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生卒】:1512—1561 【介紹】: 明浙江仁和人,字子清,號澤山。張瀚從弟。嘉靖十七年進士。授刑部主事,改吏部,力以抑奔競、振淹滯為職。擢通政。韃靼軍入侵,預(yù)守都城,以功擢右僉都御史,提督京畿南北諸郡屯田。未幾坐訕謗左遷,遂辭歸。維基
張濂(1512年—1561年),字子清,號澤山,浙江杭州府仁和縣人。嘉靖十年(1531年)辛卯科浙江鄉(xiāng)試第一名。嘉靖十七年(1538年)戊戌科進士。授刑部主事,改吏部。擢通政司通政。韃靼入侵,預(yù)守都城,以功擢都察院右僉都御史,提督京畿南北屯田。不久,因坐訕左遷,故而辭歸。
人物簡介
張雨(1512年—?),字惟時,號鵝山,江西吉安府萬安縣人,民籍。江西鄉(xiāng)試第二十四名舉人。嘉靖十七年(1538年)中式戊戌科會試第二十二名,登第三甲第二百零一名進士。次年授清豐縣知縣,選授云南道監(jiān)察御史,二十年奉敕巡視山海關(guān),二十五年奉命巡按甘肅,鎮(zhèn)守甘肅總兵官仇鸞被總督曾銑彈劾有罪被錦衣衛(wèi)逮問,張雨復(fù)奏言仇鸞黷貨養(yǎng)釁,大失番夷心六事。二十七年巡按貴州,三十年復(fù)命回京,便道歸省。不久改任大理寺左寺丞,三十四年春丁父憂,服闋,復(fù)原職。三十八年三月升本寺左少卿,三十九年九月升都察院右僉都御史、撫治鄖陽,四十年閏五月改任湖廣巡撫,四十一年五月命回都察院管事,九月嚴(yán)嵩失勢,被吏科給事中沈淳彈劾貪肆不檢,革職閑住。
人物簡介
張冕(1513年—?),字莊甫,號惺吾,福建泉州府晉江縣人,軍籍。福建鄉(xiāng)試第六名舉人,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登丁未科會試第288名,三甲172名進士。授烏程縣知縣,抵禦倭寇進犯,升任桂林府同知。因抵抗張璉盜亂,擢為云南兵備僉事,連續(xù)進攻潮陽、惠來二地,獲得勝利。升任廣西參議,分巡右江,為百姓愛戴。
人物簡介
【生卒】:1513—1573 【介紹】: 明浙江山陰人,字復(fù)亨,號內(nèi)山,又號初陽、鏡波釣叟。嘉靖二十六年進士,歷官云南按察司副使、太仆寺卿。有《皇輿考》、《鳴玉堂稿》。維基
張?zhí)鞆?fù)(1513年—1578年),字復(fù)亨,號內(nèi)山,浙江紹興府山陰縣人,民籍,地理學(xué)家。嘉靖丁未進士,官至云南副使。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癸卯科浙江鄉(xiāng)試第七十五名,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丁未科進士。曾任湖南學(xué)政,官至云南按察司副使。隆慶二年(1568年),因明軍在武定平亂中被當(dāng)?shù)赝撩駬魯?,而受到牽連被押解受審,后被削職為民。
人物簡介
張升(1514年—1600年),字伯東,號田南,山西澤州陽城縣人,民籍。山西鄉(xiāng)試第二十二名舉人。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中式庚戌科三甲第一百九十四名進士。知直隸清苑縣,多有惠政。擢戶部主事,升兵部車駕司員外郎,以母喪歸。服闋,起補刑部郎中,出為衛(wèi)輝府知府。隆慶二年(1568年)四月擢陜西副使,以考察去職。家居十余年,以累疏舉薦,萬歷八年(1580年)正月起補陜西原職,八月改河南大名道副使,十年正月升本省右參政,駐河內(nèi),五月以病乞休,準(zhǔn)以右參政新銜致仕。萬歷二十八年卒,年八十七。
人物簡介
張松(1514年—?),字汝喬,別號前溪,河南河南府洛陽縣人,匠籍。治易經(jīng),行一,嘉靖十六年丁酉科河南鄉(xiāng)試第五十六名舉人。嘉靖十七年(1538年)中式戊戌科會試第二百九十七名,登第三甲第十四名進士。歷官平陽府知府、山東按察使。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二月升都察院右僉都御史、巡撫保定,五月升任通議大夫、總督宣大山西等處地方軍務(wù)兼理屯種、都察院右副都御史。三十九年四月,因大同山西失事被令回籍聽用,由葛縉繼任宣大總督。
人物簡介
【介紹】: 明陜西武功人,字伯純,號太乙。嘉靖二十三年進士。由行人選刑科給事中,累官至湖南按察司僉事。有《經(jīng)濟錄》、《太乙詩集》。
人物簡介
張言(1514年—?),字思默,號拙逸,廣西桂林府臨桂縣人,民籍。嘉靖十三年(1534年)甲午科廣西鄉(xiāng)試第六名舉人,二十六年(1547年)中式丁未科會試第九十名,三甲第三十二名進士。初任江西永豐縣知縣,擢禮部郎中,升尋甸府知府,不久致仕。
人物簡介
張諧(1514年—?),字允弼,號儆庵,直隸六安衛(wèi)官籍,湖廣黃州府蘄州廣濟縣人。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丙午科應(yīng)天府鄉(xiāng)試第四十名舉人。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中式丙辰科二甲第五十五名進士。兵部觀政,授戶部主事,歷升員外、郎中,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升廣西桂林府知府,隆慶二年(1568年)六月升山東鹽運司運使。萬歷二年(1574年)正月升云南臨元道右參政。
人物簡介
張邦彥,字德崇,號壺峰,山東潞安府長治縣人,民籍。山西鄉(xiāng)試第五十九名舉人。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中式甲辰科會試第二百十四名,登第三甲第一百六十五名進士。,歷官戶部觀政、山東汶上縣知縣。
人物簡介
張存義(1515年—?),字宜甫,號懷沙,福建建寧府建安縣人,民籍。福建鄉(xiāng)試第八十八名舉人。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中式癸丑科會試第三百三十七名,三甲第一百四十四名進士。刑部觀政,授廣東番禺知縣,升刑部主事,歷員外、郎中,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擔(dān)任廣東惠州府知府。隆慶二年(1568年)升任兩浙都轉(zhuǎn)運鹽使司運使。
人物簡介
張烈文(1515年—?),字元煥,別號晴湖,云南蒙化衛(wèi)軍籍直隸巢縣人。云南鄉(xiāng)試第四名。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登第三甲第二百二十二名進士。初授浙江嘉興縣知縣,有政績,嘉興人立生祠祭祀他。升南京戶部主事,歷員外、郎中,累官直隸保定府(今河北省保定市)知府。隆慶二年正月升山西按察司副使、井陘兵備道。
人物簡介
張臬(15世紀(jì)—16世紀(jì)),字正野,號百川,江西南昌府進賢縣人。張臬是嘉靖四年(1525年)的舉人,次年(1526年)聯(lián)捷進士,獲授刑部主事、郎中,和張元孝到福建主持鄉(xiāng)試,外任山東按察司副使,到十七年(1538年)升為本省布政使司右參政。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張臬得擢任四川巡撫,兩年后(1554年)入朝為南京兵部右侍郎,不久改為為南京兵部右侍郎;平定流寇后在四十年(1561年)轉(zhuǎn)任南京大理寺卿,隨即外任兩廣總督,討伐流寇張璉有功,恩蔭一子入國子監(jiān),但被流言中傷而被迫在四十二年(1563年)致仕,死后入祀鄉(xiāng)賢祠。
人物簡介
張嘉孚(1516年—1594年),字以貞,號立庵,陜西鞏昌府安定縣人,民籍。陜西鄉(xiāng)試第七名舉人。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中式丁未科會試第十三名,登第三甲第一百名進士。授長治縣知縣,后升任河南府同知,以父喪歸。起補重慶府,擢南京戶部主事,晉郎中,歷任黃州府知府、四川副使,后編撰《安定縣志》。
人物簡介
張學(xué)顏,字子的,號旋衢,廣東瓊州府瓊山縣人,民籍。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己酉科廣東鄉(xiāng)試第二十六名舉人。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登三甲第一百五十五名進士。兵部觀政,本年八月授建德知縣,四十五十一月調(diào)當(dāng)涂縣,隆慶二年(1568年)二月調(diào)容縣,四年二月升南大理寺評事,丁憂。萬歷四年(1576年)十一月復(fù)除大理寺,五年正月升左寺副,八年正月升右寺正,十月升慶遠府知府,九年二月年老致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