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熊渠
古代宮廷衛(wèi)隊名。晉書·職官志:“初啟 晉 臺,始置二衛(wèi),有前驅、養(yǎng)由之弩;及設三部,有熊渠、佽飛之眾?!?span id="4dlb4hr" class="book">《晉書·職官志》:“左衛(wèi),熊渠武賁;右衛(wèi),佽飛武賁?!?span id="bc4epes" class="book">《舊唐書·職官志二》:“凡兵士隸衛(wèi)各有其名……左右武衛(wèi)曰熊渠?!?/div>
《國語辭典》:中衛(wèi)(中衛(wèi))  拼音:zhōng wèi
1.地名。位于寧夏西南部。黃河橫貫其北部,為包蘭鐵路沿線的要站。
2.足球、手球等球類比賽的后衛(wèi)之一。位置在中間。
《國語辭典》:幕士  拼音:mù shì
侍衛(wèi)。唐。陳鴻《東城老父傳》:「父忠,長九尺,力能倒曳牛,以材官為中宮幕士?!?/div>
《漢語大詞典》:喉唇
喻指宮廷中與帝王親近的重要職位。 漢 孔融 《衛(wèi)尉張儉碑銘》:“圣主克愛,命作喉脣?!?南朝 梁 沈約 《齊故安陸昭王碑文》:“獻替帷扆,實掌喉脣?!?span id="rogsugk" class="book">《南史·劉湛傳》:“此四賢一時之秀,同管喉脣,恐后世難繼?!?span id="dmylzlu" class="book">《周書·武帝紀下》:“閹豎居阿衡之任,胡人寄喉脣之重?!?/div>
《國語辭典》:承應(承應)  拼音:chéng yìng
侍奉、伺候。元。馬致遠《漢宮秋》第四折:「白日里無承應,教寡人不曾一覺到天明,做的個團圓夢境。」《紅樓夢》第一四回:「尤氏猶臥于內室,一應張羅款待,獨是鳳姐一人周全承應。」
《漢語大詞典》:小使臣
宋 代宮廷下級內侍官員的統(tǒng)稱,常充當內廷侍役和三省六部監(jiān)門官等職。 宋 孟元老 東京夢華錄·車駕幸五岳觀:“次有吏部小使臣百餘,皆公裳,執(zhí)絡毯杖策,乘馬聽喚?!?宋 李心傳 《建炎以來朝野雜記乙集·三省監(jiān)門官》:“三省樞密院監(jiān)門官,舊以小使臣為之?!?宋 趙彥衛(wèi) 《云麓漫鈔》卷四:“使臣之義,始於藩鎮(zhèn)當國。初,武官處以三班號祗應官,有左右班供奉班是也。至 太宗 ,以其資品少,又創(chuàng)三班借職、三班奉職、左右侍禁、左右班殿直、東西頭供奉官,有司號為小使臣。”
《國語辭典》:繡球(繡球)  拼音:xiù qiú
用絲綢結成的球狀物。也作「繡毬」。
《漢語大詞典》:鷹坊(鷹坊)
古代宮廷飼養(yǎng)獵鷹的官署。新唐書·百官志二:“閑廄使押五坊,以供時狩:一曰鵰坊,二曰鶻坊,三曰鷂坊,四曰鷹坊,五曰狗坊?!?span id="4icoz1j" class="book">《資治通鑒·后唐明宗天成元年》:“鷹坊人 善友 扶帝自門樓下,至 絳霄殿 廡下?!?胡三省 注:“鷹坊, 唐 時五坊之一也。” 明 無名氏 《北平考》卷四:“《武宗紀》: 至大 元年二月癸巳,立鷹坊為仁虞院。《仁宗紀》: 至大 四年二月,罷仁虞院,改置鷹坊?!?清 揆敘 《鷹坊歌》:“地偏寂寞少人住,但作甌脫供鷹坊。”
《國語辭典》:采女  拼音:cǎi nǚ
漢代宮女選自民家,稱為「采女」。后遂為宮女的代稱。《后漢書。卷一○?;屎蠹o。序》:「又置美人、宮人、采女三等,并無爵秩,歲時賞賜,充給而已?!埂度龂萘x》第一三回:「郭汜領兵入宮,盡搶擄宮嬪采女入營,放火燒宮殿。」
《漢語大詞典》:宮衛(wèi)(宮衞)
(1).帝王宮廷的衛(wèi)兵。漢書·元帝紀:“其罷 甘泉 、 建章 宮衞,令就農。”
(2).指皇宮的保衛(wèi)工作。《后漢書·齊武王縯傳》:“ 宗 尊為小君,宮衞周備,出有輜軿之飾,入有牖戶之固?!?span id="nwl6ufq" class="book">《左傳·文公元年》“掌環(huán)列之尹” 晉 杜預 注:“環(huán)列之尹,宮衞之官,列兵而環(huán)王宮。”
(3).指帝王的宮殿。后漢書·靈帝紀贊:“ 靈帝 負乘,委體宦孽。徵王備兆,《小雅》盡缺。麋鹿霜露,遂棲宮衞?!?span id="aqgse4x" class="book">《宋史·楊礪傳》:“ 世宗 入朝, 礪 處僧舍,夢古衣冠者曰:‘汝能從乎?’ 礪 隨往,覩宮衞,若非人間?!?
《漢語大詞典》:玉筆(玉筆)
指宮廷中的珍筆。 元 虞集 《觸石墜馬臥病蒙恩予告先至上京》詩:“給札修辭持玉筆,賜羹充腹出珍庖?!?清 錢謙益 《九月初二日奉神宗顯皇帝遺詔於京口成服哭臨恭賦挽詞》之四:“侍從朱衣隔,臚傳玉筆遺?!?/div>
分類:宮廷廷中
《國語辭典》:中常侍  拼音:zhōng cháng shì
職官名。秦置,為皇帝侍從,出入宮廷,以宦者或士人為之。東漢時,則專用宦官,以傳達詔令和掌理文書。至漢末袁紹大誅宦者,乃復參用士人。簡稱為「常侍」。至三國魏,則置「散騎常侍」,為正規(guī)官,不再為宦官專職。
《漢語大詞典》:禁臣
指在宮廷官署供職的臣子。 清 姚鼐 《祭張少詹曾敞友文》:“君為禁臣,彪胸爛手,裁觚朝脫,暮誦士口?!?/div>
《漢語大詞典》:屏扆
(1).古代宮廷內設在戶牖間的屏風,上畫斧形圖案。宋史·后妃傳上·仁宗曹皇后:“后亦慈愛天至,或退朝稍晚,必自至屏扆候矚?!?章炳麟 《訄書·原人》:“位蟲獸于屏扆之前,居雖崇,令雖行,其君之實安在?”
(2).泛指屏風。 清 方文 《宋遺民詠·梁隆吉棟》:“醉題僧屏扆,宵小妒弗容?!?清 魏源 《白岳西巖》詩:“堂皇峻屏扆,結構誰所為?!?/div>
《漢語大詞典》:食醫(yī)(食醫(yī))
周 代掌管宮廷飲食滋味溫涼及分量調配的醫(yī)官。周禮·天官·食醫(yī):“食醫(yī),掌和王之六食、六飲、六膳、百羞、百醬、八珍之齊?!?孫詒讓 正義:“此云百羞百醬,亦舉成數也。此并庖人共其物,內饔割亨煎和之,膳夫饋之,食醫(yī)唯掌其調和齊量而已?!?/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