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675詞典 1分類詞匯 674
共674,分45頁顯示  上一頁  1  2  3  5  6  7  8 下一頁
分類詞匯(續(xù)上)
碣石
陽城
商山
藍(lán)田
云龍
屏山
云峰
九疑
吏隱
龍眠
君山
楚山
首陽
玉門
昆侖
《漢語大詞典》:碣石
(1).山名。在 河北省 昌黎縣 北。 碣石山 馀脈的柱狀石亦稱 碣石 ,該石自 漢 末起已逐漸沉沒海中。書·禹貢:“導(dǎo) 岍 及 岐 …… 太行 、 恒山 ,至于 碣石 ,入于海?!?span id="sat5pmo" class="book">《漢書·武帝紀(jì)》:“行自 泰山 ,復(fù)東巡海上,至 碣石 ?!?唐 韋應(yīng)物 《彈棋歌》:“豈如 昆明 與 碣石 ,一箭飛中隔遠(yuǎn)天?!?明 王錂《春蕪記·獻(xiàn)賦》:“似迢遙乘槎海畔,把 碣石 相望?!?毛澤東 《浪淘沙·北戴河》詞:“往事越千年, 魏武 揮鞭,東臨 碣石 有遺篇?!?br />(2).指墓碑。 唐 司空?qǐng)D 《偶詩》之三:“一掬 信陵 墳上土,便如碣石累千金?!?/div>
《漢語大詞典》:陽城(陽城)
(1). 春秋 時(shí) 楚國(guó) 貴族的封邑。文選·宋玉〈登徒子好色賦〉:“嫣然一笑,惑 陽城 ,迷 下蔡 ?!?李善 注:“ 陽城 、 下蔡 ,二縣名,蓋 楚 之貴介公子所封,故取以喻焉?!?唐 李商隱 《無題》詩:“春風(fēng)自共何人笑?枉破 陽城 十萬家?!?br />(2).古城樓名。文選·左思〈蜀都賦〉:“結(jié) 陽城 之延閣,飛觀榭乎云中?!?劉逵 注:“ 陽城 , 蜀 門名也?!?br />(3).山名。左傳·昭公四年:“四岳、 三涂 、 陽城 、 大室 、 荊山 、 中南 ,九州之險(xiǎn)也?!?楊伯峻 注:“古 陽城 在今 河南 登封縣 東南,俗名曰 城山嶺 ?!眳㈤?清 顧祖禹 《讀史方輿紀(jì)要·河南府·登封縣》。
《漢語大詞典》:商山
山名。在今 陜西 商縣 東。亦名 商嶺 、 商阪 、 地肺山 、 楚山 。地形險(xiǎn)阻,景色幽勝。 秦 末 漢 初四皓曾在此隱居。 晉 陶潛 《桃花源詩》:“ 黃 綺 之 商山 ,伊人亦云逝?!?唐 王湋 《送王閏》詩:“ 江 蕪連 夢(mèng)澤 , 楚 雪入 商山 ?!?章炳麟 《訄書·相宅》:“奉駠駒黃牛以郊天於土中。 鄠杜 竹林, 商山 甘木, 汧 瀕牧馬,不膴於 關(guān)中 ,不可以居。”參見“ 商山四皓 ”。
《國(guó)語辭典》:商山四皓  拼音:shāng shān sì hào
秦末隱士東園公、夏黃公、綺里季、甪里先生四人,因避亂世而隱居商山,年皆八十馀歲,須眉皓白,世稱為「商山四皓」。簡(jiǎn)稱為「四皓」。
《國(guó)語辭典》:藍(lán)田(藍(lán)田)  拼音:lán tián
1.縣名。位于陜西省長(zhǎng)安縣東南,秦嶺之北。
2.山名。位于陜西省藍(lán)田縣東南,相傳此山出美玉。
3.河川名。位于湖南省安化縣東南,源于大步嶺,在湘潭縣城西南注入湘江。也稱為「湄江」。
《漢語大詞典》:云龍(雲(yún)龍)
(1).云和龍。 漢 王充 論衡·亂龍:“ 董仲舒 申春秋之雩,設(shè)土龍以招雨,其意以云龍相致?!?五代 齊己 《春雨》詩:“云龍相得起,風(fēng)電一時(shí)來。” 前蜀 杜光庭 《天冊(cè)巡官何文濟(jì)為東院生日齋詞》:“猶風(fēng)虎以相須,若云龍而感契。”
(2).《易·乾》:“云從龍,風(fēng)從虎,圣人作而萬物睹?!?孔穎達(dá) 疏:“龍是水畜,云是水氣,故龍吟則景云出,是云從龍也?!焙笠蛞浴霸讫垺北扔骶硷L(fēng)云際會(huì)。 宋 陸游 《太師魏國(guó)史公挽歌詞》:“云龍際千載,典冊(cè)冠三公。” 明 張居正 《圣母圖贊·慶都毓圣》:“元云入戶,赤龍?jiān)趯m,遂開景運(yùn),萬國(guó)時(shí)雍,濟(jì)濟(jì)岳牧,是謂云龍?!?br />(3).喻朋友相得。 清 趙翼 《余簡(jiǎn)稚存詩稚存答詩再簡(jiǎn)奉酬》:“昔 唐 有 韓 孟 ,云龍兩連翩?!?清 徐夔 《移居贈(zèng)永夫》詩:“爾我重訂云龍交,歲惟作噩月當(dāng)且?!?br />(4).即龍。《易·乾》:“云從龍?!惫史Q。 唐 張祜 《憶游天臺(tái)寄道流》詩:“云龍出水風(fēng)聲過,海鶴鳴皋日色清。” 南唐 沈汾 續(xù)仙傳·酆去奢:“﹝ 安和觀 ﹞北五里有 卯山 ……每雷雨只在山半常見云龍、雷公、電姥,神鬼甚眾。”
(5).喻豪杰。 唐 白居易 《與元九書》:“大丈夫所守者道,所待者時(shí),時(shí)之來也,為云龍,為風(fēng)鵬,勃然突然,陳力以出?!?清 梁章鉅 歸田瑣記·和卓閣老紀(jì)恩詩:“云龍追逐當(dāng)時(shí)志,愧我衰齡獨(dú)閉關(guān)。”
(6).駿馬的美稱。文選·曹植〈七啟〉:“僕將為吾子駕云龍之飛駟,飾玉輅之繁纓?!?李善 注:“馬有龍稱,而云從龍,故曰云龍也。周禮曰:凡馬八尺已上為龍?!?br />(7). 漢 宮殿門名。文選·班固〈東都賦〉:“爾乃盛禮興樂,供帳置乎 云龍 之庭?!?呂延濟(jì) 注:“ 云龍 ,門名。”文選·張衡〈東京賦〉:“飛 云龍 於春路,屯 神虎 於秋方?!?薛綜 注:“ 德陽殿 東門稱 云龍門 ?!?br />(8).山名。在 江蘇省 徐州市 。 宋 蘇軾 《訪張山人得山中二字》詩之二:“萬木鎖 云龍 ,天留與 戴公 ?!弊宰ⅲ骸?云龍 ,山名。”
(9).印有龍的圖案的茶餅,為 宋 朝的貢茶。泛指優(yōu)質(zhì)名茶。 宋 舒亶 《菩薩蠻·湖心寺席上賦茶》詞:“香泛雪盈杯,云龍疑夢(mèng)回?!?宋 黃庭堅(jiān) 《答黃冕仲索煎雙井并簡(jiǎn)楊休》詩:“家山鷹爪是小草,敢與好賜云龍同。” 明 高啟 《贈(zèng)墨翁沈蒙泉》詩:“人間留藏敢輕試,傳玩正比云龍茶。”參見“ 龍團(tuán) ”。
《國(guó)語辭典》:龍團(tuán)(龍團(tuán))  拼音:lóng tuán
宋時(shí)專供皇帝飲用的上等茶。將茶制成圓餅狀,上印龍鳳圖紋。也稱為「龍鳳茶」。
《國(guó)語辭典》:屏山  拼音:píng shān
1.山名:(1)位于福建建甌縣西北?!蹲x史方輿紀(jì)要。卷九八。福建四。汀州府》:「屏山在縣治北,屹然突立,蒼翠如屏?!?2)在福建崇安縣東。(3)位在廣西馬平縣南。唐。柳宗元 柳州山水近治可游者記:「南有山,正方而崇,類屏者,曰『屏山』。」
2.繪有山巒圖形的屏風(fēng)。宋。歐陽修 蝶戀花。面旋落花詞:「枕畔屏山圍碧浪,翠被華燈,夜夜空相向。」
《國(guó)語辭典》:云峰(雲(yún)峰)  拼音:yún fēng
1.高聳入云的山峰。唐。中宗石淙詩:「霞衣霞錦千般狀,云峰云岫百重生?!固啤堈f〈清遠(yuǎn)江峽山寺〉詩:「云峰吐月白,石壁淡煙紅?!?br />2.如山峰狀的云形。唐。杜甫 對(duì)雨書懷走邀許十一簿公詩:「東岳云峰起,溶溶滿太虛?!?/div>
《漢語大詞典》:九疑
亦作“ 九嶷 ”。
(1).山名。在 湖南 寧遠(yuǎn)縣 南。山海經(jīng)·海內(nèi)經(jīng):“南方 蒼梧 之丘, 蒼梧 之淵,其中有 九嶷山 , 舜 之所葬,在 長(zhǎng)沙 零陵 界中。” 郭璞 注:“其山九谿皆相似,故云‘九疑’?!?span id="zujginp" class="book">《史記·五帝本紀(jì)》:“﹝ 舜 ﹞葬於 江 南 九疑 ,是為 零陵 ?!?唐 李涉 《寄荊娘寫真》詩:“ 蒼梧 九疑 在何處,斑斑竹淚連 瀟湘 。” 金 元好問 《湘夫人詠》:“ 九疑山 高猿夜啼,竹枝無聲墮殘露?!?陳毅 《過太行山書懷》詩:“突圍到 章貢 ,埋伏到 九嶷 ?!?br />(2).指 九疑山 之神。《楚辭·離騷》:“百神翳其備降兮,九疑繽其并迎?!?王逸 注:“言 巫咸 得己椒糈,則將百神蔽日來下, 舜 又使 九疑 之神,紛然來迎?!?/div>
《漢語大詞典》:吏隱(吏隱)
(1).謂不以利祿縈心,雖居官而猶如隱者。 唐 宋之問 《藍(lán)田山莊》詩:“宦游非吏隱,心事好幽偏。” 唐 白居易 《江州司馬廳記》:“ 江州 左 匡廬 ,右 江 湖 ,土高氣清,富有佳境……茍有志於吏隱者,捨此官何求焉?” 宋 王禹偁 《游虎丘》詩:“我今方吏隱,心在云水間?!?清 陸以湉 《冷廬雜識(shí)·薌畇公挽聯(lián)》:“鱣舍怡情,看三徑香多,省識(shí)人如菊淡;鯉庭侍養(yǎng),悵六年吏隱,遽聞詩詠莪哀?!?br />(2).山名。一名 洼尊山 。在 浙江省 縉云縣 。 宋 葉廷圭 海錄碎事·地上:“ 吏隱山 ,在 縉云 ,縣令 李陽冰 退居于此山,創(chuàng)亭室以宴居,因名。其南有 陽冰 鑿石為洼尊?!?清 顧祖禹 《讀史方輿紀(jì)要·浙江六·處州府》:“ 吏隱山 ,縣治東北,一名 洼尊山 ,以 唐 縣令 李陽冰 名?!?/div>
《漢語大詞典》:龍眠(龍眠)
(1). 宋 代著名畫家 李公麟 的別號(hào)。 公麟 致仕后,歸老于 龍眠山 ,自號(hào) 龍眠居士 。 宋 蘇軾 《書林次中所得李伯時(shí)歸去來陽關(guān)二圖后》詩之一:“ 龍眠 獨(dú)識(shí)慇懃處,畫山陽關(guān)意外聲!” 元 馬臻 《題〈唐十八學(xué)士圖〉》詩:“后有 龍眠 傳此本,禮樂衣冠激流俗?!?明 徐渭 《觀音大士贊》:“真者有兩,畫者亦然,一似 道子 ,一似 龍眠 ,合兩為一,妙哉 俞子 之管。”
(2).指歸隱林下。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詩話下·張文和公風(fēng)鳶詩:“ 文端 則賜金歸老,頤志龍眠,安慮野飆排撼乎?”
(3).山名。在 安徽 桐城 西北,與 舒城 、 六安 接界。借指 舒州 。 宋 王明清 《揮麈三錄》卷二:“ 元祐 中 舒州 有 李亮工 者,以文鳴薦紳間,與 蘇 黃 游,兩集中有與其唱和。而 李伯時(shí) 以善丹青,妙絶冠世,且好古博雅,多收 三代 以來鼎彝之類為考古圖。又有 李元中 ,字畫之工,追蹤 鐘 王 。時(shí)號(hào) 龍眠 三 李 ?!?清 蔣士銓 《第二碑·賡韻》:“﹝小生﹞姓 阮 名 劍彩 字 斗墟 , 楚 中 漢陽 人也。 龍眠 右族, 江 表名家?!?/div>
《國(guó)語辭典》:君山  拼音:jūn shān
山名:(1)位于江蘇省江陰縣北,俯臨長(zhǎng)江,設(shè)有炮臺(tái),為江防要地。(2)位于湖南省岳陽縣西南,洞庭湖中。也稱為「湘山」、「洞庭山」。(3)位于安徽省盱眙縣東北。也稱為「軍山」。(4)位于江西省宜黃縣東。也稱為「軍山」、「軍峰山」。(5)荊南山的別名。參見「荊南山」條。
《漢語大詞典》:楚山
(1).山名。即 荊山 。在 湖北省 西部, 武當(dāng)山 東南, 漢江 西岸。有 抱玉巖 ,相傳 春秋 楚 人 卞和 得璞玉于此。文選·顏延之〈北使洛〉詩:“振檝發(fā) 吳州 ,秣馬陵 楚山 ?!?李善 注:“ 韓子 曰:‘ 楚 和氏 得璞玉於 楚山 之中?!?br />(2).山名。即 商山 。在 陜西省 商縣 境。 北魏 酈道元 水經(jīng)注·丹水:“ 楚水 注之,水源出 上洛縣 西南 楚山 。昔四皓隱於 楚山 ,即此山也?!?br />(3).泛指 楚 地之山。 唐 張說 《對(duì)酒行巴陵作》詩:“鳥哭 楚 山外,猿啼 湘 水陰。” 宋 張孝祥 《滿江紅·于湖懷古》詞:“凝望眼, 吳 波不動(dòng), 楚 山叢碧?!?明 高啟 《送王助教歸臨川》詩:“夢(mèng)中 燕 月冷,望里 楚 山微?!?/div>
《漢語大詞典》:首陽(首陽)
山名。一稱 雷首山 ,相傳為 伯夷 、 叔齊 采薇隱居處。《詩·唐風(fēng)·采苓》:“采苓采苓, 首陽 之巔?!?毛 傳:“ 首陽 ,山名也?!?span id="71lik1q" class="book">《論語·季氏》:“ 伯夷 、 叔齊 ,餓于 首陽 之下,民到于今稱之?!?span id="p0ynlny" class="book">《史記·伯夷列傳》:“ 武王 已平 殷 亂,天下宗 周 ,而 伯夷 、 叔齊 恥之,義不食 周 粟,隱於 首陽山 ,采薇而食之?!卑?, 首陽山 在今何地,舊說不一。論語 何晏 集解引 漢 馬融 曰:“ 首陽山 在 河?xùn)| 蒲坂 , 華山 之北, 河曲 之中?!?蒲坂 故城,在今 山西省 永濟(jì)縣 南。
《國(guó)語辭典》:玉門(玉門)  拼音:yù mén
1.宮闕。《楚辭。劉向。九嘆。怨思》:「背玉門以奔鶩兮,蹇離尤而干詬?!?br />2.兩漢時(shí)通往西域的關(guān)隘。參見「玉門關(guān)」條。
3.產(chǎn)門。如中醫(yī)婦科病有玉門痧。
4.縣名。屬甘肅省,位于濱疏河上源東岸。出產(chǎn)金砂、石油。
《國(guó)語辭典》:玉門關(guān)(玉門關(guān))  拼音:yù mén guān
兩漢時(shí)期通往西域的關(guān)隘。位于敦煌西北七十五公里處,哈拉湖西,由于大量的和闐玉由此運(yùn)入中土,故稱為「玉門關(guān)」。也稱為「玉門」、「玉關(guān)」。
《漢語大詞典》:昆侖(昆侖)
亦作“崐侖2”。
(1).古代亦寫作“昆侖”。 昆侖山 。在 新疆 西藏 之間,西接 帕米爾 高原,東延入 青海 境內(nèi)。勢(shì)極高峻,多雪峰、冰川。最高峰達(dá)七七一九米。古代神話傳說, 昆侖山 上有 瑤池 、 閬苑 、 增城 、 縣圃 等仙境。莊子·天地:“ 黃帝 游乎 赤水 之北,登乎 崑崙 之丘?!?span id="rikvkgi" class="book">《楚辭·離騷》:“邅吾道夫 崑崙 兮,路修遠(yuǎn)以周流?!?唐 韓愈 《雜詩》之三:“ 崑崙 高萬里,歲盡道苦邅?!?宋 張?jiān)?/a> 《賀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詞:“底事 崑崙 傾 砥柱 ,九地 黃 流亂注?”
(2).古代西方國(guó)名。書·禹貢:“織皮, 崐崘 、 析支 、 渠 、 搜 ,西戎即敘。” 孔 傳:“織皮,毛布。有此四國(guó),在荒服之外,流沙之內(nèi)。”一說此指 昆侖山 。 孔穎達(dá) 疏引 鄭玄 曰:“衣皮之民,居此 崑崙 、 析支 、 渠搜 三山之野者,皆西戎也。”
(3).古代泛指 中印半島 南部及 南洋 諸島各國(guó)或其國(guó)人。 北魏 酈道元 水經(jīng)注·溫水:“闇中大戰(zhàn), 謙之 手射 陽邁 柁工,船敗縱橫, 崑崙 單舸接得 陽邁 ?!?唐 張籍 《昆侖兒》詩:“ 崑崙 家住海中洲,蠻客將來 漢 地游?!?span id="u8ymmoh" class="book">《舊唐書·南蠻傳·林邑》:“自 林邑 以南,皆卷髮黑身,通號(hào)為 崑崙 ?!?br />(4).“ 崑崙奴 ”的省稱。 唐 王維 《賀神兵助取石堡城表》:“龕中有尊像一,左右真人六,并師子、崑崙各二。”
(5).泛指奴仆。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余德:“向暮,有兩崑崙捉馬挑燈,迎導(dǎo)以去?!眳⒁姟?崑崙奴 ”。
(6).特指 昆侖 奴 磨勒 。 明 王錂《春蕪記·說劍》:“你看他乘云駕霧憑虛走,早把那 崑崙 秘術(shù)來傳受?!?清 顧彩 《髯樵傳》:“女泣如雨,訴失身狀,愿公為 崑崙 ?!眳⒁姟?崑崙奴 ”。
(7).古代稱皮膚黑色的人。晉書·后妃傳下·孝武文李太后傳:“時(shí)后為宮人,在織坊中,形長(zhǎng)而色黑,宮人皆謂之崐崘?!?span id="hunc68i" class="book">《舊五代史·慕容彥超傳》:“嘗冒姓 閻 氏,體黑麻面,故謂之 閻崑崙 。”
(8).指玉制酒器。 唐 李商隱 《魏侯第東北樓堂書所見成篇》:“鎖香金屈戌,帶酒玉崑崙?!?br />(9).酒名?!?崑崙觴 ”的省稱。 唐 陸龜蒙 《奉和襲美贈(zèng)魏處士五貺詩·訶陵樽》:“外堪欺玳瑁,中可酌崑崙。”原注:“酒名?!眳⒁姟?崑崙觴 ”。
(10).道教語。指頭腦。云笈七籤卷十二引《太上黃庭外景經(jīng)》:“子欲不死修崑崙?!?span id="fouik18" class="book">《云笈七籤》卷十七:“眼為日月,髮為星辰,眉為華蓋,頭為崑崙。”
(11).臍之別名。黃庭內(nèi)景經(jīng)·治生“兼行形中八景神” 梁丘子 注引《玉緯經(jīng)》:“臍中為太一君,主人之命也,一名中極,一名太淵,一名崑崙,一名特樞?!?br />(1).山名。在 西藏 、 新疆 和 青海 之間。海拔6,000米左右,多雪峰、冰川。《淮南子·原道訓(xùn)》:“經(jīng)紀(jì)山川,蹈騰 昆侖 ,排閶闔,淪天門?!?高誘 注:“ 昆侖 ,山名也。在西北,其高萬九千里?!?陳毅 《昆侖山頌》詩:“ 昆侖 魄力何偉大,不以丘壑博盛名?!?br />(2).指 漢 代 汶上 明堂的通道。史記·封禪書:“ 濟(jì)南 人 公玊帶 上 黃帝 時(shí)明堂圖。明堂圖中有一殿,四面無壁,以茅蓋,通水,圜宮垣為復(fù)道,上有樓,從西南入,命曰 昆侖 ,天子從之入,以拜祠上帝焉?!眳⒁姟?昆侖道 ”。
(3).古障塞名、一名 昆侖障 。 西漢 置。在今 甘肅省 安西縣 南。為宜禾都尉治所。
(4). 東晉 南朝 時(shí)指我國(guó)西南少數(shù)民族。其膚色較黑。南齊書·王琨傳:“父 懌 不慧,侍婢生 琨 ,名為 崑崙 ?!卑矗瑣媿?,同“ 昆侖 ”。參閱 周一良 《魏晉南北朝史札記·昆侖》
(5).我國(guó)古代泛稱今 中印半島 南部及 南洋 諸島以至 東非 之人為昆侖。參閱太平御覽卷七八六引 三國(guó) 吳萬震 《南州異物志》、卷七八八引 竺芝 《扶南記》、 唐 義凈 大唐西域求法高僧傳卷下。
(6).古島嶼名。亦譯 軍屯山 。即今 越南 南部 湄公河 口外的 昆侖島 。為古代海舶往來東西洋必經(jīng)之地。島夷志略星槎勝覽有專條記述,《鄭和航海圖》亦有此島。
(7).針灸穴位名。位于足部外踝尖與跟腱水平連線之中點(diǎn)凹陷處。《醫(yī)宗金鑒·針灸心法要訣·足三陽經(jīng)總穴名》:“足太陽膀胱經(jīng),行足股后凡十九穴,左右同:至陰……昆侖,跗陽?!?br />廣大無垠貌。昆,通“ 渾 ”。 漢 揚(yáng)雄 《太玄·中》:“昆侖旁薄,思之貞也。” 司馬光 集注:“昆,音魂;侖,盧昆切。” 清 紀(jì)昀 閱微草堂筆記·如是我聞一:“元?dú)饫?,充滿天地。”
《漢語大詞典》:昆侖道(昆侖道)
指 漢 時(shí) 汶上 明堂的通道。史記·孝武本紀(jì):“於是上令 奉高 作明堂 汶上 ,如 帶 ( 公玊帶 )圖。及五年脩封,則祠 太一 、五帝於明堂上坐……天子從 昆侖道 入,始拜明堂如郊禮?!?司馬貞 索隱:“ 玊帶 明堂圖中為復(fù)道,有樓從西南入,名其道曰 崑崙 。言其似 崑崙山 之五城十二樓,故名之也?!眳⒁姟?昆侖 ”。
分類:明堂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