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神帛
即魂帛。古時(shí)招魂所用的布帛。以為死者之魂將隨帛而還。 漢 許慎 《五經(jīng)異義》有“大夫束帛依神”之說與此相類。文獻(xiàn)通考·王禮十七:“檢會(huì)典故,切詳神帛之制,雖不經(jīng)見,然考之於古,蓋復(fù)之遺意也。《禮運(yùn)》曰:‘及其死也,升屋而號(hào),告曰:皋某復(fù)?!还胖畯?fù)者以衣,今用神帛招魂,其意蓋本於此?!?/div>
《漢語大詞典》:少帛
旗名,以雜帛為之。左傳·定公四年:“分 康叔 以大路、少帛、綪茷、旃旌。” 杜預(yù) 注:“少帛,雜帛也?!?王引之 經(jīng)義述聞·春秋左傳下:“少帛蓋即小白。‘少’與‘小’,‘白’與‘帛’,古字并通。”參見“ 小白 ”。
《國語辭典》:小白  拼音:xiǎo bái
春秋時(shí)齊桓公的名字。參見「齊桓公」條。
《駢字類編》:綈帛(綈帛)
宋書孝武帝紀(jì):昔紩衣御宇,貶甘示節(jié),土簋臨天,飭儉昭度。朕綈帛之念,無忘于懷。雖深詔有司,省游務(wù)實(shí),而歲用兼積,年量虛廣,豈以捐豐從損,允稱約心。四時(shí)供限,可詳減大半。庶裘絺順典,有偃民華,纂組傷工,無競(jìng)廛市。
《分類字錦》:緇帛(緇帛)
戰(zhàn)國策:令尹子文緇帛之衣以朝,鹿裘以處。
分類:
《漢語大詞典》:貲帛(貲帛)
猶貨帛。貲,通“ 資 ”。《東周列國志》第十六回:“請(qǐng)以游士八十人,奉之以車馬衣裘,多其貲帛,使周游於四方,以號(hào)召天下之賢士。”
《漢語大詞典》:紙帛(紙帛)
見“ 紙繒 ”。
《漢語大詞典》:紙繒(紙繒)
亦作“ 紙帛 ”。 紙做的繒帛。喪祭所用??暡?,古人饋贈(zèng)用的禮物。 宋 蘇軾 《用前韻再和孫志舉》:“俗學(xué)吁可鄙,紙繒配芻銀。聊將調(diào)癡鬼,亦復(fù)爭華新。”《金瓶梅詞話》第九回:“從新安設(shè) 武大郎 靈位,安排羹飯,就在桌子上點(diǎn)起香燭,鋪設(shè)酒肴,掛起經(jīng)旛紙繒?!?span id="zfbdpdr" class="book">《二十年目睹之怪現(xiàn)狀》第六一回:“不住的燒化紙帛,那香燭更是燒得煙霧騰天的?!?/div>
《漢語大詞典》:焚帛
焚燒紙帛。祭禮的一種儀式。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哄丁》:“焚帛,禮畢?!?span id="zvtjd7d" class="book">《紅樓夢(mèng)》第五三回:“青衣樂奏,三獻(xiàn)爵,拜興畢,焚帛奠酒,禮畢,樂止,退出。”
《漢語大詞典》:帛詔(帛詔)
寫在帛上的詔書。后泛謂詔書。 宋 陸游 《老將》詩:“憶昔東都有事宜,夜傳帛詔起西師?!?/div>
分類:帛上詔書
《駢字類編》:帛信
善權(quán) 詩 天涯有回雁,帛信莫因循。
《駢字類編》:帛繞(帛繞)
歲華紀(jì)麗:帛繞叢林。觴流曲水。注:宋武帝三月三日。登八公山劉安故臺(tái)。望城郭如疋帛之繞叢花也。
《駢字類編》:帛囊
宋史禮志:紹興十一年二月癸丑,詔太師、左仆射、魏國公秦檜合建家廟,命臨安守臣營之。太常請(qǐng)建于其私第中門之左,一堂五室,五世祖居中,東二昭,西二穆。堂飾以黝堊。神板長一尺,博四寸五分,厚五寸八分,大書某官某大夫之神坐,貯以帛囊,藏以漆函。
《漢語大詞典》:帛闌船(帛闌船)
見“ 帛蘭船 ”。
《漢語大詞典》:帛蘭船(帛蘭船)
亦作“ 帛闌船 ”。 用帛裝飾欄桿的船。后漢書·公孫述傳:“又造十層赤樓帛蘭船?!?李賢 注:“蓋以帛飾其蘭檻也。” 宋 宋祁 《過摩訶池》之二:“池邊不見帛闌船,麥隴連云樹繞天。”
分類:裝飾欄桿
《駢字類編》:帛久
陳后主 夜亭度雁賦 帛久兮書字滅,蘆束兮斷銜輕。
《駢字類編》:帛估
唐書陸長源傳見鹽直下。
《駢字類編》:帛度
張衡天象賦見斗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