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171分類詞匯 3其它 168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撫州宜黃人,字宗望,號竹嚴(yán)。孝宗淳熙十一年進(jìn)士。歷樂昌尉、曲江令,一意撫綏,獄無滯囚。后除廣東提刑,未赴卒,年七十。
全宋文·卷六五九八
鄒非熊,字宗望,號竹巖,撫州宜黃(今江西宜黃)人。淳熙十一年進(jìn)士,授樂昌尉。紹熙中知韶州曲江縣。擢邵州通判。嘉泰元年知汀州,移知象州。后除廣東提刑,未赴,卒。著有《竹巖集》。見所撰《太和院塔記》、《龍泉院新塑佛像記》,《永樂大典》卷七八九三所引《臨汀志》,《萬姓統(tǒng)譜》卷六二,雍正《江西通志》卷八○,雍正《福建通志》卷三二。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172—1246 【介紹】: 名或作汝燧。宋宗室,居袁州,字明翁,號野谷。寧宗嘉泰二年進(jìn)士。主東陽縣簿,遷湖南刑司獄干官,改知臨川縣。監(jiān)鎮(zhèn)江府榷貨務(wù),年課羨三十萬。遷知郴州。歷湖南憲漕,以刑部郎官召對,再差知溫州。博記工文,尤長于詩,為江湖派詩人。有《野谷詩稿》。
全宋詩
趙汝燧(一一七二~一二四六),字明翁,號野谷,袁州(今江西宜春)人。太宗八世孫。寧宗嘉泰二年(一二○二)進(jìn)士。歷東陽主簿,崇陵橋道頓遞官,諸暨主簿,荊湖南路刑獄司屬官,知臨川縣,監(jiān)鎮(zhèn)江府榷貨務(wù),臨安通判,諸軍審計司軍器監(jiān)主簿,理宗紹定二年(一二二九)知郴州,四年,為荊湖南路提點刑獄(明萬歷《郴州志》卷二),改轉(zhuǎn)運使。移廣南東路轉(zhuǎn)運使。后以刑部郎中召,淳祐五年(一二四五)出知溫州(明弘治《溫州府志》卷八)。六年卒,年七十五。有《野谷集》。事見《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五二《刑部趙郎中墓志銘》。 趙汝燧詩,以汲古閣影宋抄《南宋群賢六十家集·野谷詩藁》六卷為底本。校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簡稱四庫本)、清嘉慶三年讀畫齋刊《南宋群賢小集》本(簡稱群賢集本)。新輯集外詩附于卷末。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三山人,字巖老,號白石。孝宗乾道五年進(jìn)士。寧宗嘉定中累官直秘閣、知靜江府。工詩,時人與姜白石并稱,號“雙白石”。有《白石叢稿》。
全宋詩
黃景說,字巖老,號白石,福州閩清(今屬福建)人。孝宗乾道五年(一一六九)進(jìn)士。寧宗慶元二年(一一九六),主管官告院(《宋會要輯稿》選舉二二之一三)。嘉泰四年(一二○四),除秘書丞。開禧元年(一二○五),為廣東運判。嘉定元年(一二○八)知靜江府(清雍正《廣西通志》卷五一)。三年,召為國史院編修兼軍器監(jiān)丞。與姜白石并稱,有《白石叢稿》(《緣督集》卷一八《白石叢稿序》),已佚。事見《南宋館閣續(xù)錄》卷七、九。今錄詩五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177—1222 【介紹】: 宋興化軍莆田人,字孚若,號好庵。方崧卿子。有雋材。以父蔭補番禺尉。時韓侂胄開邊釁,假信孺朝奉郎使金,自春至秋三往返,以口舌折強敵。累知真州,因北山匱水,筑石堤二十里。后金兵來攻,守將決水退敵。坐言事責(zé)降三秩,奉祠,稍復(fù)官卒。性豪爽,揮金如土。營居室于巖竇,自放于詩酒。有《好庵游戲》、《詩境集》。
全宋詩
方信孺(一一七七~一二二三),字孚若,號好庵,自號柴帽山人,莆田(今屬福建)人。以父蔭補番禺尉。秩滿改蕭山丞,兼淮東隨軍轉(zhuǎn)運屬官。寧宗開禧三年(一二○七),以薦假朝奉郎充樞密院參謀官使金議和。使還,忤韓侂胄,斥臨江軍居住。嘉定元年(一二○八),通判肇慶府。三年,知韶州。五年,知道州。六年,提點廣西刑獄。遷提點淮東刑獄兼知真州。十二年,以建議規(guī)復(fù)山東,罷。十五年十二月二十六日卒,年四十六。著作大多已佚,今存《南海百詠》一卷,《兩宋名賢小集》中收有《觀我軒集》一卷。事見《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六六《寶謨寺丞詩境方公行狀》、《南海百詠》附清吳蘭修書后,《宋史》卷三九五有傳?!》叫湃嬖姡赌虾0僭仭芬浴读宅樏厥覅矔匪沼霸n本為底本,校以《宛委別藏》本,編為第一卷。《觀我軒集》及新輯集外詩編為第二卷。
全宋文·卷七○三八
方信孺(一一七七——一二二二),字孚若,號好庵,又號詩境甫,莆田(今福建莆田)人,崧卿子。有雋材,以蔭補番禺縣尉。韓侂胄開邊釁,假信孺朝奉郎使金,自春至秋三往返,以口舌折強敵。尋知韶州,累遷淮東轉(zhuǎn)運判官兼提刑。嘉定十五年卒,年四十六。著有《好庵游戲》、《詩境集》等。見《后村大全集》卷一六六《寶謨寺丞詩境方公行狀》,《宋史》卷三九五本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福州侯官人,字膚仲,號北山。少刻志學(xué)古,以圣賢自期,從張栻、呂祖謙游,后偕其兄孔夙師事朱熹于武夷。孝宗淳熙二年進(jìn)士。歷知邵武、瑞金,為淮東、廣西提舉常平,仕至秘閣修撰。以數(shù)忤史彌遠(yuǎn),為所不容,歸而杜門著書。學(xué)者稱北山先生。有《中庸大學(xué)解》、《北山集》。
全宋詩
陳孔碩,字膚仲,學(xué)者稱北山先生,侯官(今福建福州)人。衡子。師事朱熹于武夷,甚見器賞。孝宗淳熙二年(一一七五)進(jìn)士,調(diào)婺州司戶參軍(清康熙《金華府志》卷一一)。歷處州教授,知邵武、瑞金縣。召為吏部架閣,累遷禮部郎中。出知贛州,改提舉淮東、廣西常平。寧宗嘉定二年(一二○九),監(jiān)行在登聞檢院(《宋會要輯稿》食貨六八之一○五),以忤史彌遠(yuǎn),出為福建安撫司參議官。五年,為廣西轉(zhuǎn)運判官(同上書職官七五之四)。以秘閣修撰致仕,卒年七十八。有《北山集》等,已佚。清乾隆《福建通志》卷四三、道光《福建通志》卷一八六有傳。今錄詩七首。
全宋文·卷六三九一
陳孔碩,字膚仲,號北山,福州長樂(今福建長樂)人。少從張栻、呂祖謙游,后偕兄孔夙師事朱熹于武夷山中。淳熙二年進(jìn)士及第。嘉定二年,監(jiān)行在登聞檢院。歷官秘閣修撰。七年,除廣西轉(zhuǎn)運判官兼提舉鹽事。有《中庸大學(xué)解》、《北山集》三十卷。見《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三六《祭陳北山文》,《宋會要輯稿》食貨一八之二六、食貨六八之一○五,《宋元學(xué)案》卷六九。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人,字淳甫。寧宗開禧元年進(jìn)士。知豐城,適逢興元軍士為亂,孟卿授行軍參議,一戰(zhàn)討平之。官至四川制置使兼茶馬使,時西北之?dāng)巢桓曳高?。被譖賜死,次年事白,追謚忠襄。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福州侯官人,徙居長樂,字震之。光宗紹熙五年進(jìn)士。知泰州,累官廣東轉(zhuǎn)運使、龍圖閣學(xué)士。寧宗嘉定九年使金賀正旦,不辱使命。
全宋詩
陳伯震,字震之,長樂(今屬福建)人。光宗紹熙四年(一一九三)進(jìn)士(清乾隆《福建通志》卷三四)。寧宗嘉定六年(一二一三),主管吏部架閣文字(《宋會要輯稿》選舉二一之一三)。七年,知泰州(清嘉慶《揚州府志》卷三六)。九年,為軍器監(jiān)丞(《宋會要輯稿》選舉二一之一四)。十四年,知安慶府(同上書職官七五之二九)。理宗寶慶元年(一二二五),提舉廣東常平,遷廣東轉(zhuǎn)運副使(清雍正《廣東通志》卷三六)。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188—1262 【介紹】: 宋漳州龍溪人,字景正。顏耆仲弟。以蔭補官。歷寧化尉、西安丞,除知西安縣,皆有善政。理宗淳祐三年,以秘閣修撰兼福建提刑,減商稅,除盜賊,養(yǎng)孤老,掩骸骼,民甚德之。累遷吏部尚書,以寶章閣學(xué)士提舉玉隆萬壽宮歸。
全宋詩
顏頤仲(一一八八~一二六二),字景正,自號員嶠,潭州龍溪(今福建漳州龍海市)人。以蔭授通仕郎,歷寧化尉,知西安縣,通判臨安府,知嚴(yán)州。理宗端平二年(一二三五)為兩浙轉(zhuǎn)運判官。淳祐二年(一二四二)知泉州。四年,知溫州,尋遷知慶元府兼沿江制置使。十二年,知臨安府。以寶華閣學(xué)士致仕。景定三年卒,年七十五。事見《后村大全集》卷一四三《寶學(xué)顏尚書神道碑》。今錄詩四首。
全宋文·卷七六六二
顏頤仲(一一八八——一二六二),字景正,號員嶠,龍溪(今福建漳州)人。以蔭補寧化尉,歷西安令、通判臨安府、兩浙運判、戶部郎兼知臨安府。嘉熙改元除廣西轉(zhuǎn)運判官、太府卿、司農(nóng)卿。四年兼權(quán)戶部侍郎。淳祐改元除浙東提刑,歷知泉州,兼福建提刑,知慶元府,兵部、刑部尚書。寶祐元年擢吏部尚書,以寶章閣學(xué)士提舉玉隆萬壽觀。景定三年卒,年七十五。見《寶學(xué)顏尚書神道碑》(《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四三)。
鄭起沃 朝代:南宋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七四七一
鄭起沃,字汝說,莆田(今福建莆田)人。慶元二年登進(jìn)士第。嘉定間知樂安縣,歷南劍州通判。寶慶中知肇慶府,紹定元年任廣東提舉常平。見雍正《福建通志》卷三五,雍正《江西通志》卷一七、二四,雍正《廣東通志》卷二六。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福州福清人,字肅翁,號竹溪、庸齋。理宗端平二年進(jìn)士。善畫能書,工詩。淳祐中,為秘書省正字。景定中,遷司農(nóng)少卿。官終中書舍人。有《易講》、《考工記解》、《竹溪稿》、《鬳齋續(xù)集》等。
全宋詩
林希逸(一一九三~?)(生年據(jù)作者于理宗景定二年(一二六一)為劉翼《心游摘稿》所作序“躔父今年六十有四,……余長躔父五歲”推定),字肅翁,號鬳齋,又號竹溪,福清(今屬福建)人。理宗端平二年(一二三五)進(jìn)士。淳祐六年(一二四六)召為秘書省正字,七年,遷樞密院編修官(《南宋館閣續(xù)錄》卷八)。尋出知饒州(本集《郡齋偶題(鄱陽)》)。景定中官至中書舍人。著有《竹溪十一稿》九十卷(《千頃堂書目》卷二九),已佚。今存《竹溪十一稿詩選》一卷、《竹溪鬳齋十一稿續(xù)集》三十卷。事見《宋元學(xué)案》卷四七。 林希逸詩,第一卷以汲古閣影宋抄《南宋六十家小集·竹溪十一稿詩選》為底本;第二至九卷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竹溪鬳齋十一稿續(xù)集》為底本,校以明謝氏小草齋抄本(簡稱明抄本,藏北京圖書館)。新輯集外詩附于卷末。(按:集中有自注咸淳戊辰,可知卒年至少在此之后)
全宋文·卷七七二六
林希逸(一一九三——?),字肅翁,號竹溪,又號鬳齋,福州福清(今福建福清)人。端平二年登進(jìn)士第。初為平海軍節(jié)度推官,淳祐中遷秘書省正字、少監(jiān),出知興化軍,又知饒州。景定中官司農(nóng)少卿,咸淳中終中書舍人。從同縣陳藻學(xué),以道學(xué)名世;又工詩,善書畫,與劉克莊相友。著《易講》、《春秋傳》、《考工記解》(存)、《老》《莊》《列》三子《口義》(存)。詩文集有《鬳齋前集》六十卷,已佚,今存《續(xù)集》三十卷。見所撰《回新潮州林通判生日啟》、《后村集序》等篇及《八閩通志》卷六二。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臨江軍清江人,字仲祥。徐得之子。寧宗開禧元年進(jìn)士。歷撫州、臨安府教授,為宗學(xué)諭、武學(xué)博士。輪對,言君主當(dāng)持心以敬。奉祠仙都觀,通判惠州、潭州,權(quán)知英德府,權(quán)發(fā)遣廣西轉(zhuǎn)運判官,所至興學(xué)明教,有惠政。辭官歸,筑亭蕭灘上,畫嚴(yán)子陵像祠之。有《西漢會要》、《東漢會要》、《漢兵本末》、《西漢地理疏》、《山經(jīng)》等。
全宋文·卷六九四七
徐天麟,字仲祥,臨江軍清江(今江西清江西南)人,夢莘從子、得之子。開禧元年進(jìn)士,調(diào)撫州教授。歷湖廣總領(lǐng)所干辦公事、臨安府教授、浙西提舉常平司干官、武學(xué)博士。通判惠、潭二州,權(quán)英德府,權(quán)發(fā)遣廣西轉(zhuǎn)運判官。著《西漢會要》七十卷(存)、《東漢會要》四十卷(存)、《漢兵本末》一卷、《西漢地理疏》六卷、《山經(jīng)》三十卷?!?a target='_blank'>宋史》卷四三八《徐夢莘傳》有附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泉州晉江人,字君儀。曾用虎弟。寧宗開禧元年進(jìn)士。歷除直煥章閣、知廣州兼安撫使。愛惜公帑,不嗜殺戮。治亂不動用兵卒,諭降之。理宗端平二年進(jìn)直徽猷閣,改知建寧。罷歸卒。
全宋詩
曾治鳳,字君儀,一字君輝,晉江(今福建泉州)人。寧宗開禧元年(一二○五)進(jìn)士。嘉定間歷知富陽縣,通判漳州,知袁州,知廣州兼廣東經(jīng)略安撫使。理宗端平二年(一二三五),知建寧府?!?a target='_blank'>宋史翼》卷二二有傳。
全宋文·卷六九七九
曾治鳳,字君儀,晉江(今福建晉江)人。登開禧元年進(jìn)士第。歷知富陽縣、漳州通判、將作監(jiān)丞、知袁州。紹定中,直寶章閣,為江西運判,改直煥章閣、知廣州、廣東經(jīng)略安撫使。簡儉仁厚,不妄費公帑,不嗜殺戮。端平元年改知建康府;二年,進(jìn)直徽猷閣,改知建寧府。會戍卒亂,薄廣城,引咎丐罷,奉祠數(shù)年卒。見《宋史翼》卷二二,《南宋制撫年表》卷下。

人物簡介

全宋詩
劉震孫(一一九七~?),字長卿(《文溪集》卷二《壽安院記》作長翁),號朔齋。摯六世孫。寓蜀。曾知宛陵縣。理宗嘉熙元年(一二三七)知湖州。寶祐三年(一二五五)提舉廣東常平(清乾隆《廣東通志》卷二六),景定二年(一二六一)提舉江東常平。官至宗正少卿兼中書舍人。事見《清容居士集》卷三三《師友淵源錄》。
全宋文·卷七七八五
劉震孫(一一九七——一二六八),字長卿(一作長翁),號朔齋,祖籍東平(今山東東平)人,劉摯六世孫,魏了翁之婿。端平初召自蜀,嘉熙元年知安吉州,歷知建州、寧國府、福建提刑。寶祐三年為廣東提舉常平。入為宗正少卿。景定二年除直寶謨閣、江東提舉。三年,入為太常少卿、權(quán)直舍人院。遷起居郎、兼中書舍人。咸淳二年除秘閣修撰,出為福建提舉、轉(zhuǎn)運使,終禮部侍郎。咸淳四年卒。見劉克莊《后村大全集》卷九三《鐵壁堂記》,李昴英《文溪集》卷二《壽安院記》,林希逸《竹溪鬳齋十一稿續(xù)集》卷五《諸侄約至黃檗》詩注,《癸辛雜識》別集上,《宋史》卷四七四《丁大全傳》,《清容居士集》卷三三,雍正《福建通志》卷二一,雍正《廣東通志》卷二六,乾隆《江南通志》卷一○二。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興化軍莆田人,字世德。陳希造子。以父沒王事補官。好儒重禮,德行政事皆不凡。知英德府,蠲第四等戶上供泛輸。改知邕州。寧宗嘉定中為廣東提刑,作《欽恤編》以戒僚屬,新濂溪祠以崇道教,捐故錢代兵廩,蠲除無名之征。十年以斷案不當(dāng)?shù)日摿T。官至朝奉郎。卒年近七十。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200—1257 【介紹】: 宋慶元慈溪人,字守叔。理宗寶慶二年進(jìn)士。歷知嘉興府、泉州兼提舉市舶,改知寧國府。有戶部遣官督賦急如星火,夢觀言“寧委官以去,毋病民以留”,力求奉祠,遣官夜遁得免。累遷給事中兼國子監(jiān)祭酒,權(quán)吏部侍郎,奏事抗論益切。求補外,出知建寧府,蠲租稅,省刑罰,人以為有古循吏風(fēng)。俄以疾卒。
全宋詩
孫夢觀(一二○○~一二五七),字守叔,號雪窗,慈溪(今浙江慈溪東南)人。理宗寶慶二年(一二二六)進(jìn)士,調(diào)桂陽軍教授。歷知泉州、寧國府、建寧府。官至給事中兼國子祭酒。寶祐五年卒,年五十八。有《雪窗集》二卷。事見《履齋遺稿》卷三《孫守叔墓志銘》。《宋史》卷四二四有傳。
全宋文·卷七九一二
孫夢觀(一二○○——一二五七),字守叔,號雪窗,慈溪(今浙江慈溪)人。寶慶二年進(jìn)士,調(diào)桂陽軍教授,累官添差通判嚴(yán)州。召為武學(xué)博士、太常寺丞兼諸王府大小學(xué)教授,出知嘉興府、泉州、寧國府。以廉吏遷司農(nóng)少卿兼資善堂贊讀,再遷太府卿,以論罷。復(fù)召為起居郎兼侍右侍郎、給事中兼贊讀,權(quán)吏部侍郎,以集英殿修撰出知建寧府。寶祐五年卒,年五十八。見吳潛《孫守叔墓志銘》(《履齋遺集》卷三,又《雪窗集》附錄),《宋史》卷四二四本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