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寶器(寶器)
(1).指象征王位的祭器。周禮·春官·天府:“凡國之玉鎮(zhèn)大寶器藏焉。若有大祭大喪,則出而陳之。既事,藏之?!?span id="tqakhdn" class="book">《左傳·莊公二十年》:“秋,王及 鄭伯 入于 鄔 ,遂入 成周 ,取其寶器而還?!?span id="jbcvwjp" class="book">《史記·晉世家》:“ 曲沃 武公 伐 晉侯 緡 ,滅之,盡以其寶器賂獻于 周釐王 ?!?span id="ymaxlvf" class="book">《后漢書·皇甫嵩傳》:“混齊六合,南面稱制,移寶器於將興,推亡 漢 於已墜?!?span id="pcz6mj1" class="book">《七國春秋平話》卷上:“寶器轉(zhuǎn)輸於 臨淄 ,遺種逃魂於 莒墨 ?!?br />(2).泛指珍貴的器物。史記·龜策列傳:“今夫珠玉寶器,雖有所深藏,必見其光,必出其神明,其此之謂乎!”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排調(diào):“ 王 公與朝士共飲酒,舉琉璃盌謂 伯仁 曰:‘此盌腹殊空,謂之寶器何邪?’”《敦煌變文集·佛說阿彌陀經(jīng)講經(jīng)文》:“無限天人持寶器,瑠璃鉢飯似真珠?!?span id="5wtd51q" class="book">《云笈七籤》卷一一八:“觀前江內(nèi)往往夜有光從水出……眾人瞻之,以為有寶器之物?!?/div>
《國語辭典》:大器  拼音:dà qì
1.天道?!兑捉?jīng)。乾卦。彖曰》「大明終始,六位時乘,時承六龍以御天」句下三國魏。王弼。注:「乘變化而御大器?!固啤?追f達。正義:「大器,謂天也?!?br />2.寶物。比喻重要的事物?!蹲髠?。文公十二年》:「君不忘先君之好,照臨魯國,鎮(zhèn)撫其社稷,重之以大器,寡君敢辭玉。」《后漢書。卷一三。公孫述傳》:「兵者,帝王之大器,古今所不能廢也?!?br />3.比喻國家、帝位?!缎咽篮阊浴>矶?。隋煬帝逸游召譴》:「自陛下嗣守元符,體臨大器,圣神獨斷,謀諫莫從?!?br />4.大才能?!度龂萘x》第九三回:「今公蘊大才、抱大器,自欲比于管、樂,何乃強欲逆天理、背人情而行事耶?」
5.有才能、有出息的人?!缎咽篮阊?。卷二八。吳衙內(nèi)鄰舟赴約》:「又誇揚吳衙內(nèi)青年美貌,學(xué)問廣博,許多好處,將來必是個大器?!?/div>
《國語辭典》:玉斗  拼音:yù dǒu
1.玉制的酒器?!妒酚洝>砥?。項羽本紀》:「玉斗一雙,欲與亞父?!?br />2.文人對北斗七星的美稱。唐。李白秋夜宿龍門香山寺〉詩:「玉斗橫網(wǎng)戶,銀河耿花宮?!?/div>
《國語辭典》:重器  拼音:zhòng qì
1.國中的寶器。《孟子。梁惠王下》:「毀其宗廟,遷其重器?!埂稇?zhàn)國策。趙策四》:「位尊而無功,奉厚而無勞,而挾重器多也?!?br />2.重要人物。《三國志。卷三五。蜀書。諸葛亮傳》:「瞻今已八歲,聰慧可愛,嫌其早成,恐不為重器耳?!?br />3.天下。《后漢書。卷七四上。袁紹傳》:「竊盜鼎司,傾覆重器?!?/div>
《漢語大詞典》:周鼎
(1).指 周 代傳國的九鼎。史記·秦始皇本紀:“ 始皇 還,過 彭城 ,齋戒禱祠,欲出 周 鼎 泗水 ,使千人沒水求之,弗得?!?清 唐孫華 《夏日園居雜詠》之九:“ 薊門 重險舊 堯 封, 周 鼎銷沉 泗水 蹤?!眳⒁姟?九鼎 ”。
(2). 春秋 時 楚莊王 覬覦王位,因伐戎之便而至 周 境,遂問 定王 使臣 周 鼎之大小、輕重。事見左傳·宣公三年。后因以“周鼎”借指國家政權(quán)。 唐 張說 《開元正歷握乾符頌》:“ 神龍 中興, 周 鼎歸 唐 ?!?陳毅 《贛南游擊詞》:“強寇北國問 周 鼎,大軍西去渡 金沙 ,抗日要開花。”參見“ 問鼎 ”。
(3).比喻寶器。 漢 賈誼 《吊屈原賦》:“于嗟嚜嚜兮,生之無故!斡棄 周 鼎兮寶康瓠?!?晉 葛洪 抱樸子·擢才:“洪鐘 周 鼎,不為委淪而輕其體。”
(4).古星名。屬后發(fā)座。 漢 甘公 石申 《星經(jīng)·周鼎》:“周鼎三星,足狀,云鼎足星,在攝提大角西,主神鼎?!?/div>
《國語辭典》:九鼎  拼音:jiǔ dǐng
1.夏禹時,以九州貢金所鑄的鼎,被夏、商、周三代奉為象徵國家政權(quán)的傳國寶器。周德衰,九鼎乃沒于泗水彭城下。見《史記。卷一二。孝武本紀》。
2.比喻分量極重。如:「一言九鼎」。宋。黃庭堅次韻答叔原會寂照房呈稚川〉詩:「聲名九鼎重,冠蓋萬夫望?!?/div>
《國語辭典》:問鼎(問鼎)  拼音:wèn dǐng
春秋時,楚莊王征伐陸渾的戎人,并于周室疆域上檢閱軍隊。周定王派遣王孫滿慰勞,楚莊王便探問九鼎之大小輕重。語出《左傳。宣公三年》:「定王使王孫滿勞楚子,楚子問鼎之大小輕重焉。對曰:『在德不在鼎……周雖德衰,天命未改,鼎之輕重,未可問也?!弧挂蚓哦橄纳讨苋膫鲊鴮毱?,楚莊王問鼎有圖謀君位之意。后用以指覬覦王位,謀取政權(quán);或指謀取最高榮譽、地位?!稌x書。卷九八。列傳。王敦》:「遂欲專制朝廷,有問鼎之心。帝畏而惡之?!?/div>
《國語辭典》:有分  拼音:yǒu fèn
1.有分享利益或分負責任的資格。如:「利無巨細,見者有分?!埂锻溜L錄。卷九。有分無分》:「作事預(yù)及曰有分,否曰無分,財物亦然?!?br />2.有緣分。宋。黃庭堅江城子。新來曾被眼奚搐〉詞:「有分看伊,無分共伊宿?!埂缎咽篮阊浴>砣?。鄭節(jié)使立功神臂弓》:「丈夫,與你一件物事,教你去投軍,有分發(fā)跡?!?/div>
《國語辭典》:國器(國器)  拼音:guó qì
1.才能足堪為國效勞的人?!妒酚?。卷三九。晉世家》:「晉公子賢而困于外久,從者皆國器?!?br />2.對別人兒子的敬稱。《幼學(xué)瓊林。卷二。祖孫父子類》:「國器掌珠,悉是稱人之子?!?/div>
《漢語大詞典》:國寶
1.國家的寶器。
2.特指傳國璽。
3.國家的寶貴人材。
4.國幣。
《國語辭典》:重寶(重寶)  拼音:zhòng bǎo
貴重的珍寶?!犊鬃蛹艺Z。卷八。屈節(jié)解》:「而重寶以悅其心,卑辭以尊其禮。」《史記。卷四一。越王句踐世家》:「而懷其重寶,閒行以去,止于陶,以為此天下之中,交易有無之路通,為生可以致富矣。」
《漢語大詞典》:大貝(大貝)
(1).貝之一種。上古以為寶器。書·顧命:“大貝、鼖鼓在西房?!?漢 班固 《白虎通·封禪》:“德至淵泉則黃龍見,醴泉涌, 河 出龍圖, 洛 出龜書, 江 出大貝,海出明珠?!?span id="nczw1u1" class="book">《新唐書·西域傳下·拂菻》:“土多金、銀、夜光璧、明月珠、大貝、車渠、碼碯、木難、孔翠、虎魄。”
(2). 王莽 時的貨幣。貝貨五品之一。漢書·食貨志下:“大貝四寸八分以上,二枚為一朋,直二百一十六?!?/div>
《國語辭典》:分器  拼音:fēn qì
古代分封諸侯,各以宗廟所藏寶器分一二與之,以為世守之物。南朝梁。簡文帝 戎昭將軍劉顯墓銘:「分器見重,播樂傳名,誰其均之?」
《漢語大詞典》:球圖(球圖)
(1).指天球與河圖,皆古代天子之寶器,見書·顧命。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如是我聞四:“賞鑒家得一 宋 硯,雖滑不受墨,亦寶若球圖。”《清朝野史大觀·清宮遺聞·純廟題東坡玉帶詩》:“ 東坡 玉帶,留鎮(zhèn) 金山寺 ,僧寮寶護,有如球圖。”
(2).指國家。 章炳麟 《再與劉光漢書》:“人能弘道,而球圖由之不隊?!?/div>
《漢語大詞典》:隋和
隋侯 之珠與 和氏 之璧。皆為寶器。亦喻人的美好才德。 漢 班固 《答賓戲》:“先賤而后貴者, 隋 和 之珍也?!?晉 葛洪 抱樸子·守塉:“吾子茍知老農(nóng)之小功,未喻面墻之巨拙,何異拾瑣沙而捐 隋 和 ,向炯燭而背白日也。” 宋 王安石 《送石賡歸寧》詩:“微詩等瓦礫,持用報 隋 和 ?!眳⒁姟?隨珠和璧 ”。
《漢語大詞典》:隨珠和璧(隨珠和璧)
隨侯 珠與 和氏 璧的并稱。傳說古代 隨國 姬 姓諸侯見一大蛇傷斷,以藥敷之而愈;后蛇于江中銜明月珠以報德,因曰 隨侯 珠,又稱靈蛇珠。 楚 人 卞和 于 荊山 得一璞玉,先后獻給 武王 、 文王 ,均以為石, 和 以欺君罪被砍斷兩足; 成王 登位,使人剖璞,果得夜光寶玉,因命之曰 和氏 璧。事見《韓非子·和氏》、《淮南子·覽冥訓(xùn)》。后以“隨珠和璧”泛指珍寶或珍寶中的上品。漢書·西域傳贊:“興造甲乙之帳,落以 隨 珠 和 璧?!?清 錢泳 《履園叢話·收藏·總論》:“看書畫亦有三等,至真至妙為上等,妙而不真為中等,真而不妙為下等。上等為 隨 珠 和 璧?!?/div>
分類:和氏
《漢語大詞典》:紀甗(紀甗)
古代 紀國 寶器名。左傳·成公二年:“ 齊侯 使 賓媚人 賂以 紀 甗、玉磬與地?!?杜預(yù) 注:“甗,玉甑;皆滅 紀 所得?!?清 王又旦 《古鼎篇》:“天球河圖與大鏞,蜼敦 紀 甗爭舂容?!?/div>
分類:寶器
《漢語大詞典》:王鼎
相傳 禹 收九牧之金,鑄為九鼎。 三代 時以為傳國之寶器。后以“王鼎”謂帝業(yè)。 唐 楊炯 《原州百泉縣令李君神道碑》:“諸侯窺王鼎之尊,天子厭 金陵 之氣?!眳㈤?span id="6zjtdnk" class="book">《史記·封禪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