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典故
東平屏障


《晉書》卷四十九〈阮籍列傳〉~360~
籍本有濟(jì)世志,屬魏晉之際,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籍由是不與世事,遂酣飲為常。文帝初欲為武帝求婚于籍,籍醉六十日,不得言而止。鐘會(huì)數(shù)以時(shí)事問之,欲因其可否而致之罪,皆以酣醉獲免。及文帝輔政,籍嘗從容言于帝曰:「籍平生曾游東平,樂其風(fēng)土?!沟鄞髳?,即拜東平相。籍乘驢到郡,壞府舍屏鄣,使內(nèi)外相望,法令清簡(jiǎn),旬日而還。帝引為大將軍從事中郎。有司言有子殺母者,籍曰:「嘻!殺父乃可,至殺母乎!」坐者怪其失言。帝曰:「殺父,天下之極惡,而以為可乎?」籍曰:「禽獸知母而不知父,殺父,禽獸之類也。殺母,禽獸之不若。」眾乃悅服。
《漢語大詞典》:屏障
保護(hù),遮蔽。 明 朱有燉 《風(fēng)月牡丹仙》第三折:“從今俺皆尊讓牡丹仙,愿情在他四圍屏障奉侍他也?!?楊朔 《洗兵馬》卷上一:“山頭上長(zhǎng)滿赤松、杉松、落葉松,莽莽蒼蒼的,是屏障 南朝鮮 的一道險(xiǎn)要門戶?!?/div>
《國(guó)語辭典》:屏障  拼音:píng zhàng
1.用來?yè)躏L(fēng)或隔開、遮掩房室的用具。清。王猷定〈湯琵琶傳〉:「值寇亂,負(fù)母鬻食兵間,耳目聾瞽,鼻漏,人不可邇,召之者,隔以屏障,聽其聲而已?!挂沧鳌钙灵T」、「屏風(fēng)」。
2.像屏風(fēng)一樣有遮蔽保衛(wèi)作用的東西,通常指山嶺、島嶼、河流或大型物體等?!度龂?guó)演義》第五九回:「曹仁引軍夾河立寨,將糧草車輛穿連,以為屏障?!?/div>
《國(guó)語辭典》:屏風(fēng)(屏風(fēng))  拼音:píng fēng
室內(nèi)用來?yè)躏L(fēng)或隔間、遮蔽的用具。形狀像門,有單扇、多扇之分,可以折疊。一般用木頭、竹子、塑膠做框,蒙上布或鑲上玉石。古人的屏風(fēng),與今略有不同,主要在于它重量輕,便于移動(dòng),無扇的形式,作長(zhǎng)方形,下面大多沒有腳,屏風(fēng)上面裱有字畫?!妒酚?。卷七十五。孟嘗君傳》:「孟嘗君侍客坐語,而屏風(fēng)后常有侍史,主記君所與客語?!挂沧鳌钙灵T」、「屏障」。
《分類字錦》:展張屏障(展張屏障)
白居易 新秋詩(shī) 展張小屏障,收拾生衣裳。
分類:
《分類字錦》:屏障光輝(屏障光輝)
杜甫 韋諷錄事宅觀曹將軍畫馬圖引 貴戚權(quán)門得筆跡,始覺屏障生光輝。
分類:
《分類字錦》:列為屏障(列為屏障)
唐書·魏徵傳》:帝曰:“方以所上疏列為屏障,庶朝夕見之,兼錄付史官,使萬世知君臣之義?!?/div>
分類:圣哲
《國(guó)語辭典》:門墻(門牆)  拼音:mén qiáng
孔子弟子子貢把孔子高深的學(xué)問比做高高的宮墻,能得其門而入的人很少。語本《論語。子張》:「夫子之墻數(shù)仞,不得其門而入,不見宗廟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門者寡矣?!购蟊扔鲙熼T?!度辶滞馐贰返谌寤兀骸改暇﹣淼那f年兄,皇上頗有大用之意,老先生何不邀他來學(xué)生這里走走?我欲收之門墻,以為桃李。」
《國(guó)語辭典》:藩籬(藩籬)  拼音:fán lí
1.用柴竹編成屏蔽的圍墻,引申為保護(hù)防衛(wèi)。漢。賈誼過秦論下〉:「楚師深入,戰(zhàn)于鴻門,曾無藩籬之固?!箷x。陸機(jī)〈辯亡論上〉:「城地?zé)o藩籬之固,山川無阜之勢(shì)?!?br />2.范圍、邊界。漢。賈誼 過秦論上:「乃使蒙恬北筑長(zhǎng)城而守藩籬?!挂沧鳌富O籬」。
《國(guó)語辭典》:藩屏  拼音:fán píng
屏障保護(hù)?!蹲髠?。定公四年》:「昔武王克商,成王定之,選建明德,以藩屏周?!埂稘h書。卷六三。武王子傳。燕刺王劉旦傳》:「昔高皇帝王天下,建立子弟以藩屏社稷?!挂沧鳌钙练?、「屏翰」。
《國(guó)語辭典》:矛盾  拼音:máo dùn
1.矛、盾,武器名,古代兩種功用不同的兵器。相傳有一人賣矛和盾,誇他的盾最堅(jiān)固,任何東西都戳不破。后來又誇他的矛最銳利,什么東西都能刺進(jìn)去。一人問他若拿他的矛來刺他的盾會(huì)如何,他卻回答不出來。典出《韓非子。難勢(shì)》。后比喻言語行為自相抵觸。如:「自相矛盾」。也作「矛楯」。
2.理則學(xué)上指不可同為真,亦不可同為假的概念或命題。
《漢語大詞典》:矛楯
亦作“ 矛盾 ”。 韓非子·難一:“ 楚 人有鬻楯與矛者,譽(yù)之曰:‘吾楯之堅(jiān),物莫能陷也?!肿u(yù)其矛曰:‘吾矛之利,於物無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楯,何如?’其人弗能應(yīng)也。”后以“矛楯(盾)”連舉比喻言語或行為相互抵觸,互不相容。魏書·李業(yè)興傳:“ 異 曰:‘圓方之説,經(jīng)典無文,何怪於方?’ 業(yè)興 曰:‘圓方之言,出處甚明,卿自不見。見卿録 梁 主《孝經(jīng)義》亦云上圓下方,卿言豈非自相矛楯?’” 唐 劉知幾 史通·浮詞:“今之記事也則不然,或隔卷異篇,遽相矛盾;或連行接句,頓成乖角?!?元 辛文房 唐才子傳·曹唐:“各以所長(zhǎng),相輕所短,矛楯之極,則是非鋒起?!?/div>
《國(guó)語辭典》:屏蔽  拼音:píng bì
遮蔽、護(hù)衛(wèi)?!稘h書。卷四一。樊噲傳》:「令項(xiàng)莊拔劍舞座中,欲擊沛公,項(xiàng)伯常屏蔽之?!埂度龂?guó)演義》第一三回:「又無門關(guān)閉,四邊插荊棘以為屏蔽?!?/div>
《國(guó)語辭典》:外戶(外戶)  拼音:wài hù
從外掩合的門扉。《禮記。禮運(yùn)》:「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顾巍?a href='PoemIndex.aspx?author=31372' target='_blank'>范成大 代兒童作端午貼門詩(shī)三首之三:「笑倩艾人看外戶,北窗深處詠歸來。」
《國(guó)語辭典》:郛郭  拼音:fú guō
1.外城。《文選。顏延年。還至梁城詩(shī)》:「丘壟填郛郭,銘志滅無文?!埂端鍟?。卷四。煬帝紀(jì)下》:「田疇無伍,郛郭不修?!?br />2.比喻保障。漢。揚(yáng)雄《法言。吾子》:「虐政虐世,然后知圣人之為郛郭也?!?/div>
《國(guó)語辭典》:隱蔽(隱蔽)  拼音:yǐn bì
隱藏、遮掩。《南史。卷七○。循吏傳。虞愿?jìng)鳌罚骸负_呌性酵跏?,常隱云霧,相傳云『清廉太守乃得見』。愿往就觀視,清徹?zé)o所隱蔽?!?/div>
《漢語大詞典》:藩衛(wèi)(藩衛(wèi))
(1).屏障。后漢書·傅燮傳:“今 涼州 天下要衡,國(guó)家藩衛(wèi)?!?明 李贄 《四勿說》:“無藩衛(wèi)可守,無界量可限?!?清 曾國(guó)藩 《金陵湘軍陸師昭忠祠記》:“ 金柱關(guān) 者…… 蕪湖 之藩衛(wèi)也。”
(2).捍衛(wèi)。三國(guó)志·魏志·武帝紀(jì):“所以藩衛(wèi)王室,左右厥世也?!?span id="mfpb7r9" class="book">《資治通鑒·晉安帝隆安二年》:“今方鎮(zhèn)強(qiáng)盛,宰相權(quán)輕,宜密樹腹心於外以自藩衛(wèi)。”
(3).指諸侯。后漢書·章帝紀(jì)“東后蕃衛(wèi),伯父伯兄” 唐 李賢 注:“諸侯為天子藩屏,故曰藩衛(wèi)。”明史·肅王瑛傳:“非所以崇本支,厚藩衛(wèi)也?!?清 惲敬 《西楚都彭城論》:“使三王者……終身為 西楚 藩衛(wèi),則朝貢徵發(fā),何求而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