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649—713 【介紹】: 唐蒲州汾陰人,字嗣通。薛道衡曾孫。進(jìn)士及第。中宗景龍末為諫議大夫,昭文館學(xué)士。睿宗立,封晉國公,除太子少保、禮部尚書,世稱薛少保。及竇懷貞伏誅,以知其謀,賜死于萬年縣獄中。工隸書,筆姿遒麗,與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并稱唐初四大書家。又善繪,畫為絕品。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649—713 字嗣通,蒲州汾陰(今山西萬榮西南)人。薛道衡曾孫,薛收孫,魏徵外甥。武后長壽三年(694),中臨難不顧、徇節(jié)寧邦科。又舉進(jìn)士。累遷祠部員外郎,禮部郎中,中書舍人。中宗景龍末,為諫議大夫,昭文館學(xué)士。睿宗即位,以翊贊功遷太常少卿,封晉國公。累拜中書侍郎、黃門侍郎,參知政事。因與崔日用爭權(quán),罷為左散騎常侍。歷工部、禮部尚書,位終太子少保,世稱薛少保。生平見新、舊《唐書》本傳,《書小史》卷九,《歷代名畫記》卷九,《郎官石柱題名考》卷一九、二二。稷多才藝,工書畫,詩文亦佳,其《秋日還京陜西十里作》為初唐五古名篇。張說評其文“如良金美玉,無施不可”(見《大唐新語》卷八)。有文集30卷,已佚?!?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詩14首。
唐詩匯評
薛稷(649-713),字嗣通,蒲州汾陰(今山西萬榮西)人。擢進(jìn)士第,長壽三年(694)中臨難不顧徇節(jié)寧邦科。累遷禮部郎中、中書舍人。景龍末,為諫議大夫、昭文館學(xué)士。睿宗即位,遷黃門侍郎,參知機(jī)務(wù)。與崔日用不協(xié),罷為左散騎常侍,歷太子少保、禮部尚書。先天二年,竇懷貞伏誅,稷因預(yù)知反謀,賜死獄中。稷以辭章名,工書善畫,尤善畫鶴。有《薛稷集》三十卷,己佚?!?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詩十四首。
全唐文·卷二百七十五
稷字嗣通。蒲州汾陰人。第進(jìn)士。累遷禮部郎中中書舍人。景龍末為諫議大夫昭文館學(xué)士。睿宗立。以翊贊功遷太常少卿。封晉國公。累拜中書侍郎兼黃門侍郎。與崔日用數(shù)爭事帝前。罷為左散騎常侍。歷工禮部尚書。除太子少保。竇懷貞搆逆。稷以知其謀。賜死萬年獄。年六十五。

作品評論

《大唐新語》
引張說語:李嶠、崔融、薛稷、宋之問之文,如良金美玄,無施不可。
舊唐書本傳
稷舉進(jìn)士,累轉(zhuǎn)中書舍人。時從祖兄曜為正諫大夫,與稷俱以辭學(xué)知名,同在兩省,為時所稱。
時天彝《唐百家詩選評》
薛稷詩明健激昴,有建安七子之風(fēng),不類唐人。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779—847 【介紹】: 唐安定鶉觚人,字思黯。德宗貞元進(jìn)士。憲宗元和三年,因?qū)Σ邨l指失政,為李吉甫所斥,久不得敘用。至穆宗時累官戶部侍郎同平章事。敬宗時,官武昌軍節(jié)度使。文宗大和四年還朝,拜兵部尚書同平章事。與李宗閔相結(jié),排斥李德裕等,史稱“牛李黨爭”。后出為淮南、山南東道節(jié)度使。武宗即位,李德裕為相,僧孺被貶居散地。宣宗立,還為太子少師。卒謚文簡。有《玄怪錄》。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780—848 字思黯,排行二,郡望安定(今甘肅涇川北),隴西狄道(今甘肅臨洮)人。15歲至長安習(xí)業(yè)。德宗貞元十九年(803)韋執(zhí)誼命劉禹錫、柳宗元至樊鄉(xiāng)造訪,由是知名。二十一年登進(jìn)士第。憲宗元和三年(808)中賢良方正能直言極諫科。因條指失政,為宰相李吉甫所忌,授伊闕尉。后牛僧孺與李宗閔朋黨相結(jié),排斥李吉甫之子李德裕,史稱“牛李黨爭”。穆宗長慶元年(821)拜戶部侍郎,次年以本官同平章事,敬宗即位,加中書侍郎,封奇章郡公,后歷武昌節(jié)度使、太子少師等職。武宗會昌四年(844)貶循州長史,卒于洛陽,謚文貞。生平見杜牧《牛僧孺墓志銘》及《舊唐書》、《新唐書》本傳。著有傳奇集《玄怪錄》?!?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詩4首,殘句9?!度圃娡饩帯芳啊度圃娎m(xù)拾》補(bǔ)1首,殘句2。
唐詩匯評
牛僧孺(780-848),字思黯,隴西狄道(今甘肅臨洮)人。貞元二十一年登進(jìn)士第,元和三年(808)舉賢良方正能直言極諫科,對策第一,授伊闕尉。以對策直言時政,久不調(diào)。后除河南尉,遷監(jiān)察御史,歷禮部、考功員外郎、庫部郎中知制誥、御史中丞、戶部侍郎。長慶三年拜相。寶歷初,出為武昌軍節(jié)度使。大和四年,復(fù)相;六年,出鎮(zhèn)淮南。開成二年,為東都留守,征拜左仆射,復(fù)出鎮(zhèn)襄州,累進(jìn)司徒。會昌中,李德裕用事,罷為太子少師,復(fù)留守東都。三貶為循州長史。宣宗即位,量移衡、汝二州長史,復(fù)遷太子少師。卒。僧孺與令狐楚、李宗閔交厚,史稱“牛黨”,與李德裕黨交惡,史稱“牛李黨爭”。著有《玄怪錄》(一作《幽怪錄》)十卷,今存炙本?!?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詩四首。
黃鶴樓志·人物篇
牛僧孺(779~847) 唐代官員、學(xué)者。字思黯。安定鶉觚(今甘肅靈臺)人,或作隴西狄道(今甘肅臨洮)人。貞元二十一年(805)進(jìn)士。累官戶部侍郎、武昌軍(今湖北武昌)節(jié)度使、淮南節(jié)度使、東都留守、山南東道(今湖北襄樊襄陽)節(jié)度使、戶部尚書,穆宗至武宗時曾四次出任宰相。是歷史上著名的“牛李黨爭”中的牛黨領(lǐng)袖。曾撰《玄怪錄》傳奇十卷,魯迅論曰:“造傳奇之文,薈萃于一集者,唐代多有,而煊赫者莫如牛僧孺之《玄怪錄》?!迸I嬖诤比温毩?,頗有政聲。曾耗時五年改建鄂州城垣,使黃鶴樓成為了獨(dú)立的景觀建筑。蛇山上有“奇章亭”,即為紀(jì)念卒后被追封為奇章郡公的牛僧孺而建。
全唐文·卷六百八十二
僧孺字思黯。隋仆射奇章公宏之裔。第進(jìn)士。元和初登賢良方正制科。長慶三年以戶部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敬宗立。加中書侍郎銀青光祿大夫。封奇章郡公。罷為武昌節(jié)度使。文宗立。復(fù)以兵部尚書同平章事。加門下侍郎。出為淮南節(jié)度使。召拜左仆射。武宗朝進(jìn)太子太傅。貶循州長史。宣宗立。還為太子少師。卒年六十九。贈太尉。謚曰文簡。

作品評論

唐摭言
奇章公始舉進(jìn)士,致琴書于灞浐間,先以所業(yè)謁韓文公、皇甫員外……二公披卷,卷首有《說樂》一章,未閱其詞,遽曰:“斯高文,且以拍板為什么?”對曰:“謂之樂句。”二公相顧大喜曰:“斯高文必矣!”……復(fù)誨之曰;“某日可游青龍寺,薄暮而歸。”二公其口聯(lián)鑣至彼,因署其門曰:“韓愈、皇甫湜同謁幾官前輩,不遇?!币钊眨傒灻?,咸往觀焉,奇章之名由是赫然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787—850 【介紹】: 唐趙郡人,字文饒。李棲筠孫、李吉甫子。幼有壯志,苦心力學(xué),不喜科試。既冠,卓犖有大節(jié)。穆宗即位,召入翰林充學(xué)士,禁中書詔,大手筆多詔德裕草之。尋轉(zhuǎn)考功郎中、知制誥、中書舍人。敬宗時出為浙西觀察使。文宗即位,加檢校禮部尚書,召為兵部侍郎。武宗時由淮南節(jié)度使入相,弭藩鎮(zhèn)之禍,決策制勝,威權(quán)獨(dú)重。德裕為李黨首領(lǐng),牛僧孺、李宗閔為首之牛黨深銜之,宣宗立,為牛黨所構(gòu),貶崖州司戶卒。追贈尚書左仆射、太子少保、衛(wèi)國公。好著書為文,雖位極臺輔,讀書不輟。有《次柳氏舊聞》、《會昌一品集》。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787—850 字文饒,排行九,趙郡(今河北趙縣)人。牛李黨爭時之李黨首領(lǐng)。早年以蔭補(bǔ)校書郎,歷幕職。穆宗即位,擢翰林學(xué)士。后歷任浙西、義成、西川諸鎮(zhèn),政績頗著。文宗大和七年(833)召入拜相,封贊皇縣伯。武宗會昌年間再度任相,因功封衛(wèi)國公。宣宗大中初遭牛黨打擊,迭貶至崖州司戶,大中三年十二月卒于任。后人因稱“李贊皇”、“李衛(wèi)公”、“李崖州”。生平見新、舊《唐書》本傳。今人傅璇琮《李德裕年譜》頗為詳備。著有《會昌一品集》凡34卷,以四部叢刊本為通行,其中別集10卷為詩賦雜文。又著筆記小說《次柳氏舊聞》等。今人傅璇琮、周建國有《李德裕文集校箋》?!?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詩1卷,《全唐詩外編》及《全唐詩續(xù)拾》補(bǔ)詩9首,斷句18。
唐詩匯評
李德格(787-850?)字文饒,趙郡(今河北趙縣)人。宰相李吉甫之子。元和初,以萌補(bǔ)校書郎,避嫌,求出為方鎮(zhèn)從事。十四年,入朝除監(jiān)察御史。穆宗即位,擢為翰林學(xué)士、中書舍人。出為浙西觀察使。大和中,召為兵部侍郎,旋出為義成節(jié)度使,移鎮(zhèn)西川。入為兵部尚書。七年拜相,復(fù)出為浙西節(jié)度使,貶袁州長史。開成中,由滁州刺史遷太子賓客分司。再領(lǐng)浙西。又移鎮(zhèn)淮南。武宗即位,拜相,屢進(jìn)太尉,封衛(wèi)國公。宣宗即位,出為荊南節(jié)度使,改東都留守,貶潮州司馬,再貶崖州司戶。卒。德裕仕歷六朝,出將入相,有政聲于時。善詩文。有《會昌一品集》二十卷,今存。其他著述,大多散佚?!?a target='_blank'>全唐詩》編詩一卷。
詞學(xué)圖錄
李德裕(787--850) 字文饒。贊皇人,宰相李吉甫子。少好學(xué),以父蔭補(bǔ)校書郎,累任要職。多著作,存有《次柳氏舊聞》、《會昌一品集》等,《全唐詩》存詩一卷。
全唐文·卷六百九十六
德裕字文饒。趙郡人。宰相吉甫子。文宗朝拜兵部尚書。以本官同平章事。封贊皇伯。為中書侍郎集賢殿大學(xué)士。罷為興元節(jié)度使。徙鎮(zhèn)海軍。武宗立。召授門下侍郎同平章事兼左仆射。守司徒。進(jìn)太尉。封衛(wèi)國公。宣宗立。以太子少保分司東都。再貶潮州司馬。又貶崖州司馬。卒年六十三。

作品評論

唐摭言
李太尉德裕頗為寒酸開路。及謫官去,或有詩曰:“八百孤寒齊下淚,一時南望李崖州?!?/blockquote>
臨漢隱居詩話
李德裕、武元衡律詩勝古詩,五字句又勝七字。
石洲詩話
李贊皇(德裕)詩亦軼倫,雖不敵香山,亦權(quán)、武二相之匹也。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873—954 【介紹】: 五代時華陰人,字景度,號虛白、癸巳子、希維居士等。楊涉子。幼穎悟,富有文藻,大為時輩所推。唐天祐進(jìn)士,授秘書郎,直史館。后歷事后梁、后唐、后晉、后漢、后周,官至太子太保,人稱楊少師。以心疾致仕。長于歌詩,善于筆札,尤工行草,得歐陽詢、顏真卿筆法。洛川寺觀藍(lán)墻粉壁上,題紀(jì)殆遍,時人以其縱誕,有楊瘋子之號。有《步虛詞》等。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873—954 字景度,自號癸巳人、楊虛白、希維居士、關(guān)西老農(nóng)。性狂傲縱誕,人稱楊風(fēng)子。同州馮翊(今陜西大荔)人。哀帝天祐二年(905)登進(jìn)士第,釋褐度支巡官,遷秘書郎。后梁開平時,任殿中侍御史,禮部、考功兩員外郎。后唐時,累遷中書舍人,歷右散騎常侍,工、禮、戶、兵四部侍郎。又歷仕后晉、后漢、后周三朝。顯德元年(954),任左仆射、太子太保。是年冬卒。生平見《五代史補(bǔ)》卷一,新、舊《五代史》本傳,《宣和書譜》卷一九。凝式博覽經(jīng)籍,能文工書,大為時輩所推。尤長于歌詩,遇山水勝景則流連賞詠。詩“多雜以詼諧”(《舊五代史》本傳)?!霸核贫U心靜,花如覺性圓”句,人稱“清麗可喜”?!?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詩4首、斷句3,《全唐詩外編》及《全唐詩續(xù)拾》補(bǔ)詩2首。
全唐文·卷八百五十八
凝式字景度。華陰人。昭宗朝舉進(jìn)士。再遷秘書郎。梁開平中累遷考功員外郎。后唐同光初歷給事中史館修撰。明宗即位。拜中書舍人。長興中歷右常侍工戶二部侍郎。清泰初遷兵部侍郎。晉天福初以禮部尚書致仕。開運(yùn)中除太子少保。分司于洛。漢乾祐中歷少傅少師。周廣順中以右仆射致仕。顯德初改左仆射。又改太子太保致仕。卒年八十五。贈太子太傅。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903或904—960 【介紹】: 名或作延嗣。五代時廣陵人,字正中。馮令頵子。仕南唐。初入李昪元帥府,授秘書郎。李璟時累官左仆射同平章事。相傳與弟延魯交結(jié)魏岑、陳覺、查文徽,侵損時政,時人謂之五鬼。此說或過,然居相實不稱職。工詩,尤以詞名。璟嘗因曲宴內(nèi)殿,從容謂:“‘吹皺一池春水,何干卿事?”延巳對曰:“安得如陛下‘小樓吹徹玉笛寒’,特高妙也。”卒謚忠肅。有《陽春集》。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903?—960 一作延嗣,字正中。巳或作己,誤。廣陵(今江蘇揚(yáng)州)人。南唐烈祖時,累遷駕部郎中、元帥府掌書記。中主保大元年(943)拜諫議大夫、翰林學(xué)士,遷戶部侍郎。次年,任翰林學(xué)士承旨。四年,以中書侍郎同平章事、集賢殿大學(xué)士。后以伐閩兵敗,罷為太子少傅,出為昭武軍節(jié)度使。十年,拜左仆射,同平章事。建隆元年(960),官終太子太傅,謚忠肅。生平見馬令及陸游《南唐書》、《十國春秋》本傳。今人夏承燾有《馮正中年譜》。延巳有辭學(xué),多伎藝,工詩,尤擅詞,乃五代最著名詞人之一。王國維評其詞“雖不失五代風(fēng)格,而堂廡特大,開北宋一代風(fēng)氣,與中后二主詞皆在花間范圍之外”(《人間詞話》)。今有《陽春集》傳世,其中混有溫庭筠、韋莊、歐陽修、李煜諸人詞?!?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詞78首,詩1首,斷句1聯(lián)?!度圃娡饩帯芳啊度圃娎m(xù)拾》補(bǔ)詞3首,詩斷句1聯(lián)。
全唐文·卷八百七十六
延巳一名延嗣。字正中。廣陵人。仕南唐。累遷中書侍郎同平章事。除昭武昭義軍節(jié)度使。周師入。改太子太傅。宋建隆元年卒。年五十八。謚忠肅。
《國語辭典》:少?! ?span id="n1hnk1e" class='label'>拼音:shào bǎo
職官名。古代稱少師、少傅、少保為三孤,少師最尊,少傅次之,少保為末,職位次于三公。至明、清兩代列為從一品,但僅為榮銜,無職位、員額。
《國語辭典》:太子少?! ?span id="qvsczqd" class='label'>拼音:tài zǐ shào bǎo
職官名。晉時所置,太子老師之一。參見「太子太傅」條。
《國語辭典》:三孤  拼音:sān gū
少師、少傅、少保的合稱。其官職次于三公?!稌?jīng)。周官》:「少師、少傅、少保曰三孤,貳公弘化?!挂卜Q為「三少」。
《漢語大詞典》:三少
(1).三公的副職。亦稱三孤。《大戴禮記·保傅》:“於是為置三少,皆上大夫也,曰:少保、少傅、少師。是與太子宴者也。”漢書·百官公卿表序:“太師、太傅、太保是為三公……又立三少為之副,少師、少傅、少保,是為孤卿,與六卿為九焉?!?唐 楊炯 《明威將軍梁待賓神道碑》:“位隆三少,化浹五胥?!?明 沈德符 野獲編·吏部二·二品直拜三孤:“文臣至尚書,六年始得東宮三少?!?br />(2).三位知名的年輕人。(1) 晉 王羲之 、 王承 、 王悅 ,俱少年知名。人稱 王氏 三少。晉書·王羲之傳:“ 敦 嘗謂 羲之 曰:‘汝是吾家佳子弟,當(dāng)不減 阮主簿 ?!?裕 亦目 羲之 與 王承 、 王悅 為 王氏 三少?!?2) 唐 李嗣真 與同時學(xué)士 趙獻(xiàn)臣 、 徐昭 任職弘文館,俱稱少俊,館中號為“三少”。見舊唐書·方伎傳·李嗣真
(3).謂三度返老還少。 宋 姚寬 西溪叢語卷下引 宇文士及 《粧臺記序》:“ 春秋 之初,有 晉 楚 之諺曰:‘ 夏姬 得道,雞皮三少?!?明 楊慎 《武后生牙》:“史稱 武后 ,年七十,盛自拂拭,不覺衰耗,始信 夏姬 年踰七十,而雞皮三少。” 清 李漁 《閑情偶寄·演習(xí)·變舊成新》:“豈非作者功臣,使得為鷄皮三少之女?!?/div>
《漢語大詞典》:孤卿
(1).謂少師、少傅、少保。周禮·天官·掌次:“孤卿有邦事,則張幕設(shè)案?!?鄭玄 注:“王之孤三人,副三公論道者?!?span id="mwgdakh" class="book">《漢書·百官公卿表上》:“太師、太傅、太保,是為三公,蓋參天子,坐而議政,無不總統(tǒng),故不以一職為官名。又立三少為之副,少師、少傅、少保,是為孤卿,與六卿為九焉?!?span id="teo1rxx" class="book">《后漢書·劉祉傳》:“及 莽 篡立, 劉氏 為侯者皆降稱子,食孤卿祿,后皆奪爵?!币徽f為六卿之首。參閱周禮·天官·掌次“孤卿有邦事,則張幕設(shè)案” 孫詒讓 正義。
(2).泛指朝廷高官。 宋 岳珂 《桯史·吁天辯誣通敘》:“蓋自是而歷官孤卿,專制閫外,未嘗有蚍蜉蟻子之援?!?/div>
《國語辭典》:宮保(宮保)  拼音:gōng bǎo
職官名。清代太子的老師之一。
《漢語大詞典》:公孤
公,三公;孤,少師、少傅、少保。泛指重臣。 清 魏源 《默觚下·治篇十二》:“至治之世,士在公孤;小康之世,士在僚采。” 清 朱大韶 實事求是齋經(jīng)義卷一:“天子每日常朝,但有公孤無諸侯?!?/div>
《漢語大詞典》:六傅
太師、太傅、太保、少師、少傅、少保。 西晉 末始置此六職。 唐 雖有此職,但因人而設(shè),不皆有。 宋 以后多為兼官、加官及贈官。晉書·何劭傳:“ 惠帝 即位,初建東宮,太子年幼,欲令親萬機(jī),故盛選六傅,以 劭 為太子太師?!?唐 白居易 《嚴(yán)綬可太子少傅制》:“東朝保傅,歷代尊崇。 漢 擇名儒,任先 疏廣 。 晉 求耆德,選在 山濤 。實資六傅之賢,用宏三善之道?!眳㈤?宋 高承 事物紀(jì)原·持憲儲闈·六傅
《漢語大詞典》:執(zhí)帛(執(zhí)帛)
楚 官名。亦為孤卿(少師、少傅、少保三孤)的別稱。史記·曹相國世家:“ 楚懷王 以 沛公 為 碭郡 長,將 碭郡 兵,於是乃封 參 為執(zhí)帛,號曰 建成君 ?!?裴駰 集解引 張晏 曰:“執(zhí)帛,孤卿也,或曰 楚 官名?!?唐 王維 《汧陽郡太守王公夫人成氏墓志銘》:“曾祖休寧,某官;祖某,某官,襲封常山公,貳公執(zhí)帛,調(diào)護(hù)儲闈?!?/div>
《漢語大詞典》:四少
指少師、少傅、少阿、少保。漢書·王莽傳上:“又置四少,秩皆二千石?!?span id="dflvibl" class="book">《資治通鑒·王莽居攝元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四少,少師、少傅、少阿、少保也。”
《漢語大詞典》:東宮三少(東宮三少)
古代輔導(dǎo)太子的少師、少傅、少保三官的合稱。通典·職官十二:“﹝ 后魏 ﹞少師、少傅、少保,謂之東宮三少?!?/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