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675詞典 1分類詞匯 674
共675,分45頁顯示  上一頁  32  33  34  35  36  38  39  40  41 下一頁
分類詞匯(續(xù)上)
雷首
五泄
度朔
蒙谷
陪尾
狄山
龍門山
馬鞍山
升陑
中皇
常羊
丹粟
鳥山
嵞山
崆峒山
《漢語大詞典》:雷首
古山名。即今 山西省 的 中條山脈 西南端,介于 黃河 和 涑水 間,主峰在 山西 芮城 西北。書·禹貢:“ 壺口 、 雷首 ,至于 太岳 。” 孔 傳:“三山在 冀州 太岳 上黨 西?!?孔穎達(dá) 疏:“《地理志》云…… 雷首 在 河?xùn)| 蒲坂縣 南?!?span id="clhh4dy" class="book">《穆天子傳》卷四:“天子南還,升于 長松 之隥;孟冬壬戌,至于 雷首 。”按,此山綿亙數(shù)百里,隨地異名。水經(jīng)注·河水載俗稱 堯山 。《括地志》、通典各載九名。略有差異,有 歷山 、 首陽山 、 蒲山 、 襄山 、 甘棗山 、 豬山 、 渠豬山 、 獨頭山 、 薄山 、 吳山 、 中條山 等稱。
《漢語大詞典》:五泄(五洩)
亦作“ 五洩 ”。 山名。在 浙江 諸暨縣 境,因山有五瀑布而得名。 北魏 酈道元 水經(jīng)注·漸江水:“東逕 諸暨縣 與 洩溪 合, 溪 廣數(shù)丈,中道有兩高山夾溪,造云壁立,凡有五洩……瀑布,土人號為洩也?!?明 徐渭 《哀駱懷遠(yuǎn)公驗詞》詩:“遲余去 五泄 ,深衣遠(yuǎn)相迎?!?/div>
《漢語大詞典》:度朔
古代傳說東海中的山名。 漢 王充 論衡·亂龍:“上古之人,有 神荼 、 鬱壘 者,昆弟二人,性能執(zhí)鬼,居 東海 度朔山 上,立桃樹下,簡閲百鬼?!?晉 傅玄 《桃賦》:“望海島而慷慨兮,懷 度朔 之靈山?!?明 劉基 《蔣山寺十月桃花》詩:“ 度朔 煙霞違夢想, 武陵 云水怨歸來。”
《國語辭典》:蒙谷  拼音:méng gǔ
古代傳說中的日落之處?!痘茨献?。天文》:「至于虞淵,是謂黃昏。至于蒙谷,是謂定昏。」?jié)h。高誘。注:「蒙谷,即尚書昧谷。蒙、昧聲相通。」也作「昧谷」。
分類:山名日入
《漢語大詞典》:陪尾
古山名。書·禹貢:“ 熊耳 、 外方 、 桐柏 ,至于 陪尾 ?!?孔 傳:“四山相連,東南在 豫州 界, 洛 經(jīng) 熊耳 , 伊 經(jīng) 外方 , 淮 出 桐柏 ,經(jīng) 陪尾 。”史記·夏本紀(jì)作 負(fù)尾 ;漢書·地理志上作 陪尾 。所在之地有二說。一說在今 湖北 安陸 北。 北魏 酈道元 水經(jīng)注·禹貢山:“ 陪尾山 在 江夏 安陸縣 東北。”一說在今 山東 泗水 東, 泗水 所出的 陪尾山 。 晉 張華 博物志卷一:“八流亦出名山: 渭 出 鳥鼠 , 漢 出 嶓冢 , 洛 出 熊耳 , 涇 出 少室 , 汝 出 燕泉 , 泗 出 陪尾 ?!逼浜?span id="hziuqdi" class="book">《隋書·地理志》、大清一統(tǒng)志及近代學(xué)者多從此說。
《漢語大詞典》:狄山
傳說中的山名。山海經(jīng)·海外南經(jīng):“ 狄山 , 帝堯 葬于陽, 帝嚳 葬于陰。” 袁珂 校注引 畢沅 曰:“此云 狄山 者, 狄 中之山也?!?/div>
分類:山名
《國語辭典》:龍門山(龍門山)  拼音:lóng mén shān
山名:(1)在河南省洛陽市洛龍區(qū)南。(2)在山西省運城市轄河津市、陜西省渭南市韓城縣之間。舊傳大禹所鑿。(3)在四川省廣元市蒼溪縣中部。(4)在河北省張家口市赤城縣北,為塞北控扼要地。
《國語辭典》:馬鞍山(馬鞍山)  拼音:mǎ ān shān
山名:(1)位于江蘇省蘇州市轄昆山市西北,南通縣南。(2)位于湖北省咸寧市轄赤壁市西北。風(fēng)景幽美,上有石塔,下有觀瀾閣,為游覽勝地,且以煤礦著名。(3)位于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延吉市西南,蜿蜒于海蘭河,布爾哈通河之間,東與帽兒山相接。
《漢語大詞典》:升陑(陞陑)
書·湯誓序:“ 伊尹 相 湯 伐 桀 ,升自 陑 。” 孔 傳:“ 桀 都 安邑 , 湯 升道從 陑 ,出其不意?!?陑 ,古山名,在今 山西省 永濟(jì)縣 境。后因以“陞陑”為創(chuàng)業(yè)之始的典故。 唐 李商隱 《失題》詩:“刊木方隆 禹 ,陞 陑 始創(chuàng) 殷 ?!?/div>
分類:山名山西
《漢語大詞典》:中皇
傳說中的山名。山海經(jīng)·西山經(jīng):“又西三百里,曰 中皇之山 ,其上多黃金,其下多蕙、棠?!?南朝 齊 謝朓 《酬德賦》:“忽攜手以上征,躋 中皇 之脩逈?!?/div>
分類:山名
《漢語大詞典》:常羊
(1).相羊,徜徉;逍遙。《淮南子·天文訓(xùn)》:“東南為常羊之維?!?莊逵吉 注:“常羊即相羊,亦即徜徉?!?a href='Query.aspx?type=poem&id=487589' target='_blank'>《漢書·禮樂志》:“幡比翄回集,貳雙飛常羊?!?顏師古 注:“常羊,猶逍遙也?!?漢 袁康 越絕書·計倪內(nèi)經(jīng):“師出無時,未知所當(dāng),應(yīng)變而動,隨物常羊?!?br />(2).古代傳說中的山名。山海經(jīng)·海外西經(jīng):“ 形天 與帝至此爭神,帝斷其首,葬之 常羊 之山。”宋書·符瑞志上:“ 炎帝 神農(nóng)氏 ,母曰 女登 ,游於 華陽 ,有神龍首感 女登 於 常羊山 ,生 炎帝 。”
(3).蟲名。《詩·召南·草蟲》“喓喓草蟲” 毛 傳:“草蟲,常羊也?!?三國 吳 陸璣 毛詩草木鳥獸蟲魚疏卷下:“草蟲,常羊也。大小長短如蝗,奇音清色,好在茅草中。”
《漢語大詞典》:丹粟
(1).細(xì)粒的丹砂。山海經(jīng)·南山經(jīng):“﹝ 柜山 ﹞ 英水 出焉,西南流注於 赤水 ,其中多白玉、多丹粟。” 郭璞 注:“細(xì)丹砂如粟也。” 漢 張衡 《南都賦》:“青雘丹粟,太一餘糧?!?唐 皮日休 《太湖詩·練瀆》:“底靜似金膏,礫碎如丹粟?!?br />(2).傳說中的山名。呂氏春秋·求人:“ 丹粟 、 漆樹 、 沸水 、 漂漂 、 九陽 之山?!?br />(3). 湖北 睢水 中產(chǎn)丹砂,因以指代 睢水 (在今 湖北 保康 境內(nèi))。 北周 庾信 《周隴右總管長史盧公神道碑》:“南通丹粟,西望白蘭,關(guān)塞無虞,公之勛也。” 倪璠 注:“山海經(jīng)曰: 荊山 之首曰 景山 , 睢水 出焉。東南流,至於 江 ,其中多丹粟?!?/div>
《漢語大詞典》:鳥山(鳥山)
傳說中的山名。山海經(jīng)·西山經(jīng):“北二百里,曰 鳥山 ,其上多桑,其下多楮,其陰多鐵,其陽多玉?!?/div>
分類:山名
《漢語大詞典》:嵞山
(1).即 涂山 。山名,即 浙江省 的 會稽山 。相傳 夏禹 大會諸侯于此。說文·屾部:“嵞, 會稽山 也?!?段玉裁 注:“蓋 大禹 以前名 嵞山 , 大禹 以后則名 會稽山 ?!?br />(2).即 涂山 。 嵞山國 ,古國名,在今 安徽省 懷遠(yuǎn)縣 東南。說文·屾部:“嵞……一曰 九江 當(dāng)涂 也?!?段玉裁 注:“一曰者,別一義。謂 嵞山 在 九江 當(dāng)涂 也。《地理志》:‘ 九江郡 當(dāng)涂 。’ 應(yīng)劭 曰:‘ 禹 所娶 涂山氏 國也?!?a href='Query.aspx?type=poem&id=434' target='_blank'>《楚辭·天問》:“ 禹 之力獻(xiàn)功,降省下土四方。焉得彼 嵞山 女,而通之于 臺桑 ?” 洪興祖 補注引 蘇鶚 《演義》云:“《文字音義》云:‘ 嵞山 ,古國名, 夏禹 娶之?!?span id="osbbktp" class="book">《宋書·樂志一》:“ 禹 省南土, 嵞山 之女令其妾候 禹 於 嵞山 之陽?!眳⒁姟?涂山 ”。
《國語辭典》:涂山(塗山)  拼音:tú shān
山名。位于安徽省懷遠(yuǎn)縣東南,淮河?xùn)|岸,與荊山相對。中夾淮河。也稱為「當(dāng)涂山」。
《國語辭典》:崆峒山  拼音:kōng tóng shān
山名:(1)位于河南省平頂山市轄汝州市西南。(2)位于江西省贛州市贛縣南。(3)位于甘肅省平?jīng)鍪嗅轻紖^(qū)西,涇水發(fā)源地。(4)位于甘肅省張掖市高臺縣西。(5)位于四川省綿陽市平武縣西。
分類:山名河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