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675詞典 1分類詞匯 674
共675,分45頁顯示  上一頁  14  15  16  17  18  20  21  22  23 下一頁
分類詞匯(續(xù)上)
錕铻
姑衍
白云山
白鶴峰
落伽
逢龍
玄扈
武擔(dān)
冶父
陘山
道場山
赤嶺
玉泉山
爛柯山
圌山
《國語辭典》:錕铻(錕鋙)  拼音:kūn wú
古代的寶刀、寶劍。以昆吾山上的赤銅打造成?!读凶?。湯問》:「周穆王大征西戎,西戎獻(xiàn)錕铻之劍,火浣之布?!挂沧鳌咐ノ帷?。
《國語辭典》:昆吾  拼音:kūn wú
1.國名。位今河南省濮陽縣,曾為夏伯,后為商湯所滅。
2.正午時太陽所在的地方。《淮南子。天文》:「至于昆吾,是謂正中?!埂段倪x。張衡。思玄賦》:「躋日中于昆吾兮,憩炎火之所陶?!?br />3.古代的寶刀、寶劍。以昆吾山上的赤銅打造成?!渡胶=?jīng)。中山經(jīng)》晉。郭璞。注:「此山出名銅,色赤如火,以之作刃,切玉如割泥也;周穆王時西戎獻(xiàn)之,尸子所謂昆吾之劍也。」也作「錕铻」。
《漢語大詞典》:姑衍
山名。在 蒙古 大漠 以北。 漢 驃騎將軍 霍去病 破 匈奴 ,封于 狼居胥山 ,禪 姑衍 ,臨 瀚海 而還。 明 唐寅 《出塞》詩之一:“ 姑衍山 重禪, 燕然 石再刳?!眳㈤?span id="7njnxxh" class="book">《史記·匈奴列傳》。
《國語辭典》:白云山(白云山)  拼音:bái yún shān
山名。在廣東省廣州市白云區(qū)。秋日雨過天晴時,白云?漫半山頂,蔚為奇觀,故稱為「白云山」。山上有九龍泉、鶴舒臺、飛霞洞等,皆以奇勝著稱。
《漢語大詞典》:白鶴峰(白鶴峯)
山名。在 廣東省 惠陽縣 北龍江 之濱, 宋 紹圣 中 蘇軾 謫 惠州 時居此。 宋 蘇軾 《遷居》詩:“已買 白鶴峯 ,規(guī)作終老計(jì)。” 明 危素 《東坡書院記》:“ 白鶴峯 ……下臨大江,遠(yuǎn)瞰數(shù)百里, 惠 之勝處也?!?/div>
《漢語大詞典》:落伽
山名。即 普陀 。 元 馬致遠(yuǎn) 《漢宮秋》第二折:“他比那 落伽山 觀自在 無楊柳,見一面得長壽?!?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西僧:“西土傳中國名山四:一 泰山 ,一 華山 ,一 五臺 ,一 落伽 也。”參見“ 普陀 ”。
分類:山名
《國語辭典》:普陀  拼音:pǔ tuó
普陀山的簡稱。參見「普陀山」條。
《漢語大詞典》:逢龍(逢龍)
山名。《楚辭·劉向〈九嘆·逢紛〉》:“登 逢龍 而下隕兮,違故都之漫漫?!?王逸 注:“ 逢龍 ,山名。逢,一作逄,古本作蓬?!?洪興祖 補(bǔ)注:“逢,符容切。逄,皮江切?!?/div>
分類:山名
《漢語大詞典》:玄扈
(1).山名。在 陜西省 雒南縣 西, 洛水 之南。據(jù)太平寰宇記《黃帝錄》稱, 黃帝 于此山拜受鳳鳥啣來之圖。山海經(jīng)·中山經(jīng):“自 鹿蹄之山 至于 玄扈之山 ,凡九山?!?span id="zspm5ss" class="book">《宋書·符瑞志下》:“ 玄扈 之鳳,昭 帝軒 之鴻烈, 酆宮 之雀,徵 姬文 之徽祚?!?span id="i66rbyr" class="book">《樂府詩集·郊廟歌辭三·北齊明堂樂歌》:“瑞鳥飛 玄扈 ,潛鱗躍翠漣。”
(2).水名。在 陜西省 雒南縣 西,源出 玄扈山 ,因注 洛水 ,故又名 洛汭 。傳說 倉頡 帝于此受靈龜負(fù)書。山海經(jīng)·中山經(jīng):“ 陽虛之山 ,多金,臨于 玄扈 之水?!?北魏 酈道元 水經(jīng)注·洛水:“《河圖玉版》曰:‘ 倉頡 為帝,南巡狩,登 陽虛之山 ,臨于 玄扈 洛汭 之水。靈龜負(fù)書,丹甲青文以授之?!?br />(3). 玄扈山 上石室名。初學(xué)記卷三十:“《春秋合誠圖》:‘ 黃帝 坐 玄扈 洛水 上,與大司馬 容光 等臨觀,鳳皇銜圖置 黃帝 前,帝再拜受圖?!?宋均 注:‘ 玄扈 ,石室名?!?span id="n11vflv" class="book">《梁書·武帝紀(jì)下》:“詔曰:‘皇王在昔,澤風(fēng)未遠(yuǎn),故端居 玄扈 ,拱默巖廊?!?/div>
《漢語大詞典》:武擔(dān)(武擔(dān))
山名。在 四川省 成都市 城內(nèi)西北隅。 漢 揚(yáng)雄 《蜀王本紀(jì)》:“ 武都 丈夫化為女子,顏色美好,蓋山之精也。 蜀王 娶以為妻,不習(xí)水土,疾病欲歸。 蜀王 留之,無幾物故, 蜀王 發(fā)卒之 武都 擔(dān)土,于 成都 郭中葬之。蓋地三畝,高七丈,號曰‘ 武擔(dān) ’。以石作鏡一枚,表其墓?!?span id="g6khajp" class="book">《三國志·蜀志·先主傳》:“﹝ 劉備 ﹞即皇帝位於 成都 武擔(dān) 之南。”
《國語辭典》:冶父  拼音:yě fǔ
1.城市名。位于湖北省江陵縣東南。
2.山名。位于安徽省廬江縣東北,相傳為歐冶子鑄劍之處,故名。
《國語辭典》:陘山(陘山)  拼音:xíng shān
山名。位于河南省新鄭縣西南,春秋時為楚、韓兩國間的要隘。也稱為「邢山」。
《漢語大詞典》:道場山(道場山)
山名。在 浙江 湖州 境內(nèi), 南朝 梁 時 如訥禪師 筑庵于山,遂得名。 宋 蘇軾 《游道場山何山》詩:“ 道場山 頂 何山 麓,上徹云峰下幽谷?!?王文誥 輯注:“﹝ 查 注﹞《釋氏稽古略》: 梁 乾化 二年, 湖州 道場山 , 如訥禪師 卓庵於山,乘虎游行?!?宋 王十朋 《游臥龍山遂用舊韻》:“徧插茱萸憶兄弟,更添北望 道場山 ?!?明 邢昉 《太白山人》詩:“ 太白 之峰安可攀,遠(yuǎn)游未厭辭人間。苕花如雪傷頽顏,千秋突兀 道場山 ?!?/div>
《漢語大詞典》:赤嶺(赤嶺)
山名。在今 青海 西寧 西。 北魏 楊炫之 洛陽伽藍(lán)記·聞義里:“初發(fā)京師,西行四十日,至 赤嶺 ,即國之西疆也,皇 魏 關(guān)防正在於此。 赤嶺 者不生草木,因以為名?!?span id="m15556m" class="book">《舊唐書·吐蕃傳上》:“仍以 赤嶺 各豎分界之碑,約以更不相侵?!?唐 李商隱 《即日》詩:“ 赤嶺 久無耗, 鴻門 猶合圍?!?唐 薛逢 《醉中聞甘州》詩:“行追 赤嶺 千山外,坐想 黃河 一曲流?!?/div>
《漢語大詞典》:玉泉山
(1).山名。在 北京市 西北,山下有 玉泉 ,因以得名。參見“ 玉泉 ”。
(2).山名。在 湖北 當(dāng)陽縣 西。山有乳窟,玉泉交流其中。山下有 玉泉寺 。 唐 李白 《答族侄僧中孚贈玉泉仙人掌茶》詩:“常聞 玉泉山 ,山洞多乳窟?!?王琦 注引《潛確居類書》:“ 玉泉山 ,在 當(dāng)陽 ,泉色白而瑩,又曰 珠泉 。泉南為 天臺 智者 道場。”
《國語辭典》:玉泉  拼音:yù quán
1.舌下津液。宋。黃休復(fù)《茅亭客話。卷一○。杜大舉》:「服玉泉法,去三尸,堅(jiān)齒發(fā),除百病。玉泉者,舌下兩脈津液是也?!?br />2.一種墨。金。元好問 賦南中楊生玉泉墨詩:「萬灶玄珠一唾輕,客卿新以玉泉名?!?br />3.河川名:(1) 出北平西北玉泉山下,也稱為「玉河」、「御河」。(2) 在福建省長汀縣東,流為瀑布,其地產(chǎn)茶,號「玉泉茶」。
4.泉水之美稱。其處有三:(1)在浙江西清蓮寺中。(2)在陜西華陰南華山上。(3)在河南,即玉川井。
《漢語大詞典》:爛柯山(爛柯山)
山名。又名 石室山 。在今 浙江省 衢縣 南。又 河南省 新安縣 、 山西省 沁縣 、 廣東省 高要縣 并有 爛柯山 ,皆相傳為樵夫遇仙處。 唐 劉禹錫 《衢州徐員外使君遺以縞紵兼竹書箱因成篇用答佳貺》詩:“ 爛柯山 下舊仙郎,列宿來添婺女光。” 清 顧祖禹 《讀史方輿紀(jì)要·廣東二·肇慶府》:“ 高峽山 、 爛柯山 在府東南四十六里,一名 柯斧山 ,舊傳 王質(zhì) 觀碁處,亦名 端山 ,峽之對山也。”參見“ 爛柯 ”。
《國語辭典》:爛柯(爛柯)  拼音:làn kē
晉代王質(zhì)上山砍柴,遇仙人下棋,置斧而觀,后見斧柄朽爛,回家時,已百歲,時人皆不識的故事。典出南朝梁。任昉《述異記》卷上。后比喻人世的變換轉(zhuǎn)移。唐。劉禹錫〈酬樂天揚(yáng)州初逢席上見贈〉詩:「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xiāng)翻似爛柯人?!埂冻蹩膛陌阁@奇》卷一八:「若還奏曲能招鳳,在此觀棋必爛柯。」
《漢語大詞典》:圌山
山名。在 江蘇 鎮(zhèn)江市 。形勢險要, 宋 在此置 圌山寨 。 建炎 三年, 韓世忠 駐軍于此,防 金 兵由海路進(jìn)攻 江 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