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675詞典 1分類詞匯 674
共675,分45頁顯示  上一頁  7  8  9  10  11  13  14  15  16 下一頁
分類詞匯(續(xù)上)
艮岳
梅山
東巖
仰山
景山
包山
皋蘭
白登
嶧山
馬耳
畏壘
天壽
火山
馬當
熊耳
《國語辭典》:艮岳(艮嶽)  拼音:gèn yuè
山名。位于河南省開封市龍亭區(qū)東南隅。宋徽宗于政和七年興建萬歲山,以供游樂,因山在京城東北方,東北方位名為艮,故稱為「艮岳」。
《漢語大詞典》:梅山
(1).山名。在今 浙江省 紹興縣 境。傳說為 漢 梅福 隱處之一。 宋 陸游 《梅子真泉銘》:“距 會稽城 東北七里有山,曰 梅山 。山之麓有泉,曰 子真泉 ?!?子真 , 梅福 之字。 宋 陸游 《朝中措》詞:“明月 梅山 笛夜,和風 禹廟 鶯天?!?br />(2).山名。在今 浙江省 奉化縣 境。相傳為 梅福 賞游處。《清一統(tǒng)志·浙江·寧波府》:“ 梅山 :在 奉化縣 南三十里,舊志謂 梅福 嘗游此。兀立眾山中,峯巒奇秀,北環(huán)大溪,下有龍湫?!?br />(3).山名。在今 安徽省 含山縣 境。山上多梅,傳為 曹操 行軍望梅止渴處。 清 顧祖禹 《讀史方輿紀要·江南十一·和州》:“ 梅山 :縣( 含山縣 )東南五里,山多梅樹,俗傳 曹操 行軍,指梅林以止軍士渴處也。 唐 天寳 中,改曰 棲隱山 ?!?br />(4).山名。在今 安徽省 舒城縣 境。傳說為 梅福 隱處之一。《清一統(tǒng)志·安徽·廬州府》:“ 梅山 ……在 舒城縣 西五十里,上有 梅仙洞 , 漢 南昌 尉 梅福 棄官后隱此,亦名 梅福山 ?!?br />(5).山名。在今 安徽省 東至縣 境。《清一統(tǒng)志·安徽·池州府》:“ 梅山 ,在 建德縣 西南十里。 宋 時僧 志南 居之, 朱子 訪至山中,與之倡和,為書‘普門’二字刻於石壁?!?br />(6).山名。在 湖南省 新化縣 、 安化縣 間。在 新化 者稱 上梅山 ,在 安化 者稱 下梅山 。宋史·神宗紀二:“﹝ 熙寧 五年十一月﹞ 章惇 開 梅山 ,置 安化縣 。”
(7).山名。在 安徽省 金寨縣 。1956年在這里建成 梅山水庫 。
(8).特指 揚州 梅花嶺 。上有 明 史可法 衣冠冢。 清 秋瑾 《寶刀歌》:“痛哭 梅山 可奈何?帝城荊棘埋銅駝。”
《漢語大詞典》:東巖(東巖)
(1).東邊的山。 唐 王勃 《送盧主簿》詩:“開襟方未已,分袂忽多違,東巖富松竹,歲暮幸同歸?!贝水斨?長安 東邊的 驪山 。
(2).山名。一名 東山 ,又名 圣岡山 。在 四川省 樂山 。參見“ 東巖酒 ”。
《漢語大詞典》:東巖酒(東巖酒)
古代 四川 嘉州 (今 樂山 )城東 佛峽 所產(chǎn)的名酒。 宋 蘇軾 《送張嘉州》詩:“笑談萬事真何有,一時付與東巖酒?!弊宰ⅲ骸?佛峽 人家白酒舊有名?!?查慎行 注:“《方輿記》:‘ 東巖 在 嘉州 城東 佛峽 ,即 圣岡山 。’巖半有洞,出泉清洌,宜釀?!?/div>
《漢語大詞典》:仰山
山名。在今 江西 宜春 南。 唐 屬 袁州 。佛教禪宗溈仰宗始祖之一的 唐 高僧 慧寂 曾修行于此,并以此為號。 唐 韓愈 《袁州祭神文》之三:“ 袁州 刺史 韓愈 ,謹以少牢之奠,祭於 仰山 之神。”
《國語辭典》:景山  拼音:jǐng shān
1.大山?!段倪x。任昉。為范始興作求立太宰碑表》:「瞻彼景山,徒然望慕?!?br />2.山名:(1)位于北平神武門外宮城之后,為明思宗殉國之所。也稱為「煤山」、「萬歲山」。(2)位于河北省邯鄲縣境內(nèi)。(3)位于山東省曹縣東南。(4)位于山西省聞喜縣東南,為中條山的最高峰。也稱為「湯寨山」、「湯王山」。(5)位于河南省偃師縣南。(6)位于湖北省房縣南。
《國語辭典》:包山  拼音:bāo shān
山名。位于江蘇吳縣西南太湖中,山下有洞庭穴,為地脈。也稱為「洞庭西山」。
《漢語大詞典》:皋蘭(皋蘭)
亦作“皐蘭”。
(1).澤邊的蘭草。楚辭·招魂:“朱明承夜兮時不可以淹,皐蘭被徑兮斯路漸。” 三國 魏 阮籍 《詠懷》之五:“清露被皐蘭,凝霜霑野草?!?晉 成公綏 《嘯賦》:“藉皐蘭之猗靡,蔭脩竹之蟬蜎?!?br />(2).山名。在今 甘肅省 蘭州市 南。《漢書·霍去病傳》:“轉(zhuǎn)戰(zhàn)六日,過 焉支山 千有餘里,合短兵鏖 皐蘭 下?!?南朝 梁元帝 《鄭眾論》:“況復風生 稽落 ,日隱 龍堆 , 翰海 飛沙, 皋蘭 走雪?!?唐 沈佺期 《被試出塞》詩:“辛苦 皋蘭 北, 胡 霜損 漢 兵。”
(3).舊縣名。即今 甘肅省 蘭州市 。 漢 設(shè) 金城縣 , 明 為 蘭縣 , 清 改 皋蘭縣 。 清 姚鼐 《〈停云堂遺文〉序》:“ 皋蘭 王誡亭 先生,固 秦 中之聰明才杰士也?!?/div>
《國語辭典》:白登  拼音:bái dēng
1.山名。在山西省大同縣東。也稱為「白登臺」。
2.河川名。源出白登山,東流入陽高縣南境,經(jīng)白登堡南之大、小白登后名南陽河,再東入河北省境,經(jīng)懷安、宣化、涿鹿等縣,入桑乾河。
《國語辭典》:嶧山(嶧山)  拼音:yì shān
地名:(1)在山東省鄒縣東南。也稱為「邾嶧山」、「鄒嶧山」。(2)在江蘇省邳縣西南。所產(chǎn)梧桐,適于制琴。也稱為「邳嶧」、「葛嶧」、「距山」、「嶧陽」。
分類:山名嶧山
《漢語大詞典》:馬耳(馬耳)
山名。在 山東省 諸城市 西南。 北魏 酈道元 水經(jīng)注·濰水:“ 濰水 又東北, 涓水 注之。水出 馬耳山 ,山高百丈,上有二石并舉,望齊馬耳,故世名焉?!?宋 蘇軾 《雪后書北臺壁》詩之一:“試掃北臺看 馬耳 ,未隨埋沒有雙尖?!?/div>
分類:山名山東
《漢語大詞典》:畏壘(畏壘)
(1).山名。
(2).借指鄉(xiāng)野。 宋 劉克莊 《和季弟韻》之六:“老愛家山安 畏壘 ,早知世路險 瞿唐 ?!?清 趙翼 《調(diào)守廣州》詩:“地偏恰似 仇池 穴,俗厚難忘 畏壘 鄉(xiāng)。”
(3).形容宏大。 康有為 《〈廣藝舟雙楫〉序》:“汝負畏壘之材,取桀杙,取櫩櫨,安器汝!”
《漢語大詞典》:天壽(天壽)
(1).猶言天年。史記·楚世家:“今乃得以天壽終,孤之幸也?!?宋 龔鼎臣 東原錄:“予當天壽之外,所得壽考,乃予功行之致?!?郭沫若 《天才與教育》:“人能活滿自己的天壽的,實在極少,極少?!?br />(2).山名。在今 北京市 昌平縣 北, 明 代十三個皇帝的陵墓建于此。 明 何景明 《送呂內(nèi)翰上陵》詩:“弓劍登 天壽 ,衣冠望國門?!?/div>
《國語辭典》:火山  拼音:huǒ shān
地殼內(nèi)部的巖漿噴出的熔巖、巖塊及其他物質(zhì)堆積在地面而形成的錐形山。分為活火山、休火山、死火山三種。
《國語辭典》:火山湯海(火山湯海)  拼音:huǒ shān tāng hǎi
比喻極艱難、危險的地方或情況?!稌x書。卷八六。張軌傳》:「雖有火山湯海,無所辭難,豈寒暑之足避哉!」
分類:艱難危險
《漢語大詞典》:馬當(馬當)
山名。在 江西省 彭澤縣 東北,北臨 長江 。山形似馬,故名。相傳 唐 王勃 乘舟遇神風,自此一夜達 南昌 。 唐 陸龜蒙 《馬當山銘》:“言天下之險者,在山曰 太行 ,在水曰 呂梁 ,合二險而為一,吾又聞乎 馬當 ?!?明單本《蕉帕記·揭果》:“湖波滉瀁,與恩波一樣汪洋。正思天目一瓣香,底事仙風助 馬當 ?!?清 方文 《馬當山》詩:“ 馬當山 至 滕王閣 ,六六江程一信風?!?/div>
《漢語大詞典》:熊耳
(1).山名。在 河南省 宜陽縣 。 秦嶺 東段支脈。《書·禹貢》:“導 洛 自 熊耳 ?!?孔 傳:“在 宜陽 西?!?span id="gpcr111" class="book">《后漢書·劉盆子傳》:“ 樊崇 乃將 盆子 及丞相 徐宣 以下三十餘人肉袒降……積兵甲 宜陽城 西,與 熊耳山 齊?!?北魏 酈道元 水經(jīng)注·洛水:“ 洛水 之北有 熊耳 ,雙巒競舉,狀同熊耳。在 宜陽 也?!?宋 陸游 《小出塞曲》:“明日受降處,甲齊 熊耳 高?!?br />(2).山名。在 湖南省 。史記·封禪書:“南伐至 召陵 ,登 熊耳山 以望 江漢 ?!?司馬貞 索隱引《荊州記》:“ 耒陽 、 益陽 二縣東北有 熊耳 ,東西各一峯,狀如熊耳,因以為名?!?/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