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26詞典 1分類詞匯 25
共25,分2頁顯示  上一頁  1
分類詞匯(續(xù)上)
西晉
西市
王京
宸京
帝垣
城禁
神鄉(xiāng)
龍界
雉宇
三條九陌
《國語辭典》:西晉(西晉)  拼音:xī jìn
朝代名。(西元265~316)晉武帝至憫帝都于洛陽,因洛陽在東晉首都建康的西邊,故稱為「西晉」。
《漢語大詞典》:西市
(1).封建時(shí)代在帝都西部商賈聚集貿(mào)易的特定商市。漢書·惠帝紀(jì):“﹝六年夏六月﹞起 長安 西市,修 敖倉 ?!?span id="p9qwdc9" class="book">《舊唐書·肅宗紀(jì)》:“己卯,京兆尹 崔光遠(yuǎn) 、 長安 令 蘇震 等率府縣官吏大呼於西市,殺賊數(shù)千級(jí),然后來赴行在?!?span id="3zh3lnv" class="book">《明史·佞倖傳·繼曉》:“ 繼曉 , 江夏 僧也。 憲宗 時(shí),以秘術(shù)因 梁芳 進(jìn)……日誘帝為佛事,建 大永昌寺 於西市,逼徙民居數(shù)百家?!?br />(2). 明 清 時(shí) 北京 處決死囚的刑場。在今 菜市口 。 清 谷應(yīng)泰 明史紀(jì)事本末·嚴(yán)嵩用事:“上從之,命斬 世蕃 、 龍文 於市……都人聞之大快,各相約持酒至 西市 看行刑。” 清 陳康祺 郎潛紀(jì)聞卷一:“ 穆宗 登極, 肅 益跋扈難制。兩宮震怒,臚列逆跡付廷議,罪在不赦。蓋甫及三年,權(quán)勢熏灼之堂上官,亦復(fù)囚衣赴 西市 ?!?/div>
《漢語大詞典》:王京
王都,帝都。 宋 張耒 《正月二十日夢在京師》詩:“朦朧五更夢,俄頃踏王京?!?元 無名氏 《陳州糶米》第一折:“則今日便登程,直到王京。” 張國淦 《北洋軍閥的起源》第二節(jié):“ 鴻章 于是年九月奏保 袁世凱 膽略兼優(yōu),能知大體,前隨 吳長慶 東渡,久駐王京?!?/div>
分類:王都帝都
《漢語大詞典》:宸京
京城,帝都。 元 王實(shí)甫 《西廂記》第五本第二折:“闌干倚徧盼才郞,莫戀宸京 黃四娘 ?!币蛳档弁跛犹帲嘁越璺Q皇帝。《宣和遺事》前集:“梨園奏和雅之音,樂府進(jìn)婆娑之舞,絳綃樓上,三千仙子捧宸京;紅玉闌中,百萬都民瞻圣表?!?/div>
《漢語大詞典》:帝垣
(1).星座名。即紫微垣。 宋 王安石 《七星硯》詩:“悅?cè)绯櫭?,俯仰帝垣?cè)?!?br />(2).京都的城垣。 唐 沈亞之 《東渭橋給納使新廳記》:“ 渭水 東附 河 ,輸流逶迤於帝垣之后,倚垣為梁者三,名分中、東、西。”
(3).用以指帝都。 宋 孫覿 《七星巖》詩:“十載污 修門 ,簪橐侍帝垣?!?/div>
《漢語大詞典》:城禁
城市的警戒防衛(wèi)。多指帝都而言。南史·劉恢傳:“ 孝武 欲重城禁,故復(fù)置衛(wèi)尉卿?!?/div>
《漢語大詞典》:神鄉(xiāng)(神鄉(xiāng))
(1).猶神州。指帝都或京畿地區(qū)。后漢書·南匈奴傳論:“降及后世,翫為常俗,終于吞噬神鄉(xiāng),丘墟帝宅。”《北史·韓麒麟傳》:“況北 代 ,宗廟在焉,山陵託焉,王業(yè)所基,圣躬所載,其為神鄉(xiāng)福地,實(shí)亦遠(yuǎn)矣?!?宋 王安石 《次韻沖卿過睢陽》:“宮廟此神鄉(xiāng),留親泊 楚 艎?!?br />(2).神仙所居處。猶言仙國。云笈七籤卷十一:“此物是神鄉(xiāng)之奇帛,非赤縣之所有也?!?/div>
《漢語大詞典》:龍界(龍界)
帝都,京都。 唐 崔湜 《登總持寺閣》詩:“宿雨清龍界,晨暉滿鳳城?!?/div>
分類:帝都京都
《漢語大詞典》:雉宇
指帝都的城郭。 元 王伯成 《天寶遺事諸宮調(diào)·游月宮》:“至近也重窺,見龍樓共雉宇。” 凌景埏 謝伯陽 校注:“雉宇:指帝都的城郭?!?/div>
分類:帝都城郭
《漢語大詞典》:三條九陌(三條九陌)
泛指帝都的縱橫大道。 唐 駱賓王 《帝京篇》:“三條九陌麗城隈,萬戶千門平旦開?!?唐 徐凝 《寄白司馬》詩:“三條九陌花時(shí)節(jié),萬戶千車看牡丹?!?元 曾瑞 《留鞋記》第二折:“多情月送我在三條九陌,又不曾泛桃花流下 天臺(tái) 。”參見“ 三條路 ”。
《漢語大詞典》:三條路(三條路)
都城的三條大道。亦泛指都城通衢。后漢書·班固傳:“披三條之廣路,立十二之通門?!?李賢 注:“《周禮》:‘國方九里,旁三門?!块T有大路,故曰三條。” 唐 張九齡 《奉和圣制南郊禮畢酺宴》詩:“春發(fā)三條路,酺開百戲場。” 唐 劉禹錫 《酬鄭州權(quán)舍人見寄二十韻》:“憶昔三條路,居隣數(shù)仞墻?!币嗍∽鳌?三條 ”。 南朝 陳 徐陵 《在北齊與宗室書》:“三條不遠(yuǎn),五達(dá)非難?!?唐 劉禹錫 《洛下初冬拜表有懷上京故人》詩:“鳳樓南面控三條,拜表郎官早渡橋?!?明 楊慎 《垂柳篇》:“千門萬戶旌旗色,九陌三條雨露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