂衣去,武陵桃花笑殺人。 李白 當(dāng)涂趙炎少府粉圖山水歌

功成拂衣去,歸入武陵源。 李白 登金陵冶城西北謝安墩

從茲一別武陵去,去后桃花春水深。 李白 答杜秀才五松見贈(zèng)

方從桂樹隱,不羨桃花源。 李白 聞丹丘子于城北營石門幽居中有高鳳遺跡仆離群遠(yuǎn)懷亦有棲遁之志因敘舊以寄之

謫官桃源去,尋花幾處行。秦人如舊識(shí),出戶笑相迎。 李白 贈(zèng)從弟南平太守之遙二首

薜帶何辭楚,桃源堪避秦。 李白 酬王補(bǔ)闕惠翼莊廟宋丞泚贈(zèng)別

見說桃源洞,如今猶避秦。 李益 尋紀(jì)道士偶會(huì)諸叟

誰知武陵路,亦有漢家臣。 李端 歸山居寄錢起

柳市名猶在,桃源夢已稀。 李端 聞吉道士還俗因而有贈(zèng)

蒲澤逢胡雁,桃源見晉人。 李端 送郭參軍赴絳州

武陵花木應(yīng)長在,愿與漁人更一尋。 李端 送馬尊師

武陵洞里尋春客,已被桃花迷不歸。 李群玉 惱從兄

誰昔探花源,考槃西岳陽。 李群玉 自澧浦東游江表途出巴丘投員外從公虞

金谷園無主,桃源路不通。 李群玉 贈(zèng)花

錦洞桃花遠(yuǎn),青山竹葉深。 李群玉 送秦?zé)拵?/a>

曾入桃溪路,仙源信少雙。 李質(zhì) 宿日觀東房詩

此花不逐溪流出,晉客無因入洞來。 杜牧 酬王秀才桃花園見寄

多壘滿山谷,桃源無處求。 杜甫 不寐

緬思桃源內(nèi),益嘆身世拙。 杜甫 北征

悲秋宋玉宅,失路武陵源。 杜甫 奉漢中王手札

故山多藥物,勝概憶桃源。 杜甫 奉留贈(zèng)集賢院崔于二學(xué)士

龐公隱時(shí)盡室去,武陵春樹他人迷。 杜甫 寄從孫崇簡

桃源人家易制度,橘洲田土仍膏腴。 杜甫 岳麓山道林二寺行

傳語桃源客,人今出處同。 杜甫 巫峽敝廬奉贈(zèng)侍御四舅別之灃朗

茅屋還堪賦,桃源自可尋。 杜甫 春日江村五首

如行武陵暮,欲問桃花宿。 杜甫 赤谷西崦人家

春草封歸恨,源花費(fèi)獨(dú)尋。 杜甫 風(fēng)疾舟中伏枕書懷三十六韻奉呈湖南親友

若教避俗秦人見,知向河源舊侶夸。 楊憑 千葉桃花

曾逢異人說,風(fēng)景似桃源。 楊發(fā) 南溪書院

步入桃源里,晴花更滿枝。 歐陽袞 和項(xiàng)斯游頭陀寺上方

桃源在在阻風(fēng)塵,世事悠悠又遇春。 武元衡 春齋夜雨憶郭通微

武陵川徑入幽遐,中有雞犬秦人家。 武元衡 桃源行送友

一見桃花發(fā),能令秦漢迷。 殷遙 友人山亭

同作危時(shí)避秦客,此行何似武陵灘。 汪遵 東海

匣里有琴樽有酒,人間便是武陵溪。 汪遵 短歌吟

自言避喧非避秦,薜衣耕鑿帝堯人。 沈佺期 入少密溪

漾舟人不見,臥入武陵花。 法振 月夜泛舟

源桃不余欺,先發(fā)秦人家。 獨(dú)孤及 傷春懷歸

欲識(shí)桃花最多處,前程問取武陵兒。 獨(dú)孤及 送別荊南張判官

源水終無路,山阿若有人。 王勃 出境游山二首之一

欲訪桃源入溪路,忽聞雞犬使人疑。 王昌齡 武陵開元觀黃鏈師院三首

桃源勿遽返,再訪恐君迷。 王維 和宋中丞夏日游福賢觀天長寺寺即陳左相宅所施之作

桃源一向絕風(fēng)塵,柳市南頭訪隱淪。 王維 春日與裴迪過新昌里訪呂逸人不遇

杏樹壇邊漁父,桃花源里人家。 王維 田園樂七首

悠然策藜杖,歸向桃花源。 王維 菩提寺禁口號(hào)又示裴迪

笑謝桃源人,花紅復(fù)來覿。 王維 藍(lán)田山石門精舍

草色日向好,桃源人去稀。 王維 送錢少府還藍(lán)田

斜溪橫桂渚,小徑入桃源。 王績 游仙四首

不知今有漢,唯言昔避秦。 王績 田家三首

不知今有漢,唯言昔避秦。 王績 田家三首之二

更說桃源更深處,異花長占四時(shí)天。 白行簡 贈(zèng)毛仙翁

草遍潁陽山,花開武陵水。 皇甫冉 春早

花源君若許,雖遠(yuǎn)亦相尋。 皇甫冉 賦得荊溪夜湍送蔣逸人歸義興山

我來隱道非隱身,如今世上無風(fēng)塵。路是武陵路,人非秦代人。 皎然 兵后西日溪行

應(yīng)向秦時(shí)武陵路,花間寂歷一人行。 皎然 西白溪期裴方舟不至

門開芳杜徑,室距桃花源。 盧照鄰 三月曲水宴得尊字

桃源迷處所,桂樹可淹留。 盧照鄰 過東山谷口

寧知武陵趣,宛在市朝間。 祖詠 題韓少府水亭

如今非是秦時(shí)世,更隱桃花亦笑人。 秦系 山中贈(zèng)耿拾遺湋兼兩省故人

一似桃源隱,將令過客迷。 秦系 春日閑居三首

向此隱來經(jīng)幾載,如今已是漢家朝。 秦系 題章野人山居

武陵緣源不可到,河陽帶縣詎堪誇。 竇群 假日尋花

人言上皇代,犬吠武陵家。 綦毋潛 若耶溪逢孔九

疏屬便同巫峽路,洛川真是武陵溪。 羅虬 比紅兒詩

跡似桃源客,身攖竹使符。 羊士諤 郡齋讀經(jīng)

地非樵者路,武陵又何逢。 聶夷中 題賈氏林泉

青野霧銷凝晉洞,碧山煙散避秦溪。已是大仙憐后進(jìn),不應(yīng)來向武陵迷。 胡曾 早發(fā)潛水驛謁郎中員外

方馳桂林譽(yù),未暇桃源美。 蕭穎士 蒙山作

??直汶S巫峽散,何因重有武陵期。 薛濤 牡丹

聞?wù)f花源堪避秦,幽尋數(shù)月不逢人。 蘇廣文 自商山宿隱居

莫學(xué)武陵人,暫游桃源里。 裴迪 崔九欲往南山馬上口號(hào)與別

聞?wù)f桃源好迷客,不如高臥眄庭柯。 裴迪 春日與王右丞過新昌里訪呂逸人不遇

何妨將我去,一看武陵春。 貫休 江邊道士

帶月時(shí)聞山鳥語,郡城知近武陵溪。 賈島 夏夜上谷宿開元寺

無云秦漢隔,別訪武陵花。 鄭愔 奉和幸上官昭容院獻(xiàn)詩四首

誰謂桃源里,天書問考槃。 錢起 中書王舍人輞川舊居

居人散山水,即景真桃源。 錢起 初黃綬赴藍(lán)田縣作

桃源數(shù)曲盡,洞口兩岸坼。 錢起 尋華山云臺(tái)觀道士

宛謂武陵洞,潛?dān)椩旎啤?錢起 山居新種花藥與道士同游賦詩

桃源應(yīng)漸好,仙客許相尋。 錢起 歲暇題茅茨

秦人入云去,知向桃源里。 錢起 洞仙謠

忽憶武陵事,別家疑數(shù)秋。 錢起 登覆釜山遇道人二首

那知幽石下,不與武陵通。 錢起 石井

桃花洞里舉家去,此別相思復(fù)幾春。 錢起 送畢侍御謫居

今宵竹林下,誰覺花源遠(yuǎn)。 錢起 酬王維春夜竹亭贈(zèng)別

幸入桃源因去世,方期丹訣一延年。 錢起 題嵩陽焦道士石壁

何必武陵源上去,澗邊好過落花中。 陸希聲 陽羨雜詠十九首桃花谷

前年相送灞陵春,今日天涯各避秦。 韋莊 江上別李秀才

終期王母摘,不羨武陵深。 韋處厚 桃塢

桃源洞口來否,絳節(jié)霓旌久留。 韓偓 六言三首

棹尋聞犬洞,槎入飲牛津。 韓偓 無題

秦客何年駐,仙源此地深。 韓愈 同竇(牟)韋(執(zhí)中)尋劉尊師不遇(以同尋三字為韻。愈分得尋字)

秦客何年駐,仙源此地深。 韓愈 同竇書尋劉尊師不遇

桃源迷路竟茫茫,棗下悲歌徒纂纂。 韓愈 游青龍寺贈(zèng)崔大補(bǔ)闕

桂水遙相憶,花源暗有期。 韓翃 寄武陵李少府

聞君招隱地,髣髴武陵春。 駱賓王 同辛簿簡仰酬思玄上人林泉四首

緝芰知還楚,披榛似避秦。 駱賓王 同辛簿簡仰酬思玄上人林泉四首之一

時(shí)有桃源客,來訪竹林人。 駱賓王 疇昔篇

自堪成獨(dú)往,何必武陵源。 高適 同熊少府題盧主簿茅齋

典故
相關(guān)人物
司馬相如


《漢書》卷六十四上《嚴(yán)助傳》
其尤親幸者,東方朔、枚皋、嚴(yán)助、吾丘壽王、司馬相如。相如常稱疾避事。
《史記》卷一一七《司馬相如列傳》
相如口吃而善著書。常有消渴疾。與卓氏婚,饒于財(cái)。其進(jìn)仕宦,未嘗肯與公卿國家之事,稱病閒居,不慕官爵。

例句

有園同庾信,避事學(xué)相如。 杜牧 許七侍御棄官東歸瀟灑江南頗聞自適高秋企望題詩寄贈(zèng)十韻

典故
變春江
 
風(fēng)月不用一錢買
 
清風(fēng)不用一錢買
 
買得風(fēng)光不著錢
 
明月清風(fēng)何用買
 
難變春江
 
傾江變酒
 
三萬六千排日醉
 
舉長江變香醪
 
拍手笑人醉如泥
 
市人拍手?jǐn)r街笑
  
峴山落日客猶迷


《全唐詩》卷一百六十六〈襄陽歌〉
落日欲沒峴山西,倒著接?花下迷。襄陽小兒齊拍手,攔街爭唱白銅鞮。傍人借問笑何事,笑殺山翁醉似泥【笑殺山公醉似泥】。鸕鶿杓,鸚鵡杯,百年三萬六千日。一日須傾三百杯,遙看漢水鴨頭綠。恰似葡萄初酦醅【恰似葡萄初撥醅】,此江若變作春酒。壘曲便筑糟丘臺(tái),千金駿馬換小妾【千金駿馬換少妾】。笑坐雕鞍歌落梅【醉坐雕鞍歌落梅】,車傍側(cè)掛一壺酒。鳳笙龍管行相摧,咸陽市中嘆黃犬。何如月下傾金罍,君不見晉朝羊公一片石。龜頭剝落生莓苔【龜龍剝落生莓苔】,淚亦不能為之墮。心亦不能為之哀【案:一本此下有:誰能憂彼身后事。金鳧銀鴨葬死灰二句?!?。清風(fēng)朗月不用一錢買【清風(fēng)明月不用一錢買】,玉山自倒非人推。舒州杓,力士鐺,李白與爾同死生。襄王云雨今安在,江水東流猿夜聲。
《漢語大詞典》:一擲(一擲)
(1).賭博時(shí)以賭具投擲一次謂“一擲”。晉書·何無忌傳:“ 劉毅 家無儋石之儲(chǔ),摴蒲一擲百萬?!币蛸€博一擲決定勝負(fù),故后亦常稱把存亡大計(jì)付之不可知的冒險(xiǎn)行動(dòng)。晉書·孫綽傳:“何故捨百勝之長理,舉天下而一擲哉!”宋史·喻樗傳:“六龍臨 江 ,兵氣百倍,然公自度此舉果出萬全乎?或姑試一擲也?” 葉圣陶 《窮愁》:“豈久處涸轍,貪圖漸萌,乃欲為此一擲,以冀非分耶?”
(2).一扔。兒女英雄傳第六回:“回手解下那黃布包袱來,兩手從脖子后頭繞著往前一轉(zhuǎn),一手提了往炕上一擲?!?br />(3).猶一擊。 唐 杜甫 《呀鶻行》:“風(fēng)濤颯颯寒山陰,熊羆欲蟄龍蛇深。念爾此時(shí)有一擲,失聲濺血非其心。” 仇兆鰲 注:“言當(dāng)此天寒物藏,正鶻鳥凌厲之秋,此時(shí)應(yīng)有一擊,而悲鳴悽慘如此,豈其本心乎?”
《國語辭典》:呼盧(呼盧)  拼音:hū lú
一種古代賭博。猶今之?dāng)S骰子。古時(shí)賭博,削木為骰子,一面涂黑,畫犢,一面涂白,畫雉,共五子;五子全黑叫做「盧」,是頭采。投擲時(shí),希望得盧,連連呼它。所以稱為「呼盧」。宋。劉克莊 木蘭花。年年躍馬長安市詞:「青錢換酒日無何,紅燭呼盧宵不寐?!姑?。葉憲祖《易水寒》第一折:「縱酒呼盧,且自暫同于俗。」
《國語辭典》:呼盧喝雉(呼盧喝雉)  拼音:hū lú hè zhì
古代用五木骰賭博,一面黑色,上刻牛犢;一面白色,上刻雉雞。盧、雉皆為骰子的花色名,一擲五骰若皆全黑,為最大,稱為「盧」;四黑一白,次之,稱為「雉」。呼盧喝雉形容賭博時(shí)的呼聲,亦指賭博。《野叟曝言》第一五回:「自從嗣了進(jìn)門,喪事一毫不管,終日呼盧喝雉?!挂沧鳌负蕊艉舯R」。
《國語辭典》:筆冢(筆冢)  拼音:bǐ zhǒng
埋葬廢筆的墳?zāi)?。唐?a href='PoemIndex.aspx?author=19890' target='_blank'>裴說 懷素臺(tái)歌:「杜甫李白與懷素,文星酒星草書星。永州東郭有奇怪,筆冢墨池遺跡在?!?/div>
《漢語大詞典》:退筆冢(退筆塚)
見“ 退筆塚 ”。
亦作“ 退筆冢 ”。 埋禿筆頭為冢。 唐 張懷瓘 書斷·僧智永:“﹝ 智永 ﹞住 吳興 永欣寺 ,積年學(xué)書,后有禿筆頭十甕,每甕皆數(shù)石……后取筆頭瘞之,號(hào)為‘退筆塚?!??!焙笥脼榉e年勤學(xué)之典。 清 錢謙益 《代書硯答》詩:“退筆冢中悲力盡,短檠墻角嘆交疎?!?/div>
《國語辭典》:團(tuán)扇(團(tuán)扇)  拼音:tuán shàn
1.圓形有柄的扇子。唐。王昌齡長信秋詞〉五首之三:「奉帚平明金殿開,且將團(tuán)扇共徘徊?!?br />2.比喻失歡失寵的人。參見「班姬詠扇」條。唐。李嶠倡婦行〉:「團(tuán)扇辭恩寵,回文贈(zèng)苦辛?!固啤?a href='PoemIndex.aspx?author=15188' target='_blank'>李白 〈懼讒〉詩:「行將泣團(tuán)扇,戚戚愁人腸?!?/div>
《漢語大詞典》:團(tuán)扇歌(團(tuán)扇歌)
樂府 吳 聲歌曲,也稱《團(tuán)扇郎歌》樂府詩集·清商曲辭二·吳聲歌曲二 郭茂倩 題解引 南朝 陳 智匠 《古今樂錄》:“《團(tuán)扇郎歌》者, 晉 中書令 王珉 捉白團(tuán)扇與嫂婢 謝芳姿 有愛,情好甚篤。嫂捶撻婢過苦, 王 東亭聞而止之。 芳姿 素善歌,嫂令歌一曲當(dāng)赦之。應(yīng)聲歌曰:‘白團(tuán)扇,辛苦五流連,是郎眼所見。’ 珉 聞,更問之:‘汝歌何遺?’ 芳姿 即改云:‘白團(tuán)扇,憔悴非昔容,羞與郎相見?!笕艘蚨柚??!?北魏 楊衒之 洛陽伽藍(lán)記·法云寺:“﹝ 河間王 琛 ﹞有婢 朝云 ,善吹箎,能為《團(tuán)扇歌》、《隴上聲》。”
《國語辭典》:團(tuán)扇妾(團(tuán)扇妾)  拼音:tuán shàn qiè
比喻失歡失寵的人。參見「班姬詠扇」條。唐。李白〈長信宮〉詩:「誰憐團(tuán)扇妾,獨(dú)坐怨秋風(fēng)。」
《漢語大詞典》:婕妤怨
樂府 楚 調(diào)曲名。樂府詩集·相和歌辭十八·班婕妤 宋 郭茂倩 題解:“一曰《婕妤怨》……《樂府解題》曰:‘《婕妤怨》者,為 漢成帝 班婕妤 作也。 婕妤 , 徐令彪 之姑, 況 之女。美而能文,初為 帝 ( 成帝 )所寵愛。后幸 趙飛燕 姊弟,冠於后宮; 婕妤 自知見薄,乃退居?xùn)|宮,作賦及《紈扇詩》以自傷悼。后人傷之而為《婕妤怨》也?!庇忠?班婕妤 失寵后,奉養(yǎng)太后於 長信宮 ,故 唐 人樂府又名《長信怨》。參閱漢書·外戚傳下·孝成班倢伃。
《漢語大詞典》:班女扇
亦作“ 班姬扇 ”。 漢 成帝 妃 班倢伃 失寵后,作《團(tuán)扇》詩(亦稱《怨歌行》),以秋扇見棄自喻。后以“班女扇”比喻失寵者或廢棄之物。 南朝 梁 劉孝綽 《校書秘書省對雪詠懷》:“恥均 班女 扇,羞儷曹人衣?!?前蜀 韋莊 《同舊韻》:“簟委 班姬 扇,蟬悲 蔡琰 琴。” 宋 王讜 唐語林·補(bǔ)遺二:“ 顧況 與 韋夏卿 飲酒時(shí),金氣已殘, 夏卿 請席徵秋后意,或曰‘寒蟬鳴’,或曰‘ 班姬 扇’?!?清 許光治 《水仙子》曲:“拚不棄 班姬 扇,怕重張 河朔 筵?!庇忠?班 詩中有“團(tuán)團(tuán)似明月”之句,亦以形容圓月。 唐 李端 《賀李舍人直中對月見寄》詩:“素魄近成 班女 扇,清光遠(yuǎn)似 庾公 樓?!?/div>
《漢語大詞典》:班姬扇
見“ 班女扇 ”。
《漢語大詞典》:班女扇
亦作“ 班姬扇 ”。 漢 成帝 妃 班倢伃 失寵后,作《團(tuán)扇》詩(亦稱《怨歌行》),以秋扇見棄自喻。后以“班女扇”比喻失寵者或廢棄之物。 南朝 梁 劉孝綽 《校書秘書省對雪詠懷》:“恥均 班女 扇,羞儷曹人衣?!?前蜀 韋莊 《同舊韻》:“簟委 班姬 扇,蟬悲 蔡琰 琴?!?宋 王讜 唐語林·補(bǔ)遺二:“ 顧況 與 韋夏卿 飲酒時(shí),金氣已殘, 夏卿 請席徵秋后意,或曰‘寒蟬鳴’,或曰‘ 班姬 扇’?!?清 許光治 《水仙子》曲:“拚不棄 班姬 扇,怕重張 河朔 筵?!庇忠?班 詩中有“團(tuán)團(tuán)似明月”之句,亦以形容圓月。 唐 李端 《賀李舍人直中對月見寄》詩:“素魄近成 班女 扇,清光遠(yuǎn)似 庾公 樓?!?/div>
《漢語大詞典》:班扇
即班女扇。比喻失寵或受冷遇之意。文選·謝朓〈和王主簿怨情〉:“相逢詠《蘼蕪》,辭寵悲 班扇 ?!?劉良 注:“ 班倢伃 失寵,悲怨作《團(tuán)扇》詩,言秋至則扇見捐也。臣之失位亦然也?!?清 龔自珍 《水龍吟》詞:“嘯如 魯 柱,才如 竇 錦,遇如 班 扇。”又因 班倢伃 《團(tuán)扇》詩中有“新裂 齊 紈素,鮮潔如霜雪,裁為合歡扇,團(tuán)團(tuán)似明月”之句,故亦用為詠雪之典。 唐 白居易 《春夜喜雪有懷王二十二》詩:“坐罷 楚 弦曲,起吟 班 扇詩。”參見“ 班女扇 ”。
《漢語大詞典》:班女扇
亦作“ 班姬扇 ”。 漢 成帝 妃 班倢伃 失寵后,作《團(tuán)扇》詩(亦稱《怨歌行》),以秋扇見棄自喻。后以“班女扇”比喻失寵者或廢棄之物。 南朝 梁 劉孝綽 《校書秘書省對雪詠懷》:“恥均 班女 扇,羞儷曹人衣。” 前蜀 韋莊 《同舊韻》:“簟委 班姬 扇,蟬悲 蔡琰 琴?!?宋 王讜 唐語林·補(bǔ)遺二:“ 顧況 與 韋夏卿 飲酒時(shí),金氣已殘, 夏卿 請席徵秋后意,或曰‘寒蟬鳴’,或曰‘ 班姬 扇’?!?清 許光治 《水仙子》曲:“拚不棄 班姬 扇,怕重張 河朔 筵?!庇忠?班 詩中有“團(tuán)團(tuán)似明月”之句,亦以形容圓月。 唐 李端 《賀李舍人直中對月見寄》詩:“素魄近成 班女 扇,清光遠(yuǎn)似 庾公 樓?!?/div>
《國語辭典》:秋扇  拼音:qiū shàn
1.秋天的小圓扇。南朝梁。元帝〈鐘山飛流寺碑〉:「月如秋扇,花疑春雪?!固?。劉禹錫〈送韋秀才道沖赴制舉〉詩:「秋扇一離手,流塵蔽霜紈。」
2.入秋天涼,遭棄置不用的團(tuán)扇。文學(xué)作品中比喻不再年輕貌美而遭受冷落的女子。參見「秋扇見捐」條。南朝梁。劉孝綽 班婕妤怨詩:「妾身似秋扇,君恩絕履綦?!固啤JY防《霍小玉傳》:「但慮一旦色衰,思移情替。使女蘿無托,秋扇見捐。極歡之際,不覺悲至?!购笠嘤糜诒扔鬟^時(shí)失去效用的事物。金。段克己乙巳清明游青陽峽〉詩:「紛紛世無真是非,棄置從渠若秋扇。」元。張憲〈我有〉詩二首之二:「中途偶棄置,竟踐秋扇轍?!?/div>
《國語辭典》:五經(jīng)笥(五經(jīng)笥)  拼音:wǔ jīng sì
笥,竹箱。五經(jīng)笥比喻博通經(jīng)籍的人?!逗鬂h書。卷八○。文苑傳上。邊韶傳》:「腹便便,五經(jīng)笥?!?/div>
《漢語大詞典》:便腹
肥滿之腹。 宋 蘇軾 《寶山晝睡》詩:“七尺頑軀走世塵,十圍便腹貯天真。” 宋 唐庚 《舍弟既到有作》詩:“匪躬老矣惟心在,便腹依然但髮稀?!?元 耶律楚材 《用萬松老人韻作十詩寄鄭景賢》之二:“天真貯便腹,浩氣塞征襟。”
分類:肥滿
《國語辭典》:孝先便腹  拼音:xiào xiān pián fù
漢邊韶字孝先,白晝假寐,弟子則譏嘲他腹大便便,懶讀書。典出《后漢書。卷八○。文苑傳上。邊韶傳》。后用以形容貪睡而腹大的樣子。宋。陸游〈夏雨〉詩:「堪笑此翁惟美睡,孝先便腹任譏嘲。」
《漢語大詞典》:捫腹(捫腹)
撫摸腹部。多形容飽食后怡然自得的樣子。 唐 白居易 《飽食閑坐》詩:“捫腹起盥潄,下階振衣裳?!?宋 蘇軾 《寓居定惠院之東》詩:“先生食飽無一事,散步逍遙自捫腹?!?宋 范成大 《勞畬耕》詩:“何曾識(shí)秔稻,捫腹嘗果然?!?明 王世貞 《藝苑卮言》卷七:“﹝ 江暉 ﹞好以奇癖字作文。初若不易解,解之得平平耳。 王稚欽 有詩嘲之云:‘ 江生 突兀揚(yáng)文風(fēng),千奇萬怪難與窮……少年往往致譏評,生也不言但捫腹。’”
《國語辭典》:空腹便便  拼音:kōng fù pián pián
比喻腹內(nèi)空虛,無真才實(shí)學(xué)。宋。廖行之青玉案。家山此去無多路〉詞:「崢嶸歲月還秋暮,空腹便便無好句?!?/div>
《國語辭典》:經(jīng)笥(經(jīng)笥)  拼音:jīng sì
笥,書箱。經(jīng)笥指裝經(jīng)書的箱子。比喻學(xué)識(shí)廣博的人?!稌x書。卷三五。陳騫等傳。贊曰》:「鉅鹿自然,亦云經(jīng)笥?!鼓铣悺?a href='PoemIndex.aspx?author=10152' target='_blank'>徐陵 〈晉陵太守王勵(lì)德政碑〉:「學(xué)則經(jīng)笥,文為世珍?!挂卜Q為「經(jīng)史笥」。
《國語辭典》:腹便便  拼音:fù pián pián
漢代邊韶曾白天睡覺,弟子嘲笑他肚子大,懶得讀書只想睡覺。邊韶聽了回答弟子,肚子大是裝滿五經(jīng),飽讀書籍,睡覺是在想事情。典出《后漢書。卷八○。文苑傳上。邊韶傳》。
分類:肚子肥滿
《國語辭典》:腹笥  拼音:fù sì
肚子所記的書籍,有如書箱的藏書。宋。陳造 次韻張丞詩二首之一:「夫君腹笥盡奇謀,每叩談鋒聽不休?!?/div>
《漢語大詞典》:邊氏腹(邊氏腹)
后漢書·文苑傳上·邊韶:“ 韶 口辯,曾晝?nèi)占倥P,弟子私謿之曰:‘ 邊孝先 ,腹便便。嬾讀書,但欲眠?!?韶 潛聞之,應(yīng)時(shí)對曰:‘ 邊 為姓, 孝 為字。腹便便,五經(jīng)笥。但欲眠,思經(jīng)事。寐與 周公 通夢,靜與 孔子 同意。師而可謿,出何典記?’謿者大慙。”后以“邊氏腹”稱滿肚子學(xué)問猶如裝滿典籍的書簏。 元 耶律楚材 《用萬松老人韻作十詩寄鄭景賢》之一:“正便 邊氏 腹,不止謫仙襟。”
《漢語大詞典》:邊笥(邊笥)
同“ 邊氏腹 ”。 清 趙執(zhí)信 《深秋偶作》詩:“臥看 邊 笥章句枯,坐擁管城鬢毛禿?!?/div>
《漢語大詞典》:邊老便便(邊老便便)
后漢書·文苑傳上·邊韶:“ 韶 口辯,曾晝?nèi)占倥P,弟子私嘲之曰:‘ 邊孝先 ,腹便便。嬾讀書,但欲眠?!焙笠浴斑吚媳惚恪狈Q腹大的人。 宋 蘇軾 《次韻王鞏顏復(fù)同泛舟》:“ 沈郎 清瘦不勝衣, 邊老 便便帶十圍?!眳⒁姟?邊氏腹 ”。
《漢語大詞典》:邊氏腹(邊氏腹)
后漢書·文苑傳上·邊韶:“ 韶 口辯,曾晝?nèi)占倥P,弟子私謿之曰:‘ 邊孝先 ,腹便便。嬾讀書,但欲眠?!?韶 潛聞之,應(yīng)時(shí)對曰:‘ 邊 為姓, 孝 為字。腹便便,五經(jīng)笥。但欲眠,思經(jīng)事。寐與 周公 通夢,靜與 孔子 同意。師而可謿,出何典記?’謿者大慙?!焙笠浴斑吺细埂狈Q滿肚子學(xué)問猶如裝滿典籍的書簏。 元 耶律楚材 《用萬松老人韻作十詩寄鄭景賢》之一:“正便 邊氏 腹,不止謫仙襟?!?/div>
《漢語大詞典》:邊韶腹(邊韶腹)
同“ 邊氏腹 ”。 清 嚴(yán)沆 《送謹(jǐn)侯同館謫廣文還里作歌》:“但看臥坦 邊韶 腹,有日槎廻 博望 源?!?/div>
《漢語大詞典》:全璧
比喻完整而無缺損的東西。 清 周亮工 《書影》卷三:“余常言,自刻本説郛出,而説郛亡矣,然其中全帙有另鐫行者,后人緣其書目,廣求之,始為全璧,未可為此刻誤也?!?魯迅 《熱風(fēng)·兒歌的‘反動(dòng)’》:“然拜讀原詩,亦存小失,倘能改第二句為‘兩半個(gè)都那里去了’,即成全璧矣?!?/div>
《國語辭典》:完璧歸趙(完璧歸趙)  拼音:wán bì guī zhào
藺相如奉使秦國,交涉以和氏璧換取秦城時(shí),識(shí)破秦國訛詐,巧妙的使璧安然回到趙國。典出《史記。卷八一。廉頗藺相如傳》。后比喻物歸原主。明。汪廷訥《種玉記》第一五出:「再休思重會(huì)蘭房,那虜騎如云不可當(dāng)。便得個(gè)完璧歸趙也?!挂沧鳌笟w趙」、「原璧歸趙」。
《國語辭典》:怒發(fā)沖冠(怒髮衝冠)  拼音:nù fǎ chōng guān
盛怒的樣子。《史記。卷八一。廉頗藺相如傳》:「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卻立,倚柱,怒發(fā)上沖冠?!顾?。岳飛滿江紅。怒發(fā)沖冠〉詞:「怒發(fā)沖冠,憑欄處,瀟瀟雨歇。」也作「發(fā)上沖冠」、「發(fā)踴沖冠」、「沖冠發(fā)怒」。
《漢語大詞典》:趙璧(趙璧)
見“ 趙氏璧 ”。
《漢語大詞典》:趙氏璧(趙氏璧)
亦作“ 趙王璧 ”。 和氏 璧的別稱。 春秋 時(shí), 楚 人 卞和 自山中所得寶玉。 戰(zhàn)國 時(shí),為 趙惠文王 所得,故稱。據(jù)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所載: 秦昭王 曾恃強(qiáng)遺書 趙王 ,愿以十五城請易璧。 藺相如 奉璧出使,終于完璧歸 趙 。“趙氏璧”遂以著稱,并常為后人詩文所道及。 南朝 宋 謝靈運(yùn) 《永初三年七月十六日之郡初發(fā)都》詩:“空班 趙氏 璧,徒乖 魏王 瓠?!?唐 李白 《古風(fēng)》之五十:“夸作天下珍,卻哂 趙王 璧?!?清 孫枝蔚 《旅興》詩:“貴若 趙氏 璧,富若 猗頓 囷?!币嗍》Q“ 趙璧 ”。 唐 方干 《送陳端公》詩:“ 隨 珠此去方酬德, 趙 璧當(dāng)時(shí)誤指瑕?!?宋 王安石 《次韻酬微之贈(zèng)池紙并詩》:“篇終有意責(zé) 趙 璧,窮國恐誤連城歸。” 明 沈鯨《雙珠記·珠傳女信》:“看此物既著神奇,如 趙 璧有完期?!?/div>
《國語辭典》:連城(連城)  拼音:lián chéng
1.并列相連的城?!稘h書。卷二七。五行志上》:「漢興,大封諸侯王,連城數(shù)十。」
2.比喻物品貴重。如:「價(jià)值連城」。
3.縣名。參見「連城縣」條。
《漢語大詞典》:連城價(jià)(連城價(jià))
價(jià)值連城。形容珍貴難得。 三國 魏 曹丕 《與鍾大理書》:“不煩一介之使,不損連城之價(jià)?!?唐 韓愈 《縣齋有懷》詩:“誰為傾國媒,自許連城價(jià)?!?明 徐復(fù)祚《紅梨記·訴衷》:“那解元風(fēng)雅連城價(jià),譜鴛鴦無端輳咱?!眳⒁姟?連城璧 ”。
分類:珍貴難得
《國語辭典》:連城璧(連城璧)  拼音:lián chéng bì
相傳秦昭王欲以十五座城與趙國交換和氏璧,故稱和氏璧為「連城璧」。見《史記。卷八一。廉頗藺相如傳》。后比喻價(jià)值極高的物品。晉。張載〈擬四愁〉詩:「佳人遺我云中翮,何以贈(zèng)之連城璧?」
《漢語大詞典》:連城玉(連城玉)
見“ 連城璧 ”。
《國語辭典》:連城璧(連城璧)  拼音:lián chéng bì
相傳秦昭王欲以十五座城與趙國交換和氏璧,故稱和氏璧為「連城璧」。見《史記。卷八一。廉頗藺相如傳》。后比喻價(jià)值極高的物品。晉。張載〈擬四愁〉詩:「佳人遺我云中翮,何以贈(zèng)之連城璧?」
《國語辭典》:連城璧(連城璧)  拼音:lián chéng bì
相傳秦昭王欲以十五座城與趙國交換和氏璧,故稱和氏璧為「連城璧」。見《史記。卷八一。廉頗藺相如傳》。后比喻價(jià)值極高的物品。晉。張載〈擬四愁〉詩:「佳人遺我云中翮,何以贈(zèng)之連城璧?」
《國語辭典》:忘機(jī)(忘機(jī))  拼音:wàng jī
不存心機(jī),淡泊無爭。唐。李白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詩:「我醉君復(fù)樂,陶然共忘機(jī)?!姑?。葉憲祖《易水寒》第一折:「逃名溷俗,縱酒忘機(jī)?!?/div>
《漢語大詞典》:抱甕(抱甕)
見“ 抱甕灌園 ”。
《漢語大詞典》:抱甕灌園(抱甕灌園)
傳說 孔子 的學(xué)生 子貢 ,在游 楚 返 晉 過 漢陰 時(shí),見一位老人一次又一次地抱著甕去澆菜,“搰搰然用力甚多而見功寡”,就建議他用機(jī)械汲水。老人不愿意,并且說:這樣做,為人就會(huì)有機(jī)心,“吾非不知,羞而不為也?!币?a href='Query.aspx?type=poem&id=847462' target='_blank'>《莊子·天地》。后以“抱甕灌園”喻安于拙陋的淳樸生活。 明 梁辰魚 《浣紗記·談義》:“投竿垂餌,晦幽蹟於 渭 濱;抱甕灌園,絶機(jī)心於 漢 渚?!币嗍∽鳌?抱甕 ”。《初學(xué)記》卷七引 晉 孫楚 《井賦》:“抱甕而汲,不設(shè)機(jī)引,絶彼淫飾,安此璞慎。” 唐 李白 《贈(zèng)張公洲革處士》:“抱甕灌秋蔬,心閑游天云。” 宋 王安石 《絕句》:“桔槔俯仰妨何事,抱甕區(qū)區(qū)老此身?!?清 陳夢雷 《灌園即事》詩:“偶爾荷鋤忘讀史,恰當(dāng)抱甕喜逢賓?!?/div>
《漢語大詞典》:抱甕灌園(抱甕灌園)
傳說 孔子 的學(xué)生 子貢 ,在游 楚 返 晉 過 漢陰 時(shí),見一位老人一次又一次地抱著甕去澆菜,“搰搰然用力甚多而見功寡”,就建議他用機(jī)械汲水。老人不愿意,并且說:這樣做,為人就會(huì)有機(jī)心,“吾非不知,羞而不為也?!币?a href='Query.aspx?type=poem&id=847462' target='_blank'>《莊子·天地》。后以“抱甕灌園”喻安于拙陋的淳樸生活。 明 梁辰魚 《浣紗記·談義》:“投竿垂餌,晦幽蹟於 渭 濱;抱甕灌園,絶機(jī)心於 漢 渚。”亦省作“ 抱甕 ”。《初學(xué)記》卷七引 晉 孫楚 《井賦》:“抱甕而汲,不設(shè)機(jī)引,絶彼淫飾,安此璞慎?!?唐 李白 《贈(zèng)張公洲革處士》:“抱甕灌秋蔬,心閑游天云?!?宋 王安石 《絕句》:“桔槔俯仰妨何事,抱甕區(qū)區(qū)老此身。” 清 陳夢雷 《灌園即事》詩:“偶爾荷鋤忘讀史,恰當(dāng)抱甕喜逢賓?!?/div>
《國語辭典》:機(jī)心(機(jī)心)  拼音:jī xīn
巧詐詭變的心?!肚f子。天地》:「機(jī)心存于胸中,則純白不備?!?/div>
《漢語大詞典》:漢陰機(jī)(漢陰機(jī))
指 漢陰丈人 所斥笑的“機(jī)心”。語本莊子·天地:“ 子貢 南游於 楚 ,反於 晉 ,過 漢 陰,見一丈人方將為圃畦,鑿隧而入井,抱甕而出灌,搰搰然用力甚多而見功寡。 子貢 曰:‘有械於此,一日浸百畦,用力甚寡而見功多,夫子不欲乎?’……為圃者忿然作色而笑曰:‘吾聞之吾師,有機(jī)械者必有機(jī)事,有機(jī)事者必有機(jī)心,機(jī)心存於胸中,則純白不備;純白不備,則神生不定;神生不定者,道之所不載也。吾非不知,羞而不為也?!?唐 陳子昂 《題田洗馬游巖桔槔》詩:“誰憐 北陵 客,未息 漢 陰機(jī)?!?唐 杜甫 《登舟將適漢陽》詩:“ 鹿門 自此往,永息 漢 陰機(jī)?!?/div>
《漢語大詞典》:漢陰灌(漢陰灌)
指 漢陰丈人 抱甕灌畦之事。后用為退隱學(xué)道的典實(shí)。 明 王守仁 《立春日作》詩:“心存 漢 陰灌,躬學(xué) 南陽 耕。”參見“ 漢陰機(jī) ”。
《漢語大詞典》:漢陰機(jī)(漢陰機(jī))
指 漢陰丈人 所斥笑的“機(jī)心”。語本莊子·天地:“ 子貢 南游於 楚 ,反於 晉 ,過 漢 陰,見一丈人方將為圃畦,鑿隧而入井,抱甕而出灌,搰搰然用力甚多而見功寡。 子貢 曰:‘有械於此,一日浸百畦,用力甚寡而見功多,夫子不欲乎?’……為圃者忿然作色而笑曰:‘吾聞之吾師,有機(jī)械者必有機(jī)事,有機(jī)事者必有機(jī)心,機(jī)心存於胸中,則純白不備;純白不備,則神生不定;神生不定者,道之所不載也。吾非不知,羞而不為也?!?唐 陳子昂 《題田洗馬游巖桔槔》詩:“誰憐 北陵 客,未息 漢 陰機(jī)?!?唐 杜甫 《登舟將適漢陽》詩:“ 鹿門 自此往,永息 漢 陰機(jī)?!?/div>
《漢語大詞典》:漢陰老(漢陰老)
即 漢陰老父 。 唐 張九齡 《與生公尋幽居處》詩:“疑入 武陵源 ,如逢 漢陰老 ?!眳⒁姟?漢陰老父 ”。
《漢語大詞典》:漢陰老父(漢陰老父)
東漢 隱者。不詳姓名。 桓帝 延熹 中,幸 竟陵 ,過 云夢 ,臨 沔水 ,百姓莫不觀,此翁獨(dú)耕不輟。尚書郎 張溫 異之,與之言。老父論古道今,歷陳天子逸游之非。問其姓名,不告而去。參閱后漢書·逸民傳·漢陰老父。
《漢語大詞典》:漢陰誚(漢陰誚)
指 子貢 過 漢 陰時(shí)受到一灌畦老人譏嘲的典實(shí)。 唐 奚賈 《嚴(yán)陵灘下寄常建》詩:“已息 漢 陰誚,且同 濠 上觀。”參見“ 漢陰機(jī) ”。
《漢語大詞典》:漢陰機(jī)(漢陰機(jī))
指 漢陰丈人 所斥笑的“機(jī)心”。語本莊子·天地:“ 子貢 南游於 楚 ,反於 晉 ,過 漢 陰,見一丈人方將為圃畦,鑿隧而入井,抱甕而出灌,搰搰然用力甚多而見功寡。 子貢 曰:‘有械於此,一日浸百畦,用力甚寡而見功多,夫子不欲乎?’……為圃者忿然作色而笑曰:‘吾聞之吾師,有機(jī)械者必有機(jī)事,有機(jī)事者必有機(jī)心,機(jī)心存於胸中,則純白不備;純白不備,則神生不定;神生不定者,道之所不載也。吾非不知,羞而不為也。’” 唐 陳子昂 《題田洗馬游巖桔槔》詩:“誰憐 北陵 客,未息 漢 陰機(jī)?!?唐 杜甫 《登舟將適漢陽》詩:“ 鹿門 自此往,永息 漢 陰機(jī)。”
《國語辭典》:冰壺(冰壺)  拼音:bīng hú
1.盛冰的玉壺。南朝梁。劉孝標(biāo)〈送橘啟〉:「甘踰萍實(shí),冷亞冰壺?!?br />2.比喻品德清白廉潔。唐。姚崇〈冰壺誡序〉:「冰壺者,清潔之至也。君子對之,示不忘乎清也?!蕛?nèi)懷冰清,外涵玉潤,此君子冰壺之德也。」
3.借指月亮。唐。杜甫寄裴施州〉詩:「金鐘大鏞在東序,冰壺玉衡懸清秋?!乖?。鄭光祖《倩女離魂》第二折:「看江上晚來堪畫,玩冰壺瀲滟天上下,似一片碧玉無瑕。」
《漢語大詞典》:玉壺冰(玉壺冰)
(1).壺水成冰,形容寒冷。 唐 杜甫 《贈(zèng)特進(jìn)汝陽王二十二韻》:“研寒金井水,簷動(dòng)玉壺冰?!?元 楊維楨 《吳子夜四時(shí)歌》:“朝來玉壺冰,為君添衣裳?!?br />(2).喻高潔清廉。 南朝 宋 鮑照 《代白頭吟》:“直如朱絲繩,清如玉壺冰?!?宋 黃庭堅(jiān) 《奉和公擇舅氏送呂道人研長韻》:“奉身玉壺冰,立朝朱絲絃。” 清 劉獻(xiàn)廷 《贈(zèng)別還燈和尚》詩:“儀范三壇云海月,禪心一片玉壺冰?!?br />(3).酒名。 宋 葉夢得 《浣溪沙·送盧倅》詞:“荷葉荷花水底天,玉壺冰酒釀新泉,一歡聊復(fù)記他年?!?清 吳偉業(yè) 《戲題士女圖》詩之五:“四壁蕭條酒數(shù)升, 錦江 新釀?dòng)駢乇?。?/div>
《漢語大詞典》:大手
猶高手。指工于文辭的名家。 唐 僧鸞 《贈(zèng)李粲秀才》詩:“颯風(fēng)驅(qū)雷暫不停,始向場中稱大手?!?明 沈德符 野獲編·詞曲·雜劇:“北雜劇已為 金 元 大手擅勝場,今人不復(fù)能措手。曾見 汪太函 四作……都非當(dāng)行。”參見“ 大手筆 ”。
《國語辭典》:大手筆(大手筆)  拼音:dà shǒu bǐ
1.大著作或大著作家。《晉書。卷六五。王導(dǎo)傳》:「珣夢人以大筆如椽與之,既覺,語人云:『此當(dāng)有大手筆事。』俄而帝崩,哀冊謚議,皆珣所草。」《新唐書。卷一二五。蘇瑰傳》:「颋性廉儉,奉稟悉推散諸弟親族,儲(chǔ)無長貲。自景龍后,與張說以文章顯,稱望略等,故時(shí)號(hào)『燕許大手筆』?!?br />2.大量揮霍錢財(cái)?shù)娜?。《?fù)曝閑談》第一五回:「金慕暾又是個(gè)大手筆,整把銀子撒出來,毫無吝色?!挂沧鳌复笫侄巍?。
3.創(chuàng)辦大規(guī)模的事業(yè)。如:「公司決定要大手筆的開發(fā)整片山坡,以建立一個(gè)模范社區(qū)。」
《國語辭典》:大手筆(大手筆)  拼音:dà shǒu bǐ
1.大著作或大著作家?!稌x書。卷六五。王導(dǎo)傳》:「珣夢人以大筆如椽與之,既覺,語人云:『此當(dāng)有大手筆事?!欢矶郾溃灾u議,皆珣所草?!埂缎绿茣>硪欢?。蘇瑰傳》:「颋性廉儉,奉稟悉推散諸弟親族,儲(chǔ)無長貲。自景龍后,與張說以文章顯,稱望略等,故時(shí)號(hào)『燕許大手筆』?!?br />2.大量揮霍錢財(cái)?shù)娜?。《?fù)曝閑談》第一五回:「金慕暾又是個(gè)大手筆,整把銀子撒出來,毫無吝色?!挂沧鳌复笫侄巍埂?br />3.創(chuàng)辦大規(guī)模的事業(yè)。如:「公司決定要大手筆的開發(fā)整片山坡,以建立一個(gè)模范社區(qū)?!?/div>
《國語辭典》:大筆(大筆)  拼音:dà bǐ
1.尊稱他人的書法或文字?!度辶滞馐贰返谒摹鸹兀骸傅美舷壬蠊P,小弟也可借以不朽了?!?br />2.寫大字的毛筆。如:「這筆太小了,可否借只大筆給我?」
3.大批、大宗。如:「這是大筆錢哪,不是小數(shù)目?!?/div>
《國語辭典》:大筆如椽(大筆如椽)  拼音:dà bǐ rú chuán
椽,屋頂?shù)闹?。大筆如椽形容筆大如屋頂上的柱子?!稌x書。卷六五。王珣傳》:「珣夢人以大筆如椽與之,既覺,語人云:『此當(dāng)有大手筆事?!欢矶郾溃灾u議,皆珣所草?!购笥靡苑Q揚(yáng)著名作品、作家或?qū)懽鞑拍軜O高。
《國語辭典》:如椽筆(如椽筆)  拼音:rú chuán bǐ
晉人王珣夢見有人給他如椽的大筆,醒來以為有大手筆事,不久皇帝駕崩,哀冊、謚議等皆由王珣草擬。典出《晉書。卷六五。王導(dǎo)傳》。后比喻重要文告或稱頌他人筆力雄健,文章優(yōu)美。宋。張镃 誠齋再韻見遺走筆復(fù)和并邀尤檢正京右司觀花詩:「戈揮就借如椽筆,不信湖邊日易沉?!?/div>
《國語辭典》:大手筆(大手筆)  拼音:dà shǒu bǐ
1.大著作或大著作家?!稌x書。卷六五。王導(dǎo)傳》:「珣夢人以大筆如椽與之,既覺,語人云:『此當(dāng)有大手筆事?!欢矶郾溃灾u議,皆珣所草。」《新唐書。卷一二五。蘇瑰傳》:「颋性廉儉,奉稟悉推散諸弟親族,儲(chǔ)無長貲。自景龍后,與張說以文章顯,稱望略等,故時(shí)號(hào)『燕許大手筆』。」
2.大量揮霍錢財(cái)?shù)娜?。《?fù)曝閑談》第一五回:「金慕暾又是個(gè)大手筆,整把銀子撒出來,毫無吝色?!挂沧鳌复笫侄巍?。
3.創(chuàng)辦大規(guī)模的事業(yè)。如:「公司決定要大手筆的開發(fā)整片山坡,以建立一個(gè)模范社區(qū)?!?/div>
《國語辭典》:椽筆(椽筆)  拼音:chuán bǐ
晉代王珣夢見有人給他一只粗大如椽的筆,便認(rèn)為將有大手筆的事發(fā)生。不久果然皇帝駕崩,因?yàn)橥醌懳墓P極佳,所有的哀冊謚議,皆由王珣草擬。見《晉書。卷六五。王導(dǎo)傳》。后用以稱贊人文筆出眾?!读凝S志異。卷四。羅剎海市》:「先生文學(xué)士,必能衙官屈、宋。欲煩椽筆賦『海市』,幸無吝珠玉?!?/div>
《漢語大詞典》:燕許(燕許)
唐玄宗 時(shí)名臣 燕國公 張說 、 許國公 蘇颋 的并稱。兩人皆以文章顯世,時(shí)號(hào)“燕許大手筆”。見《新唐書·蘇颋傳》。 唐 李涉 《題溫泉》詩:“當(dāng)時(shí) 姚 宋 并 燕 許 ,盡是 驪山 從駕人?!?宋 王鞏 王氏談錄·李衛(wèi)公文:“公亟稱 李衛(wèi)公 之文,謂不減 燕 許 ?!?清 趙翼 《后園居》詩:“自命 韓歐 家,羣奉 燕 許 名?!?金 松岑 《文學(xué)上之美術(shù)觀》:“惟碑銘壯麗,涵蓋眾長,修則萬言,簡可十字, 燕 許 手筆, 左 馬 史才,鎔為一器,文章之極軌哉!”
《漢語大詞典》:筆如椽(筆如椽)
晉書·王珣傳:“ 珣 夢人以大筆如椽與之,既覺,語人曰:‘此當(dāng)有大手筆事。’俄而帝崩,哀冊諡議,皆 珣 所草?!焙笠蛞浴肮P如椽”喻大手筆或重要的文墨之事。 宋 蘇軾 《光祿庵》詩之一:“何事庵中著光祿,枉教閒處筆如椽。”
《國語辭典》:女嫁男婚  拼音:nǚ jià nán hūn
男女嫁娶成家之事。如:「張小姐已經(jīng)和男友分手,從此女嫁男婚,互不相干?!挂沧鳌改谢榕蕖?。
《國語辭典》:子平  拼音:zǐ píng
1.東漢向長的字。朝歌人。性尚中和,隱居不仕,精通老、易之學(xué)。
2.宋朝徐居易的字。相傳徐子平精于星象、命算。后人乃以「子平」稱呼利用星象、或生辰八字替人算命的方法?!段饔斡洝返谒亩兀骸赶壬悠骄?,要與我推看五星。」
《國語辭典》:富不如貧(富不如貧)  拼音:fù bù rú pín
富有并不如貧窮為優(yōu)?!逗鬂h書。卷八三。逸民傳。向長傳》:「讀《》至損、益卦,喟然嘆曰:『吾已知富不如貧,貴不如賤,但未知死何如生耳。』」
《漢語大詞典》:尚子
指 東漢 尚長 。《文選·謝靈運(yùn)〈初去郡〉詩》:“畢娶類 尚子 ,薄游似 邴生 ?!?李善 注引 嵇康 《高士傳》:“ 尚長 ,字 子平 , 河內(nèi) 人。隱居不仕。為子嫁娶畢,勑家事斷之:勿復(fù)相關(guān),當(dāng)如我死矣。”
《漢語大詞典》:尚平
指 東漢 尚長 。 尚長 字 子平 。為子嫁娶畢,即不復(fù)理家事。見 三國 魏 嵇康 《高士傳》。后用為不以家事自累的典實(shí)。 唐 許渾 《村舍》詩之一:“ 尚平 多累自歸難,一日身閑一日安。” 明 張邦伊 《沉嘉則有三楚之游席上得分字》詩:“知爾 尚平 家累淺,逢人勝事好相聞?!眳⒁姟?尚子 ”。
《漢語大詞典》:尚子
指 東漢 尚長 。《文選·謝靈運(yùn)〈初去郡〉詩》:“畢娶類 尚子 ,薄游似 邴生 ?!?李善 注引 嵇康 《高士傳》:“ 尚長 ,字 子平 , 河內(nèi) 人。隱居不仕。為子嫁娶畢,勑家事斷之:勿復(fù)相關(guān),當(dāng)如我死矣?!?/div>
《漢語大詞典》:畢娶(畢娶)
據(jù)后漢書·逸民傳·向長載: 向長 ( 嵇康 高士傳作“ 尚長 ”)隱居不仕,“男女娶嫁既畢,勑斷家事勿相關(guān)”,于是與同好“俱游五岳名山,竟不知所終”。后遂以“畢娶”為辦完子女婚事,避世優(yōu)游的典故。《文選·謝靈運(yùn)〈初去郡〉詩》:“畢娶類 尚子 ,薄游似 邴生 ?!?呂延濟(jì) 注:“ 尚子平 男娶女嫁畢,勑斷家事,勿復(fù)相關(guān)。 邴曼容 養(yǎng)志自脩,薄為游官而已?!?唐 杜甫 《西閣》詩之二:“畢娶何時(shí)竟?消中得自由?!?/div>
《漢語大詞典》:畢婚嫁(畢婚嫁)
猶畢娶。辦完子女婚事。謂了卻俗務(wù),心無牽掛。 唐 元結(jié) 《招陶別駕家陽華作》詩:“無或畢婚嫁,竟為俗務(wù)牽?!?唐 韓愈 《縣齋有懷》詩:“官租日輸納,村酒時(shí)邀迓;閒愛老農(nóng)愚,歸弄小女姹。如今便可爾,何用畢婚嫁?!眳⒁姟?畢娶 ”。
《漢語大詞典》:畢娶(畢娶)
據(jù)后漢書·逸民傳·向長載: 向長 ( 嵇康 高士傳作“ 尚長 ”)隱居不仕,“男女娶嫁既畢,勑斷家事勿相關(guān)”,于是與同好“俱游五岳名山,竟不知所終”。后遂以“畢娶”為辦完子女婚事,避世優(yōu)游的典故。《文選·謝靈運(yùn)〈初去郡〉詩》:“畢娶類 尚子 ,薄游似 邴生 ?!?呂延濟(jì) 注:“ 尚子平 男娶女嫁畢,勑斷家事,勿復(fù)相關(guān)。 邴曼容 養(yǎng)志自脩,薄為游官而已?!?唐 杜甫 《西閣》詩之二:“畢娶何時(shí)竟?消中得自由?!?/div>
《漢語大詞典》:鄭家婢妾(鄭家婢妾)
同“ 鄭玄家婢 ”。 清 李孚青 《秋日自遣》詩:“ 鄭 家婢妾如師弟, 梁氏 夫妻似主賔?!?/div>
《漢語大詞典》:鄭玄家婢(鄭玄家婢)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文學(xué):“ 鄭玄 家奴婢皆讀書。嘗使一,不稱旨,將撻之,方自陳説, 玄 怒,使人曳著泥中。須臾,復(fù)有一婢來,問曰:‘胡為乎泥中?’答曰:‘薄言往愬,逢彼之怒?!焙笠浴班嵭益尽敝钢獣逆酒汀?明 鄭若庸 《玉玦記·團(tuán)圓》:“完名未必論葑菲,也不愧 鄭玄 家婢。”
分類:婢仆
《國語辭典》:桃花源  拼音:táo huā yuán
比喻世外樂土或避世隱居的地方。參見「桃源」條。唐。李白古風(fēng)〉詩五九首之三一:「一往桃花源,千春隔流水?!?/div>
《國語辭典》:桃源  拼音:táo yuán
晉朝陶淵明作桃花源記,文中描述武陵漁人遇見一群因避秦亂世,而生活在與世隔絕的地方。原是陶淵明理想中的居住國度。后用以比喻世外樂土或避世隱居的地方。宋。陸游 小舟游近村舍舟步歸詩四首之一:「寒日欲沉蒼霧合,人間隨處有桃源?!挂嘤靡员扔飨删??!读凝S志異。卷一一。王者》:「然桃源仙人,不事劫掠;即劍客所集,烏得有城郭署哉!」也稱為「桃花源」、「世外桃源」、「武陵源」。
《國語辭典》:桃花源  拼音:táo huā yuán
比喻世外樂土或避世隱居的地方。參見「桃源」條。唐。李白古風(fēng)〉詩五九首之三一:「一往桃花源,千春隔流水。」
《漢語大詞典》:桃源洞
(1).洞名。在今 浙江省 天臺(tái)縣 北。相傳 東漢 時(shí), 劉晨 、 阮肇 到 天臺(tái)山 采藥迷路,誤入 桃源洞 遇見兩個(gè)仙女,被邀至家中半年后回家,子孫已過七代。事見 南朝 宋 劉義慶 《幽冥錄》。后因以指男女幽會(huì)的仙境。 唐 韓偓 《六言》詩之三:“憶淚因成別淚,夢游常續(xù)心游。 桃源洞 口來否?絳節(jié)霓旌久留?!?元 李好古《張生煮海》第一折:“我與你笑相從,再休提誤入 桃源洞 ?!?br />(2).在 湖南省 桃源 縣西南 桃源山 下,又名 秦人洞 , 白馬洞 ,相傳是 東晉 陶淵明 所記桃花源的遺址。
《漢語大詞典》:桃源人
借指隱士。 唐 王維 《藍(lán)田山石門精舍》詩:“再尋畏迷誤,明發(fā)更登歷,笑謝桃源人,花紅復(fù)來覿。” 唐 丘丹 《奉酬韋使君送歸山之作》詩:“側(cè)聞郡守至,偶乘黃犢出。不別桃源人,一見經(jīng)累日。”一本作“ 桃園人 ”。
分類:隱士
《漢語大詞典》:桃源客
(1).指隱者。 唐 盧綸 《送吉中孚校書歸楚州舊山》詩:“為問桃源客,何人見亂時(shí)。”
(2).稱《桃花源記》中的漁人。 宋 辛棄疾 《滿江紅》詞:“怕他年、重到路應(yīng)迷,桃源客。”參見“ 桃花源 ”。
分類:隱者漁人
《國語辭典》:桃花源  拼音:táo huā yuán
比喻世外樂土或避世隱居的地方。參見「桃源」條。唐。李白古風(fēng)〉詩五九首之三一:「一往桃花源,千春隔流水。」
《漢語大詞典》:桃源路
(1).通往理想境界之路。 唐 孟浩然 《高陽池送朱二》詩:“殷勤為訪桃源路,予亦歸來 松子 家?!?宋 辛棄疾 《水龍吟·題雨巖》詞:“有怒濤聲遠(yuǎn),落花香在,人疑是、桃源路?!?清 納蘭性德 《海棠春》詞:“落紅片片渾如霧,不教更覓桃源路。香徑晚風(fēng)寒,月在雀飛處?!眳⒁姟?桃花源 ”。白雪遺音·南詞·烏啼花落:“臨別訂期贈(zèng)肺腑,緣何心口不相同。莫不是,另覓桃源路,許久全無信一封,害得我小侍兒報(bào)花無心賞?!眳⒁姟?桃源洞 ”。
(2).指通往美人住處的路。 南唐 馮延巳 《酒泉子》詞:“隴頭云,桃源路,兩魂銷?!?明 陳汝元 《金蓮記·湖賞》:“挑燈夜半自嘆吁,幾回夢入桃源路,須再聘沉魚美姿?!?/div>
《漢語大詞典》:桃源洞
(1).洞名。在今 浙江省 天臺(tái)縣 北。相傳 東漢 時(shí), 劉晨 、 阮肇 到 天臺(tái)山 采藥迷路,誤入 桃源洞 遇見兩個(gè)仙女,被邀至家中半年后回家,子孫已過七代。事見 南朝 宋 劉義慶 《幽冥錄》。后因以指男女幽會(huì)的仙境。 唐 韓偓 《六言》詩之三:“憶淚因成別淚,夢游常續(xù)心游。 桃源洞 口來否?絳節(jié)霓旌久留?!?元 李好古《張生煮海》第一折:“我與你笑相從,再休提誤入 桃源洞 ?!?br />(2).在 湖南省 桃源 縣西南 桃源山 下,又名 秦人洞 , 白馬洞 ,相傳是 東晉 陶淵明 所記桃花源的遺址。
《漢語大詞典》:桃花洞
(1).指桃花源。亦借指隱居之地。 唐 錢起 《送畢侍御謫居》詩:“桃花洞里舉家去,此別相思復(fù)幾春!” 宋 梅堯臣 《次韻和吳長文舍人即事見寄》:“桃花洞遠(yuǎn)迷應(yīng)久,杏樹壇荒跡自傳。”
(2).傳說 漢 劉晨 、 阮肇 入 天臺(tái)山 桃花洞遇仙女。后因以指仙境。 五代 和凝 《天仙子》詞:“翠娥雙斂正含情,桃花洞,瑤臺(tái)夢,一片春愁誰與共!”參閱 南朝 宋 劉義慶 《幽明錄》。
(3). 四川省 長壽縣 有桃花洞,以出產(chǎn)棺木板料而著稱,因以桃花洞代指上等棺木。《金瓶梅詞話》第六三回:“ 尚舉人 家有一副好板,原是 尚舉人 父親,在 四川 成都府 做推官時(shí)帶來,預(yù)備他老夫人用的,兩副桃花洞,他使了一副,只剩下這一副,墻磕底蓋堵頭俱全?!?/div>
《國語辭典》:仙源  拼音:xiān yuán
1.神仙居住的地方。宋。張君房《云笈七簽。卷二七。七十二福地》:「太上曰七十二福地,……第四東仙源,……第五西仙源,亦在臺(tái)州黃巖縣嶠嶺一百二十里屬地?!?br />2.晉朝陶淵明描寫的理想境界桃花源。唐。王維桃源行〉:「春來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處尋?」
《國語辭典》:武陵  拼音:wǔ líng
1.山脈名。苗嶺的支脈,連綿于川鄂湘境。
2.山名。位于江西省馀干縣界。也稱為「武林山」。
《漢語大詞典》:武陵客
指避世隱居的人。 元 揭傒斯 《尋舍弟將至東牢宿野店》詩:“茅店溪邊冷,松林石上踈;如逢 武陵 客,風(fēng)景未應(yīng)殊?!眳⒁姟?武陵源 ”。
《國語辭典》:武陵源  拼音:wǔ líng yuán
比喻世外樂土或避世隱居的地方。參見「桃源」條。唐。李白登金陵冶城西北謝安墩〉詩:「功成拂衣去,歸入武陵源?!乖?。王實(shí)甫《西廂記。第一本。第一折》:「春光在眼前,爭奈玉人不見,將一座梵王宮疑是武陵源?!?/div>
《國語辭典》:武陵源  拼音:wǔ líng yuán
比喻世外樂土或避世隱居的地方。參見「桃源」條。唐。李白登金陵冶城西北謝安墩〉詩:「功成拂衣去,歸入武陵源。」元。王實(shí)甫《西廂記。第一本。第一折》:「春光在眼前,爭奈玉人不見,將一座梵王宮疑是武陵源?!?/div>
《漢語大詞典》:武陵溪
見“ 武陵源 ”。
《國語辭典》:武陵源  拼音:wǔ líng yuán
比喻世外樂土或避世隱居的地方。參見「桃源」條。唐。李白登金陵冶城西北謝安墩〉詩:「功成拂衣去,歸入武陵源?!乖M鯇?shí)甫《西廂記。第一本。第一折》:「春光在眼前,爭奈玉人不見,將一座梵王宮疑是武陵源?!?/div>
《漢語大詞典》:源花
指 桃花源 。 唐 杜甫 《風(fēng)疾舟中伏枕書懷三十六韻奉呈湖南親友》:“春草封歸恨, 源花 費(fèi)獨(dú)尋?!?蕭滌非 注:“‘源花’即 桃花源 , 陶潛 有《桃花源記》,相傳即在 湖南 ?!?/div>
分類:桃花源
《漢語大詞典》:秦客
(1).指從 秦 地來的人。國語·晉語五:“有 秦 客廋辭於朝,大夫莫之能對也,吾知三焉。”
(2).指 秦 時(shí)避亂移居 桃源洞 之人。借指避世隱居之士。 唐 韓愈 《同竇牟韋執(zhí)中尋劉尊師不遇》詩:“ 秦 客何年駐?仙源此地深?!?br />(3).指 秦 弄玉 之夫 蕭史 。 唐 李商隱 《和孫樸韋蟾孔雀詠》:“ 西施 因網(wǎng)得, 秦 客被花迷?!?馮浩 箋注引 朱鶴齡 曰:“列仙傳水經(jīng)注俱云 蕭史 吹簫,能致白鶴、孔雀,自是用 秦樓 蕭史 事?!?葉蔥奇 注疏:“ 秦 客即指 蕭史 ,這里借來指 孫 韋 ?!?/div>
《漢語大詞典》:秦洞
指 桃源洞 。 宋 楊億 《櫻桃》詩:“石髓凝 秦 洞,珠胎剖 漢 津?!币喾Q“ 秦人洞 ”。 宋 梅堯臣 《依韻和吳正仲屯田重臺(tái)梅花詩》:“桃花已滿 秦 人洞,杏樹猶存 董奉祠 ?!?/div>
《漢語大詞典》:花源
“ 桃花源 ”的省稱。 唐 李白 《同族弟金城尉叔卿燭照山水壁畫歌》:“迴谿碧流寂無喧,又如 秦 人月下窺 花源 。” 宋 梅堯臣 《新安錢學(xué)士以近詩一軸見貺用敘單悃》詩:“何須到云壑,便若游 花源 ?!?清 孫枝蔚 《為農(nóng)》詩之四:“生年當(dāng) 萬歷 ,臨老憶京師。勸誡尤難忘, 花源 去莫遲?!?/div>
分類:桃花源
《漢語大詞典》:逃秦
猶避 秦 。避亂。 唐 曲信陵 《移居洞庭》詩:“重林將疊嶂,此處可逃 秦 ?!?宋 葉適 《余頃為中塘梅林詩他日來游復(fù)作》:“初如別逃 秦 ,疏附恥獨(dú)賢。”
分類:避亂
《國語辭典》:避秦  拼音:bì qín
秦時(shí)苛政擾民,人民紛紛逃避而隱居。語出晉。陶淵明〈桃花源記〉:「先世避秦時(shí)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fù)出焉?!购蟊扔魈与x暴政的迫害。元。無名氏〈梧葉兒。玄圃山前道〉曲:「夕有猿敲戶,朝無客扣門。見幾個(gè)捕魚人,猶自向山中避秦?!?/div>
《漢語大詞典》:避事
謂逃避職事。宋書·蔡興宗傳:“時(shí) 義恭 録尚書事,受遺輔政,阿衡幼主,而引身避事,政歸近習(xí)?!?唐 李端 《長安書事寄盧綸》詩:“趨途非要路,避事樂空林?!?元 虞集 《陳文靖公謚議》:“此其視無能而求用,避事而取名,以傲忽欺罔一時(shí)者,為何如也?” 清 楊潮觀 《偷桃捉住東方朔》:“偏你神仙,避世偷閑,避事偷懶?!?/div>
分類:逃避職事
《漢語大詞典》:銅鞮(銅鞮)
(1). 春秋 晉 邑名。在今 山西省 沁縣 南。 晉平公 曾筑 銅鞮宮 于此。 漢 置縣,治所在今 山西省 沁縣 南。 北魏 以后屢有遷移。 明 洪武 初廢入 沁州 。左傳·成公九年:“秋, 鄭伯 如 晉 , 晉 人討其貳於 楚 也;執(zhí)諸 銅鞮 ?!?杜預(yù) 注:“ 銅鞮 , 晉 別縣,在 上黨 。” 楊伯峻 注:“據(jù)《嘉慶一統(tǒng)志》, 銅鞮 在今 山西 沁縣 南?!?br />(2). 春秋 晉 離宮名。左傳·襄公三十一年:“今 銅鞮 之宮數(shù)里,而諸侯舍于隸人?!?杜預(yù) 注:“ 銅鞮 , 晉 離宮。” 楊伯峻 注:“ 銅鞮宮 在 山西 沁縣 南二十五里?!?br />(3).指 襄陽 。 唐 李端 《代棄婦答賈客》詩:“ 玉壘城 邊爭馬走, 銅鞮 市里共乘舟?!?宋 張孝祥 《醉落魄》詞:“桃花庭院光陰速, 銅鞮 誰唱大堤曲。歸時(shí)想是櫻桃熟。”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藝一·公文介公詩:“《襄陽》云……林鶯送客巖花笑,曾見 銅鞮 歌舞無?”
(4).曲名。 明徐復(fù)祚《投梭記·敘飲》:“唱罷《銅鞮》日欲脯,花前醉樽前起舞?!眳⒁姟?銅鞮曲 ”。
(5).亦作“ 銅鍉 ”。復(fù)姓。 春秋 時(shí)有 銅鍉伯華 。見史記·仲尼弟子列傳。
《漢語大詞典》:銅鞮曲(銅鞮曲)
《白銅鞮歌》。也稱《襄陽蹋銅蹄》。樂府清商曲名。隋書·音樂志上:“初 武帝 之在 雍鎮(zhèn) ,有童謡云:‘ 襄陽 白銅蹄,反縛 揚(yáng)州 兒?!R(shí)者言,白銅蹄謂馬也。白,金色也。及義師之興,實(shí)以鐵騎, 揚(yáng)州 之士,皆面縛,果如謡言。故即位之后,更造新聲,帝自為之詞三曲,又令 沈約 為三曲,以被絃管?!?宋 梅堯臣 《送周諫議知襄陽》詩:“里兒尚唱《銅鞮曲》,耆舊爭隨畫鹿車?!?/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