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子弟  拼音:zǐ dì
1.后生晚輩。《左傳。襄公十三年》:「我有子弟,子產(chǎn)誨之;我有田疇,子產(chǎn)殖之?!埂妒酚?。卷七。項羽本紀(jì)》:「且籍與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無一人還,縱江東父老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
2.從軍的士兵?!妒酚?。卷九二。淮陰侯列傳》:「且三秦王為秦將,將秦子弟數(shù)歲矣,所殺亡不可勝計?!固?。元稹 授王播中書侍郎同平章事使職如故制:「昔蕭何用新造之漢,而能調(diào)發(fā)子弟,完補敗亡?!?br />3.尋花問柳的人。元。關(guān)漢卿《救風(fēng)塵》第一折:「自小上花臺做子弟,這汴梁城中有一歌者,乃是宋引章,他一心待嫁我。」《警世通言。卷三○。金明池吳清逢愛愛》:「有一個多情的女兒,沒興遇著個子弟,不能成就,干折了性命?!?br />4.古代稱唱戲的演員。元。白樸《梧桐雨。楔子》:「高力士,你快傳旨排宴,梨園子弟奏樂,寡人消遣咱?!埂缎咽篮阊浴>矶?。張廷秀逃生救父》:「我們紹興孫尚書府中子弟,到南京去做生意。」
《國語辭典》:佳子弟  拼音:jiā zǐ dì
優(yōu)秀的后輩。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賞譽》:「大將軍語右軍:『汝是我佳子弟,當(dāng)不減阮主簿?!弧?/div>
《國語辭典》:子弟兵  拼音:zǐ dì bīng
1.由本鄉(xiāng)或本土的年輕人所組成的軍隊。如:「清末曾國藩帶領(lǐng)的湘軍,就是從湖廣徵召來的子弟兵。」
2.親自栽培的人才。如:「這次公職選舉,他的子弟兵都高票當(dāng)選了。」
《國語辭典》:子弟書(子弟書)  拼音:zǐ dì shū
一種流行于清代的曲藝。是乾隆期間滿族八旗子弟所創(chuàng)。說唱體材多取明、清小說、戲曲和當(dāng)時社會故事。其興盛期間不長,清末時已衰落,但對京韻大鼓、梅花大鼓等曲種,頗有影響。
《漢語大詞典》:子弟軍(子弟軍)
唐 元和 年間,太尉 李愬 為 魏博 節(jié)度使,下令掄材于轅門,取大將家翹秀者為“子弟軍”,列于諸軍校之上。見 唐 劉禹錫 《唐故邠寧慶等州節(jié)度觀察處置使史公神道碑》。
《漢語大詞典》:隸子弟(隸子弟)
士對其子弟的稱謂。《左傳·桓公二年》:“士有隸子弟?!?杜預(yù) 注:“士卑,自以其子弟為僕隸?!?/div>
分類:子弟
《國語辭典》:紈褲子弟(紈褲子弟)  拼音:wán kù zǐ dì
浮華不知人生甘苦的富家子弟。《東歐女豪杰》第五回:「那紈褲子弟,平日最喜合那些無賴來往?!?/div>
《漢語大詞典》:紈褲子弟
指出身富貴家庭、不務(wù)正業(yè)的子弟。
《漢語大詞典》:紈綺子弟(紈綺子弟)
紈袴子弟。 清 戴名世 《汪河發(fā)墓志銘》:“然人無賢愚,皆嚮往 河發(fā) ,紈綺子弟或請納交附 河發(fā) 為重?!?/div>
分類:紈褲子弟
《國語辭典》:誤人子弟(誤人子弟)  拼音:wù rén zǐ dì
耽誤了學(xué)生的學(xué)習(xí)目的、方法、時機等。通常用以譏罵不稱職的老師?!?a target='_blank'>鏡花緣》第一九回:「先生犯了這樣小錯,就要打手心,那終日曠功誤人子弟的,豈不都要打殺么?」
《分類字錦》:慰趙子弟(慰趙子弟)
漢書高帝紀(jì):代相國陳豨反,上自東至邯鄲,令周昌選趙壯士可令將者,曰見四人。上封各千戶。以為將。左右諫。上曰:陳豨反,趙代地皆豨有。吾以羽檄徵天下兵,未有至者。今計唯獨邯鄲中兵耳。吾何愛四千戶。不以慰趙子弟。皆曰善。
分類:勛封
《國語辭典》:烏衣子弟(烏衣子弟)  拼音:wū yī zǐ dì
世家大族的子弟。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一七出:「鬧端陽,正紛紜,水閣含春,便有那烏衣子弟伴紅裙,難道是織女牽牛天漢津?!挂卜Q為「烏衣郎」。
《漢語大詞典》:烏衣諸郎(烏衣諸郎)
指 東晉 時 王 謝 兩大貴族的子弟。南齊書·王僧虔傳:“甲族向來多不居憲臺, 王氏 以分枝居 烏衣 者,位官微減。 僧虔 為此官,乃曰:‘此是 烏衣 諸郎坐處,我亦可試為耳?!?span id="n1thfhx" class="book">《世說新語·雅量》“吾角巾徑還 烏衣 ” 余嘉錫 箋疏引 宋 周應(yīng)合 景定建康志卷十六:“﹝《舊志》云﹞ 烏衣巷 在 秦淮 南。 晉 南渡, 王謝 諸名族居此,時謂其子弟為 烏衣 諸郎?!?/div>
《漢語大詞典》:戲文子弟(戲文子弟)
舊稱戲曲演員。 明 陸容 菽園雜記卷十:“ 嘉興 之 海鹽 , 紹興 之 餘姚 , 寧波 之 慈溪 , 臺州 之 黃巖 , 溫州 之 永嘉 ,皆有習(xí)為倡優(yōu)者,名曰戲文子弟。”
《國語辭典》:農(nóng)家子弟(農(nóng)家子弟)  拼音:nóng jiā zǐ dì
出身農(nóng)家的人。如:「他待人誠懇熱心,是個典型的農(nóng)家子弟?!挂沧鳌皋r(nóng)家子」。
《國語辭典》:漂蕩子弟(漂蕩子弟)  拼音:piāo dàng zǐ dì
游手好閒四處飄泊流浪的人。明。朱有燉《誠齋樂府。卷一。散曲。醉鄉(xiāng)詞》:「嘗觀昔人劉庭信有風(fēng)流體樂府,皆豪放不羈;乃酒席中戲漂蕩子弟之語?!?/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