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675詞典 1分類詞匯 674
共675,分45頁顯示  上一頁  12  13  14  15  16  18  19  20  21 下一頁
分類詞匯(續(xù)上)
潭柘
北邙山
會稽山
箭筈
鮒魚
句注
鈐山
大房
賀蘭山
陽華
煤山
內(nèi)方
大酉
九疑山
羅浮山
《國語辭典》:潭柘  拼音:tán zhè
山名。在北京市門頭溝區(qū)東南部,為西山的支脈,因古有龍?zhí)惰狭侄妹?。山中有金代所建的龍柘寺,至今為游覽勝地。
《國語辭典》:北邙山  拼音:běi máng shān
山名。在河南省洛陽縣北,接偃師、鞏、孟津三縣界,為瀍水所源出。古時王侯公卿多葬于此。也稱為「北芒」、「北山」、「邙山」、「芒山」、「郟山」。
《國語辭典》:會稽山(會稽山)  拼音:guì jī shān
山名。位于浙江省紹興市南部。主脈從仙霞嶺大盆山東北分支而出,分布于曹娥、浦陽兩江之間。相傳禹帝東巡,于此會諸侯計功,乃名會稽。
《漢語大詞典》:箭筈
(1).箭的末端。筈,即箭發(fā)射時搭在弓弦上的部分。 唐 玄應(yīng) 一切經(jīng)音義卷十五:“箭筈:箭其末曰筈。筈,會也,謂與弦會也?!?span id="0ks6uax" class="book">《新五代史·雜傳七·周知裕》:“ 梁 晉 相拒 河 上, 思鐸 鏤其姓名於箭筈以射 晉 軍,而矢中 莊宗 馬鞍, 莊宗 拔矢,見 思鐸 姓名,奇之?!?清 王夫之 讀四書大全說·論語·先進篇六:“只在箭筈離弦時,前手高便飄過去,前手低便就近落耳?!?br />(2).山名。即 岐山 。 金 元好問 《云峽》詩:“ 車箱 箭筈 連西東, 仇池 百穴牕玲瓏?!?清 閻爾梅 《題云臺峰》詩:“星潭水響金蕖舞, 箭筈 風(fēng)搖鐵鎖驚。”參見“ 箭括 ”。
《漢語大詞典》:箭括
(1).箭的末端。 清 劉獻廷 《廣陽雜記》卷三:“ 姜子發(fā) 云:‘曾聞 朱未孩 言,火砲中彈子,必于沙中磨之極圓,出砲門后,空中之氣,不能阻礙,其去必遠,搗蚯蚓成漿,以箭括淬之,其鋒之銛利,過於磨錯?!?br />(2).山名。即 岐山 。在 陜西省 岐山縣 東北,最高處曰 箭括嶺 ,嶺巔有缺,形似箭括,故名。 清 宋琬 《華岳》詩:“ 扶桑 萬里天鷄曙, 箭括 三更石馬鳴?!?/div>
《國語辭典》:鮒魚(鮒魚)  拼音:fù yú
鯽魚的別名。參見「鯽魚」條。
《駢字類編》:濮水
史記樂書:衞靈公之時,將之晉,至于濮水之上舍。夜半時聞鼓琴聲,問左右,皆對曰:不聞。乃召師涓曰:吾聞鼓琴音,問左右,皆不聞。其狀似鬼神,爲(wèi)我聼而寫之。師涓曰:諾。因端坐援琴,聼而寫之。明日曰:臣得之矣,然未習(xí)也,請宿習(xí)之。靈公曰:可。因復(fù)宿。明日報曰:習(xí)矣。即去之晉,見平公。平公置酒於施恵之,臺。酒酣,靈公曰:今者來聞新聲,請奏之。平公曰:可。即令師涓坐師曠旁,援琴鼓之。未終,師曠撫而止之曰:此亡國之聲也,不可聼。平公曰:何道出?師曠曰:師延所作也,與紂爲(wèi)靡靡之樂。武王伐紂,師延?xùn)|走,自投濮水之中,故聞此聲,必於濮水之上,先聞此,聲者國削。以莊子。莊子釣於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願 竟內(nèi)累矣。莊子持竿不顧,曰:吾聞楚有神龜,死已三千嵗矣,王巾笥而藏之廟堂之上。此龜者,寜其死爲(wèi)留骨而貴乎?寜其生而曵尾于塗中乎?二大夫曰:寜生而曵尾于塗中。莊子曰:往矣,吾將曵尾于塗中 說苑:蘧伯玉使至楚,逢公子晳濮水之上。子晳接草而待曰:敢問上客將何之?蘧伯玉爲(wèi)之軾車。 水經(jīng):河水又東北,逕赤岸固北,而東北注之。又東北過武徳縣東,沁水從之,東至酸棗縣西,濮水東出焉。
又瓠子河出東郡濮陽縣北河?xùn)|,至濟隂句縣爲(wèi)新溝。又東北,過廩丘縣,爲(wèi)濮水。
又明一統(tǒng)志:濮水在開州東南六十里,即莊子垂釣處。
又徐陵徐州刺史侯安都徳政碑:文昭武穆,胙土開蒙,濮水盛其衣簪,滎波分其緒秩 陸雲(yún)逸民賦:賔濮水之清淵兮,儀磻溪之一壑。
分類:濮水
《漢語大詞典》:句注
山名。在今 山西 代縣 北,為古代九塞之一。呂氏春秋·有始:“何謂九塞? 大汾 、 冥阸 、 荊阮 、 方城 、 殽 、 井陘 、 令疵 、 句注 、 居庸 。” 高誘 注:“ 句注 在 雁門 ?!?span id="usplioc" class="book">《史記·張儀列傳》:“﹝ 趙襄子 ﹞欲并 代 ,約與 代王 遇於 句注 之塞?!?張守節(jié) 正義:“ 句注山 在 代州 也?!?唐 薛思漁 《河?xùn)|記》:“ 句注 以山形句轉(zhuǎn),水勢注流而名,亦曰 陘嶺 。” 清 趙進美 《太原》詩:“天清 句注 連云起,木落 汾河 抱郭流?!?/div>
《漢語大詞典》:鈐山(鈐山)
山名。在 江西省 分宜縣 南二里 袁江 南岸,亦名 鈐崗 。右為 新澤水 ,左為 長壽水 ,夾于山末,故名 鈐 。 明 代 嚴(yán)嵩 曾在 鈐山 讀書十年,有鈐山堂集四十卷。因以“鈐山”指 嚴(yán)嵩 。 清 趙翼 《感事·暗指和申事》詩:“聞道 鈐山 簿録時,世間無此擁高貲?!?/div>
《國語辭典》:大房  拼音:dà fáng
1.家族的長房?!度辶滞馐贰返谒乃幕兀骸付际翘蛉说牡卦岬貌缓?,只發(fā)大房,不發(fā)二房?!?br />2.較大的房子?!毒┍就ㄋ仔≌f。錯斬崔寧》:「漸漸大房改換小房,賃得兩三間房子?!?br />3.古祭器,玉飾的俎?!对娊?jīng)。魯頌。閟宮》:「籩豆大房,萬舞洋洋?!?/div>
《國語辭典》:賀蘭山(賀蘭山)  拼音:hè lán shān
山名。位于今寧夏中部。參見「賀蘭」條。
《漢語大詞典》:陽華(陽華)
(1).古澤藪名。呂氏春秋·有始:“ 楚 之 云夢 , 秦 之 陽華 ?!?高誘 注:“ 陽華 在 鳳翔 ,或曰在 華陰 西?!?br />(2).山名。(1)在 江 浙 一帶。呂氏春秋·本味:“ 陽華 之蕓, 云夢 之芹。” 高誘 注:“ 陽華 乃 華陽 ,山名也……在 吳 越 之間?!?2)在 陜西省 華陰縣 東南。山海經(jīng)·中山經(jīng):“ 陽華之山 ,其陽多金玉?!?/div>
《國語辭典》:煤山  拼音:méi shān
山名。在北平市神武門外,明思宗崇禎殉國于此。也稱為「景山」、「萬歲山」。
《漢語大詞典》:內(nèi)方
山名。亦稱 章山 。在 湖北 鐘祥縣 西南。書·禹貢:“ 內(nèi)方 ,至于 大別 。” 孔 傳:“ 內(nèi)方 、 大別 二山名,在 荊州 , 漢 所經(jīng)。”漢書·地理志上:“ 竟陵 , 章山 在東北,古文以為 內(nèi)方山 。”
《漢語大詞典》:大酉
山名。在 湖南 沅陵縣 。道家所稱三十六洞天之一。云笈七籤卷二七:“第二十六 大酉山洞 ,周迴一百里,名曰 大酉 華妙天 ,去 辰州 七十里, 尹真人 治之?!?/div>
《國語辭典》:九疑山  拼音:jiǔ yí shān
山名。在湖南省藍山縣西南。因其九座山峰異嶺而同勢,行者見而疑惑,故稱為「九疑山」。相傳虞舜葬于此。也稱為「蒼梧」。
《國語辭典》:羅浮山(羅浮山)  拼音:luó fú shān
山名。位于廣東省惠州市博羅縣和廣州市增城區(qū)的交界。瑰奇靈秀,為粵中名山。相傳東晉葛洪得仙術(shù)于此,故名蓬萊山。山有二峰,一峰羅生,一峰浮山,二山合體,稱為「羅浮」。見《太平御覽。卷四一。地部。羅浮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