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化干戈為玉帛(化干戈為玉帛)  拼音:huà gān gē wéi yù bó
干戈,兵器,代表戰(zhàn)爭;玉帛,古時諸侯會盟朝聘所攜帶的玉器、絲織品等禮物,做為禮尚往來之用。「化干戈為玉帛」比喻將戰(zhàn)爭轉(zhuǎn)變?yōu)楹推?。如:「?jīng)過別人勸和后,他倆終于化干戈為玉帛,由仇人變?yōu)榕笥蚜??!?/div>
《漢語大詞典》:縠帛
泛指絲織物。 清 唐甄 潛書·尚治:“ 吳 越 之民衣縠帛,食海珍; 河 汾 之民衣不過布絮,食不過菜餅。豈東人侈而西人約哉?風使然也。”
《高級漢語詞典》:笏帛
盛笏的袋
《高級漢語詞典》:齏鹽布帛
普通的吃穿。形容生活清苦
《駢字類編》:榖帛
后漢書龐參傳:今復(fù)募發(fā)百姓。調(diào)取榖帛。衒賣什物,以應(yīng)吏求。外傷羌虜。內(nèi)困徵賦。 魏志和洽傳:太祖建立洪業(yè),奉師徒之費,供軍賞之用,吏士豐于資食,倉府衍于榖帛,由不飾無用之宮,絕浮華之費,方今之要,固在息省勞煩之役,損除他馀之務(wù),以為軍戎之儲。 晉書食貨志:孝武太元二年,除度田收租之制,王公以下,口稅三斛,唯蠲在役之身。八年,又增稅米,口五石。至于末年,天下無事,時和年豐,百姓樂業(yè),榖帛殷阜,幾乎家給人足矣。傅咸禁奢上書:臣以為榖帛難生,而用之不節(jié),無緣不匱。 元稹茅舍詩:號呼憐榖帛,奔走伐桑柘。
《漢語大詞典》:帛拜
古代新婦持素絹拜見公婆之禮。《類說》卷三五引 唐 劉存 《事始》:“古者婦始見舅姑,持香纓以拜,五色綵為之。 隋 牛弘 上議,以素絹八尺,中擗,名曰帛拜,以代香纓?!?/div>
《駢字類編》:帛帶(帛帶)
宋史阇婆國傳:其船中婦人名眉珠,椎髻,無首飾,以蠻布纏身,顏色青黑,言語不能曉,拜亦如男子膜拜。一子項戴金連鎖子,手有金鉤,以帛帶縈之,名阿嚕。
《漢語大詞典》:帛迭
1.用棉紗織成的布。
分類:棉紗
《漢語大詞典》:帛疊(帛疊)
用棉紗織成的布。后漢書·南蠻西南夷傳·哀牢:“土地沃美,宜五穀、蠶桑。知染采文繡,罽毲帛疊,蘭干細布,織成文章如綾錦。” 李賢 注引《外國傳》曰:“ 諸薄國 女子織作白疊花布?!?/div>
分類:棉紗
《駢字類編》:帛段
金史五行志:崇慶元年七月辛未,未時有風從東來,吹帛一段,高數(shù)十丈,宛轉(zhuǎn)如龍,墜于拱辰門內(nèi)。
《駢字類編》:帛舫
唐書許景先傳:開元十三年,帝自擇刺史,景先由吏部侍郎為虢州刺史,凡刺史十一人。治行,詔宰相、諸王、御史以上祖道洛,濱盛具,奏太常樂,帛舫水嬉,命高力士賜詩,帝親書,且給紙筆,令自賦,賚絹三千遣之。
《駢字類編》:帛耗
元稹 陰山道樂府 年年買馬陰山道,馬死陰山帛空耗。
《國語辭典》:帛畫(帛畫)  拼音:bó huà
畫于絲織品上的圖畫。嘗于湖南長沙戰(zhàn)國楚墓中發(fā)現(xiàn)三幅,又于長沙馬王堆西漢墓中發(fā)現(xiàn)五件,線條有力,色彩明麗。
《駢字類編》:帛屐
釋名:帛屐,以帛作之如屩者。不曰帛屩者,屩不可踐泥也。屐,踐泥者也。此亦可以步泥而浣之,故謂之屐也。
《分類字錦》:帛巾襪眼
北史皇甫玉傳:皇甫玉不知何許人也。善相人。文宣即位。試玉相術(shù)。故以帛巾襪其眼。使歷摸諸人。至文宣曰:此最大達官。于任城王曰:當至丞相。于常山長廣二王并曰:亦貴。至石動桶曰:此弄癡人。至二供膳。曰:正得好飲食而已。
分類:相術(sh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