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典故
華清石蓮

相關人物
安祿山
 
李隆基(唐玄宗)


《明皇雜錄》卷下〈唐玄宗華清宮湯池之豪奢〉~28~
玄宗幸華清宮,新廣湯池,制作宏麗。安祿山于范陽以白玉石為魚龍鳧雁,仍為石梁及石蓮花以獻,雕鐫巧妙,殆非人工。上大悅,命陳于湯中,又以石梁橫?湯上,而蓮花才出于水際。上因幸華清宮,至其所,解衣將入,而魚龍鳧雁皆若奮鱗舉翼,狀欲飛動。上甚恐,遽命撤去,其蓮花至今猶存。
典故 
馬嵬塵
 
離馬嵬
 
馬嵬風雨
 
馬嵬血
 
馬嵬恨血
 
相關人物
安祿山
 
楊國忠
 
楊玉環(huán)(楊貴妃)


《舊唐書》卷五十一〈后妃列傳上·玄宗楊貴妃〉~280~
天寶中,范陽節(jié)度使安祿山大立邊功,上深寵之。祿山來朝,帝令貴妃姊妹與祿山結為兄弟。祿山母事貴妃,每宴賜,錫賚稠沓。及祿山叛,露檄數(shù)國忠之罪。河北盜起,玄宗以皇太子為天下兵馬元帥,監(jiān)撫軍國事。國忠大懼,諸楊聚哭,貴妃銜土陳請,帝遂不行內(nèi)禪。及潼關失守,從幸至馬嵬,禁軍大將陳玄禮密啟太子,誅國忠父子。既而四軍不散,玄宗遣力士宣問,對曰「賊本尚在」,蓋指貴妃也。力士復奏,帝不獲已,與妃訣,遂縊死于佛室。時年三十八,瘞于驛西道側。
《新唐書》卷七十六〈后妃列傳上·楊貴妃〉~3495~
初,安祿山有邊功,帝寵之,詔與諸姨約為兄弟,而祿山母事妃,來朝,必宴餞結歡。祿山反,以誅國忠為名,且指言妃及諸姨罪。帝欲以皇太子撫軍,因禪位,諸楊大懼,哭于廷。國忠入白妃,妃銜塊請死,帝意沮,乃止。及西幸至馬嵬,陳玄禮等以天下計誅國忠,已死,軍不解。帝遣力士問故,曰:「禍本尚在!」帝不得已,與妃訣,引而去,縊路祠下,裹尸以紫茵,瘞道側,年三十八。
《長安志》卷十四〈縣四·興平〉~53~
馬嵬故城,在縣西北二十三里。孫景安征途記曰:「馬嵬,人名,于此筑城,以避難,未詳何代人,姚萇時,扶風王駢以數(shù)千人保馬嵬故城?!?/span>
《國語辭典》:安祿山(安祿山)  拼音:ān lù shān
人名。(西元?~757)唐營州柳城人(今河北省舊永平府境)。胡人,本姓康,初名阿犖山,又作軋犖山。忮忍多智,善臆測人情,通六蕃語。天寶末,以平盧、范陽、河東三鎮(zhèn)節(jié)度使舉兵反,陷洛陽,入長安,稱燕帝,尋為其子慶緒所殺。
《漢語大詞典》:錦繃(錦綳)
亦作“錦繃”。
(1).錦制的襁褓。 宋 洪邁《夷堅乙志·張成憲》:“既出,見二直符使各抱一錦綳與之,曰:‘以此相報?!?張 素無子,是歲生男女各一人?!?br />(2).比喻筍殼。 元 謝宗可《同根竹》詩:“競秀亭亭一種奇,駢頭曾脫錦綳兒。”
(3).比喻竹筍。 宋 張孝祥 《張欽夫送筍脯與方俱來復作》詩:“得君新法也大奇,且復從游錦綳兒。” 宋 楊萬里 《看筍六言》:“只愛錦綳滿地,暗林忽兩三莖?!?br />(4).指 安祿山 。 安祿山 母事 楊貴妃 。 祿山 生日, 貴妃 以錦繡為大襁褓,裹 祿山 ,使宮人以彩輿舁之,宮中歡呼動地。事見《資治通鑒·唐玄宗天寶十載》。 宋 劉克莊 《明皇按樂圖》詩:“惜哉傍有錦綳兒,蹴破 咸 秦 跳 河 隴 ?!?br />(5).引申為胡人。 元 薩都剌 《贈歌者號梅芳》詩之一:“露骨 江 南冰雪肌,斷腸塞上錦綳兒。”
《漢語大詞典》:安史
唐 安祿山 、 史思明 的并稱。兩人為發(fā)動安史之亂的首領。 清 王夫之 讀通鑒論·唐宣宗:“ 安史 作逆以后, 河 北亂, 淄青 亂…… 澤潞 亂,而 唐 終不傾者,東南為之根本也。”
《漢語大詞典》:蜀王
(1). 蜀國 的君主。 蜀 ,古國名。藝文類聚卷六引 漢 揚雄 《蜀本紀》:“ 武都 人有女, 蜀王 納以為妃,疾卒,葬於 成都 ,作石鏡一枚,以表其墓?!?晉 常璩 華陽國志·蜀志:“ 周顯王 之世, 蜀王 有 褒 漢 之地。因獵谷中,與 秦惠王 遇。 惠王 以金一笥遺 蜀王 ,王報珍玩之物。”
(2).指 唐玄宗 。 安祿山 反, 玄宗 奔 蜀 ,人稱 蜀王 ,含譏刺意。 唐 李賀 《過華清宮》詩:“ 蜀王 無近信,泉上有芹芽?!?唐 王渙 《惆悵詩》之五:“ 蜀王 殿里三更月,不見 驪山 私語人?!?/div>
《漢語大詞典》:祿兒(祿兒)
唐玄宗 時宮內(nèi)對 安祿山 的戲稱。 唐 張祜 《華清宮和杜舍人》:“雪埋妃子貌,刃斷 祿兒 腸。” 宋 吳曾 能改齋漫錄·事實二:“ 豫章 《中興碑》詩:‘ 明皇 不作包荒計,顛倒四海由 祿兒 。’按,《祿山事跡》云:‘正月二十日, 祿山 生日,賜物甚多。后三日,召 祿山 入內(nèi), 貴妃 以錦繡綳縛 祿山 ,令內(nèi)人以綵輿舁之,宮中歡呼動地。 明皇 使人問之,報云: 貴妃 與 祿山 作三日洗兒。 明皇 就觀之,大悅。因賜 貴妃 洗兒金銀錢物,極歡而罷。自是宮中皆呼 祿山 為 祿兒 ,不禁其出入?!?宋 楊萬里 《浯溪賦》:“雖微 祿兒 , 唐 獨不霣厥緒哉?”
《漢語大詞典》:豬龍(豬龍)
龍首的豬。指 安祿山 。 宋 樂史 《楊太真外傳》卷下:“﹝ 唐玄宗 ﹞嘗與( 安祿山 )夜燕, 祿山 醉臥,化為一豬而龍首。左右遽告帝。帝曰:‘此豬龍,無能為?!K不殺,卒亂中國?!?宋 范成大 《題〈開元天寶遺事〉》詩之三:“忽報豬龍掀宇宙, 阿瞞 虛讀相書來?!币槐咀鳌?豬龍 ”。
(1). 宋 樂史 《楊太真外傳》卷下:“又嘗與夜燕, 祿山 醉臥,化為一豬而龍首,左右遽告帝。帝曰:‘此豬龍,無能為?!K不殺,卒亂中國?!币槐咀鳌?豬龍 ”。后即用以代指 安祿山 。 宋 范成大 《題〈開元天寶遺事〉》詩之三:“忽報豬龍掀宇宙, 阿瞞 虛讀相書來?!?br />(2).泉名。在今 四川省 眉山縣 。 宋 蘇軾 《東坡志林·豬母佛》:“ 眉州 青神縣 道側有一小佛屋,俗謂之‘豬母佛’,云百年前有牝豬伏於此,化為泉,有二鯉魚在泉中,云:‘蓋豬龍也。’”
《漢語大詞典》:延秋門(延秋門)
唐 代 長安 禁苑西門。 天寶 十四載冬, 安祿山 起兵叛亂。次年六月, 唐玄宗 即由 延秋門 出 長安 ,赴 蜀 避難。 唐 杜甫 《哀王孫》詩:“ 長安 城頭頭白烏,夜飛 延秋門 上呼?!?宋 程大昌 雍錄卷五:“ 玄宗 幸 蜀 ,自苑西門出,在 唐 為苑之 延秋門 ,在 漢 為都城 直門 也。既出,即由便橋渡 渭 ,自 咸陽 望 馬嵬 而西?!?宋 宋敏求 長安志卷六:“苑中宮亭凡二十四所,西面二門,南曰 延秋門 ,北曰 玄武門 。”
《漢語大詞典》:凝碧池
唐 禁苑中池名。 唐 天寶 十五載, 安祿山 兵入 長安 ,曾大宴其部下于此處。 唐 王維 《私成口號誦示裴迪》:“萬戶傷心生野煙,百僚何日更朝天。秋槐葉落空宮里, 凝碧池 頭奏管弦。” 宋 范公稱 過庭錄:“ 王履道 同先子避地嶺外,甚熟。因見有 顏持約 《王維畫嘉陵江山圖》,蓋 明皇 幸 蜀 過 嘉陵 ,愛其江山,命 吳道子 圖於 大同殿 壁, 王維 復畫小簇,云:‘江山已暗 大同殿 ,絃管猶喧 凝碧池 。別寫 嘉陵 三百里, 右丞 心事與誰知。’蓋謂此也。”
《漢語大詞典》:鉤舌(鉤舌)
鉤斷舌頭。 唐 常山郡 太守 顏杲卿 被 安祿山 俘獲,“ 祿山 不勝忿,縛之 天津橋 柱,節(jié)解以肉噉之,詈不絶,賊鉤斷其舌,曰:‘復能駡否?’ 杲卿 含胡而絶?!笔乱?a href='Query.aspx?type=poem&id=59352' target='_blank'>《新唐書·忠義傳中·顏杲卿》。后用以為典實。 宋 文天祥 《平原》詩:“哀哉 常山 慘鉤舌,心歸朝廷氣不懾?!?/div>
《漢語大詞典》:軋犖山(軋犖山)
本為山名。新唐書·逆臣傳上·安祿山:“ 安祿山 , 營州柳 城胡 也。本姓 康 。母 阿史德 ,為覡,居 突厥 中,禱子於 軋犖山 虜所謂鬭戰(zhàn)神者,既而妊。及生,有光照穹廬……母以神所命,遂字 軋犖山 ?!焙笠蛑?安祿山 。 清 錢謙益 《曲江歌奉寄香山何相公》之四:“書生漫自夸前識,只恨胡雛 軋犖山 ?!?/div>
《漢語大詞典》:漁陽鼙鼓(漁陽鼙鼓)
亦作“ 漁陽鞞鼓 ”。 指公元755年 安祿山 于 漁陽 舉兵叛 唐 事。鼙鼓,騎兵用的小鼓。語本 唐 白居易 《長恨歌》:“ 漁陽 鞞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后亦用為外族侵略之典。 宋 辛棄疾 《杏花村》詞:“ 漁陽 鼙鼓邊風急,人在 沈香亭 北。” 明徐復祚《紅梨記·憶友》:“山河百二,一朝頓非。輪轂三千,難道寸籌莫出。好一似 漁陽 鼙鼓,霓裳釀胚?!?吳恭亨 《諸將》詩之二:“記談 好望 風濤險,正及 漁陽 鼙鼓喧?!?/div>
《漢語大詞典》:張睢陽齒(張睢陽齒)
安祿山 叛亂時, 唐 睢陽 守 張巡 誓死守城,每戰(zhàn)大呼,眥裂血流,齒牙皆碎。及城陷,賊將 尹子奇 謂 巡 曰:“聞君每戰(zhàn)眥裂,嚼齒皆碎,何至此耶?” 巡 曰:“吾欲氣吞逆賊,但力不遂耳!” 子奇 以大刀剔 巡 口,視其齒,存者不過三數(shù)。見《舊唐書·張巡傳》。后因以為忠義的典型。 宋 文天祥 《正氣歌》:“為 張睢陽 齒,為 顏常山 舌?!?/div>
《國語辭典》:仆固懷恩(仆固懷恩)  拼音:pú gù huái ēn
人名。唐鐵勒部人,善戰(zhàn)斗。曾隨郭子儀討伐安祿山之亂,敗薛忠義于背度山,累官尚書古仆射,兼中書令、河北副元帥。后叛變,引回紇、吐番入侵,死于靈武。
《國語辭典》:馬嵬(馬嵬)  拼音:mǎ wéi
地名。在陜西省興平縣西二十五里。相傳唐時安祿山作亂,玄宗奔蜀,次馬嵬驛,命高力士賜楊貴妃死。也稱為「馬嵬堡」、「馬嵬坡」、「馬嵬亭」、「馬嵬鎮(zhèn)」。
《國語辭典》:馬嵬坡(馬嵬坡)  拼音:mǎ wéi pō
1.馬嵬的別名。參見「馬嵬」條。
2.詩名。唐鄭畋所作七言絕句。全詩為:「玄宗回馬楊妃死,云雨難忘日月新。終是圣明天子事,景陽宮井又何人?!?/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