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張?(1525年—?年),字云京,號藻溪,福建福州府閩縣人。治《春秋》,由縣學(xué)增廣生中式己酉科(1549年)福建鄉(xiāng)試第八十二名舉人,年三十二歲中式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癸未科會試第二百五名,第三甲第八十四名進士。都察院觀政,授浙江義烏縣知縣,三十九年復(fù)除直隸昆山縣,四十一年調(diào)山東博平縣,致仕。
人物簡介
張縉(1526年—?),字子忠,號龍槐,河南彰德府安陽縣人,民籍。乙卯科(1555年)河南鄉(xiāng)試第三十八名舉人。嘉靖三十五年丙辰科會試一百五十五名,未廷試,三十八年(1559年)中式己未科三甲第二百零四名進士。大理寺觀政,初授陜西鳳翔府推官,四十三年(1564年)七月選授刑科給事中,隆慶元年(1567年)復(fù)除吏科,八月升工科右,督修乾清宮,九月工程完工,升通政司右參議,以不習(xí)奏事辭不拜,改尚寶司卿。
人物簡介
號石渠,吉安永豐人。隆慶戊辰進士,自東莞知縣升南工部主事,歷官貴州參議。維基
張鏜(1526年—?),字汝揚,江西吉安府永豐縣人,民籍。江西鄉(xiāng)試第七十六名舉人。隆慶二年(1568年)中式戊辰科會試第二百六名,三甲第九十一名進士。初授東莞縣知縣,歷官工部主事,萬歷五年(1577年)十一月升湖廣僉事,九年七月升貴州右參議。
人物簡介
【生卒】:1527—1588 【介紹】: 明四川銅梁人,字肖甫,避雍正帝諱,又作佳印、佳引,號居來山人。嘉靖二十九年進士。除滑縣知縣,遷戶部主事。隆慶間,擢右僉都御史,巡撫應(yīng)天十府。萬歷七年,以右副都御史,巡撫宣府,以計服韃靼部落,入為兵部右侍郎。出為浙江巡撫,平定杭州兵變、民變。旋為薊遼總督。嘗與王世貞諸人唱酬,為“后七子”之一,七子以功名始終者,佳胤一人而已。有《居來山房集》。御選明詩姓名爵里
字肖甫,銅梁人,嘉靖庚戌進士,除知滑縣,徵授戶部主事,歷官僉都御史,巡撫應(yīng)天、宣府。入為兵部右侍郎,出撫浙江,召拜兵部尚書,加太子太保。贈少保,謚襄敏。有崌崍山集。維基
張佳胤(1527年—1588年),字肖甫,號瀘山,又號崌崍山人,四川重慶府合州銅梁縣人,明朝文人、政治人物。嘉靖戊戌進士,萬歷間累官薊遼總督。天啟間,追謚襄憲。由縣學(xué)生中式四川鄉(xiāng)試第十五名舉人,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庚戌科會試第八十二名,第三甲第一百八十三名進士。授河南滑縣知縣,有強盜假裝錦衣衛(wèi),企圖勒索張佳胤,反被張所制服。擢戶部主事,改兵部職方司主事,遷禮部郎中。以風(fēng)霾考察,謫陳州同知。歷遷山西蒲州知州。嘉靖四十三年八月升河南按察司僉事,四十四年七月調(diào)云南提學(xué)僉事。隆慶元年二月升廣西左參議,三年六月升河南副使,四年十一月升陜西布政司右參政兼僉事、管理糧餉,五年五月升山西按察使。隆慶五年(1571年)十月升都察院右僉都御史、巡撫應(yīng)天等處地方、總理糧儲提督軍務(wù)。萬歷二年二月被劾,調(diào)任南京衙門,回籍聽用。萬歷四年起任南京鴻臚寺卿,四月升南京光祿寺卿,十二月升為右副都御史、巡撫保定等府兼提督紫荊等關(guān),丁母憂歸。七年(1579年)六月以原官巡撫陜西地方,八月改巡撫宣府,九年四月升兵部右侍郎。十年三月杭州東西二大營發(fā)生兵變,毆打巡撫吳善言,張佳胤繼任浙江巡撫,定馬文英、劉廷用之亂。十一年八月升兵部尚書協(xié)理京營戎政,九月又兼都察院左副都御史、總督薊遼。十三年五月加太子太保,閏九月召回兵部理事,賜一品誥命。十四年十二月被彈劾乞休,遂準致仕歸。萬歷十六年(1588年)病卒,贈少保。天啟初,謚襄憲?!?a target='_blank'>明史》有傳。
人物簡介
張大猷,字元敬。番禺人,一作順德人。少負才名。明世宗嘉靖三十一年(一五五二)解元,三十五年(一五五六)進士。官工部主事,歷仕至云南督學(xué)僉事。清同治《番禺縣志》卷四○有傳。維基
張大猷(1527年—1568年),字元敬,號豸巖,廣東廣州番禺縣人,軍籍。嘉靖壬子解元、丙辰進士。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壬子科廣東鄉(xiāng)試第一名舉人。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中式丙辰科二甲第八名進士。兵部觀政,授工部主事,四十二年謫河南鄭州同知,四十四年升大名府通判,隆慶元年(1567年)升江西吉安府同知,二年卒。
人物簡介
張子翼(一五二七——?),字汝臨,號事軒。瓊山人。明世宗嘉靖二十五年(一五四六)亞魁。授武昌縣教諭,升廣西陸川知縣。在任五年,祀名宦。歸田后閉門課子,與海瑞、王弘誨詩簡往來,傳為韻事。有《事軒摘稿》?!逗D蠀矔返谖鍍杂袀鳌堊右碓姡悦駠辏ㄒ痪湃唬┖?诤D蠒钟⌒兄逗D蠀矔返谖鍍浴稄埵萝幷濉窞榈妆荆R悦麝愂羌朵槟显娺x》所錄張子翼詩。
人物簡介
張求可(1515年—?年),字中甫,號槐麓,四川成都府內(nèi)江縣人。治《易經(jīng)》,由國子生中式嘉靖十六年丁酉科四川鄉(xiāng)試第五十二名舉人,會試中式第一百三十七名。年三十九歲中式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癸丑科第三甲第二十名進士。都察院觀政,授湖廣石首知縣,起復(fù)補滑縣。隆慶時任戶部督餉郎中。升知府,降補趙州知州,以久不赴任被彈劾,勒令致仕。
人物簡介
張科(1527年—?),字惟進,號達泉,江西九江府湖口縣人,民籍。嘉靖三十一年壬子科江西鄉(xiāng)試第七十二名舉人,三十五年(1556年),登丙辰科會試三十三名,三甲第一百二十五名進士。兵部觀政,授中書舍人,三十八年九月考選陜西道試監(jiān)察御史。三十九年三月實授,四十二年巡按浙江,四十四年巡按應(yīng)天,四十五年三月南京戶科給事中岑用賓彈劾張科徇私納賄,舉劾失實,詔罷科以閑住。
人物簡介
張一霽(1528年—?),字天光,號襄野,河南睢陽衛(wèi)軍籍直隸五河縣人。乙卯科(1555年)河南鄉(xiāng)試第四十一名舉人。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中式丙辰科三甲第七十八名進士。兵部觀政,授戶部主事,四十一年升員外,四十二年升郎中,四十三年升湖廣衡州府知府,隆慶二年(1568年)正月升陜西副使,五年正月升本省右參政,改督理蘇松常鎮(zhèn)糧儲山東右參政,六年十月以疾致仕。萬歷十二年(1584年)三月起補山西左參政,十月升本省按察使,十四年正月升陜西右布政使,晉浙江左布政使,十六年正月加太仆寺卿致仕。
人物簡介
張九功(1528年—1565年),字惟敘,號繼源,山西汾州人。張鵬之子。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壬子科山西鄉(xiāng)試第五十八名舉人,三十二年(1553年)癸丑科進士。選翰林院庶吉士,三十四年(1555年)十月授河南道監(jiān)察御史,巡視盧溝橋工程,巡視兩淮鹽法,三十九年(1560年)巡視京營,四十年(1561年)升河間府知府,四十二年(1563年)升湖廣副使、兵備郴桂,駐節(jié)郴州,四十四年(1565年)升陜西行太仆寺卿,未任去世。
人物簡介
張九歌(1528年—?),字仲宜,號東河,山東兗州府曹州人,軍籍。山東鄉(xiāng)試第四十一名舉人。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中式壬戌科會試第二百六十六名,二甲第七十一名進士。初授戶部主事,歷任陜西鞏昌府、云南楚雄府、湖廣鄖陽府知府,萬歷十年(1582年)四月升陜西隴右道副使,晉階中憲大夫,致仕歸鄉(xiāng)。
人物簡介
張應(yīng)登(1528年—1566年),字仲庸,號仰歷,陜西省西安府咸陽縣人,軍籍,治《詩經(jīng)》。七月二十一日生,行二。由縣學(xué)生中式陜西鄉(xiāng)試第十六名舉人,會試中式第一百八十八名。年三十四歲中式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乙丑科第三甲第一百五十八名進士。工部觀政,本年八月授內(nèi)江知縣,四十五年卒。
人物簡介
張振之(1528年—1584年),字仲起,號起潛,直隸太倉州(今江蘇省太倉市)人。應(yīng)天府鄉(xiāng)試第六十一名。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登己未科第三甲第二百零七名進士。吏部觀政,授浙江處州府推官。四十三年七月選授浙江道監(jiān)察御史,巡按直隸,條陳漕運八事。以考察降調(diào)臨清州判官,遷廣信府通判、撫州府同知,歷任南京兵部車駕司、職方司員外郎、南京吏部文選司郎中,出任江西吉安府知府,因患病擅自辭官被革職。萬歷十一年(1583年)起復(fù)撫州知府,調(diào)任杭州府知府。十二年三月升官至浙江按察使司副使,兵備溫處道,十月獲準致仕。卒年五十七。
人物簡介
張煥(1528年—1588年),字懋文,號懷洲,山東青州府益都縣人,軍匠籍。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戊午科山東鄉(xiāng)試第一名。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中式乙丑科進士。戶部觀政,本年八月授山西長治知縣,隆慶三年(1569年)九月選授南京戶科給事中。五年,給事中李貴和請開膠萊河,漕運總督王宗沐認為“其功難成,不足濟運”,建議利用海運。隆慶六年(1572年)三月,運米十二萬石自淮入海,五月抵天津。南京戶科給事中張煥上疏彈劾王宗沐瀆職瞞報:“比聞人言嘖嘖,咸謂海運八舟,米三千二百石,忽遭風(fēng)漂沒,渺無影響。宗沐蓋預(yù)計有此,令人賚銀三萬兩糴補?!贝耸虏闊o證據(jù),最后不了了之。萬歷三年(1575年)四月升南京尚寶司卿,六年正月升南鴻臚寺卿,九年四月升右僉都御史、巡撫南贛,十年二月丁憂,十六年卒。十七年十月賜祭葬。
人物簡介
張秩(1528年—1574年),字以敬,號鳳林,江西吉安府安福縣人,民籍。江西鄉(xiāng)試第四十名舉人。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中式乙丑科三甲第八名進士。禮部觀政,改翰林院庶吉士,隆慶元年(1567年)三月授本院檢討,六年八月升編修,丁憂歸。萬歷二年(1574年)甲戌六月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