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生卒】:?—前709 【介紹】: 春秋時晉國人。哀侯傅。曲沃武公伐翼,殺哀侯,欲脅成從己,成以為報(bào)生以死,報(bào)賜以力,人之道也。遂斗而死。謚共子,又稱共叔。
人物簡介
【生卒】:?—前645 【介紹】: 即管敬仲。春秋時齊國潁上人,名夷吾,字仲。與鮑叔牙友善。初事公子糾,奔魯。齊襄公被殺,公子糾與公子小白(即桓公)爭位失敗,以好友鮑叔牙推薦,桓公不念前仇,于魯莊公九年任為卿,尊為仲父。執(zhí)政期間,因勢制宜,實(shí)行改革。實(shí)行國野分治,分國都為士鄉(xiāng)十五,工商鄉(xiāng)六;分鄙野為五屬,設(shè)五大夫分別治理。并以士鄉(xiāng)鄉(xiāng)里編制與軍隊(duì)編制相結(jié)合,編制三軍。制訂選拔人才制度,士經(jīng)三審,可選為上卿之贊。于野則主張按土地肥瘠,分級征稅。設(shè)鹽鐵官,煮鹽制錢。適度征發(fā)力役,無害農(nóng)時,禁止掠奪家畜。并制定以交納兵器贖罪之刑法等等。齊日益富強(qiáng),使桓公以尊王攘夷為名,九合諸侯,成為春秋第一個霸主。卒謚敬。今本《管子》,托名管仲所作,其中《牧民》、《形勢》、《權(quán)修》、《乘馬》等篇有其遺說,《大匡》、《中匡》、《小匡》等篇述其遺事。全上古三代文·卷七
仲字夷吾,潁上人。姬姓之后,事齊公子糾。糾敗,桓公以為上卿,號仲父。卒,謚曰敬子。有《管子》十九卷。
人物簡介
【生卒】:?—前622 【介紹】: 春秋時晉國人。欒成之子。晉文公四年春出兵救宋,因趙衰讓,以枝將下軍為卿。五年,晉軍與楚戰(zhàn)于城濮。欒枝使輿曳柴揚(yáng)塵土,偽遁。楚師馳逐,晉軍橫擊之,楚師敗績。卒謚貞子。
人物簡介
【介紹】: 春秋時齊國人。亦稱國莊子。大夫。魯僖公二十八年,晉會合齊、宋、秦與楚戰(zhàn)于城濮,大敗楚軍。戰(zhàn)前齊使國歸父、崔夭駐軍城濮。明年,又以齊使參與魯、晉、宋、齊、陳、秦等國翟泉之盟,策劃攻鄭。僖公三十三年,聘問于魯,魯臧文仲稱其有禮。謚莊子。
人物簡介
【介紹】: 即寧武子。春秋時衛(wèi)國人。衛(wèi)文公、成公時大夫。成公無道為晉所攻,失國奔楚、陳,卒為晉侯所執(zhí)。寧俞不避艱險(xiǎn),周旋其間,卒保其身,而濟(jì)其君??鬃臃Q之曰:“邦有道則智,邦無道則愚。其智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blockquote>全上古三代文·卷三俞,莊子速之子!濟(jì)成公于晉難。謚曰武子。
人物簡介
【介紹】: 春秋時衛(wèi)國人。大夫。為人清靜。時人稱其不言、不笑、不取。曾薦舉家臣僎為大夫。卒謚貞惠文子。
人物簡介
【介紹】: 春秋時鄭國人,字子公。楚人獻(xiàn)黿于鄭靈公。子公與子家將見靈公,子公之食指動,以示子家,并告以往日食指動,必嘗異味。及見靈公,公知此事,召子公與宴而弗與食黿。子公怒,染指于鼎,嘗之而出。靈公怒,欲殺子公,子公因與子家殺靈公。
人物簡介
【介紹】: 春秋時蔡國人,號聲子。與伍舉友善。伍舉因王子牟出亡得罪,將奔晉。歸生使晉后復(fù)使楚,告楚令尹子木晉將重用伍舉,不利楚國。子木言于楚王,楚王遂益伍舉祿爵迎之歸。
人物簡介
【介紹】: 春秋時晉國人。亦稱士莊子。士渥濁之子。大夫。晉悼公嘗問宋因火災(zāi)而知天道之故,答謂宋乃商之后裔,閱殷商禍敗之征,必始于火,因而自以為能知天道,而實(shí)則在于國家治亂之道。全上古三代文·卷四
弱,太傅士渥濁之子。謚曰莊子。伯之言長,故又稱莊伯。
人物簡介
罌,荀首子。代韓厥為中軍將,謚曰武子。以荀首食邑于知,故以邑氏為知氏。首兄林父將中行,故以官氏為中行氏。伯之言長,故林父之嗣通稱中行伯,荀首之嗣通稱為知伯。
人物簡介
【介紹】: 春秋時齊國人。陳須無子。事齊景公,為大夫。欒氏、高氏秉政,嗜酒信內(nèi),惡陳氏、鮑氏。遂與鮑氏討之。欒施,高疆奔魯,二分其室。以所得地盡與無祿之齊公子王孫;以所得粟與國之貧乏孤寡者,而請老于莒。穆孟姬為之請高唐。陳氏始大。卒謚桓子。
人物簡介
【介紹】: 春秋時齊國人。陳完曾孫。莊公時大夫。宋向戌倡議弭兵,說諸侯,如晉至楚,皆許之。至齊,齊侯難之。須無以為晉、楚已許弭兵而我弗許,則使我之人民將離心。齊侯終許之。卒謚文子。
人物簡介
【介紹】: 春秋時晉國公族。曲沃莊伯弟。曲沃武公伐翼,韓萬為御戎,俘翼侯。封萬于韓原,遂為韓氏。謚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