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為考慮容錯,系統(tǒng)已按“干 → 乾干”轉換方式進行查詢。
典故 
干戈識虎皮

相關人物
周武王


《禮記·樂記》
「武王克殷。反商。……車甲?而藏之府庫。而弗復用。倒載干戈。包之以虎皮。將帥之士。使為諸侯。名之曰建橐。然后天下知武王之不復用兵也?!箹|漢·鄭玄注:「包干戈以虎皮,明能以武服兵也?!固?#183;孔穎達疏:「包之以虎皮者,虎皮,武猛之物也。用此虎皮包裹兵器,示武王威猛能包制服天下兵戈也,或以虎皮有文,欲以見文止武也?!?/span>

例句

蕭條井邑如魚尾,早晚干戈識虎皮。 杜牧 即事

倒載干戈是何日,近來麋鹿欲相隨。 杜荀鶴 春日山居寄友人

《國語辭典》:干戈  拼音:gān gē
1.泛指武器?!段倪x。張協(xié)。雜詩一○首之七》:「何必操干戈,堂上有奇兵?!?br />2.比喻兵事、戰(zhàn)亂。《論語。季氏》:「邦分崩離析而不能守也,而謀動干戈于邦內?!埂段倪x。陸機。辯亡論上》:「齊民免干戈之患,戎馬無晨服之虞?!?/div>
《國語辭典》:動干戈(動干戈)  拼音:dòng gān gē
比喻打架或發(fā)動戰(zhàn)爭。如:「大家都是舊識,彼此誠心溝通即可,就別動干戈了。」《三國演義》第一○回:「賈詡曰:『目今人心未寧,頻動干戈,深為不便?!弧埂段拿餍∈贰返谌嘶兀骸笘|翁的話誠然不錯,要合外國人爭辯起來,好便好,不好就動干戈。」
《國語辭典》:干戈載戢(干戈載戢)  拼音:gān gē zài jí
載戢,儲藏存放。語本《詩經。周頌。時邁》:「載戢干戈,載櫜弓矢?!垢筛贻d戢比喻戰(zhàn)事停止平息,不再訴諸武力?!侗阕?。內篇。釋滯》:「干戈載戢,繁弱既韜?!埂杜f五代史。卷一一八。世宗本紀五》:「即今南北才通,疆場甫定,是玉帛交馳之始,乃干戈載戢之初?!?/div>
《國語辭典》:化干戈為玉帛(化干戈為玉帛)  拼音:huà gān gē wéi yù bó
干戈,兵器,代表戰(zhàn)爭;玉帛,古時諸侯會盟朝聘所攜帶的玉器、絲織品等禮物,做為禮尚往來之用?!富筛隇橛癫贡扔鲗?zhàn)爭轉變?yōu)楹推?。如:「經過別人勸和后,他倆終于化干戈為玉帛,由仇人變?yōu)榕笥蚜?。?/div>
《國語辭典》:倒載干戈(倒載干戈)  拼音:dào zài gān gē
將武器收藏起來,不再打仗?!抖Y記。樂記》:「倒載干戈,包之以虎皮,將帥之士,使為諸侯?!挂沧鳌傅怪酶筛辍?。
《國語辭典》:倒置干戈  拼音:dào zhì gān gē
把兵器收起來,不再打仗?!妒酚?。卷五五。留侯世家》:「殷事已畢,偃革為軒,倒置干戈,覆以虎皮,以示天下不復用兵?!挂沧鳌傅馆d干戈」。
《國語辭典》:倒載干戈(倒載干戈)  拼音:dào zài gān gē
將武器收藏起來,不再打仗?!抖Y記。樂記》:「倒載干戈,包之以虎皮,將帥之士,使為諸侯?!挂沧鳌傅怪酶筛辍?。
《國語辭典》:倒持干戈  拼音:dào chí gān gē
干、戈,武器名。倒持干戈指手持武器尖刃,將柄向人。比喻授人以權柄,則己身先受害?!度龂萘x》第二回:「所謂倒持干戈,授人以柄,功必不成,反生亂矣。」
分類:兵器
《漢語大詞典》:倒戢干戈
見“ 倒載干戈 ”。
《國語辭典》:倒載干戈(倒載干戈)  拼音:dào zài gān gē
將武器收藏起來,不再打仗?!抖Y記。樂記》:「倒載干戈,包之以虎皮,將帥之士,使為諸侯。」也作「倒置干戈」。
《國語辭典》:大動干戈(大動干戈)  拼音:dà dòng gān gē
干、戈,古代用以作戰(zhàn)的兩種兵器。大動干戈原指雙方交戰(zhàn)激烈,后多用來比喻行事大肆聲張、勞師動眾或大費手腳。如:「這部機器無多大毛病,你卻要拆掉重組,何必如此大動干戈呢?」
《分類字錦》:春夏干戈
禮記:春夏學干戈,秋冬學羽籥,皆于東序。
分類:學校
《國語辭典》:止戈  拼音:zhǐ gē
停止干戈,平息戰(zhàn)爭?!段倪x。左思。魏都賦》:「千乘為之軾廬,諸侯為之止戈,則干木之德自解紛也?!固?。白居易 為宰相賀殺賊表:「況我乘破竹,彼繼覆車,止戈之期,翹足可待。」
《國語辭典》:止戈為武(止戈為武)  拼音:zhǐ gē wéi wǔ
語出《左傳。宣公十二年》:「非爾所知也,夫文,止戈為武?!怪负现垢甓譃槲渥?,因若止息干戈,停止戰(zhàn)爭,才是真正的武。唐。楊烱〈唐右將軍魏哲神道碑〉:「若乃五材并用,誰能去兵?七德兼施,止戈為武。」
《漢語大詞典》:陳俎(陳俎)
陳設俎豆。意謂會盟,止息干戈。后漢書·仲長統(tǒng)傳論:“用明居晦,回泬於曩時;興戈陳俎,參差於上世?!?/div>
《漢語大詞典》:奮戈(奮戈)
使勁揮舞干戈,謂奮勇戰(zhàn)斗。 三國 魏 曹植 《責躬詩》:“甘赴 江 湘 ,奮戈 吳 越 ?!?晉 陸機 《漢高祖功臣頌》:“奮戈 東城 、禽 項 定功。” 孫中山 《致黃興書》:“ 中國 當此外患侵逼、內政紊亂之秋,正我輩奮戈飲彈、碎肉喋血之時。”
《漢語大詞典》:頓戟(頓戟)
管子·地數:“故天下之君頓戟一怒,伏尸滿野,此見戈之本也?!焙笠蛞浴邦D戟”指動用干戈引起兵戰(zhàn)。南齊書·高帝紀上:“入兵萬乘之國,頓戟象魏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