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生卒】:?—前643 【介紹】: 春秋時齊國國君,姜姓,名小白。襄公弟。初奔于莒,襄公被殺,自莒歸國即位,任管仲為相,主改革,國力富強(qiáng)。以“尊王攘夷”為名,北伐戎狄,阻其窺視中原;南抑強(qiáng)楚,迫其盟于召陵。安定周王室,周惠王死,奉太子鄭即位,為周襄王。多次會合諸侯,訂立盟約,樹立威望,為春秋時代首位霸主。在位四十三年,卒謚桓。全上古三代文·卷七
公名小白,太公十一世孫,襄公少弟。初懼禍奔莒,兄糾奔魯。無知之亂,先糾入得立,任用管仲,為五霸長。在位四十三年,謚曰桓公。一曰威公。
人物簡介
人物簡介
【介紹】: 清浙江海鹽人,字小白,號皓亭。張惟赤子??滴跏荒昱e人,官中書,選行人。曾充順天武闈同考官。四十二年,授刑部福建司主事,旋以老告歸,數(shù)年而卒。有《賦閑樓詩集》。
人物簡介
查元鼎(1804~?),字小白,浙江海寧人,卒年不詳,可能在光緒十二年(1886)前后。出身書香門第,其祖為清初著名詩人查慎行。元鼎善承家學(xué),少有文名,道光末年游幕來臺,當(dāng)軸慕其名者屢屢爭相延聘。但因個性耿介,懶于徵逐名利,故凡有拂其意者便去,不復(fù)停留。同治元年(1862),戴萬生事起,查氏途中遇戴軍被擄,后蒙林占梅等人營救得以脫險。事平后,遂僑寓竹塹,日以詩酒為樂。晚年遇益窮,而守益堅(jiān),著述不輟,頗受竹塹文人尊重,每逢潛園文酒盛會,輒推為盟主。詩歌之外,亦長于刻石,時人以之與擅長治竹的徐木叢并稱,有「查石徐竹」的美譽(yù)。查氏詩歌以表達(dá)心境、反映時事、往來酬唱、課題詠物之作為多;雖然生活窘迫,面臨困境,卻往往能笑看人生,以麗句寫愁,并托寓哲理,藉此消解心中不平之鳴,形成其獨(dú)樹一幟的藝術(shù)美感。平生詩作于戴案時遭焚殆盡;晚年所作,集為《草草草堂吟草》,家貧未能剞劂于世,唯舊稿已佚,今日所見不全。日治時期,《臺灣文藝叢志》及《臺灣詩報》,曾刊載其詩篇若干,皆許其作必傳。此外,林維丞《滄海拾遺》、王松《臺陽詩話續(xù)編》以及民國五十五年(1966)黃典權(quán)于《臺南文化》八卷二期所刊《草草草堂吟草》,皆著錄若干,或有損益,可相增補(bǔ)。以下所錄查氏詩作,主要匯輯上述各項(xiàng)資料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