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題漢·劉向《列仙傳》卷下《鉤翼夫人》
鉤翼夫人,齊人也。姓趙。少好清凈,病臥六年,右手捲,飲食少。漢武帝時(shí),望氣者云東北有貴人氣。推而得之,召到。姿色甚偉,武帝發(fā)其手,而得玉鉤。手得展,幸之,生昭帝。
典故茂陵金碗
漢陵金碗
相關(guān)人物劉徹(漢武帝)
《太平御覽》七五九卷
舊題東漢·班固《漢武帝故事》:上崩后,鄠縣有一人于市貨玉杯,吏欲捕之,因忽不見。縣送其器,推問,茂陵中物。霍光呼問,說市人形貌如先帝。(據(jù)《太平御覽》七五九卷引)
《南史》卷六十九《沈炯傳》
為表奏之,陳己思?xì)w之意。其辭曰:「臣聞喬山雖掩,鼎湖之靈可祠,有魯既荒,大庭之?無泯。伏惟陛下降德猗蘭,纂靈豐谷。漢道既登,神仙可望,射之罘于海浦,禮日觀而稱功,橫中流于汾河,指柏梁而高宴,何其樂也,豈不然歟!既而運(yùn)屬上仙,道窮晏駕,甲帳珠簾,一朝零落,茂陵玉碗,宛出人間。
《漢武帝故事》~35~
始元二年,吏告民盜用乘輿御物,案其題,乃茂陵中明器也,民別買得。光疑葬日監(jiān)官不謹(jǐn),容致盜竊,乃收將作匠下?lián)糸L安獄考訊。居歲馀,鄴縣又有一人于韨貨玉杯,吏疑其御物,欲捕之,因忽不見;縣送其器,又茂陵中物也。光自呼吏問之,說韨?cè)诵蚊踩缦鹊?。光于是嘿然,乃赦前所系者。歲馀,上又見形謂陵令薛平曰:『吾雖失世,猶為汝君,奈何令吏卒上吾山陵上磨刀劍乎?自今已后可禁之?!黄筋D首謝,忽然不見。(御覽八十八)
例句
昨日玉魚蒙葬地,早時(shí)金碗出人間。
漢陵帝子黃金碗,晉代神仙白玉棺。
早時(shí)金碗出人間,見愁汗馬西戎逼。
典故漢失中策
相關(guān)人物劉徹(漢武帝)
嚴(yán)尤
《漢書》卷九十四下《匈奴傳下》
王莽伐匈奴,「莽將嚴(yán)尤諫曰:『臣聞匈奴為害,所從來久矣,未聞上世有必征之者也。后世三家周、秦、漢征之,然皆未有得上策者也。周得中策,漢得下策,秦?zé)o策焉。當(dāng)周宣王時(shí),獫狁內(nèi)侵,至于涇陽,命將征之,盡境而還。其視戎狄之侵,譬猶蚊虻之螫,驅(qū)之而已。故天下稱明,是為中策。漢武帝選將練兵,約赍輕糧,深入遠(yuǎn)戍,雖有克獲之功,胡輒報(bào)之,兵連禍結(jié)三十馀年,中國罷耗,匈奴亦創(chuàng)艾,而天下稱武,是為下策?!弧?/span>
典故漢威儀
識(shí)漢衣冠
漢儀再睹
相關(guān)人物劉秀(漢光武帝)
《后漢書》卷一上《光武帝紀(jì)上》
更始將北都洛陽,以光武行司隸校尉,使前整修宮府。于是置僚屬,作文移,從事司察,一如舊章。時(shí)三輔吏士東迎更始,見諸將過,皆冠幘,而服婦人衣,諸于繡镼,莫不笑之,或有畏而走者。及見司隸僚屬,皆歡喜不自勝。老吏或垂涕曰:「不圖今日復(fù)見漢官威儀!」由是識(shí)者皆屬心焉。
例句
獨(dú)逢堯典日,再睹漢官時(shí)。
庶同昆陽舉,再睹漢儀新。
太宗社稷一朝正,漢宮威儀重昭洗。
不圖漢官儀,今日忽再睹。
已傳堯雨露,更說漢威儀。
《史記》卷十《孝文本紀(jì)》
嘗欲作露臺(tái),召匠計(jì)之,直百金。上曰:「百金中民十家之產(chǎn),吾奉先帝宮室,??中咧?,何以臺(tái)為!」
典故漢武愛祈禱
相關(guān)人物劉徹(漢武帝)
《漢書》卷十二《孝武本紀(jì)》
「孝武皇帝者,孝景中子也。母曰王太后。孝景四年,以皇子為膠東王。孝景七年,栗太子廢為臨江王,以膠東王為太子。孝景十六年崩,太子即位,為孝武皇帝。孝武皇帝初即位,尤敬鬼神之祀?!埂甘菚r(shí),上求神君,舍之上林中蹄氏觀?!埂甘菚r(shí)而李少君亦以祠灶、谷道、卻老方見上,上尊之?!埂钙浜髣t又作柏梁、銅柱、承露仙人掌之屬矣?!?/span>
《漢書》卷六《武帝紀(jì)》
五年冬,行南巡狩,至于盛唐,望祀虞舜于九嶷。登潛天柱山,自尋陽浮江,親射蛟江中,獲之。
典故漢武巡
漢武幸南都
相關(guān)人物劉徹(漢武帝)
《漢書》卷十二《孝武本紀(jì)》
其明年冬(元封五年),上巡南郡至江陵而東。
《漢書》卷六《武帝紀(jì)》
「五年冬,行南巡狩,至于盛唐。」三國·吳韋昭注:「在南郡。」
例句
未枉周王駕,終期漢武巡。
周成會(huì)西土,漢武幸南都。
《漢書》卷九《元帝紀(jì)》
「孝元皇帝,宣帝太子也。母曰共哀許皇后,宣帝微時(shí)生民間。年二歲,宣帝即位。八歲,立為太子。壯大,柔仁好儒。見宣帝所用多文法吏,以刑名繩下,大臣楊惲、蓋寬饒等坐刺譏辭語為罪而誅,嘗侍燕從容言:『陛下持刑太深,宜用儒生。』宣帝作色曰:『漢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雜之,奈何純?nèi)蔚陆?,用周政乎!且俗儒不達(dá)時(shí)宜,好是古非今,使人眩于名實(shí),不知所守,何足委任!』乃嘆曰:『亂我家者,太子也!』繇是疏太子而愛淮陽王,曰:『淮陽王明察好法,宜為吾子。』而王母張??尤幸。上有意欲用淮陽王代太子,然以少依許氏,俱從微起,故終不背焉。黃龍?jiān)晔?,宣帝崩。癸巳,太子即皇帝位?!?/span>
例句
自有漢元爭(zhēng)翊戴,不勞商皓定敧傾。
典故漢昭登位
相關(guān)人物劉弗陵(西漢昭帝)
《漢書》卷七《昭帝紀(jì)》
孝昭皇帝,武帝少子也。母曰趙??,本以有奇異得幸,及生帝,亦奇異。語在外戚傳。武帝末,戾太子敗,燕王旦、廣陵王胥行驕嫚,后元二年二月上疾病,遂立昭帝為太子,年八歲。以侍中奉車都尉霍光為大司馬大將軍,受遺詔輔少主。明日,武帝崩。戊辰,太子即皇帝位,謁高廟。
典故漢征東
相關(guān)人物劉協(xié)(東漢獻(xiàn)帝)
馬騰
《三國志》卷三十六《蜀書·馬超傳》
「以超為偏將軍,封都亭侯,領(lǐng)騰部曲?!鼓铣?#183;裴松之注引《典略》曰:「騰字壽成,馬援后也。桓帝時(shí),其父字子碩,嘗為天水蘭干尉。后失官,因留隴西,與羌錯(cuò)居。家貧無妻,遂娶羌女,生騰。騰少貧無產(chǎn)業(yè),常從彰山中斫材木,負(fù)販詣城市,以自供給。騰為人長八尺馀,身體洪大,面鼻雄異,而性賢厚,人多敬之。靈帝末,涼州刺史耿鄙任信奸吏,民王國等及氐、羌反叛。州郡募發(fā)民中有勇力者,欲討之,騰在募中。州郡異之,署為軍從事,典領(lǐng)部眾。討賊有功,拜軍司馬,后以功遷偏將軍,又遷征西將軍,常屯汧、隴之間。初平中,拜征東將軍。」
例句
昔年曾逐漢征東,三授兵符百戰(zhàn)中。
典故漢主思李牧
相關(guān)人物劉恒(漢文帝)
李牧
馮唐
《史記》卷一○二《馮唐列傳》
上(漢文帝)既聞廉頗、李牧為人,良說,而搏髀曰:「嗟乎!吾獨(dú)不得廉頗、李牧?xí)r為吾將,吾豈憂匈奴哉!」(馮)唐曰:「主臣!陛下雖得廉頗、李牧,弗能用也?!?/span>
《漢書》卷三十二〈張耳陳馀列傳·陳馀〉~839~
七年,高祖從平城過趙,趙王旦暮自上食,體甚卑,有子婿禮。高祖箕踞罵詈,甚慢之。趙相貫高、趙午年六十馀,故耳客也,怒曰:「吾王孱王也!」說敖曰:「天下豪桀并起,能者先立,今王事皇帝甚恭,皇帝遇王無禮,請(qǐng)為王殺之。」敖齧其指出血,曰:「君何言之誤!且先王亡國,賴皇帝得復(fù)國,德流子孫,秋豪皆帝力也。愿君無復(fù)出口?!关灨叩仁湃讼嘀^曰:「吾等非也。吾王長者,不背德。且吾等義不辱,今帝辱我王,故欲殺之,何乃污王為?事成歸王,事敗獨(dú)身坐耳?!?/span>
典故 河上仙翁
相關(guān)人物劉恒(漢文帝)
河上公
參考典故經(jīng)傳拱漢皇
晉·葛洪《神仙傳》卷三《河上公》
漢文帝往見河上公,「公既撫掌坐躍,冉冉在虛空中,去地?cái)?shù)丈,俯仰而答曰:『予上不至天,中不累人,下不居地。何民臣之有?』帝乃下車稽首?!耸谒貢砼c帝,曰:『……勿以示非其人?!谎援吺渌凇m汈г旗F晦冥,天地泯合。帝甚貴之。論者以為文帝好《老子》之言,世不能盡通,故神人特下教之?!?/span>
例句
關(guān)門令尹誰能識(shí),河上仙翁去不回。
河上喜相得,壺中趣每同。
逍遙自在蒙莊子,漢主徒言河上公。
《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全三國文》卷八〈曹丕·典論·酒誨〉~095~
荊州牧劉表,跨有南土,子弟驕貴,并好酒。為三爵,大曰伯雅,次曰中雅,小曰季雅。伯雅受七勝,中雅受六勝,季雅受五勝。又設(shè)大針于杖端??陀凶砭茖嫷卣?,輒以劖刺之,驗(yàn)其醉醒,是酷于趙敬侯以筒酒灌人也。大駕都許,使光祿大夫劉松北鎮(zhèn)袁紹軍,與紹子弟日共宴飲。松嘗以盛夏三伏之際,晝夜酣飲極醉,至于無知,云以避一時(shí)之暑,二方化之。故南荊有三雅之爵,河朔有避暑之飲。
《新增月日紀(jì)古》卷之六上〈六月卷上·伏日〉~2085~
魏文《典略》:「大駕都許,使光祿大夫劉松北鎮(zhèn)袁紹軍,與紹子弟共飲宴,常以盛夏三伏之際,晝夜飲酒,至于無知,云以避一時(shí)之暑,故河朔有避暑飲?!?/s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