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唐定州新樂人,字楚之。隋煬帝大業(yè)中,為尚書民曹郎。唐高祖武德時,以大理卿封常山郡公。與李綱、陳叔達定律令。持節(jié)諭山東,為竇建德所獲,不屈。建德敗,歸,以年老致仕。貞觀初卒,年八十。謚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13—1088 【介紹】: 宋成都雙流人,字磻翁。第進士。知宜賓、石門二縣,通判安肅軍,入為御史臺推直官。以治李逢獄為神宗所稱,擢開封府推官。出為淮南轉運副使,改福建轉運使,鎮(zhèn)壓廖恩起事。元豐初為大理少卿,遷三司度支副使,累官刑部侍郎。哲宗元祐初,坐立江西、福建鹽法事,罷知利州,徙廬州卒。善屬文,神宗嘗命作《答高麗書》,屢稱善。
全宋文·卷一五一二
蹇周輔(一○二三——一○八八),字皤翁,雙流(今四川雙流)人。少與范鎮(zhèn)為布衣交。年未冠,試大廷,不第。及鎮(zhèn)貴達,周輔始特奏名,再舉進士,知宜賓、石門二縣,通判安肅軍,為御使臺推直官。以鞫獄有勞,擢開封府推官,出為淮南轉運副使。元豐初,選為大理少卿,遷三司度支副使,以集賢殿修撰為河北都轉運使,進寶文閣待制,召為戶部侍郎、知開封府,改刑部侍郎。元祐初為言者所劾,罷知和州,徙廬州。元祐三年卒,年六十六?!?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二九有傳,又見《東都事略》卷九八,《北宋經撫年表》卷四,《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四一四。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21—1110 【介紹】: 宋成都人,字醇翁。第進士。累遷鳳州別駕。王安石當國,擢為梓州路提舉常平。上疏力言新法不便,寧愿罷歸故官。后知蜀州,又論茶法害民,遂謝事去。
全宋詩
吳師孟(一○二一~一一一○),字醇翁,成都(今屬四川)人。與王安石同年生(《全蜀藝文志》卷五三《吳氏宗譜》)。仁宗慶歷六年(一○四六)進士。累遷鳳州通判。神宗熙寧中王安石當國,擢梓州路提舉常平(傅增湘《宋代蜀文輯存作者考》),十年(一○七七),知蜀州(《宋會要輯稿》食貨三六之三二)。官至左朝議大夫(《全蜀藝文志》卷五三)?;兆诖笥^四年卒,年九十(《全宋詞》冊一)。今錄詩十三首。
全宋文·卷一三六○
吳師孟(一○二一——一一一○),字醇翁,成都(今四川成都)人,縝父。慶歷二年進士及第,累遷鳳州別駕、閬州通判。王安石當國,以與師孟同年生,擢為梓州路提舉常平。后官至左朝議大夫、知夔州、蜀州。大觀四年卒,年九十。見《全蜀藝文志》卷五三,《宋史翼》卷一。
《漢語大詞典》:常平
(1).古代一種調節(jié)米價的方法。筑倉儲谷,谷賤時增價而糴,谷貴時減價而糶。 漢宣帝 時 耿壽昌 首創(chuàng)。 宋 高承 事物紀原·利源調度·常平:“ 漢宣帝 時數豐稔, 耿壽昌 奏諸邊郡以穀賤時增價糴入,貴則減價糶出,名曰‘常平’,此其始也?!?清 梁紹壬 兩般秋雨盦隨筆·常平:“惠民之法,莫善於常平,然有法無人,胥歸無益?!?br />(2).即常平倉。宋史·食貨志上:“ 淳化 三年,京畿大穰,分遣使臣於四城門置場,增價以糴,虛近倉貯之,命曰常平,歲饑即下其直予民?!?北周 庾信 《羽調曲》:“錢則都內貫朽,倉則常平粟紅?!?br />(3).長期平衡。新唐書·劉晏傳:“諸道巡院,皆募駛足,置驛相望,四方貨殖低昂及它利害,雖甚遠,不數日即知,是能權萬貨重輕,使天下無甚貴賤而物常平,自言如見錢流地上?!?/div>
《漢語大詞典》:常平倉(常平倉)
古代為調節(jié)米價而設置的一種倉廩。 漢宣帝 時 耿壽昌 首先倡建,以谷賤時用較高價糴入,谷貴時減價糶出,平衡米價而名。漢書·食貨志上:“時大司農中丞 耿壽昌 以善為算能商功利得幸於上……遂白令邊郡皆筑倉,以穀賤時增其賈而糴,以利農,穀貴時減賈而糶,名曰‘常平倉’。民便之?!眳㈤?span id="l2iheax" class="book">《文獻通考·常平義倉租稅》。
《漢語大詞典》:常平法
即常平。新唐書·劉晏傳:“ 晏 又以常平法,豐則貴取,饑則賤與,率諸州米嘗儲三百萬斛?!眳⒁姟?常平 ”。
分類:常平
《漢語大詞典》:常平
(1).古代一種調節(jié)米價的方法。筑倉儲谷,谷賤時增價而糴,谷貴時減價而糶。 漢宣帝 時 耿壽昌 首創(chuàng)。 宋 高承 事物紀原·利源調度·常平:“ 漢宣帝 時數豐稔, 耿壽昌 奏諸邊郡以穀賤時增價糴入,貴則減價糶出,名曰‘常平’,此其始也。” 清 梁紹壬 兩般秋雨盦隨筆·常平:“惠民之法,莫善於常平,然有法無人,胥歸無益?!?br />(2).即常平倉。宋史·食貨志上:“ 淳化 三年,京畿大穰,分遣使臣於四城門置場,增價以糴,虛近倉貯之,命曰常平,歲饑即下其直予民?!?北周 庾信 《羽調曲》:“錢則都內貫朽,倉則常平粟紅。”
(3).長期平衡。新唐書·劉晏傳:“諸道巡院,皆募駛足,置驛相望,四方貨殖低昂及它利害,雖甚遠,不數日即知,是能權萬貨重輕,使天下無甚貴賤而物常平,自言如見錢流地上?!?/div>
《漢語大詞典》:常平錢(常平錢)
舊時官方預儲供借貸的銀錢。《宣和遺事》前集:“又詔云:‘民貸常平錢,悉與蠲赦?!?/div>
《漢語大詞典》:常平鹽(常平鹽)
唐 鹽鐵使 劉晏 仿常平倉制,在距離產區(qū)較遠地方運儲食鹽,當商絕鹽貴時,用平價出售,以穩(wěn)定鹽價,稱為“常平鹽”。后代亦有仿行。新唐書·食貨志四:“ 江 嶺 去鹽遠者,有常平鹽,每商人不至,則減價以糶民,官收厚利而人不知貴?!?/div>
《漢語大詞典》:常平本錢(常平本錢)
指施行常平法的資金。 唐德宗 時 趙贊 議行的方法。新唐書·食貨志二:“請於兩都、 江陵 、 成都 、 揚 、 汴 、 蘇 、 洪 置常平輕重本錢,上至百萬緡,下至十萬,積米、粟、布、帛、絲、麻,貴則下價而出之,賤則加估而收之。諸道津會置吏,閲商賈錢,每緡稅二十,竹、木、茶、漆稅十之一,以贍常平本錢。”參見“ 常平 ”、“ 常平法 ”。
分類:施行資金
《國語辭典》:青苗法  拼音:qīng miáo fǎ
宋神宗時宰相王安石所采行的財政措施。在每年春夏間農家經濟拮據時,政府可貸款給農民。秋收后,農民再將本息一并歸還政府,以免農民受高利貸剝削。
《漢語大詞典》:獻豕(獻豕)
《后漢書·朱浮傳》:“往時 遼東 有豕,生子白頭,異而獻之。行至 河東 ,見羣豕皆白,懐慙而還?!焙笠蛞浴矮I豕”表示奉獻的才能、物品等非常平凡,不足稱奇。 唐 黃滔 《謝試官啟》:“徒以獻豕辭 遼 ,賫花躬 魏 。稅駕而旋同飲鱉,操弧而果異麗龜。” 唐 無名氏 《四靈賦》:“ 遼東 獻豕,又何足數? 越裳 貢雉,失其所夸?!?/div>
《國語辭典》:四平八穩(wěn)(四平八穩(wěn))  拼音:sì píng bā wěn
1.極言物體所在位置的安穩(wěn)?!兑佰牌匮浴返谒幕兀骸溉M磚頭,卻好四平八穩(wěn)?!?br />2.比喻言語、行事穩(wěn)當可靠?!端疂G傳》第四四回:「楊林看裴宣時,果然好表人物,生得肉白肥胖,四平八穩(wěn),心中暗喜?!?/div>
《國語辭典》:赤道無風帶(赤道無風帶)  拼音:chì dào wú fēng dài
赤道附近常平靜無風或風力微弱不定的行星風帶。因太陽經常近乎直射,氣溫高,氣流上升旺盛,常有較大降水、雷雨及冰雹發(fā)生。
《國語辭典》:海岸流  拼音:hǎi àn liú
貼近而且常平行海岸的海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