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人物簡介

維基
張叔豫,字順動,號忍庵,江西永新縣人。永樂三年(1405年)中式江西鄉(xiāng)試第一名舉人(中解元)。永樂四年(1406年)聯(lián)捷丙戌科進士。選為翰林院庶吉士,參與編撰《永樂大典》。有學(xué)生劉如貴、彭學(xué)用、劉邦善、戴禮、歐陽奎、陳至中等。
張翼 朝代:

人物簡介

維基
張翼(14世紀(jì)—15世紀(jì)),字公傅,號履素,浙江湖州府歸安縣人。張翼是永樂元年(1403年)的舉人,二年(1404年)聯(lián)捷進士,五年(1407年)獲授通道知縣,以廉能得民心,升福建僉事,公署常有怪事,官員都不敢居住,他得知后笑著說:「我并非畏懼鬼祟的人?!棺∷蕻?dāng)晚夢見有旅人進入公庭陳訴,他責(zé)問:「是你在作祟?」對方回答:「我不敢作祟,只是遺骸在公署下,不能自拔,知閣下是長者才對你乞哀。」次日在詢問下才知道公署舊為叢冢焉,命人發(fā)掘得枯骨十多具,于是為其買棺下葬,再夢見對方來謝,怪事就不再發(fā)生,十六年(1418年)五月改任云南僉事,轉(zhuǎn)河南參政,在任內(nèi)去世。
張堅 朝代:

人物簡介

維基
張堅(14世紀(jì)—15世紀(jì)),字彥誠,號勿欺,南直隸太平府蕪湖縣人。張堅是永樂三年(1405年)舉人,十三年(1415年)成進士,獲授庶吉士,外任河內(nèi)知縣;他為人溫和正直,辭官后居于林下多年,非正人不交、非經(jīng)史不讀,專注模仿圣賢,實踐訓(xùn)誨后輩,以正心誠意為宗旨,而他寫下的詩歌文詞都是為當(dāng)時感言,不尚尚浮華,八十一歲才去世。他讀書時曾讀到朱子作品內(nèi)有「勿欺」二字,就拿來命名其家堂,檢討張穎、編修周孟簡為他作序。
張子明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明蘇州府太倉人,字蘭雪,號大頑老癡,又號云山道人。永樂中征至京師,聞名于公卿名流間。工畫山水,兼善畫竹及花鳥。

人物簡介

全粵詩·卷九一
張秉壬,字壽夫,號訥庵。順德人。善昭父。明成祖永樂間人。有武略,常率土兵禦寇,以衛(wèi)鄉(xiāng)鄰。事見民國溫肅輯《龍山詩錄》卷上。

人物簡介

維基
張守庸,字秉中,號和齊,福建同安人,進士出身。永樂十二年(1414年)甲午科福建鄉(xiāng)試中舉。永樂十三年,聯(lián)捷乙未科進士,授廣東道監(jiān)察御史。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元明間浙江杭州人,女,字惠蓮,號自然道人。善詩章,曉音律。晚年居蘇州之春夢樓。
張庸 朝代:元末明初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元明間寧波慈溪人,字惟中,號全歸處士。方國珍據(jù)四明時,署為上虞山長,棄去。入明不復(fù)出,自號全歸處士,有《全歸集》。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元明間廬陵人,字光弼,號一笑居士,又號可閑老人。歷官江浙行省左、右司員外郎,行樞密院判官。晚居西湖壽安坊,屋破無力修理。明太祖征至京,厚賜遣還。卒年八十三。有《廬陵集》。
元詩選
昱字光弼,廬陵人。少事虞文靖公集,得詩法焉。又為張潞公翥所知。左丞楊完者,鎮(zhèn)江浙,用才略參謀軍府事,遷左右司員外郎,行樞密院判官。左丞死,棄官不出。張士誠禮致之,不屈。策其必敗,題蕉葉以寓志。與周伯溫、楊廉夫輩交游最相得。張氏亡,明太祖徵至京師,閔其老,曰:「可閒矣!」厚賜遣還。因自號可閒老人。徜徉西湖山水間,年八十三卒。其生平所作,散亡已多,楊文貞公士奇搜得其遺稿,為之序曰:虞文靖才高識廣,其詩浩博而不肆,變化而不窮,而一宿于正。先生之詩,氣宇閎壯,節(jié)制老成,而從容雅則,稱其所傳。元季用兵,藩府僚屬,多侵官怙勢。惟光弼以詩酒自娛,超然物表,退居西湖之壽安坊,貧無以葺廬,凌彥翀為疏募焉。酒間為瞿宗吉誦《歌風(fēng)臺》詩,以界尺擊案,淵淵作金石聲。笑曰:「我死,埋骨湖上,題曰『詩人張員外墓』足矣。」錢牧齋《列朝詩集》,次光弼于廉夫之后,皆以元官終其身者也。
槜李詩系·卷三十八
字光弼,廬陵人。元末官員外。
御選元詩姓名爵里
字光弼,廬陵人。仕為江浙行省左右司員外郎行樞密判官自號可閒老人有廬陵集

人物簡介

維基
張純(14世紀(jì)—15世紀(jì)),號草堂,江西撫州府樂安縣張坊人。張純是永樂十二年(1414年)舉人,二十二年(1424年)成進士,獲授刑部主事,升任員外郎、郎中,十多年來處事廉潔無私。他喜飲酒吟詩,微醺時靈感才浮現(xiàn),而處理案件沒有冤滯,得明英宗嘉獎,稱為「詩酒張」,不久未受重用就去世,楊貢哭著說:「半夜草堂杯有酒,十年粉署橐無金?!?。

人物簡介

人物簡介
張思安,字克讓,號介軒,無錫人,明永樂進士。任陜西按察使僉事。
維基
張思安(1390年—?),字克讓,直隸常州府無錫縣在城西南隅第三圖人。進士出身。應(yīng)天府鄉(xiāng)試六十六名。永樂十年(1412年)壬辰科會試七十三名,殿試登進士第二甲第二十三名。
張鵬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390—1455 【介紹】: 明河南洛陽人,字騰霄,號存恕道人。永樂十五年舉人。宣德中為監(jiān)察御史,歷官廣西按察使、山東布政使。寬厚練達,所在著稱。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395—1449 【介紹】: 明南京江寧人,字士謙,號蠢庵。永樂十三年進士。授中書舍人,改大理評事,與修《宣宗實錄》,遷修撰。博學(xué)強記,詩文操筆立就,為三楊所重。進侍讀學(xué)士。正統(tǒng)十四年入直文淵閣。死于土木堡之難。工書畫。有《畫法》、《文僖公集》。
維基
張益(1395年—1449年),字士謙,號惷庵,江寧人。張益為永樂十三年(1415年)進士。由庶吉士授中書舍人,改大理評事?!缎趯嶄洝沸蕹?,改翰林院修撰。《明史》稱其“博學(xué)強記,詩文操筆立就”,受到三楊器重。不久,升侍讀學(xué)士。正統(tǒng)十四年(1449年),入文淵閣。不到三月,在土木堡之變中蒙難。景帝立,贈學(xué)士,謚文僖張益與夏昶齊名,同年考中進士,同善作賦、畫竹,夏昶后來認(rèn)為自己的辭賦,不如張益,于是終身不再作賦;張益也認(rèn)為自己所畫的竹子不如夏昶,也終身不畫竹子。其曾孫張琮亦為進士。嘉靖初年曾任南京右都御史。

人物簡介

滄海遺珠
張縉,河間興濟人,號樂素老人,明孝康皇后之祖伯,宣德元年(1426)舉人,曾任山西交城縣教諭,以子張岐顯貴,敕贈監(jiān)察御史。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398—1460 【介紹】: 明浙江慈溪人,字式之。永樂二十二年進士。宣德間任監(jiān)察御史。能辯疑獄。正統(tǒng)五年以薦升陜西按察僉事。再升右僉都御史,監(jiān)劉聚軍,鎮(zhèn)壓福建鄧茂七。又破山寨多處。奉命督徐恭鎮(zhèn)壓處州葉宗留,進軍遲緩,日以置酒賦詩為樂。及聞已平定,進兵爭功。還京后被劾罷。
維基
張楷(1399年—1460年11月19日),字式之,號介庵,浙江慈溪(今寧波市)人,詩人。張楷生于建文元年(1399年)三月。少能屬文,有司聽聞其名,補為邑庠生。永樂十三年(1415年)中舉人,永樂二十二年(1424年)登甲辰科進士。宣德二年(1427年)任兵部主事,深得尚書張本賞識。不久,任江西道監(jiān)察御史。宣德五年(1430年)彈劾刑部受賄官吏,連帶南京刑部尚書趙羾、南京刑部右侍郎俞士吉以下十?dāng)?shù)人,皆罷黜,名聲鵲起。宣德八年(1433年)前往北京行在考績,獻《圣德頌》,意欲求進,反而忤旨。幸少保陳循營救方得免罪。正統(tǒng)初年(1435年)還任。正統(tǒng)五年(1440年),升陜西按察僉事,不久遷副使。正統(tǒng)九年(1444年)九月,隨同靖遠(yuǎn)侯王驥與都御史陳鎰巡視延綏、寧夏、甘肅諸邊。正統(tǒng)十二年(1447年)調(diào)撫處州葉宗留等人謀反,次年,升都察院右僉都御史。正統(tǒng)十四年(1449年)在閩提督軍務(wù)時,因作“除夜不須燒爆竹,四山峰火照人紅”等詩句,為給事中王詔彈劾。同年,鎮(zhèn)撫福建鄧茂七叛亂,拜為監(jiān)軍,總制閩浙,便宜行事。景泰元年(1450年)班師回朝。廷議,以張楷無功,追論下獄。詔以寇平功贖罪,得以放歸。居鄉(xiāng)五六年。天順二年(1458年)英宗復(fù)其右僉都御史舊職,命致仕。同年七月,張楷奉命督理陜西軍餉,通過賂曹吉祥,得以重新出仕。天順三年(1459年)事竣,召還京,轉(zhuǎn)南京都察院。次年冬,來京。十一月七日卒,時年六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