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675詞典 1分類詞匯 674
共675,分45頁顯示  上一頁  40  41  42  43  44
分類詞匯(續(xù)上)
合谷
常祥
白沙山
鼻亭山
亶爰
顛顏
歧母
蛩山
鳥鼠同穴
崍嵦
旄山
牧靡
踇隅
黎母山
廬山真面目
《國(guó)語辭典》:合谷  拼音:hé gǔ
穴位名,位于拇指和食指指根兩骨相會(huì)合之處,因狀如深谷,故名合谷。別名虎口。
《漢語大詞典》:常祥
古大山名。呂氏春秋·諭大:“地大則有 常祥 、 不庭 、 岐母 、 羣抵 、 天翟 、 不周 ?!?許維遹 集釋引 孫詒讓 曰:“‘常祥’以下者皆山名?!币徽f獸名。參見 高誘 注。
分類:大山山名
《漢語大詞典》:白沙山
古神話中的山名。山海經(jīng)·北山經(jīng):“又北三百五十里,曰 白沙山 ,廣員三百里,盡沙也,無草木鳥獸。”
分類:山名
《漢語大詞典》:鼻亭山
古山名。在今 湖南 道縣 。 宋 辛棄疾 《最高樓·送丁懷中教授入廣》詞:“ 蒼梧 云外 湘妃 淚, 鼻亭山 下鷓鴣吟?!?鄧廣銘 箋注:“ 鼻亭山 , 湖南 道州 內(nèi)之 有庳墟 ,相傳 舜 封其弟 象 於此。其地有山,原名 鼻墟山 ,《括地志》作 鼻亭山 ?!?/div>
《漢語大詞典》:亶爰
傳說中的山名。山海經(jīng)·南山經(jīng):“ 亶爰之山 ,多水,無草木,不可以上。” 郭璞 注:“亶音蟬?!?span id="jhexdax" class="book">《列子·天瑞》:“ 亶爰 之獸,自孕而生,曰類?!?/div>
分類:山名郭璞
《漢語大詞典》:顛顏(顛顔)
指 窴顏山 。古山名。在今 蒙古高原 杭愛山 南面的一支。 漢 元狩 四年名將 霍去病 追 匈奴 至 窴顏山 趙信城 ,得 匈奴 積粟食軍,即此山。見史記·衛(wèi)將軍驃騎列傳。 漢 荀悅 《漢紀(jì)·哀帝紀(jì)下》:“黃門郎 揚(yáng)雄 上書諫曰:‘……於是浮 西河 ,絶大漠,破 顛顏 ,襲單于王庭,窮極其地?!?/div>
《漢語大詞典》:歧母
古代傳說中的山名。呂氏春秋·諭大:“地大則有 常祥 、 不庭 、 歧母 、 羣抵 、 天翟 、 不周 ?!逼?,一本作“ 岐 ”。 陳奇猷 校釋引 孫詒讓 曰:“‘常祥’以下六者皆山名?!?/div>
分類:山名
《漢語大詞典》:蛩山
古山名。墨子·節(jié)葬下:“昔者 堯 北教乎八狄,道死,葬 蛩山 之陰?!?畢沅 校注:“蛩,初學(xué)記作‘鞏’;北堂書鈔、后漢書注、太平御覽俱引作‘卭’?!?/div>
《漢語大詞典》:鳥鼠同穴(鳥鼠同穴)
古山名。在 甘肅省 渭源縣 西。書·禹貢:“導(dǎo) 渭 自 鳥鼠同穴 ?!?孔 傳:“鳥鼠共為雌雄,同穴處此山,遂名山曰 鳥鼠 , 渭水 出焉?!?明 焦竑 《焦氏筆乘續(xù)集·鳥鼠同穴》:“‘導(dǎo) 渭 自 鳥鼠同穴 ?!?孔 傳謂‘鳥鼠共為雌雄,同穴而處?!?蔡氏 以為怪誕不取。按《甘肅志》:‘ 涼州 之地有兀兒鼠者,形狀似鼠,尾若贅疣。有鳥曰本周兒者,形似雀,色灰白,常與兀兒鼠同穴而處。所謂鳥鼠同穴也?!?涼州 唐 屬 隴右道 ,然則 孔 説非誕?!?/div>
《漢語大詞典》:崍嵦(崍嵦)
山貌。廣韻·平咍:“嵦,崍嵦?!币徽f山名。字匯·山部:“嵦,崍嵦,山名。”
分類:說山山名
《漢語大詞典》:旄山
傳說中的山名。山海經(jīng)·南山經(jīng):“又東四百里,至于 旄山 之尾。其南有谷,曰 育遺 ,多怪鳥,凱風(fēng)自是出。”
分類:山名
《漢語大詞典》:牧靡
草名??山舛?。又地名和山名。因產(chǎn)此草而得名。 北魏 酈道元 水經(jīng)注·若水:“﹝ 涂水 ﹞出 建寧郡 之 牧靡 南山??h、山并即草以立名。山在縣東北 烏句山 南五百里。山生牧靡,可以解毒,百卉方盛,鳥多誤食,烏喙口中毒,必急飛往 牧靡山 ,啄牧靡以解毒也?!?宋 李石 續(xù)博物志卷四:“ 牧靡縣 因草得名,生牧靡,可以解毒?!?/div>
《漢語大詞典》:踇隅
古代傳說中的山名。山海經(jīng)·東山經(jīng):“又南水行九百里,曰 踇隅之山 ,其上多草木,多金玉,多赭?!?袁珂 校注:“踇隅音畝宇?!?/div>
分類:山名
《漢語大詞典》:黎母山
山名。在 海南省 中部, 五指山 的舊稱。 宋 范成大 桂海虞衡志·志蠻·黎:“ 海南 四郡塢土蠻也。塢直 雷州 ,由 徐聞 渡,半日至。塢之中有 黎母山 ,諸蠻環(huán)居四傍,號(hào) 黎 人。” 清 李調(diào)元 《南越筆記·黎人》:“ 黎母山 高大而險(xiǎn),中有 五指 、 七指 之峰,生 黎 獸居其中,熟 黎 環(huán)之。” 清 陸次云 《峒溪纖志》:“相傳太古之時(shí),雷攝一卵至山中,遂生一女。歲久,有 交阯 蠻過海採香者,與之相合,遂生子女,是為 黎 人之祖。因名其山曰 黎母山 ?!币嗍》Q“ 黎山 ”、“ 黎母 ”。 宋 樓鑰 《送萬耕道帥瓊管》:“ 黎山 千仞摩蒼穹,顓顓獨(dú)在大海中?!?清 陸次云 《峒溪纖志》:“生 黎 所居絶遠(yuǎn),外人不能至其境至 黎母 之顛。”參閱 宋 王象之 《輿地紀(jì)勝》卷一二四引《平黎記》。
《國(guó)語辭典》:廬山真面目(廬山真面目)  拼音:lú shān zhēn miàn mù
廬山三面臨水,煙云?漫,千巖萬壑,氣象萬千,人在山中,難以窺得全面真貌。語出宋。蘇軾 題西林壁詩:「橫看成嶺側(cè)成峰,遠(yuǎn)近高低總不同。不識(shí)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贡扔鞑灰赘Q知真相的事物?!兑佰牌匮浴返谒钠呋兀骸干谱髟娰庵灰患?,真屬夫子自道;待野拙細(xì)細(xì)解出,方見廬山真面目也!」也作「廬山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