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1042,分70頁顯示  上一頁  24  25  26  27  28  30  31  32  33 下一頁
詞典(續(xù)上)
緇帶
紙帶
帶手
帶挾
帶狀
發(fā)帶
八帶魚
衣帶書
雜帶
玉帶羹
余帶
御仙帶
弁帶
表帶
釵帶
《駢字類編》:緇帶(緇帶)
儀禮士冠禮見素鞸下。
又注:緇帶,黑繒帶也。
《高級漢語詞典》:紙帶  拼音:zhǐ dài
通過部分或全部穿孔來表示數(shù)據(jù)的紙條
分類:紙帶
《國語辭典》:帶手(帶手)  拼音:dài shǒu
俗稱飯鋪用的抹布。如:「這桌子那么臟,拿個帶手來擦擦?!挂沧鳌复帧?。
分類:抹布
《國語辭典》:帶挾(帶挾)  拼音:dài jiá
攜帶?!段宕菲皆?。梁史。卷上》:「您今盜有長安,僭號大齊皇帝,全不記得咱每兄弟帶挾他在懸刀峰下結(jié)義做弟兄?!?/div>
分類:攜帶
《國語辭典》:帶狀(帶狀)  拼音:dài zhuàng
像帶子般呈長條狀的。如:「這個地區(qū)的湖泊呈帶狀分布?!?/div>
《國語辭典》:發(fā)帶(發(fā)帶)  拼音:fǎ dài
綁束??、裝飾頭發(fā)用的帶子。
《國語辭典》:八帶魚(八帶魚)  拼音:bā dài yú
章魚的別名。參見「章魚」條。
分類:章魚
《漢語大詞典》:衣帶書(衣帶書)
即衣帶詔。類說卷五五引《雜說·西河急奏》:“官家豈不知 劉太尉 與五六大將一時殺了,即解衣帶書進呈?!眳⒁姟?衣帶詔 ”。
《國語辭典》:衣帶詔(衣帶詔)  拼音:yī dài zhào
藏于衣帶中的密詔。漢末獻帝時曹操等竊權(quán),獻帝想私下除掉他們,下密詔藏于董承衣帶中,事泄,承被殺。見《三國志。卷三二。蜀書。先主備傳》。
分類:衣帶里面
《漢語大詞典》:雜帶(雜帶)
古代諸侯和大夫便服上的帶子。《禮記·玉藻》:“雜帶,君朱緑,大夫玄華?!?孫希旦 集解:“雜帶,雜服之帶,燕居之服之所用也。君、大夫大帶之外,別有雜帶,其飾則君以朱緑,大夫以玄華也。君、大夫大帶五采,而雜帶唯二采,雜帶降於大帶也?!眳⒁姟?大帶 ”。
《國語辭典》:大帶(大帶)  拼音:dà dài
1.古代以絲編成的腰帶。也稱為「絲絳」。
2.適用于錄放影機VHS系統(tǒng)的錄影帶,因形體較大,故稱為「大帶」。
《漢語大詞典》:玉帶羹(玉帶羹)
用筍和莼做的羹。 宋 林洪 《山家清供》卷上:“迺命僕作玉帶羹。以筍似玉,蓴似帶也。”
《漢語大詞典》:余帶(餘帶)
衣帶過長。指形體消瘦。 晉 陸機 《擬古詩·擬〈行行重行行〉》:“攬衣有餘帶,循形不盈衿?!?/div>
《漢語大詞典》:御仙帶(御仙帶)
繡有御仙花的金帶。 宋 趙安仁 既罷參知政事, 真宗 命賜御仙花帶與繡飾馬具。后來中書省、樞密院罷官者及學士、散官,通服御仙帶,遂為故事。參閱 宋 宋敏求 春明退朝錄卷中。
《漢語大詞典》:弁帶(弁帶)
猶冠帶。帽子和衣帶。魏書·東陽王丕傳:“ 丕 雅愛本風(按:指 鮮卑 俗),不達新式……至于衣冕已行,朱服列位,而 丕 猶常服列在坐隅。晚乃稍加弁帶,而不能修飾容儀?!?/div>
《國語辭典》:表帶(表帶)  拼音:biǎo dài
與表連結(jié),使表套掛于手腕的帶子。多以皮革、塑膠或金屬制成。如:「這條表帶雖然老舊,卻是父親留給我的紀念品?!?/div>
《駢字類編》:釵帶(釵帶)
魏書高陽王雍傳:見綾綺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