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典故
爭詢裴令貌
 
裔夷爭問年貌


《舊唐書》卷一百七十〈裴度列傳〉~4433~
度始自書生以辭策中科選,數(shù)年之間,翔泳清切。逢時艱否,而能奮命決策,橫身討賊,為中興宗臣。當(dāng)元和、長慶間,亂臣賊子,蓄銳喪氣,憚度之威棱。度狀貌不踰中人,而風(fēng)彩俊爽,占對雄辯,觀聽者為之聳然。時有奉使絕域者,四夷君長必問度之年齡幾何,狀貌孰似,天子用否?其威名播于憬俗,為華夷畏服也如此。時威望德業(yè),侔于郭子儀,出入中外,以身系國之安危、時之輕重者二十年。凡命將相,無賢不肖,皆推度為首,其為士君子愛重也如此。雖江左王導(dǎo)、謝安坐鎮(zhèn)雅俗,而吁謨方略,度又過之。有子五人,識、撰、讓、諗、議。
《國語辭典》:年貌  拼音:nián mào
年歲和相貌。南朝宋。鮑照代陸平原君子有所思行〉:「年貌不可還,身意會盈歇?!埂冻蹩膛陌阁@奇》卷五:「如此小娘子,該配此才郎!況且年貌相等,門閥相當(dāng)?!?/div>
《漢語大詞典》:年貌冊
舊時攝影術(shù)未發(fā)明,名籍中多載明各人年貌特征,故稱年貌冊。 清 袁枚 新齊諧·怪風(fēng):“此等風(fēng)塞外至冬常常有之,不傷性命。但公等為砂石所擊,從此盡成麻面,年貌冊又須另造矣。”
《國語辭典》:一對(一對)  拼音:yī duì
1.兩物形狀相同,可以匹配。如:「一對耳環(huán)」。《紅樓夢》第三回:「椅之兩邊也有一對高幾,幾上茗碗瓶花俱備?!埂段拿餍∈贰返谝话嘶兀骸笌讉€人講話的時候,煙炕上一對朋友,把這些話都聽在肚里?!?br />2.夫婦?!端疂G傳》第一○四回:「三娘的八字,十分旺夫,適才曾合過來,銅盆鐵帚,正是一對兒夫妻。」
《漢語大詞典》:家狀(家狀)
舊指記述有關(guān)個人履歷、三代、鄉(xiāng)貫、年貌等的表狀。 唐 無名氏 《秀師言記》:“ 崔 家小娘子,容德無比,年已及筓,供奉與他取家狀,到府日,求 秦 晉 之匹可乎?”宋史·選舉志一:“家狀并試卷之首,署年及舉數(shù)、場第、鄉(xiāng)貫,不得增損移易,以仲冬收納,月終而畢。” 清 趙翼 《題竹初自述文》詩:“ 竹初 自述文,亦以代家狀?!?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時事·唐選人家狀即今履歷:“所云家狀,即今之履歷、親供也。”
《漢語大詞典》:按比
(1).核定戶籍時檢查年貌。后漢書·江革傳:“每至歲時,縣官按比。” 李賢 注:“按驗(yàn)以比之,猶今皃閲也?!币槐咀鳌?案比 ”。參見“ 案比 ”。
(2).猶安排。《文選·陸機(jī)〈文賦〉》“選義按部” 唐 李善 注:“選擇義理,按比而用之以為部次?!?/div>
《國語辭典》:案比  拼音:àn bǐ
檢驗(yàn)人的年齡和相貌,是否與所報戶口符合。《后漢書。卷三九。江革傳》:「每至歲時,縣當(dāng)案比?!挂沧鳌该查啞埂?/div>
《漢語大詞典》:驗(yàn)到(驗(yàn)到)
清 代吏部查驗(yàn)各省至京官員的年貌等。《六部成語·吏部·驗(yàn)到》:“各省來京引見之員,到京后,即赴吏部報知,而部官驗(yàn)其年貌,曰驗(yàn)到。”
《漢語大詞典》:寶姥(寶姥)
稱女仙中年貌不年輕者。 宋 崔公度 《感山賦》:“曳泉紳之飄颻,束云衣之迴還。樻眾精於寶姥,糝靈氣於天丹?!?/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