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113詞典 1分類詞匯 112
《漢語大詞典》:讞訊(讞訊)
審訊。《剪燈馀話·瓊奴傳》:“政讞訊間,羊角風(fēng)自廳前而起?!?明 沈德符 野獲編·鬼怪·穆象元判冥:“近來兩三月一往,皆係舊案大獄未結(jié),曾經(jīng) 穆 讞訊者,始召與平章?!?/div>
分類:審訊
《國語辭典》:升堂  拼音:shēng táng
1.登上廳堂?!秲x禮。鄉(xiāng)射禮》:「皆由其階,階下揖,升堂揖?!埂度龂萘x》第四三回:「來日聚文武于帳下,先教見我江東英俊,然后升堂議事?!?br />2.舊稱官吏登公堂審訊案件?!冻蹩膛陌阁@奇》卷二:「知縣升堂,眾人把上項事,說了一遍?!?br />3.比喻學(xué)問技藝已稍入門?!段倪x??兹凇K]禰衡表》:「初涉藝文,升堂睹奧?!贡饼R。顏之推《顏氏家訓(xùn)。誡兵》:「仲尼門徒,升堂者七十有二,顏氏居八人焉?!?/div>
《國語辭典》:升堂拜母  拼音:shēng táng bài mǔ
古時友誼深厚的人,相訪時,進(jìn)入后堂拜候?qū)Ψ侥赣H,表示結(jié)為通家之好?!度龂尽>砦逅?。吳書。周瑜傳》:「堅子策與瑜同年,獨相友善,瑜推道南大宅以舍策,升堂拜母,有無通共?!?/div>
《國語辭典》:下吏  拼音:xià lì
1.屬吏。《左傳。哀公十五年》:「寡君使蓋備使,吊君之下吏?!埂痘茨献?。主術(shù)》:「大臣專權(quán),下吏持勢。」
2.交付司法官吏審訊?!妒酚?。卷一○九。李將軍傳》:「李蔡以丞相坐侵孝景園壖地,當(dāng)下吏治。」《漢書。卷四三。朱建傳》:「人或毀辟陽侯,惠帝大怒,下吏,欲誅之?!?/div>
《漢語大詞典》:重問(重問)
(1).贈送厚禮。
(2).指古時大臣犯重罪而被審訊。
《國語辭典》:考驗(考驗)  拼音:kǎo yàn
考察、試驗?!妒酚洝>砹?。秦始皇本紀(jì)》:「運理群物,考驗事實,各載其名。」《儒林外史》第三三回:「即敦請該生即日束裝赴院,以便考驗,申奏朝廷,引見擢用?!?/div>
《國語辭典》:審處(審處)  拼音:shěn chǔ
仔細(xì)審查處理?!妒酚洝>戆巳?。魯仲連鄒陽傳》:「而齊無南面之心,以為亡南陽之害小,不如得濟(jì)北之利大,故定計審處之?!?/div>
《漢語大詞典》:在理
(1).在審訊中。 唐 韓愈 《曹成王碑》:“王之遭誣在理,念太妃老,將驚而戚;出則囚服就辯,入則擁笏垂魚,坦坦施施?!?br />(2).猶據(jù)理;于道理方面。舊唐書·良吏傳贊:“圣人造世,才杰濟(jì)時。在理致治,無為而為。” 朱自清 《中國歌謠》二:“其實說歌與舞起于節(jié)日的聚會,在理都不可通。”
(3).有理,合乎道理。紅樓夢第九九回:“ 李十兒 回説:‘……若説了,少不得老爺生氣。’ 賈政 道:‘只要説得在理?!?span id="wi2qha2" class="book">《二十年目睹之怪現(xiàn)狀》第六一回:“ 廣東 人的迷信鬼神,有在理的,也有極不在理的?!比纾耗囊环皆诶恚空l是正確的呢?
《漢語大詞典》:勘鞫
亦作“ 勘鞠 ”。 審訊。《舊唐書·韋思謙傳》:“皆謂勘鞫得情,是其實犯,雖欲寬捨,其如法何?” 宋 范仲淹 《奏雪滕宗諒張元》:“ 宗諒 雖已行勘鞫,必能辯明虛實?!?宋 司馬光 《乞令監(jiān)司州縣各舉按所部官吏白札子》:“即挾情按察,不以公者,侯勘鞠見實,自依常法?!?span id="o32sngy" class="book">《清史稿·貝子品級允禔傳》:“未幾, 福全 師還,命諸王大臣勘鞫?!?/div>
分類:審訊
《國語辭典》:出庭  拼音:chū tíng
凡與某一訴訟案件有關(guān)系的人出席法庭,接受審問、詢查等,稱為「出庭」。
《漢語大詞典》:問端(問端)
(1).寫在紙上的審訊罪犯的問題。舊唐書·元載傳:“辯罪問端,皆出自禁中,仍遣中使詰以陰事, 載縉 皆伏罪?!?清 方以智 通雅·事制·刑法:“審之曰問端,猶今言問頭也。今但謂之審款?!?br />(2).問題。 魯迅 《墳·科學(xué)史教篇》:“焦心苦思于此諸問端者,猶絮陳未見之國都,其愚為不可幾及?!?/div>
《國語辭典》:更審(更審)  拼音:gēng shěn
重新審訊。即于民事訴訟或刑事訴訟程序中,當(dāng)事人不服第二審法院之判決,而依法提起上訴,經(jīng)第三審法院審理認(rèn)為上訴有理由者,就該不服原審判決提起上訴之第三審部分予以癈棄,而將該上訴事件發(fā)回原第二審法院重新審理。
《國語辭典》:訊鞫(訊鞫)  拼音:xùn jú
審問窮究?!妒酚?。卷一二二??崂魝?。張湯傳》:「劾鼠掠治,傳爰書,訊鞫論報?!挂沧鳌赣嵕俊?、「訊鞠」。
分類:審訊
《漢語大詞典》:審勘(審勘)
(1).查看核實。舊唐書·食貨志下:“戶部奏……諸道遭災(zāi)旱,請委所在長吏,差清強(qiáng)官審勘,如實有水旱處,便任先從貧下不支濟(jì)戶給貸?!?br />(2).審訊查問。宋史·刑法志三:“ 景定 元年……甚者有十餘年不決之獄,仰提刑司守臣審勘。”
《漢語大詞典》:檢斷(檢斷)
宋 代司法審訊程序之一。即對囚犯加以檢察斷放或斷遣。 宋 范仲淹 《奏乞于陜西河?xùn)|沿邊行贖法》:“稍通刑名義理,即放歸本縣充法司,候三周年,檢斷無失者,與轉(zhuǎn)一資。”
《國語辭典》:成招  拼音:chéng zhāo
偵訊罪犯,完成招供畫押的程序。如:「屈打成招」。元。紀(jì)君祥《趙氏孤兒》第三折:「打的我無縫可能逃,有口屈成招?!埂冻蹩膛陌阁@奇》卷六:「如此奸人!累甚么紙筆!況且口不成語,兇器未獲,難以成招,選大樣板子一頓打死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