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7詞典 2分類詞匯 5
《國語辭典》:射策  拼音:shè cè
1.古代科舉考試時,士子針對皇帝策問,提出一套治理政事的方略。南朝梁。劉協(xié)《文心雕龍。議對》:「又對策者,應詔而陳政也;射策者,探事而獻說也。」宋。蘇軾《應召集。策略一》:「自漢以來,世之儒者忘己以徇人,務為射策決科之學,其言雖不叛于圣人,而皆泛濫于辭章,不適于用?!挂卜Q為「對策」。
2.泛稱應試。唐。皮日休〈三羞詩。序〉:「丙戌歲,日休射策不上,東退于肥陵?!?/div>
《分類字錦》:射策高第
北史溫子升傳熙平初中尉東平王匡博召辭人以充御史同時射策者八百馀人子升與盧仲宣孫搴等二十四人為高第于是預選者爭相引決匡使子升當之皆受屈而去搴謂人曰朝來靡旗亂轍者皆子升逐北遂補御史時年二十二臺中彈文皆委焉通典后魏御史甚重必以對策高第者補之
分類:臺諫
《漢語大詞典》:探策
(1).求簽。 三國 魏 曹植 《驅(qū)車篇》:“探策或長短,唯德享利貞。”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言語:“ 晉武帝 始登阼,探策得一?!?br />(2).射策。 漢 代考試方法之一。因試題不明顯公布,須由應試者摸取,故云。三國志·蜀志·孟光傳:“此儲君讀書,寧當傚吾等竭力博識以待訪問,如博士探策講試以求爵位邪!”
《國語辭典》:明經(jīng)(明經(jīng))  拼音:míng jīng
1.明于經(jīng)術。《漢書。卷七一。雋疏于薛平彭傳。平當》:「以明經(jīng)為博士,公卿薦當論議通明,給事中?!埂逗鬂h書。卷五四。楊震列傳》:「震少好學,受歐陽尚書于太?;赣簦鹘?jīng)博覽,無不窮究?!?br />2.唐時以經(jīng)義所取之士。《新唐書。卷四四。選舉志上》:「而明經(jīng)之別,有五經(jīng),有三經(jīng),有二經(jīng),有學究一經(jīng),有三禮,有三傳,有史科。此歲舉之常選也。」《宋史。卷一五五。選舉志一》:「自唐以來,所謂明經(jīng),不過帖書、墨義,觀其記誦而已?!?br />3.明清時對貢生的尊稱。《醒世恒言。卷一五。赫大卿遺恨鴛鴦絳》:「這陸氏因丈夫生前不肯學好,好色身亡,把孩子嚴加教誨。后來明經(jīng)出仕,官為別駕之職。」
《漢語大詞典》:決科(決科)
謂參加射策,決定科第。后指參加科舉考試。 漢 揚雄 《法言·學行》:“或曰:‘書與經(jīng)同,而世不尚,治之可乎?’曰:‘可?!蛉藛栃υ唬骸氁园l(fā)策決科?!?李軌 注:“射以決科,經(jīng)以策試,今徒治同經(jīng)之書而不見用,故笑之?!?唐 柳宗元 《唐故衡州刺史東平呂君誄》:“決科聯(lián)中,休問用張。” 宋 岳珂 愧郯錄·場屋編類之書:“自國家取士場屋,世以決科之學為先?!?/div>
《漢語大詞典》:乙科
古代考試科目的名稱。 漢 時博士弟子射策甲科,補郎中,乙科補太子舍人。漢書·儒林傳序:“歲課甲科四十人為郎中,乙科二十人為太子舍人?!?唐 宋 后進士皆有甲乙科。新唐書·韓休傳:“ 休 工文辭,舉賢良……與校書郎 趙冬曦 并中乙科,擢左補闕。”文獻通考·選舉一:“自 武德 以來,明經(jīng)唯丁第,進士唯有乙科而已。” 清 周春 遼詩話·楊晳:“﹝ 楊晳 ﹞擢進士乙科,仕至宰相樞密使?!?明 清 稱舉人為乙科,進士為甲科。 清 龔自珍 《己亥雜詩》之七四:“登乙科則亡姓氏,官七品則亡姓氏?!?/div>
《漢語大詞典》:科策
設科射策。孔叢子·連叢子下:“先圣遺訓,壁出古文, 臨淮 傳義,可謂妙矣,而不在科策之列,世人固莫識其奇矣?!?/div>
分類:射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