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介紹】: 宋鄭州人,字夷仲。畢士安曾孫。登進士第。調沈丘令。入為司農丞,改中書檢正。奉使契丹,宴射連破的,眾人驚異。又盡記契丹朝儀節(jié)奏,繪圖歸獻。后以秘閣校理同知太常禮院,為官制局檢討官,擢起居郎。卒年四十三。有《中書備對》。全宋詩
畢仲衍(一○四○~一○八二),字夷仲,睢陽(今河南商丘南)人。從古子。以蔭補太廟齋郎,調陽翟縣主簿。與弟仲游同舉進士,補沈丘縣令,簽書大名府節(jié)度判官,入為司農寺主簿。神宗熙寧十年(一○七七。檢正中書戶房公事(《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二八三)。元豐二年(一○七九)為使遼正旦副使(同上書卷二九九)。以秘閣校理同知太常禮院、官制局檢討官。五年,卒,年四十三。有《中書備對》三十卷,已佚。事見《西臺集》卷一六《畢公夷仲行狀》?!?a target='_blank'>宋史》卷二八一有傳。全宋文·卷二一○七
畢仲衍(一○四○——一○八二),字夷仲,鄭州(治今河南鄭州)人。畢士安曾孫,畢仲游之兄。以恩蔭補太廟齋郎,調許州陽翟主簿。熙寧三年,與弟仲游同登進士第,補潁州沈丘縣令。入為司農寺主簿,遷丞,吳充引為中書刑房檢正。改太常丞。王圭與吳充不和,以仲衍為充所用,留滯不遷。置局定官制,為檢討官。官制行,擢起居郎。暴得疾,卒年四十三。著有《中書備對》十卷(一作三十卷)。見畢仲游《起居郎畢公夷仲行狀》(《西臺集》卷一六)及《宋史》卷二八一本傳。
人物簡介
何洵直,字邦彥,治平四年進士。元豐元年任御史臺主簿、著作佐郎。十一月,除詳定正旦御殿儀注所檢討官。二年十月,為秘閣校理。三年七月,兼詳定官制所檢討文字,擢太常博士,遷禮部員外郎,改司勛員外郎。四年八月,除秘書郎,尋罷,以考功員外郎知楚州。所著有《禮說》一卷、《禮文》三十卷(與蔡確同著)。見《宋會要輯稿》選舉二之一○、禮一之三二、職官五六之一、職官六六之三六、選舉三三之一六,《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二八七、二九四、三四八、四三一,《宋史》卷二○二、二○四,《吳興備志》卷二八。
人物簡介
趙彥若,字元考,青州臨淄(今山東淄博東北)人。師民子。以蔭入仕,為秘閣???,遷集賢校理,通判淄州。神宗元豐二年(一○七九),除國史編修官(《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三○○),修起居注。五年,召試中書舍人(同上書卷三二五)。六年,改右諫議大夫(同上書卷三四○)。七年,降秘書監(jiān)(同上書卷三四二)。八年,出知亳州(同上書卷三五七),移陳州。召還,提舉萬壽觀。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遷兵部侍郎(同上書卷三七○)。五年,權禮部尚書兼刑部侍郎(同上書卷四四五)。六年,拜翰林學士(同上書卷四五五)。紹圣初以元祐黨人貶安遠軍節(jié)度副使、澧州安置。卒,年六十三。事見《東都事略》卷六○《趟師民傳》。今錄詩二首。全宋文·卷一八三三
趙彥若,字元考,青州臨淄(今山東益都西北)人。以蔭入仕,歷將作監(jiān)主簿,通判淄州,被誣謫監(jiān)酒稅。嘉祐四年為秘閣校理,熙寧中遷知宗正丞。元豐二年除國史院編修官,撰《百官公卿表》、《宗室世系表》,四年遷修起居注,五年試中書舍人。元祐中累官至兵部侍郎、禮部尚書,七年拜翰林學士知制誥。紹圣初以預修《神宗實錄》貶安遠軍節(jié)度副使、澧州安置,卒,年六十三。有文集五十卷。事詳《東都事略》卷六○及《宋史翼》卷三等。
人物簡介
王仲修,成都華陽(今四川成都)人,徙家開封。圭子。神宗熙寧三年(一○七○)進士(《攻愧集》卷七五《跋王岐公端午帖子》)。八年,以著作佐郎為崇文院校書。同知太常禮院(《宋會要輯稿》卷選舉三三之一四)。元豐四年(一○八一),坐謁告淮南時所為不檢,沖替(同上書職官六六之一五)。七年,為著作佐郎(《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三四八)。哲宗元祐二年(一○八七)勒停(同上書卷四○一)。元符三年(一一○○),為其父王圭訴冤,盡復圭故官謚贈。事見《東都事略》卷八○《王圭傳》。全宋文·卷二五二八
王仲修,華陽(今四川成都)人,王圭之子。熙寧三年進士。八年為崇文院校書、同知太常禮院。元豐七年擢著作佐郎。王圭卒,仲修屬蔡確為撰神道碑,以其言多美詞,特勒停。后王圭入元祐黨籍,元符三年仲修訴之乃得復。見《宋會要輯稿》職官六六之一五、選舉三三之一四,《東都事略》卷八○,《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三○七、三一二、三四八、四○一,《攻愧集》卷七五《跋王岐公端午帖子》。
人物簡介
【介紹】: 宋太原人,字圣美。未冠中進士。神宗熙寧二年,為監(jiān)察御史里行。三年,以疏奏與面奏事反復不一,貶知上元縣,累遷提舉兩浙常平。元豐二年,入為集賢校理,參與修定《說文》。哲宗元祐七年,歷秘書少監(jiān),迎伴遼使。以御下苛刻,為軍吏刃傷,出知濟州。紹圣二年,復入進秘書監(jiān)。三年,知明州。時人以其善交結要人子弟,稱為“衙內鉆”。全宋詩
王子韶,字圣美,太原(今屬山西)人。未冠舉進士。后擢監(jiān)察御史里行。出知上元縣,遷湖南轉運判官。神宗熙寧五年(一○七二),貶知高郵縣(《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二三九)。于提舉兩浙常平時入對論字學,留為資善堂修定《說文》官。元豐元年(一○七八),為集賢校理(《宋會要輯稿》選舉三三之一六)。哲宗元祐間歷吏部郎中、衛(wèi)尉少卿,衛(wèi)尉卿。四年(一○八九),知滄州。五年,入為秘書少監(jiān)(《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四二七、四五三)。出知濟州,再入進秘書監(jiān),拜集賢殿修撰。紹圣三年(一○九六),知明州(《宋會要輯稿》選舉三三之一八),卒于任?!?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二九有傳。今錄詩二首。全宋文·卷一六三二
王子韶,字圣美,太原(今山西太原)人。中進士第,王安石引入條例司。熙寧中擢監(jiān)察御史里行。出知上元縣,遷湖南轉運判官,由司農丞提舉兩浙常平。元豐初神宗與論字學,留為修定《說文》官,為禮部員外郎。元祐間歷吏部郎中、衛(wèi)尉少卿,遷太常少卿,出知滄州、壽州、濟州。以太常少卿召,進秘書監(jiān),拜集賢殿修撰、知明州卒。喜結交要人子弟,有「衙內鉆」之稱?!?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二九有傳。
人物簡介
【生卒】:?—1097 【介紹】: 宋高郵人,字伯易。崔希甫孫??诔?,博覽群書,過目不忘。歐陽修得其所作《感山賦》,示韓琦,琦上之英宗,授國子直講,不就。王安石當國,獻《熙寧稽古一法百利論》,安石延與語。召對,擢光祿丞,知陽武縣。尋薦為御史。后歷兵、禮部郎中,知潁、潤、宣、通四州。致仕卒。全宋詩
崔公度(?~一○九七),字伯易,高郵(今屬江蘇)人。以父蔭為三班差使。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授和州防御推官,充國子監(jiān)直講(《宋會要輯稿》職官二八之五)。神宗熙寧四年(一○七一),知陽武縣。九年,自館閣??睘闄z正中書禮房公事(《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二二六、二七七)。元豐元年(一○七八),同知禮院(同上書卷二九二)。哲宗元祐六年(一○九一),知潤州。紹圣二年(一○九五),知宣州。四年,知通州,請管勾崇禧觀,尋致仕,卒(同上書卷四六五、四八四、四八九)。有《曲轅集》四十篇,二賦百詠(明嘉靖《惟揚志》卷二二),已佚?!?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五三有傳。今錄詩二首。全宋文·卷一六五三
崔公度(?—一○八九),字伯易,高郵(今江蘇高郵)人。用父任,補三班差使。治平二年授和州防御推官、充國子監(jiān)直講,以母疾辭。王安石當國,獻《熙寧稽古一法百利論》,召對,進光祿丞,知陽武縣。熙寧六年,充館閣??薄>拍?,為檢正中書禮房公事。元豐初,為集賢校理,知太常禮院,除禮部郎中。元祐六年,充徐王府侍講,閏八月,出知潤州。八年,加直龍圖閣,改知宣、通州。紹圣四年七月,管勾崇禧觀,尋致仕。八月卒?!?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五三有傳。
人物簡介
【介紹】: 宋邵武人,字敦禮。神宗熙寧三年進士第一。哲宗紹圣中累遷中書舍人、給事中。性狠愎,喜諛附,嘗密言王圭于冊立時有異論,圭遂追貶。坐舉王回出知濟州,徙洪州,以牟利黷貨聞。曾布引為吏部,布罷而出知定州。徽宗政和末卒。全宋詩
葉祖洽,字敦禮,邵武(今屬福建)人。神宗熙寧三年(一○七○)進士(《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二一○)。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除集賢殿校理。三年,提點淮南西路刑獄(同上書卷三九一、四一四)。七年,知海州(《宋會要輯稿》職官六七之六)。紹圣中,入為左司郎中、起居郎、中書舍人、給事中。元符二年(一○九九),知濟州(《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五一八)?;兆诔鐚幵辏ㄒ灰弧鸲栽妓],為吏部侍郎(《宋會要輯稿》儀制三之四三)。布罷,黜提舉建州武夷山沖佑觀(同上書職官六七之三八)。久之,起知洪州,改亳州。政和末,卒。《宋史》卷三五四有傳。今錄詩二首。全宋文·卷二二七一
葉祖洽,字敦禮,邵武(今福建邵武)人。熙寧三年策進士第一,簽書奉國軍判官,判登聞鼓院,知湖州。元祐中歷職方、兵部員外郎,加集賢校理,進禮部郎中。因對策訕及宗廟,出提點淮西刑獄。七年知海州。紹圣中入為左司郎中,起居郎,累遷中書舍人、給事中、吏部侍郎、權吏部尚書。元符二年出知濟州,徙洪州,改瀛州。崇寧元年入為尚書吏部侍郎,旋罷,為集賢殿修撰,提舉建州武夷山沖佑觀,出知定州。大觀元年十二月再知洪州,改亳,加徽猷閣直學士。政和末,卒。見《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五一八,《宋會要輯稿》儀制三之三四、職官六七之三八,《宋史》卷三五四有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