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山地同胞  拼音:shān dì tóng bāo
由于原住民多半居住在山地,因此前人多稱之為「山地同胞」。參見「原住民」條。
《國語辭典》:高地氣候(高地氣候)  拼音:gāo dì qì hòu
高原和高山地區(qū),由于地勢高,使其氣候和同緯度的平地氣候截然不同。其氣溫隨高度遞減,冬季冷空氣易沉聚谷底,上方氣溫反而較高;同一高度的向陽坡溫暖,背陽坡寒冷。高地氣候有熱帶高地氣候與溫帶高地氣候兩種。
《國語辭典》:山地保留地  拼音:shān dì bǎo liú dì
系指臺灣省政府為保護山地人民生計,及推行山地行政所保留的國有土地而言。山地保留在辦理土地總登記之前,山地人民有無償使用收益之權,但不得將所使用的土地及其上建筑改良物或其權利作為典賣、質押、交換、贈與、租賃之標的。
《國語辭典》:山地管制區(qū)(山地管制區(qū))  拼音:shān dì guǎn zhì qū
政府基于確保山地治安,及維護山地人民利益,依規(guī)定將臺灣近三十個山地鄉(xiāng)所管轄的行政區(qū)域列為管制區(qū)。一般民眾須持向當?shù)鼐鞕C關申請核發(fā)入山許可證,始可憑證進入。
《國語辭典》:嘉義小灰蝶(嘉義小灰蝶)  拼音:jiā yì xiǎo huī dié
動物名。臺灣特產(chǎn)。分布于臺灣中南部山地。雌雄形狀大小差不多。雄蝶翅膀黑底,后翅大部分呈暗紫色。雌蝶翅膀正面黑褐色,無紋。數(shù)量很少。
《國語辭典》:山地管制游覽區(qū)(山地管制游覽區(qū))  拼音:shān dì guǎn zhì yóu lǎn qū
指山地管制區(qū)內(nèi)可供游覽的區(qū)域。為配合地方發(fā)展觀光事業(yè),在山地管制區(qū)內(nèi),有名勝古跡或風景優(yōu)美、具有游覽價值的區(qū)域,凡與山地治安無影響者,經(jīng)報請國防部核準后,可列入游覽區(qū),供游客入山游覽。
《國語辭典》:玉山國家公園(玉山國家公園)  拼音:yù shān guó jiā gōng yuán
玉山國家公園位于臺灣本島中央高山地帶,總面積十萬馀公頃。所屬區(qū)域含括南投、嘉義、高雄、花蓮四縣,東抵臺東縱谷,西與阿里山山脈為鄰,北至郡大山,南達關山棱線。群峰相連,綿延天際,是全國最大、海拔最高的國家公園。
《國語辭典》:豫西山地  拼音:yù xī shān dì
位于崤山和伏牛山間的山地,為大陸中部地區(qū)黃土高原的一部分。包括伏牛山、熊耳山、崤山、邙山等,為伊、洛、潁、汝諸河的發(fā)源地。盆谷相間,多呈東北、西南的震旦方向。
《國語辭典》:坪林  拼音:píng lín
地名。隸屬新北市坪林區(qū),地形以山地丘陵為主。盛產(chǎn)茶葉,境內(nèi)有北勢溪通過。
《國語辭典》:冰河公園(冰河公園)  拼音:bīng hé gōng yuán
位于美國蒙大拿州西北部,居落磯山脈中的冰河山地,面積四千馀平方公里,為一國家公園,到處可見冰河湖、U字形峽谷等冰河地形。
《國語辭典》:準平原(準平原)  拼音:zhǔn píng yuán
經(jīng)過非常漫長的時間,原來的山地、高原逐漸被侵蝕低降,而形成接近海平面的平坦地形。
《國語辭典》:魯凱族(魯凱族)  拼音:lǔ kǎi zú
臺灣地區(qū)原住民族之一。居屏東、高雄、臺東山地。以山田農(nóng)業(yè)為主,亦兼打獵、捕魚。為父系社會,有重男輕女的觀念,尤其重視長子。住石版屋,精雕刻,女人長于織布、編籃。因相信祖先為百步蛇所生,因此視百步蛇的圖騰為祖靈,常見于日常用品與住屋的木質屋檐、柱子的雕刻上。
《國語辭典》:硫磺谷  拼音:liú huáng gǔ
一種位于火山地帶的特殊地理景觀。二氧化硫從地表噴出,在出口處遇冷凝結成金黃色的硫黃結晶。經(jīng)常形成于火山谷口,故稱為「硫磺谷」。如陽明山的小油坑。
《國語辭典》:吳鳳鄉(xiāng)(吳鳳鄉(xiāng))  拼音:wú fèng xiāng
鄉(xiāng)鎮(zhèn)名。屬嘉義縣,位于縣境東部山地,西與梅山、竹崎、番路和大埔相接。區(qū)內(nèi)有玉山、阿里山等名勝風景區(qū)。中心達邦村為曹族達邦社所在地。面積約四百二十七平方公里。
《國語辭典》:入山證  拼音:rù shān zhèng
警察機關核發(fā)的進入山地管制區(qū)許可證明。區(qū)分為山地經(jīng)常管制區(qū)入山許可證及山地特定管制區(qū)入山許可證,即甲種管制及乙種管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