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屯倉(屯倉)
(1).屯田區(qū)的糧倉。明史·食貨志一:“三十年定科則:軍田一分,正糧十二石,貯屯倉,聽本軍自支,餘糧為本衛(wèi)所官軍俸糧?!?span id="0xg0eax" class="book">《中國民間故事選(二)·反江山和守備老爺》:“有個守屯倉的守備老爺?!?br />(2).貯糧入倉。 清 黃六鴻 《?;萑珪ゅX穀部·催徵》:“漕米屯倉不過一季。”
分類:屯田糧倉
《漢語大詞典》:屯政
屯田措施。續(xù)文獻通考·田賦五:“﹝ 盧象昇 ﹞大興屯政,積粟二十餘萬,諭九邊皆式之?!?span id="d1dnn0t" class="book">《清史稿·食貨志一》:“ 光緒 二年, 朱以增 亦言:‘或謂屯政宜邊陲,不宜腹地?!?span id="whqdnku" class="book">《花月痕》第四六回:“一曰裁營伍而力行屯政。”
分類:屯田措施
《漢語大詞典》:田戍
屯田戍守。《后漢書·龐參傳》:“今宜徙邊郡不能自存者,入居諸陵,田戍故縣?!?/div>
分類:屯田戍守
《漢語大詞典》:商屯
又稱鹽屯。屯田的一種。 明 鹽商為便于邊境納糧換取鹽引而進行的屯墾。 明 洪武 三年(公元1370年)為籌措西北邊防軍糧餉,令鹽商向邊地納糧后發(fā)給鹽引,憑引支鹽運銷。鹽商圖交糧便利,招募農(nóng)民在邊境開荒,就地取糧。 弘治 五年(公元1492年),改為鹽商徑向鹽運使司納銀領(lǐng)引,不再納糧,商屯漸廢。參閱明史·食貨志四。
《漢語大詞典》:屯封
屯田之地。梁書·賀琛傳:“百姓不能堪命,各事流移;或移於大姓,或聚於屯封,蓋不獲已而竄亡,非樂之也。”
分類:屯田
《漢語大詞典》:屯租
屯田所納的賦稅。明史·韓王松傳:“請蠲護衛(wèi)屯租,建邸第,許之。” 清 薛福成 《敘疆臣建樹之基》:“地租之中有旗租、地租、屯租等名目。”
《國語辭典》:屯頭(屯頭)  拼音:tún tóu
屯田的管理人?!督鹌棵贰返谄甙嘶兀骸疙毜锰У酵退锏饺?,行牌拘將那屯頭來參見,分付分付。」
《漢語大詞典》:營田戶(營田戶)
屯田的農(nóng)戶。通典·食貨七:“既是營田戶,且免徵行?!?/div>
《分類字錦》:保垣
唐書楊元卿傳:擢涇原渭節(jié)度使。墾發(fā)屯山五千頃。屯筑高垣。牢斂閉??苤?。耕者保垣以守。居六年。涇人德之。
分類:屯田
《分類字錦》:課佃(課佃)
晉書應詹傳:詹上疏曰:都督可課佃二十頃,州十頃,郡五頃,縣三頃,皆取文武吏醫(yī)卜,不得撓亂百姓。三臺九府,中外諸軍,有可減損,皆令附農(nóng),市息末技,道無游人,不過一熟,豐穰可必。
分類:屯田
《分類字錦》:中都足食
文獻通考:齊高帝敕垣崇祖修理芍陂田,曰:昔魏置典農(nóng),而中都足食。晉開汝潁。而河汴委儲。卿其勉之。
分類:屯田
《分類字錦》:因田致榖
漢書趙充國傳:充國上屯田,奏步兵九校,吏士萬人,留屯以為武備,因田致榖。
分類:屯田
《分類字錦》:因農(nóng)為兵(因農(nóng)為兵)
文獻通考:屯田所以省饋饟,因農(nóng)為兵。
分類:屯田
《分類字錦》:置常豐堰(置常豐堰)
唐書李承傳:承為淮南西道黜陟使,奏置常豐堰于楚州,以禦海潮,溉屯田塉鹵,收常十倍他歲。
分類:屯田
《分類字錦》:詔撥封樁(詔撥封樁)
續(xù)文獻通考:宋寶祐三年。詔撥封樁庫十八界會一十萬。銀二千兩。付李夢庚措置襄陽屯田。
分類:屯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