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1574,分105頁顯示  上一頁  2  3  4  5  6  8  9  10  11 下一頁
典故(續(xù)上)
帝堯文思
帝俞賡載
帝子閣
典午
吊魏武
加帝腹(又作:足加帝腹 ...)
盤中釣
東帝(又作:青帝)
秦帝橋
攬須
董賢
董賢女弟
洞庭張樂
李少卿
煮豆
典故
帝堯文思

相關(guān)人物


《尚書》卷二〈虞書·堯典〉~8~
昔在帝堯,聰明文思,光宅天下,將遜于位,讓于虞舜。

例句

羽翼懷商老,文思憶帝堯。 杜甫 收京三首

典故
帝俞賡載
 

《尚書》卷五〈虞書·益稷〉~74~
帝庸作歌,曰:「敕天之命,惟時惟幾。」乃歌曰:「股肱喜哉,元首起哉,百工熙哉?!垢尢瞻菔只?,揚(yáng)言曰:「念哉!率作興事,慎乃憲,欽哉!屢省乃成,欽哉!」乃賡載歌曰:「元首明哉,股肱良哉,庶事康哉!」又歌曰:「元首叢脞哉,股肱惰哉,萬事墮哉!」帝拜曰:「俞,往欽哉!」舊題漢·孔安國傳:「賡,續(xù);載,成也。帝歌歸美股肱,義未足。故續(xù)歌先君后臣,?事乃安,以成其義?!?/span>
典故
帝子閣
 
佩玉鳴鸞
 
檻外長江空自流
  
高閣臨江渚
 
簾捲西山雨
 
珠簾暮捲
 
云雨珠簾畫棟
 
畫動朝云西山雨
 
霧幕西山珠簾捲


《全唐詩》卷五十五〈滕王閣〉
滕王高閣臨江渚,佩玉鳴鸞罷歌舞。畫棟朝飛南浦云,珠簾暮捲西山雨。閒云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
典故
相關(guān)人物
司馬昭(晉明帝)


《三國志》卷四十二《蜀書·譙周傳》
周語次,因書版示立曰:「典午忽兮,月酉沒兮?!沟湮缯咧^司馬也,月酉者謂八月也,至八月而文王果崩。晉室踐阼,累下詔所在發(fā)遣周。周遂輿疾詣洛,泰始三年至。以疾不起,就拜騎都尉,周乃自陳無功而封,求還爵土,皆不聽許。

例句

長慚典午非材職。得就閑官即至公。 韓愈 晉公破賊回重拜臺司以詩示幕中賓客愈奉和

典故
吊魏武

相關(guān)人物
曹操(魏武帝)
 
陸機(jī)


《昭明文選》卷六十晉·陸士衡(機(jī))《吊魏武帝文·序》
「觀其所以顧命冢嗣,貽謀四子,經(jīng)國之略既遠(yuǎn),隆家之訓(xùn)亦弘。又云:『吾在軍中,持法是也。至小忿怒,大過失……?!簧坪踹_(dá)人之讜言矣!聲類曰:『讜,善言也?!怀旨讣颈允舅淖釉唬骸阂岳廴?!』因泣下。傷哉!曩以天下自任,今以愛子托人。傷哉!曩以天下自任,今以愛子托人?!?。又曰:『吾婕妤妓人,皆著銅爵臺。月朝十五,輒向帳作妓。汝等時時登銅爵臺,望吾西陵墓田?!挥衷疲骸衡畔憧煞峙c諸夫人。諸舍中無所為,學(xué)作履組賣也。』」

例句

請君騎馬望西陵,為我殷勤吊魏武 李頎 送劉方平

典故 
加帝腹
 
足加帝腹
 
犯帝坐
 
釣瀨客星
 
犯星夜
 
漢光腹
 
驕同臥
 
踏帝腹
 
御榻星辰動
 
足加劉公腹
 
足加天子腹
 
足磨漢榻
 
共臥加腹
 
星辰凌帝坐

相關(guān)人物
嚴(yán)光


《藝文類聚》卷一〈天部上·星〉~2~
《會稽典錄》曰:嚴(yán)遵字子陵,與世祖俱受業(yè)長安。建武五年,下詔徵遵,設(shè)樂陽明殿。命宴會,暮留宿,遵以足荷上,其夜客星犯天子宿。明旦,太史以聞,上曰:「此無異也,昨夜與嚴(yán)子陵俱臥耳?!?/span>
《后漢書》卷八十三〈逸民列傳·嚴(yán)光〉~2764~
嚴(yán)光字子陵,一名遵,會稽馀姚人也。少有高名,與光武同游學(xué)。及光武即位,乃變名姓,隱身不見。帝思其賢,乃令以物色訪之。后齊國上言:「有一男子,披羊裘釣澤中。」帝疑其光,乃備安車玄纁,遣使聘之。三反而后至。……徒侯霸與光素舊,遣使奉書。使人因謂光曰:「公聞先生至,區(qū)區(qū)欲即詣造,迫于典司,是以不獲。愿因日暮,自屈語言?!构獠磺E,乃投札與之,口授曰:「君房足下:位至鼎足,甚善。懷仁輔義天下悅,阿諛順旨要領(lǐng)絕?!拱缘脮庾嘀?。帝笑曰:「狂奴故態(tài)也。」車駕即日幸其館。光臥不起,帝即其臥所,撫光腹曰:「咄咄子陵,不可相助為理邪?」光又眠不應(yīng),良久,乃張目熟視,曰:「昔唐堯著德,巢父洗耳。士故有志,何至相迫乎!」帝曰:「子陵,我竟不能下汝邪?」于是升輿嘆息而去。復(fù)引光入,論道舊故,相對累日。帝從容問光曰:「朕何如昔時?」對曰:「陛下差增于往?!挂蚬操扰P,光以足加帝腹上。明日,太史奏客星犯御坐甚急。帝笑曰:「朕故人嚴(yán)子陵共臥耳。」除為諫議大夫,不屈,乃耕于富春山,后人名其釣處為嚴(yán)陵瀨焉。建武十七年,復(fù)特徵,不至。年八十,終于家。帝傷惜之,詔下郡縣賜錢百萬、谷千斛。

例句

偶作客星侵帝座,卻應(yīng)虛薄是嚴(yán)光。 司空圖 狂題十八首

醉頭倒向蘆花里,卻笑無端犯客星。 崔道融 釣魚

客星沉夜壑,釣石俯春流。 張繼 題嚴(yán)陵釣臺

人間若有登樓望,應(yīng)怪文星近客星。 張賁 偶約道流終乖文會答皮陸

客星依釣隱,仙石逐槎回。 李德裕 思平泉樹石雜詠一十首釣臺

若值客星去,便應(yīng)隨海槎。 李德裕 臨海太守惠予赤城石報以是詩

彼??托请[,弱植不足援。 李白 書情題蔡舍人雄

若宿嚴(yán)陵瀨,誰當(dāng)是客星。 李頻 送壽昌曹明府

客星空伴使,寒水不成潮。 杜甫 奉贈盧五丈參謀

萬象皆春氣,孤槎自客星。 杜甫 宿白沙驛

長沙才子遠(yuǎn),釣瀨客星懸。 杜甫 寄岳州賈司馬六丈巴州嚴(yán)八使君兩閣老五十韻

西漢親王子,成都老客星。 杜甫 戲題寄上漢中王三首

句踐江頭月,客星臺畔松。 林寬 送李員外頻之建州

終將寵辱輕軒冕,高臥五云為客星。 汪遵 嚴(yán)陵臺

路傍君子莫相笑,天上由來有客星。 羅鄴 行次

莫見今如此,曾為一客星。 高適 遇沖和先生

典故
盤中釣
 
釣魚座上
 
銅盤釣魚

相關(guān)人物
左慈
 
曹操(魏武帝)


《后漢書》卷八十二下《方術(shù)傳·左慈傳》
左慈字元放,廬江人也。少有神道。嘗在司空曹操坐,操從容顧眾賓曰:「今日高會,珍羞略備,所少吳松江鱸魚耳?!狗庞谙伦鴳?yīng)曰:「此可得也。」因求銅盤貯水,以竹竿餌釣于盤中,須臾引一鱸魚出。操大拊掌笑,會者皆驚。操曰:「一魚不周坐席,可更得乎?」放乃更餌鉤沈之,須臾復(fù)引出,皆長三尺馀,生鮮可愛。操使目前鲙之,周浹會者。操又謂曰:「既已得魚,恨無蜀中生姜耳。」

例句

玉管時來鳳,銅盤即釣魚。 王維 贈東岳焦煉師

賣鲊市中何許人,釣魚坐上誰家子。 韓翃 贈別華陰道士

典故  
東皇太乙
 
東君力
  
太乙東皇
  
東皇司春


《藝文類聚》卷三〈歲時部上·春〉~40~
《易緯通卦驗(yàn)》曰:震,東方也。主春分,日出青氣,出直震,此正氣出也。氣出右,萬物半死。氣出左,蛟龍出。震氣不至,則歲中少雷,萬物華而不實(shí),人民疾熱,應(yīng)在其沖。
《楚辭補(bǔ)注》卷一〈離騷經(jīng)·王逸序〉~30~
溘吾游此春宮兮,折瓊枝以繼佩。漢·王逸注:「溘,奄也。春宮,東方青帝舍也。」
《太平御覽》卷十八〈時序部三·春上〉~29~
《月令》曰:「正月之節(jié),日在虛,昏昂中,曉心中,斗建寅位之初,其日甲乙,其帝太皞,其神句芒?!棺ⅲ骸肝籼偸弦阅镜吕^天而王,故為春帝?!?/span>
《楚辭補(bǔ)注》卷二〈九歌·東皇太一〉~57~
漢·王逸注:「太一,星名,天之尊神。祠在楚東,以配東帝,故云東皇?!?/span>
《淮南子》卷三〈天文訓(xùn)〉~88~
東方,木也,其帝太皞,其佐句芒,執(zhí)規(guī)而治春。

例句

青帝于君事分偏,秾堆浮艷倚朱門。 唐彥謙 牡丹

青帝今應(yīng)老,迎新見幾回。 尚顏 除夜

青帝使和氣,吹噓萬國中。 李咸用 春風(fēng)

只見風(fēng)師長占路,不知青帝已行春。 羅隱 自湘川東下立春泊夏口阻風(fēng)登孫權(quán)城

青帝東來日馭遲,煖煙輕逐曉風(fēng)吹。 韋莊 立春

紅芳片片由青帝,忍向西園看落殘。 齊己 湘中春興

典故   
祖龍鞭
 
秦王鞭
 
石橋東望
 
鞭橋
 
東海橋
 
秦帝橋
 
鞭山驅(qū)石
 
秦皇鞭鬼鞭
 
秦皇架石橋
 
秦王樹石橋
  
秦皇驅(qū)峰
 
秦皇驅(qū)山
  
驅(qū)石到海
 
驅(qū)石架津
 
祖龍不成橋
 
相關(guān)人物
秦始皇


晉·伏琛《三齊略記》
秦始皇于海中作石橋,海神為之豎柱。始皇求與相見。神曰:「我形丑,莫圖我形,當(dāng)與帝相見?!鼓巳牒K氖?,見海神,左右莫動手,工人潛以腳畫其狀。神怒曰:「帝負(fù)約,速去?!故蓟兽D(zhuǎn)馬還,前腳猶立,后腳隨崩,僅得登岸。畫者溺死于海,眾山之石皆傾注,今猶岌岌東趣,疑即是也。(據(jù)《五朝小說大觀》本)
《太平御覽》卷四〈天部四·日下〉
《三齊略》:「秦始皇作石橋于海上,欲過??慈粘鎏?。有神人驅(qū)石,去不速,神人鞭之,皆流血,今石橋猶赤色?!?/span>

簡釋

驅(qū)石:喻造橋有如神助。唐杜甫《陪李七司馬造江上觀造竹橋》:“合觀卻笑千年事,驅(qū)石何事到海東?”


例句

誰能求得秦皇術(shù),為我先驅(qū)紫閣峰。 施肩吾 鄠縣村居

逐日巡海右,驅(qū)石駕滄津。 李白 古風(fēng)

合歡卻笑千年事,驅(qū)石何時到海東。 杜甫 陪李八司馬皂江上觀造竹橋即日成往來之人免冬寒入水聊題短作簡李公二首

秦皇虛費(fèi)驅(qū)山力,英風(fēng)一去更無言。 莊南杰 傷歌行

秦皇謾作驅(qū)山計(jì),滄海茫茫轉(zhuǎn)更深。 馬湘 登杭州秦望山

長吉太狂太白顛,二公文陣勢橫前。誰言后代無高手,奪得秦皇鞭鬼鞭。 齊己 謝荊幕孫郎中見示樂府歌集二十八字

煙開秦帝橋,隱隱橫殘虹。 劉長卿 登東海龍興寺高頂望海簡演公

萬里茫茫天塹遙,秦皇底事不安橋。 周匡物 應(yīng)舉題錢塘公館

北軍那奪印,東海漫難橋。 唐彥謙 咸通中始聞褚河南歸葬陽翟是歲上追敘風(fēng)概因成二十韻

自言來此云邊住,曾看秦王樹石橋。 徐凝 寄海嶠丈人

曾見秦皇架石橋,海神忙迫漲驚潮。 徐釣者 自吟

秦王空構(gòu)石,仙島遠(yuǎn)難依。 李嶠

愁約三年外,相迎上石橋。 李昌符 送人入新羅使

祖龍浮海不成橋,漢武尋陽空射蛟。 李白 永王東巡歌十一首

蟾蜍同漢月,螮蝀異秦橋。 顧況 送從兄使新羅

典故
攬須
  
使君于此不凡
 
桓箏
  
桓伊撫箏
 
淚落哀箏曲
 
聞箏墮淚
 
政爾良難君臣事
 
東山老聽桓箏
 
撫箏攬須
 
桓伊哀弦
 
桓伊不凡
 
聞箏

相關(guān)人物
司馬炎(晉武帝)
 
桓伊
 
謝安


《晉書》卷八十一〈桓宣列傳·(族子)桓伊〉~28~
時謝安女婿王國寶專利無檢行,安惡其為人,每抑制之。及孝武末年,嗜酒好內(nèi),而會稽王道子昏醟尤甚,惟狎昵諂邪,于是國寶讒諛之計(jì)稍行于主相之間。而好利險诐之徒,以安功名盛極,而構(gòu)會之,嫌隙遂成。帝召伊飲宴,安侍坐。帝命伊吹笛。伊神色無迕,即吹為一弄,乃放笛云:「臣于箏分乃不及笛,然自足以?合歌管,請以箏歌,并請一吹笛人。」帝善其調(diào)達(dá),乃敕御妓奏笛。伊又云:「御府人于臣必自不合,臣有一奴,善相便串?!沟蹚涃p其放率,乃許召之。奴既吹笛,伊便撫箏而歌怨詩曰:「為君既不易,為臣良獨(dú)難。忠信事不顯,乃有見疑患。周旦佐文武,金縢功不刊。推心輔王政,二叔反流言?!孤暪?jié)慷慨,俯仰可觀。安泣下沾衿,乃越席而就之,捋其須曰:「使君于此不凡!」帝甚有愧色。

簡釋

桓伊箏:詠撫箏,或指心情悲憤。宋陸游《夜聞湖中漁歌》:“悲傷似擊漸離筑,忠憤如撫桓伊箏?!?/p>


例句

謝傅何由接,桓伊定不凡。 劉禹錫 和汴州令狐相公到鎮(zhèn)改月偶書所懷

典故
董賢

相關(guān)人物
劉欣(漢哀帝)
 
董賢


《漢書》卷九十三《佞幸傳·董賢傳》
董賢字圣卿,云陽人也。父恭,為御史,任賢為太子舍人。哀帝立,賢隨太子官為郎。二歲馀,賢傳漏在殿下,為人美麗自喜,哀帝望見,說其儀貌,識而問之,曰:「是舍人董賢邪?」因引上與語,拜為黃門郎,繇是始幸。問及其父為云中侯,即日徵為霸陵令,遷光祿大夫。賢寵愛日甚,為駙馬都尉侍中,出則參乘,入御左右,旬月間賞賜累鉅萬,貴震朝廷。常與上臥起?!再t代明為大司馬衛(wèi)將軍,冊曰:「朕承天序,惟稽古建爾于公,以為漢輔。往悉爾心,統(tǒng)辟元戎,折沖綏遠(yuǎn),匡正庶事,允執(zhí)其中。天下之眾,受制于朕,以將為命,以兵為威,可不慎與!」是時賢年二十二,雖為三公,常給事中,領(lǐng)尚書,百官因賢奏事。以父恭不宜在卿位,徙為光祿大夫,秩中二千石。弟寬信代賢為駙馬都尉。董氏親屬皆侍中諸曹奉朝請,寵在丁、傅之右矣。 ……即日賢與妻皆自殺,家惶恐夜葬。莽疑其詐死,有司奏請發(fā)賢棺,至獄診視。

例句

向使逢著漢帝憐,董賢氣咽不能語。 岑參 醉后戲與趙歌兒

董賢三公誰復(fù)惜,侯景九錫行可嘆。 韓愈 永貞行

典故
董賢女弟

相關(guān)人物
劉欣(漢哀帝)
 
董賢


《漢書》卷九十三《佞幸傳·董賢傳》
賢寵愛日甚,為駙馬都尉侍中,出則參乘,入御左右,旬月間賞賜累鉅萬,貴震朝廷。……又召賢女弟以為昭儀,位次皇后,更名其舍為椒風(fēng),以配椒房云。昭儀及賢與妻旦夕上下,并侍左右。賞賜昭儀及賢妻亦各千萬數(shù)。

例句

董賢女弟在椒風(fēng),窈窕繁華貴后宮。 崔國輔 白纻辭二首之二

典故
洞庭張樂
 
軒轅張樂

相關(guān)人物
黃帝


《莊子集釋》卷五下〈外篇·天運(yùn)〉~50~
北門成問于黃帝曰:「帝張咸池之樂于洞庭之野,吾始聞之懼,復(fù)聞之怠,卒聞之而惑;蕩蕩默默,乃不自得?!?/span>

例句

猶疑帝軒轅,張樂就空曠。 韓愈 岳陽樓別竇司直

典故
李少卿
   
相關(guān)人物
劉徹(漢武帝)
 
李陵


《史記》卷一○九《李將軍列傳》附《李陵傳》
李陵既壯,選為建章監(jiān),監(jiān)諸騎。善射,愛士卒。天子以為李氏世將,而使將八百騎。嘗深入匈奴二千馀里,過居延視地形,無所見虜而還。拜為騎都尉,將丹陽楚人五千人,教射酒泉、張掖以屯衛(wèi)胡。數(shù)歲,天漢二年秋,貳師將軍李廣利將三萬騎擊匈奴右賢王于祁連天山,而使陵將其射士步兵五千人出居延北可千馀里,欲以分匈奴兵,毋令專走貳師也。陵既至期還,而單于以兵八萬圍擊陵軍。陵軍五千人,兵矢既盡,士死者過半,而所殺傷匈奴亦萬馀人。且引且戰(zhàn),連斗八日,還未到居延百馀里,匈奴遮狹絕道,陵食乏而救兵不到,虜急擊招降陵。陵曰:「無面目報陛下。」遂降匈奴。其兵盡沒,馀亡散得歸漢者四百馀人。

例句

不是史遷書與說,誰知孤負(fù)李陵心。 司空圖 狂題十八首之三

亭伯去安在,李陵降未歸。 李白 奔亡道中五首之二

降虜將軍思,窮秋遠(yuǎn)客情。 杜牧

都尉出居延,強(qiáng)兵集五千。 楊凝 從軍行

錦字竇車騎,胡笳李少卿。 武元衡 石州城

李陵甘此沒,惆悵漢公卿。 盧綸 從軍行

塞北草生蘇武泣,隴西云起李陵悲。 胡曾 交河塞下曲

因嗟李陵苦,祗得沒蕃名。 貫休 古塞上曲七首之七

玉榼酒頻傾,論功笑李陵。 馬戴 邊將

典故
煮豆
 
七步才
    
七步詠
  
豆萁才敏
 
豆萁煎正泣
 
豆萁篇
 
七步賦
 
七步詩成
 
萁燃
   
七步子建詩
 
子建詩成幾步

相關(guān)人物
曹丕(魏文帝)
 
曹植


《世說新語箋疏》上卷下〈文學(xué)〉~244~
文帝(曹丕)嘗令東阿王(曹植)七步中作詩,不成者行大法。應(yīng)聲便為詩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為汁。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慚色。
《昭明文選》卷六十〈行狀吊文祭文·行狀·齊竟陵文宣王行狀〉~257~
公道亞生知,照鄰幾庶。孝始人倫,忠為令德,公實(shí)體之,非毀譽(yù)所至。天才博贍,學(xué)綜該明。至若曲臺之禮,九師之易。樂分龍趙,詩析齊韓。陳農(nóng)所未究,河間所未輯。有一于此,罔不兼綜者與!昔沛獻(xiàn)訪對于云臺,東平齊聲于楊史,淮南取貴于食時,陳思見稱于七步,方斯蔑如也。唐·李善注引《世說》曰:「魏文帝令陳思王七步成詩,詩曰:萁在灶下然,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簡釋

七步詠:指人才思敏捷,才氣過人。唐于志寧《冬日宴群公于宅各賦一字得杯》:“俱裁七步詠,同傾三雅杯?!?/p>

萁燃:喻兄弟相逼,或喻內(nèi)部不和。清黃蜜來《寄懷昌大風(fēng)》:“屐雖齒折誠何礙,吟到其燃未免猜。”


例句

俱裁七步詠,同傾三雅杯。 于志寧 冬日宴群公于宅各賦一字得杯

豆萁才敏俊,羽獵正崢嶸。 元稹 答姨兄胡靈之見寄五十韻

萬言不加點(diǎn),七步猶嫌遲。 岑參 送張直公歸南鄭拜省

天子三章傳,陳王七步才。 李嶠

九卿領(lǐng)徐方,七步繼陳思。 李白 感時留別從兄徐王延年從弟延陵

君看將相才多少,兩首詩成七步間。 薛能 和府帥相公

《漢語大詞典》:賡載(賡載)
(1).謂相續(xù)而成。書·益稷:“ 皋陶 拜手稽首,颺言曰:‘念哉,率作興事,慎乃憲欽哉,屢省乃成欽哉?!速s載歌曰:‘元首明哉,股肱良哉,庶事康哉?!?孔 傳:“賡,續(xù);載,成也?!?br />(2).多用指詩詞唱和。 宋 劉克莊 《念奴嬌·丙午鄭少師生日》詞:“火德中天,客星一夕,草草聊同宿。重來凝碧,依然賡載相屬?!?a href='Query.aspx?type=poem&id=198789' target='_blank'>《宋史·樂志九》:“君臣賡載,夷夏肅清。本支百世,持盈守成。”
《漢語大詞典》:雨簾云棟(雨簾雲(yún)棟)
唐 王勃 《滕王閣》詩:“晝棟朝飛南浦云,朱簾暮捲西山雨?!焙笠蛞浴坝旰熢茥潯毙稳莞叱ㄈA美的樓閣。 宋 徐寶之 《水調(diào)歌·湘陰簿新居》詞:“雨簾云棟深窈,歌笑靄春生?!?/div>
《漢語大詞典》:典午
(1).“司馬”的隱語。三國志·蜀志·譙周傳:“ 周 語次,因書版示 立 曰:‘典午忽兮,月酉沒兮?!湮缯?,謂 司馬 也;月酉者,謂八月也。至八月而 文王 ( 司馬昭 )果崩?!?晉 帝姓 司馬 氏,后因以“典午”指 晉 朝。晉書·安帝恭帝紀(jì)論:“是以 宋高 非典午之臣, 孫恩 豈金行之寇?!?明 胡應(yīng)麟 少室山房筆叢·史書佔(zhàn)畢四:“當(dāng)涂為 魏 ,典午為 晉 ,世率知之,而意義出處,或未明了。案……典,司也;午,馬也。” 柳亞子 《南社會于虎丘之張東陽祠,詩以紀(jì)之》:“莫笑過江典午鯽,豈無橫槊 建安 才!”
(2).“司馬”的隱語。指司馬之官職。 北周 庾信 《哀江南賦》:“居笠轂而掌兵,出蘭池而典午。” 唐 顏真卿 《鮮于公神道碑銘》:“ 邵陽 典午, 漢陽 紆組?!?宋 陸游 老學(xué)庵筆記卷十:“ 宋文安公 《自禁庭謫鄜畤》詩云:‘九月一日奉急宣,連忙趨至閤門前。忽為典午知何罪,謫向 鄜州 更憮然!’蓋當(dāng)時謫黜者,召至閤門受命乃行也。”
分類:司馬官職
《國語辭典》:客星  拼音:kè xīng
1.沒有固定軌道、周期,突然出現(xiàn)的亮星。古代常指新星和彗星?!妒酚?。卷二七。天官書》:「客星出天庭,有奇令。」《南史。卷二。宋文帝本紀(jì)》:「九月丙辰,有客星在北斗,因?yàn)殄??!?br />2.古代認(rèn)為不屬本座的外來亮星代表造訪的客人。后借指來訪的賓客。明。葉憲祖《易水寒》第二折:「塵筵躬灑,專候客星來?!?/div>
《漢語大詞典》:東帝(東帝)
(1).東方的帝王。 戰(zhàn)國 時 齊湣王 自稱。呂氏春秋·孝行:“ 齊 以東帝困於天下。” 高誘 注:“ 齊 湣 王僭 號於東,民不順之,故困於天下。”史記·魏世家:“﹝ 魏昭王 ﹞八年, 秦昭王 為西帝, 齊湣王 為東帝,月餘,皆復(fù)稱王歸帝。”
(2).東方的帝王。 漢景帝 時 吳王 劉濞 自稱。漢書·吳王劉濞傳:“宗正以親故,先入見,諭 吳王 拜受詔。 吳王 ……笑而應(yīng)曰:‘我已為東帝,尚誰拜?’”
(3).東方的帝王。 唐 代 南詔 閤羅鳳 的稱號。新唐書·南詔傳:“ 閤羅鳳 斂戰(zhàn)胔,筑京觀,遂北臣 吐蕃 , 吐蕃 以為弟……給金印,號‘東帝’?!币嘁源钙矕|方的政權(quán)。 宋 陳經(jīng)國 《沁園春·丁酉年感事》詞:“悵晨星殘?jiān)?,北州豪杰,西風(fēng)斜日,東帝江山?!?br />(4).司春之神東方 青帝 的省稱。 宋 戴炳 《初冬梅花偷放頗感》詩:“妝點(diǎn)南枝無數(shù)雪,探支東帝幾分春?!?宋 羅燁 醉翁談錄·煙花詩集:“東帝初無厚薄情,惡花隨分也能春?!?/div>
《國語辭典》:東皇(東皇)  拼音:dōng huáng
春神。唐。杜甫幽人〉詩:「風(fēng)帆倚翠蓋,暮把東皇衣。」
分類:天神司春
《漢語大詞典》:東皇太一(東皇太一)
古代傳說中的天神名。文選·屈原〈九歌·東皇太一〉 唐 呂向 題注:“太一,星名,天之尊神,祠在 楚 東,以配 東帝 ,故云 東皇 ?!?/div>
分類:天神題注
《漢語大詞典》:青帝
(1).我國古代神話中的五天帝之一,是位于東方的司春之神,又稱 蒼帝 、 木帝 。史記·封禪書:“ 秦宣公 作 密畤 於 渭 南,祭 青帝 ?!?唐 黃巢 《題菊花》詩:“他年我若為 青帝 ,報與桃花一處開?!?清 秋瑾 《憤時迭前韻》之二:“一線光明放異芽,欲同 青帝 鬭春華?!?br />(2).道教以為木星中有九 青帝 ,并受事于中央 青皇 。云笈七籤卷二五:“木星有九門,門內(nèi)有九 青帝 ,其一帝輒備一門,以奉承於中央 青皇 上真大君 也?!?/div>
《漢語大詞典》:青皇
(1).即 青帝 。 明 倪元璐 《皇極門頒歷作》詩:“ 黑帝 威初試, 青皇 位早傳?!?清 金人瑞 《休問》詩:“作書何計(jì)通天上,自別 青皇 墮淚多。”參見“ 青帝 ”。
(2).道教以為 青皇 是木星中統(tǒng)率九 青帝 的上皇。云笈七籤卷二五:“ 青皇 者,東方之上真始精之尊神也。出入玉清,與高上為友也。其門內(nèi) 青帝 ……并受事於中央 青皇 也?!眳⒁姟?青帝 ”。
《漢語大詞典》:青帝
(1).我國古代神話中的五天帝之一,是位于東方的司春之神,又稱 蒼帝 、 木帝 。史記·封禪書:“ 秦宣公 作 密畤 於 渭 南,祭 青帝 ?!?唐 黃巢 《題菊花》詩:“他年我若為 青帝 ,報與桃花一處開?!?清 秋瑾 《憤時迭前韻》之二:“一線光明放異芽,欲同 青帝 鬭春華?!?br />(2).道教以為木星中有九 青帝 ,并受事于中央 青皇 。云笈七籤卷二五:“木星有九門,門內(nèi)有九 青帝 ,其一帝輒備一門,以奉承於中央 青皇 上真大君 也。”
《漢語大詞典》:祖龍浮海(祖龍浮海)
傳說 秦始皇 于海中作石橋,海神為之豎柱, 始皇 求與相見,神言己貌丑,莫圖其形,當(dāng)與帝相見。 始皇 入海見海神,工人潛以腳畫其狀,海神怒,斥帝速去。 始皇 轉(zhuǎn)馬急返,僅得登岸,畫者溺死于海,眾山之石皆傾注。見《三齊略記》。 唐 李白 《永王東巡歌》之九:“ 祖龍 浮海不成橋, 漢武 尋陽 空射蛟。”
《國語辭典》:秦橋(秦橋)  拼音:qín qiáo
秦始皇為過海觀日所造的橋。參見「鞭石成橋」條。唐。李賀 古悠悠行:「海沙變成石,魚沫吹秦橋。」
《國語辭典》:秦王構(gòu)石(秦王構(gòu)石)  拼音:qín wáng gòu shí
形容秦始皇造橋有如神助而成橋的神奇。參見「鞭石成橋」條。
《漢語大詞典》:鞭石
(1).藝文類聚卷七九引 晉 伏琛 《三齊略記》:“ 始皇 作石橋,欲過海觀日出處。于時有神人,能驅(qū)石下海, 城陽 一山石,盡起立。嶷嶷東傾,狀似相隨而去。云石去不速,神人輒鞭之,盡流血,石莫不悉赤,至今猶爾。”后遂以“鞭石”為神助的典故。 北周 庾信 《哀江南賦》:“東門則鞭石成橋,南極則鑄銅為柱。” 宋 蘇軾 《兩橋詩·西新橋》:“岌岌類鞭石,山川非 會稽 ?!?元 陳樵 《蔗庵賦》:“ 秦 人鞭石而望洋, 謝娥 入海而增喟?!?明 王世貞 《太和即事》詩之一:“路疑鞭石就,室似鑿空懸?!?br />(2).相傳 難留城 (今 湖北 宜昌 )山上有一石洞,洞中有兩塊大石,俗名陰陽石。陰石常濕,陽石常燥。每遇水旱不調(diào),百姓便進(jìn)洞祈福。天旱則鞭打陰石得雨,雨多則鞭打陽石天晴。事見 北魏 酈道元 《水經(jīng)注·夷水》。后作為乞求晴雨和洽的典故。 北周 庾信 《和樂儀同苦熱》:“鞭石未成雨,鳴鳶不起風(fēng)?!?唐 杜甫 《雷》之二:“暴尪或前聞,鞭石非稽古。”
《漢語大詞典》:鞭血
借指戰(zhàn)爭。 唐 鮑溶 《述德上太原嚴(yán)南書綬》詩:“終古鞭血地,到今耕稼繁?!?/div>
分類:戰(zhàn)爭
《漢語大詞典》:驅(qū)石(驅(qū)石)
指神助 秦始皇 驅(qū)石造橋的典故。典出藝文類聚卷七九引 晉 伏琛 《三齊略記》:“ 始皇 作石橋,欲過海觀日出處,于時有神人,能驅(qū)石下海, 城陽 一山石,盡起立……云石去不速,神人輒鞭之,盡流血,石莫不悉赤?!?唐 李白 《古風(fēng)》之四八:“逐日巡海右,驅(qū)石駕滄津。” 唐 杜甫 《陪李七司馬皂江山觀造竹橋》詩:“合歡卻笑千年事,驅(qū)石何時到東海?!?元 郝經(jīng) 《秋興》詩之三:“翩翩精衛(wèi)休填海,驅(qū)石 秦 人已斷鞭。”
《漢語大詞典》:攬桓須(攬桓須)
晉 謝安 功名盛極時,遭到構(gòu)陷,見疑于 晉 孝武帝 。一天, 孝武帝 命 桓伊 吹笛, 桓伊 吹完一曲以后,又撫箏而歌怨詩:“為君既不易,為臣良獨(dú)難。忠信事不顯,乃有見疑患?!痹谧?謝安 感動得泣下沾襟,“乃越席而就之,捋其鬚曰:‘使君於此不凡!’” 孝武帝 也面有愧色。見《晉書·桓伊傳》。后用為忠而見疑的典故。 宋 蘇軾 《次韻和劉貢父登黃鶴樓見寄并寄子由》之二:“不矜持 漢 節(jié),猶喜攬 桓 須?!?/div>
《漢語大詞典》:桓伊箏
見“ 桓郎笛 ”。
《漢語大詞典》:桓郎笛
《晉書·桓伊傳》載, 桓伊 為 江州 刺史,善吹笛,獨(dú)擅 江 左。 謝安 位顯功盛,為人所讒, 孝武帝 疑之。會帝召 伊 飲宴, 安 侍坐。帝命 伊 吹笛,吹一弄后, 伊 請彈箏,而歌《怨詩》曰:“為君既不易,為臣良獨(dú)難,忠信事不顯,乃有見疑患。”聲節(jié)慷慨。 安 泣下沾衿,乃越席捋其須曰:“使君于此不凡!”帝甚有愧色。后因以“桓郎笛”為巧用樂曲傳達(dá)心曲的典故。 宋 劉克莊 《水龍吟·徐仲晦方蒙仲各和余去歲笛字韻為壽戲答二君》詞:“笑 謝公 曠達(dá),暮年垂淚,聽 桓郎 笛。” 清 趙翼 《六哀詩·阿文成公》:“敢撫 桓伊 箏,聊破彌遠(yuǎn)鉆?!?清 徐夔 《聞笛有憶》詩:“誰將清夜 桓伊 笛,吹入 山陽 向秀 心。”參見“ 桓伊三弄 ”。
《國語辭典》:李陵  拼音:lǐ líng
人名。(?~西元前74)字少人,李廣孫。武帝時,任騎都尉。天漢二年(西元前99),率五千步兵,力戰(zhàn)匈奴十馀萬人,終因寡不敵眾,力竭而降,武帝怒而誅其全家。李陵居匈奴二十馀年后去世。
《漢語大詞典》:都尉
(1).官名。 戰(zhàn)國 時始置。 秦 滅六國,遂以其地為郡,置郡守、丞、尉。尉典兵,是比將軍略低的武官。
(2).官名。 漢景帝 時改 秦 之郡尉為都尉,輔佐郡守并掌全郡的軍事。 武帝 又置關(guān)都尉、農(nóng)都尉、屬國都尉于各要地。又中央官職中有水衡都尉;執(zhí)行臨時職務(wù)的有搜粟都尉、協(xié)律都尉等,亦 武帝 所設(shè)。
(3).官名。 唐 代有輕車都尉、騎都尉等,皆勛官。
(4).官名。 清 代三、四品武職之階官亦以都尉為稱號。參閱漢書·百官公卿表上、文獻(xiàn)通考·職官十三。
(5).復(fù)姓。 漢 有 都尉朝 。見漢書·孔安國傳。
《漢語大詞典》:降虜(降虜)
俘虜。《漢書·公孫弘傳贊》:“ 衞青 奮於奴僕, 日磾 出於降虜,斯亦曩時版筑飯牛之朋已。”后漢書·耿弇傳:“ 子輿 弊賊,卒為降虜耳。” 唐 白行簡 《李都尉重陽日得蘇屬國書》詩:“降虜意何如,窮荒九月初。” 明 沈德符 野獲編補(bǔ)遺·兵部·家丁:“每當(dāng)大敵,用以陷陣,其善戰(zhàn)者多以首功自奮,間至登壇,亦有以降虜效順者。”
分類:俘虜
《漢語大詞典》:七步
相傳 三國 魏 曹植 七步成詩,后常以“七步”形容才思敏捷。 南朝 梁 任昉 《齊竟陵文宣王行狀》:“ 淮南 取貴於食時, 陳思 見稱於七步,方斯蔑如也。” 明徐復(fù)祚《紅梨記·逼試》:“可惜他才高七步,賦埒《兩都》,錦心繡腹,隱豹鳳雛,卻為柳營花陣都擔(dān)誤。”《平山冷燕》第八回:“故有時而名成七步,有時而倚馬萬言。”參見“ 七步成詩 ”。
《國語辭典》:七步成詩(七步成詩)  拼音:qī bù chéng shī
三國魏文帝令其弟曹植七步中作詩,若無法完成,將處以重刑。曹植出口成章,在七步之內(nèi)吟成詩篇:「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為汁,萁在釜底然,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見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xué)》。后用以形容運(yùn)思敏捷,有才氣。如:「王先生才高八斗,七步成詩,真不愧是詩詞名家?!?/div>
《國語辭典》:七步成詩(七步成詩)  拼音:qī bù chéng shī
三國魏文帝令其弟曹植七步中作詩,若無法完成,將處以重刑。曹植出口成章,在七步之內(nèi)吟成詩篇:「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為汁,萁在釜底然,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見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xué)》。后用以形容運(yùn)思敏捷,有才氣。如:「王先生才高八斗,七步成詩,真不愧是詩詞名家?!?/div>
《漢語大詞典》:七步詩
詩篇名。三國魏曹植作。相傳魏文帝曹丕欲加害其弟曹植,命他七步之內(nèi)作一詩,否則處死。曹植應(yīng)聲成詩,詩為:“煮豆持作羹,漉豉以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丕聽后慚愧,赦免了曹植。
《漢語大詞典》:豆萁才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文學(xué):“ 文帝 嘗令 東阿王 七步中作詩,不成者行大法。應(yīng)聲便為詩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慚色?!焙笠浴岸馆讲拧庇鞑潘济艚?。 唐 元稹 《答姨兄胡靈之見寄五十韻》:“豆萁才敏儁,羽獵正崢嶸?!?/div>
分類:才思敏捷
《國語辭典》:煮豆燃萁  拼音:zhǔ dòu rán qí
萁,大豆的莖。三國魏文帝曹丕妒嫉其弟曹植的才能而欲加害,命曹植在七步之內(nèi)完成一首詩,曹植便作〈七步詩〉一首:「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為汁。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見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xué)》。后用煮豆燃萁比喻兄弟相迫,骨肉相殘?!队讓W(xué)瓊林。卷四。花木類》:「煮豆燃萁,比兄殘弟?!挂沧鳌溉驾街蠖埂埂?/div>
《國語辭典》:相煎何急  拼音:xiāng jiān hé jí
比喻彼此地位同等,關(guān)系密切,卻相逼過甚。參見「相煎太急」條。
分類:迫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