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675詞典 1分類詞匯 674
共674,分45頁顯示  上一頁  1  2  3  4  6  7  8  9 下一頁
分類詞匯(續(xù)上)
丹山
北固
荊門
肅然
庾嶺
衡山
昆山
北邙
不周
靈巖
碧雞
荊山
太一
龜山
虎丘
《漢語大詞典》:丹山
(1).南方當(dāng)日之地。 南朝 梁 江淹 《水上神女賦》:“非 丹山 之赫曦,聞琴瑟之空音?!眳⒁姟?丹穴 ”。
(2).古謂產(chǎn)鳳之山名。《呂氏春秋·本味》:“ 流沙 之西, 丹山 之南,有鳳之丸, 沃 民所食?!?span id="dqb5rrr" class="book">《說唐》第十三回:“鳳翅展 丹山 ,天下咸欣瑞兆?!眳⒁姟?丹穴 ”。
(3).山名。在今 湖北 宜都縣 西。北堂書鈔卷一五一引 晉 袁山松 《宜都記》:“郡西北四十里有 丹山 。山間時(shí)有赤氣籠林,嶺如丹色,因名 丹山 ?!?br />(4).地名。指 丹州 ,在今 陜西 宜川縣 東北。 北周 庾信 《周上柱國宿國公河州都督普屯威神道碑》:“校戰(zhàn) 丹山 ,移營 白璧 。” 倪璠 注:“ 丹山 , 丹州 ?!?/div>
《國語辭典》:丹穴  拼音:dān xuè
產(chǎn)丹砂之處?!妒酚?。卷一二九。貨殖列傳》:「而巴(蜀)寡婦清,其先得丹穴,而擅其利數(shù)世,家亦不訾?!?/div>
《漢語大詞典》:北固
山名。固,也寫作“顧”。在今 江蘇省 鎮(zhèn)江市 東北。有南、中、北三峰。北峰三面臨江,形勢險(xiǎn)要,故稱“北固”。 南朝 梁武帝 曾登此山,謂可為 京口 壯觀,改曰“北顧”。參閱世說新語·言語“ 荀中郎 在 京口 ,登 北 固 望海云” 劉孝標(biāo) 注引《南徐州記》、南史·臨川靜忠王宏傳。 元 薩都剌 《偕曹克明登北固樓》詩:“ 江南 三月萬花柳, 北固山 頭一回首,東風(fēng)吹緑 揚(yáng)子江 ,灧灧紅波瀉春酒。”
《國語辭典》:荊門(荊門)  拼音:jīng mén
1.用木柴做成的門。南朝梁。陶弘景〈尋山志〉:「荊門晝掩,蓬戶夜開?!?br />2.山名。(1)位于湖北省宜都縣西北,與虎牙山相對。形勢險(xiǎn)要,自古為重要關(guān)塞。(2)位于湖北省荊門縣南。
3.縣名。位于湖北省境中部,介于漳水、漢水之間,荊山山脈東南。
《國語辭典》:肅然(肅然)  拼音:sù rán
1.嚴(yán)謹(jǐn)恭敬的樣子?!冻蹩膛陌阁@奇》卷一七:「孝滿了,娶了一房媳婦,且是夫妻相敬,門風(fēng)肅然?!埂段拿餍∈贰返谌换兀骸覆犃粟w翰林的話,知道他是個(gè)有才學(xué)的,不覺肅然起敬?!?br />2.山名。位于山東萊蕪縣東北,當(dāng)泰山東麓,漢武帝封泰山,禪肅然,即此。也稱為「宿巖山」。
《國語辭典》:庾嶺(庾嶺)  拼音:yǔ lǐng
山名。位于江西省大庾縣南,五嶺之一。為往來嶺南、嶺北間的交通要道,藏鎢礦,嶺上植梅。也稱為「梅嶺」、「大庾嶺」。
《國語辭典》:衡山  拼音:héng shān
山名。為中國大陸五岳中的南岳。位于湖南省衡陽市的北邊,綿延于湘、資之間。山有七十二峰,以祝融、紫蓋、云密、石廩、天柱五峰為最大。也稱為「南岳」。
《國語辭典》:昆山(崑山)  拼音:kūn shān
山名:(1)位于江蘇省松江縣西北。(2)江蘇省昆山縣西北的馬鞍山,唐天寶中改名為「昆山」。(3)昆崙山的簡稱。參見「昆崙山」條。
《國語辭典》:昆腔(崑腔)  拼音:kūn qiāng
流行于江浙一帶的劇種。始于元代,最初是江蘇昆山一帶民間所流行的清唱腔調(diào),故稱為「昆山腔」。明嘉靖年間,魏良輔以昆山腔為基礎(chǔ),綜合我國各地方腔調(diào),揉合南北曲,以笛、管、笙、琵琶、鑼鼓等為樂器,旋律婉轉(zhuǎn)細(xì)致,擅長抒情,有「水磨調(diào)」之稱,為集南北曲大成的時(shí)曲,是明代到清中葉以前我國主要的戲曲腔調(diào)。由于所唱的是曲牌,故稱為「昆曲」;因以江南蘇州昆山一帶的語言演出,故也稱為「昆劇」。
《國語辭典》:北邙  拼音:běi máng
1.墳?zāi)?,埋葬死人的地方。唐。王建?a href='/Query.aspx?type=poem&id=8420' class='poemCommentLink' target='_blank'>北邙行〉:「北邙山頭少閒土,盡是洛陽人舊墓。」明。徐渭《雌木蘭》第一出:「長嗟嘆道:『兩口兒北邙近也,女孩兒東坦蕭然。』」
2.北邙山的簡稱。參見「北邙山」條。
《國語辭典》:不周  拼音:bù zhōu
1.古代神話傳說中的山名。參見「不周山」條?!冻o。屈原。離騷》:「路不周以左轉(zhuǎn)兮,指西海以為期?!?jié)h。王逸。注:「不周,山名,在昆崙西北轉(zhuǎn)行也?!?br />2.西北風(fēng)。《文選。揚(yáng)雄。羽獵賦》:「帝將惟田于靈之囿,開北垠受不周之制?!固啤@钌?。注:「西北為不周風(fēng),謂冬時(shí)也。」
3.不合?!冻o。屈原。離騷》:「雖不周于今之人兮,愿依彭咸之遺則?!埂段倪x。班固。典引》:「司馬相如洿行無節(jié),但有浮華之辭,不周于用。」
4.不至?!段倪x。班固。幽通賦》:「道脩長而世短兮,夐冥默而不周?!固?。李善。注:「曹大家曰:『夐,遠(yuǎn)渺也。周,至也?!弧埂段倪x。曹植。贈王粲詩》:「重陰潤萬物,何懼澤不周?!?br />5.疏忽、不周全?!都t樓夢》第四五回:「接待不周,禮數(shù)粗忽?!?/div>
《國語辭典》:不周風(fēng)(不周風(fēng))  拼音:bù zhōu fēng
西北風(fēng)。傳說中西北有不周山,因山缺壞不周,風(fēng)自此山出,故以山命名?!妒酚洝>矶?。律書》:「不周風(fēng)居西北,主殺生。」
《國語辭典》:不周山  拼音:bù zhōu shān
神話傳說中的山名。據(jù)聞在上古時(shí)代,共工與顓頊為爭奪帝位,一怒之下,擊壞天柱,致此山缺壞不周,故稱為「不周山」。《淮南子。天文》:「昔者共工與顓頊爭為帝,怒而觸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維絕?!埂渡胶=?jīng)。西山經(jīng)》:「西北三百七十里,曰:『不周之山』,北望諸毗之山,臨彼崇岳之山。」
《漢語大詞典》:靈巖(靈巖)
(1).指仙山。 晉 庾闡 《孫登隱居》詩:“靈巖霞蔚,石室鱗構(gòu),青松標(biāo)空,蘭泉吐牖?!?br />(2).山名。指 山西省 大同市 云岡 ,又名 武周山 , 北魏 建石窟于此。
(3).山名。在 江蘇省 吳縣 木瀆鎮(zhèn) 西北。一名 硯石山 。 春秋 末 吳王 夫差 建離宮于此,今 靈巖寺 即其地。 明 沈德符 野獲編·外郡·靈巖山:“ 靈巖山 有 夫差 館娃宮 、 響屧廊 、 浣花池 、 采香徑 等勝,固 吳中 麗矚也?!?清 張怡 《入山聞鶯》詩:“不識 靈巖 路,行行轉(zhuǎn)欲迷。”
(4).山名。在 浙江 樂清 雁蕩山 ,為 雁蕩 第一峰。 明 張煌言 《吳子佩遠(yuǎn)游雁蕩歸備述名勝因?yàn)樵娪浡浴?/a>:“ 靈巖 割元?dú)猓幎吹K朝曦。巖中何所有,萬象迸葳蕤。”
(5).山名。在 江蘇 六合 東。峰巒回抱,有 瑪瑙澗 ,出五色石卵,世稱靈巖石。參閱《嘉慶一統(tǒng)志·江寧府》。
(6).山名。在 山東 長清 東南。四面方正,又名 方山 。
《漢語大詞典》:碧雞(碧雞,碧鷄)
亦作“ 碧鷄 ”。
(1).傳說中的神物。漢書·郊祀志下:“或言 益州 有金馬、碧雞之神,可醮祭而致,於是遣諫大夫 王褒 使持節(jié)而求之?!?span id="bavtx2h" class="book">《后漢書·西南夷傳·邛都夷》:“ 青蛉縣 禺同山 有碧鷄、金馬,光景時(shí)時(shí)出見?!?span id="ybdn5tc" class="book">《文選·左思〈蜀都賦〉》:“金馬騁光而絶景,碧雞儵忽而曜儀?!?呂延濟(jì) 注:“金馬、碧雞,神物也?!?宋 王安石 《送文學(xué)士倅邛州》詩:“時(shí)平無喻檄,不訪碧雞祥?!?明 李夢陽 《得何子過湖南消息》詩:“ 馬援 留銅柱, 王褒 祀碧雞?!?清 姚鼐 《云南布政使王芥子入覲賦贈》詩:“維藩萬里護(hù)邊黎,擁節(jié)三年祀碧雞?!?br />(2).山名。在今 云南省 昆明市 西南。 元 李京 《初到滇池》詩:“珍重 碧雞 山上月,相隨萬里更多情。” 明 機(jī)先 《碧雞秋色》詩:“ 碧雞 西望水天虛,漠漠秋光畫不如?!?br />(3).山名。在今 四川省 西昌市 。 唐 劉禹錫 《送楊處厚》詩:“王城曉入窺 丹鳳 , 蜀 路晴來見 碧鷄 ?!?br />(4). 漢 王褒 《碧雞頌》的省稱。文選·劉孝標(biāo)〈廣絕交論〉:“騁黃馬之劇談,縱《碧雞》之雄辯?!?呂延濟(jì) 注:“ 王褒 為《碧雞頌》,雄盛辯(辭)之謂也?!?span id="rthnotx" class="book">《梁書·任昉傳》作“碧鷄”。 唐玄宗 《鹡鸰頌》序:“才雄白鳳,辯壯《碧雞》?!?br />(5).一種會報(bào)更的林鳥。 明 劉基 《絕句漫興》之七:“碧雞啼落山頭月,腸斷槐根夢不回?!?明 張佳胤 《游太華山記》:“每鼓林鳥叫號,互移棲所,夜凡五起,山僧視為更候。是夕,余不能寐,驗(yàn)之果爾。枕上口占四詩,內(nèi)云:‘山中無玉漏,自有碧雞啼?!w謂是也?!?/div>
《國語辭典》:荊山(荊山)  拼音:jīng shān
山名:(1)位于山東省諸城縣東北,也稱為「荊臺山」。(2)位于河南省禹縣西北。(3)位于河南省閿鄉(xiāng)縣南。也稱為「覆釜山」。(4)位于安徽省蕪湖縣東南。(5)位于安徽省懷遠(yuǎn)縣西南。(6)位于湖北省南漳縣西。
《國語辭典》:太一  拼音:tài yī
1.宇宙萬物的本源?!肚f子。天下》:「建之以常無有,主之以太一。」《呂氏春秋。仲夏紀(jì)。大樂》:「萬物所出,造于太一?!挂沧鳌复笠弧?。
2.神仙。即天帝。《史記。卷二八。封禪書》:「天神貴者太一,太一佐曰五帝?!埂段倪x。宋玉。高唐賦》:「醮諸神,禮太一。」也作「泰一」。
3.山名。在陜西省郿縣南,高矗云表,終年積雪,故也稱為「太白山」,為秦嶺山脈之秀峰或以為終南山之別名?!段倪x。張衡。西京賦》:「于前則終年太一,隆崛崔崒?!挂沧鳌柑摇埂?br />4.星名。在紫微宮中,天一星之南,古代曾以之為北極星?!稌x書。卷一一。天文志上》:「天一星在紫宮門右星南,……太一星在天一南,相近?!挂沧鳌柑摇埂?/div>
《國語辭典》:龜山(龜山)  拼音:guī shān
1.山名:(1)在山東省泗水縣東。昔時(shí)孔子望山而作琴曲龜山操。(2)在湖北省漢陽縣東北。即大別山,為江漢要塞。(3)在福建省將樂縣東北。宋朝楊時(shí)歸休于此,學(xué)者稱稱為「龜山先生」。(4)在安徽省盱眙縣。有上、下二山,上龜山在縣東南,下龜山在縣東北。
2.鄉(xiāng)鎮(zhèn)名。即桃園縣龜山鄉(xiāng)。
《國語辭典》:虎丘  拼音:hǔ qiū
山名。位于江蘇省吳縣西北,為吳王闔閭埋葬處,是蘇州的名勝。也稱為「海涌山」、「武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