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675詞典 1分類詞匯 674
共675,分45頁顯示  上一頁  33  34  35  36  37  39  40  41  42 下一頁
分類詞匯(續(xù)上)
西皇
開母
徂徠山
沙鹿
鮒隅
厎柱
縣度
軒轅丘
樊桐
大圍
不周山
密山
唐貢
大咸
瑯琊山
《國語辭典》:西皇  拼音:xī huáng
上古帝王少昊,因其為西方之帝,故稱為「西皇」。《楚辭。屈原。離騷》:「麾蛟龍使樂津兮,詔西皇使涉予。」
《漢語大詞典》:開母(開母)
古時傳說中的山名。《淮南子·墬形訓》:“ 江 出 岷山 ,東流絶 漢 入海。左還北流,至于 開母 之北。” 高誘 注:“ 開母 ,山名,在東海中?!?/div>
分類:開母山名
《國語辭典》:徂徠山(徂徠山)  拼音:cú lái shān
山名。位于山東省泰安縣東南,宋代石介曾筑室于此,時人稱為「徂徠先生」。也作「徂來山」。
《國語辭典》:沙鹿  拼音:shā lù
地名。隸屬臺中市沙鹿區(qū),面積約四十平方公里。有縱貫鐵路海線經(jīng)過,靜宜大學設校于此。
《漢語大詞典》:鮒隅(鮒隅)
亦作“ 鮒禺 ”。亦作“ 鮒鰅 ”。 山名。即 鮒魚山 。文選·謝朓〈齊敬皇后哀策文〉:“陋 蒼梧 之不從兮,遵 鮒隅 以同壤?!币槐咀鳌?鮒禺 ”。 李善 注引山海經(jīng):“大荒之中, 河水 之間, 鮒禺之山 , 帝顓頊 與九嬪葬焉?!?劉良 注:“ 舜 葬 蒼梧 ,二妃不從,故陋之; 帝顓頊 與九嬪葬于大荒之中 河水 之間 鮒禺之山 ,故遵之。” 三國 魏 阮籍 《東平賦》:“懼從風而永去兮,託 顓頊 於 鮒隅 。” 宋 樂史 太平寰宇記·河北道六·澶州:“ 鮒鰅山 在縣( 頓丘縣 )西北三十里,今名 廣陽山 ?!眳⒁姟?鮒魚 ”。
分類:山名鮒魚
《國語辭典》:鮒魚(鮒魚)  拼音:fù yú
鯽魚的別名。參見「鯽魚」條。
《漢語大詞典》:厎柱
砥柱。古山名。即 河南省 三門峽市 黃河 中的 三門山 ,今因修水庫而山已不見。書·禹貢:“ 厎柱析城 ,至于王屋?!?孔 傳:“此三山在 冀州 南, 河 之北,東行?!?a class='poemCommentLink' target='_blank'>《書·禹貢》:“東至于 厎柱 ?!?孔 傳:“ 厎柱 ,山名,河水分流,包山而過,山見水中若柱然,在西 虢 之界?!眳⒁姟?砥柱 ”。
《國語辭典》:砥柱  拼音:dǐ zhù
1.山名。位于河南省三門峽東,屹立于黃河急流之中。今因整治河道,山已炸毀。
2.比喻能堅守原則、支撐危局的人或力量。如:「知識分子是國家的砥柱,社會的中堅?!姑?。陳汝元《金蓮記》第五出:「有是父,有是子,咸知家學之淵源;難為弟,難為兄,足壯朝端之砥柱?!?/div>
《漢語大詞典》:縣度(縣度)
漢 時 西域 山名。其山溪谷不通,以繩索懸縋而過,故名。 漢 荀悅 申鑒·雜言上:“若夫 縣度 之厄,素舉足而已矣?!?span id="hdx6tgk" class="book">《漢書·西域傳上·烏秅國》:“其西則有 縣度 …… 縣度 者,石山也,谿谷不通,以繩索相引而度云?!?span id="rc9qvnm" class="book">《后漢書·班超傳》:“ 超 遂踰 蔥領 ,迄 縣度 ?!?/div>
《漢語大詞典》:軒轅丘(軒轅丘)
古代傳說中的土山名。山海經(jīng)·西山經(jīng):“又西四百八十里,曰 軒轅之丘 ,無草木?!?span id="apzv74l" class="book">《史記·五帝本紀》:“ 黃帝 居 軒轅之丘 ,而娶於 西陵 之女,是為 嫘祖 。”《淮南子·墬形訓》:“ 軒轅丘 在西方。”
分類:土山山名
《漢語大詞典》:樊桐
傳說中的山名。《淮南子·墬形訓》:“ 縣圃 、 涼風 、 樊桐 ,在 昆侖 閶闔之中。” 高誘 注:“ 縣圃 、 涼風 、 樊桐 ,皆 昆侖 之山名也。樊,讀如麥飯之飯?!?北魏 酈道元 水經(jīng)注·河水一:“ 崑崙之山 三級,下曰 樊桐 ,一名 板松 。”
分類:山名
《漢語大詞典》:大圍(大圍)
(1).山名,在今 湖南 瀏陽縣 東北。道教所稱人間神仙居住的三十六處名山洞府之一。 前蜀 杜光庭 《名山洞天福地記》:“第十三洞天, 大圍山 ,周迴三百里,名好生玄上之天,在 潭州 醴陵縣 。” 清 顧祖禹 《讀史方輿紀要·湖廣六·長沙府》:“ 大圍山 ,縣東北百五十里,舊名 首禪山 ,山頂有 白沙湖 ,廣袤五十餘里……岡巒圍繞,盤踞四縣,因居 大圍 。”
(2).指光環(huán)較大的月暈。《中國諺語資料·江蘇民諺》:“大圍風,小圍雨?!?/div>
《國語辭典》:不周山  拼音:bù zhōu shān
神話傳說中的山名。據(jù)聞在上古時代,共工與顓頊為爭奪帝位,一怒之下,擊壞天柱,致此山缺壞不周,故稱為「不周山」。《淮南子。天文》:「昔者共工與顓頊爭為帝,怒而觸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維絕?!埂渡胶=?jīng)。西山經(jīng)》:「西北三百七十里,曰:『不周之山』,北望諸毗之山,臨彼崇岳之山?!?/div>
《漢語大詞典》:密山
(1).古代傳說中的山名。山海經(jīng)·中山經(jīng):“又西七十二里,曰 密山 。其陽多玉,其陰多鐵?!?br />(2).古代傳說中的山名。指 峚山 。山海經(jīng)·西山經(jīng):“又西北四百二十里,曰 峚山 ,其上多丹木,員葉而赤莖,黃花而赤實,其味如飴,食之不飢?!?郝懿行 箋疏:“ 郭 注穆天子傳及 李善 注《南都賦》、《天臺山賦》引此經(jīng)俱作‘密山’。蓋‘峚’‘密’古字通也?!?晉 陶潛 《讀〈山海經(jīng)〉》詩之四:“丹木生何許?迺在 密山 陽。黃花復朱實,食之壽命長。”密,一本作“ 峚 ”。
分類:山名箋疏
《漢語大詞典》:唐貢(唐貢)
山名,在今 江蘇 宜興縣 東南,臨 罨畫溪 。產(chǎn)茶, 唐 時入貢,故名。參閱 清 顧祖禹 《讀史方輿紀要·江南七·常州府》。后因以“唐貢”代稱名茶。 清 曹寅 《月涼茗飲歌》:“為憐好友餽唐貢,一升滿瀹憐中宵?!?/div>
《國語辭典》:大咸  拼音:dà xián
唐堯之樂。六樂之一?!吨芏Y。春官。大司樂》:「以樂舞教國子,舞云門、大卷、大咸、……、大濩、大武。」也稱為「咸池」。
《國語辭典》:瑯琊山(瑯琊山)  拼音:láng yé shān
山名:(1)在今山東省諸城縣東南。(2)在今安徽省滁縣西南。也作「瑯邪山」、「瑯琊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