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羊玄保
賭宣城
楊玄寶
相關人物
《宋書》卷五十四《羊玄保傳》
玄保入為黃門侍郎。善弈棋,棋品第三。太祖與賭郡,戲勝,以補宣城太守。
例句
棋功過卻楊玄寶,易義精于梅子真。
他時謁帝銅池曉,便賭宣城太守無。
典故杜后生齒
相關人物司馬衍(晉成帝)
晉成帝皇后杜氏
《晉書》卷三十二《后妃傳下·成恭杜皇后傳》
「成恭杜皇后諱陵陽,京兆人,鎮(zhèn)南將軍預之曾孫也。父乂,見外戚傳。成帝以后奕世名德,咸康二年備禮拜為皇后,即日入宮。帝御太極前殿,群臣畢賀,晝漏盡,懸籥,百官乃罷。后少有姿色,然長猶無齒,有來求婚者輒中止。及帝納采之日,一夜齒盡生。」
《后漢書》卷二十七《杜林傳》
「杜林字伯山,扶風茂陵人也。父鄴,成哀閒為涼州刺史。林少好學沈深,家既多書,又外氏張竦父子喜文采,林從竦受學,博洽多聞,時稱通儒?!埂腹馕渎劻忠堰€三輔,乃徵拜侍御史,引見,問以經書故舊及西州事,甚悅之,賜車馬衣被。群寮知林以名德用,甚尊憚之。京師士大夫,咸推其博洽。」「明年,大議郊祀制,多以為周郊后稷,漢當祀堯。詔復下公卿議,議者僉同,帝亦然之。林獨以為周室之興,祚由后稷,漢業(yè)特起,功不緣堯。祖宗故事,所宜因循。定從林議?!?/span>
《后漢書》卷二十七《杜林傳》
「杜林字伯山,扶風茂陵人也。父鄴,成哀閒為涼州刺史。林少好學沈深,家既多書,又外氏張竦父子喜文采,林從竦受學,博洽多聞,時稱通儒?!埂腹馕渎劻忠堰€三輔,乃徵拜侍御史,引見,問以經書故舊及西州事,甚悅之,賜車馬衣被。群寮知林以名德用,甚尊憚之。京師士大夫,咸推其博洽?!?/span>
典故 伏轅駒
服轅駒
短轅駒
相關人物劉徹(漢武帝)
田鼢
竇嬰
《史記》卷一百七〈魏其武安侯列傳〉~285~
魏其之東朝,盛推灌夫之善,言其醉飽得過,乃丞相以他事誣罪之。武安又盛毀灌夫所為橫恣,罪逆不道。魏其度不可柰何,因言丞相短。武安曰:「天下幸而安樂無事,鼢得為肺腑,所好音樂狗馬田宅。鼢所愛倡優(yōu)巧匠之屬,不如魏其、灌夫日夜招聚天下豪桀壯士與論議,腹誹而心謗,不仰視天而俯畫地,辟倪兩宮閒,幸天下有變,而欲有大功。臣乃不知魏其等所為?!褂谑巧蠁柍迹骸竷扇耸胧??」御史大夫韓安國曰:「魏其言灌夫父死事,身荷戟馳入不測之吳軍,身被數十創(chuàng),名冠三軍,此天下壯士,非有大惡,爭杯酒,不足引他過以誅也。魏其言是也。丞相亦言灌夫通奸猾,侵細民,家累巨萬,橫恣潁川,淩轢宗室,侵犯骨肉,此所謂『枝大于本,脛大于股,不折必披』,丞相言亦是。唯明主裁之?!怪骶舳嘉炯橱鍪俏浩?。內史鄭當時是魏其,后不敢堅對。馀皆莫敢對。上怒內史曰:「公平生數言魏其、武安長短,今日廷論,局趣效轅下駒,吾并斬若屬矣?!?/span>
《漢書》卷五十二〈竇田灌韓列傳·灌夫〉~2389~
嬰東朝,盛推夫善,言其醉飽得過,乃丞相以它事誣罪之。鼢盛毀夫所為橫恣,罪逆不道。嬰度無可奈何,因言鼢短。鼢曰:「天下幸而安樂無事,鼢得為肺附,所好音樂狗馬田宅,所愛倡優(yōu)巧匠之屬,不如魏其、灌夫日夜招聚天下豪桀壯士與論議,腹誹而心謗,卬視天,俛畫地,辟睨兩宮間,幸天下有變,而欲有大功。臣乃不如魏其等所為?!股蠁柍迹骸竷扇耸胧牵俊褂反蠓蝽n安國曰:「魏其言灌夫父死事,身荷戟馳不測之吳軍,身被數十創(chuàng),名冠三軍,此天下壯士,非有大惡,爭柸酒,不足引它過以誅也。魏其言是。丞相亦言灌夫通奸猾,侵細民,家累巨萬,橫恣潁川,輘轢宗室,侵犯骨肉,此所謂『支大于干,脛大于股,不折必披』。丞相言亦是。唯明主裁之。」主爵都尉汲黯是魏其。內史鄭當時是魏其,后不堅。馀皆莫敢對。上怒內史曰:「公平生數言魏其、武安長短,今日廷論,局趣效轅下駒,吾并斬若屬矣!」即罷起入,上食太后。太后亦已使人候司,具以語太后。太后怒,不食,曰:「我在也,而人皆藉吾弟,令我百歲后,皆魚肉之乎!且帝寧能為石人邪!此特帝在,即錄錄,設百歲后,是屬寧有可信者乎?」上謝曰:「俱外家,故廷辨之。不然,此一獄吏所決耳?!故菚r郎中令石建為上分別言兩人。
例句
贈爾秦人策,莫鞭轅下駒。
出塵皆野鶴,歷塊匪轅駒。
意超海上鷹,運局轅下駒。
典故 烏鵲南飛
人生幾何
棲不穩(wěn)
鵲南飛
繞枝三匝
烏鵲繞枝
繞樹難
繞鵲
繞疏枝
南飛驚鵲
鵲驚
鵲無枝
南枝鵲繞
鵲棲
鵲繞
繞樹
繞枝飛鵲
鵲飛
三繞枝
相關人物曹操(魏武帝)
《昭明文選》卷二十七〈詩戊·樂府上 ·樂府二首〉~28~
〈短歌行〉:「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沈吟至今。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時可掇?憂從中來,不可斷絕。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闊談宴,心念舊恩。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span>
例句
寂寞青陵臺上月,秋風滿樹鵲南飛。
中秋朗月靜天河,烏鵲南飛客恨多。
砧杵寥寥秋色長,繞枝寒鵲客情傷。
丹桂影空蟾有露,綠槐陰在鵲無枝。
鵲驚初泛濫,鴻思共裴回。
鵲繞驚還止,蟲吟思不喧。
繞樹無依月正高,鄴城新淚濺云袍。
還同月下鵲,三繞未安枝。
素娥嘗藥去,烏鵲繞枝驚。
行樂及時時已晚,對酒當歌歌不成。
斗斜人更望,月細鵲休飛。
檻束哀猿叫,枝驚夜鵲棲。
同悲鵲繞樹,獨坐雁隨陽。
何啻飛三匝,猶言未得枝。
昨夜明月滿,中心如鵲驚。
莫怪天涯棲不穩(wěn),托身須是萬年枝。
棲枝猶繞鵲,遵渚未來鴻。
今夜南枝鵲,應無繞樹難。
素風啼迥堞,驚月繞疏枝。
典故祝堯
華封祝
華封人
封人祝
祝華封
祝帝堯
封人祝堯
貴壽多男
唐堯壽
多壽多福多男
相關人物堯
華封人
《莊子集釋》卷五上〈外篇·天地〉~420~
堯觀乎華,華封人曰:「嘻,圣人!請祝圣人?!埂甘故ト藟邸!箞蛟唬骸皋o。」「使圣人富。」堯曰:「辭?!埂甘故ト硕嗄凶?。」堯曰:「辭。」封人曰:「壽,富,多男子,人之所欲也。女獨不欲,何邪?」堯曰:「多男子則多懼,富則多事,壽則多辱。是三者,非所以養(yǎng)德也,故辭?!狗馊嗽唬骸甘家参乙耘疄槭ト诵?,今然君子也。天生萬民,必授之職。多男子而授之職,則何懼之有!富而使人分之,則何事之有!夫圣人,鶉居而鷇食,鳥行而無彰;天下有道,則與物皆昌;天下無道,則脩德就閒;千歲厭世,去而上仙;乘彼白云,至于帝鄉(xiāng);三患莫至,身常無殃,則何辱之有!」封人去之,堯隨之,曰:「請問。」封人曰:「退已!」
《世說新語箋疏》下卷下〈排調〉~79~
元帝皇子生,普賜群臣。殷洪喬謝曰:「皇子誕育,普天同慶。臣無勛焉,而猥頒厚賚?!怪凶谛υ唬骸复耸仑M可使卿有勛邪?」
典故方朔去
迎方朔
相關人物劉轍(漢武帝)
東方朔
《太平廣記》卷三〈神仙三·漢武帝〉~22~
帝既見王母及上元夫人,乃信天下真有神仙之事。其后,帝以王母所授《五貞圖》、《靈光經》及上元夫人所授《六甲靈飛十二事》自撰集為一卷,及諸經圖,皆奉以黃金之箱封,以白玉之函,以珊瑚為軸,紫錦為囊,安著柏梁臺上。數自齋潔朝拜,燒香灑掃,然后乃執(zhí)省焉。帝自受法,出入六年,意旨清暢,高韻自許,為神真見降,必當度世。恃此不修至德,更興起臺館,勞弊萬民,坑將殺服,遠征夷狄,路盈怒嘆,流血膏城,每事不從。至太初元年十一月乙酉,天火燒柏梁臺,《真形圖》靈飛經錄十二事《靈光經》,及自撰所受,凡十四卷,并函并失。王母當知武帝不能從訓,故火災爾。其后,東方朔一旦乘龍飛去。同朝之人見從西北上冉冉,仰望良久,大霧覆之,不知所適。
例句
王母不來方朔去,更須重見李夫人。
青牛到日迎方朔,丹灶開時共稚川。
《史記》卷二十八《封禪書》
「自威、宣、燕昭使人入海求蓬萊、方丈、瀛洲。此三神山者,其傅在勃海中,去人不遠;患且至,則船風引而去。蓋嘗有至者,諸仙人及不死之藥皆在焉。其物禽獸盡白,而黃金銀為宮闕。未至,望之如云;及到,三神山反居水下。臨之,風輒引去,終莫能至云。世主莫不甘心焉。及至秦始皇并天下,至海上,則方士言之不可勝數。始皇自以為至海上而恐不及矣,使人乃赍童男女入海求之?!?/span>
典故西園飛蓋
飛蓋西園
西園蓋
飛蓋相從
飛蓋南園
相關人物曹丕(魏文帝)
《昭明文選》卷二十〈詩甲·公宴·公宴詩〉~943~
公子敬愛客,終宴不知疲。清夜游西園,飛蓋相追隨。明月澄清景,列宿正參差。秋蘭被長阪,朱華冒綠池。潛魚躍清波,好鳥鳴高枝。神飆接丹轂,輕輦隨風移。飄飖放志意,千秋長若斯。
《昭明文選》卷二十二、三國魏·曹丕《芙蓉池作》
乘輦夜行游,逍遙步西園。
《昭明文選》卷三十、南朝宋·沈約《應王中丞思遠詠月》
「高樓切思婦,西園游上才?!固?#183;呂向注:「西園謂魏氏鄴都之西園也。文帝每以月夜集文人才子共游于西園?!?/span>
例句
西園置酒地,日夕簪裾列。
東壁圖書府,西園翰墨林。
千秋谷門外,明月照西園。
城郭為虛人代改,但有西園明月在。
我祖西園事,言之獨傷懷。
暫弭西園蓋,言事東皋粟。
因絕西園賞,臨風一詠詩。
相去千馀里,西園明月同。
西園有明月,修竹韻悲風。
更待西園月,金尊樂未終。
北堂未安寢,西園聊騁望。
西園宴公子,北里召王侯。
西園徒自賞,南飛終未安。
《漢書》卷四《文帝紀》
「九月,初與郡守為銅虎符、竹使符?!?jié)h·應劭注:「銅虎符第一至第五,國家當發(fā)兵遣使者,至郡合符,符合乃聽受之。竹使符皆以竹箭五枚,長五寸,鐫刻篆書,第一至第五。」唐·顏師古注:「與郡守為符者,謂各分其半,右留京師,左以與之。」
《昭明文選》卷六十〈行狀吊文祭文·吊文·吊曹操文〉~2594~
而見魏武帝〈遺令〉,愾然嘆息,傷懷者久之?!衷唬骸肝徭兼ゼ巳耍灾~爵臺?!褂衷疲骸糕畔憧煞峙c諸夫人。諸舍中無所為,學作履組賣也。」
例句
平陽拊背穿馳道,銅雀分香下璧門。
咸池升日慶,銅雀分香悲。
英雄亦到分香處,能共常人較幾多。
《初學記》卷九
王隱《晉書》:武帝太始七年三月,詔大官減膳。……咸寧四年,有獻雉頭裘者。上曰:「異服奇裘,典制所禁也。其于前殿燒裘,敕有異服者,依禮致罪?!?/span>
例句
漢文宜惜露臺費,晉武須焚前殿裘。
河宗來獻寶,天子命焚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