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人物簡介
字和衷,沁水人。萬歷壬辰進(jìn)士,除行人遷戶部主事歷官大理寺卿加兵部尚書贈太子太保有海虹集維基
張五典(1555年—1626年),字和衷,號海虹,山西沁水縣竇莊村人。萬歷七年山西鄉(xiāng)試舉人。萬歷二十年進(jìn)士。初授行人司行人,升戶部江西司主事、員外郎、郎中。萬歷三十三年(1605年)出為山東布政司參議,分巡濟(jì)南道。三十八年,起升山東副使,歷遷參政、布政使,天啟元年(1621年)任太仆寺卿,三年任南京大理寺卿。天啟三年(1623年)乞終養(yǎng)。
人物簡介
張企程,字惟勇,號洛源,陜西漢中府洋縣人。萬歷十年(1582年)壬午科陜西鄉(xiāng)試舉人,萬歷十七年(1589年)己丑科進(jìn)士,任山東章丘縣知縣。時有商楊化者,宿于于大蛟家,夜劫殺之,匿其尸中,魂乃附蛟族之汲水婦,以訟冤。程按其狀,搜其家,得貲與尸,蛟服罪,人稱神君。推諫垣,歷授工科右給事中、禮科左給事中,受命治河,奠安陵寢。晉太仆少卿,一年予假歸田里??诓谎怨?,以疾卒,咸為之悲悼,祀鄉(xiāng)賢。
人物簡介
張應(yīng)槐(1555年—?),字汝植,號三陽,浙江金華府浦江縣人,民籍。壬午應(yīng)天鄉(xiāng)試一百十三名,萬歷十四年(1586年)丙戌科會試二百七十一名,登三甲第二百九名進(jìn)士。禮部觀政,累官兵部員外郎,三十八年三月升福建右參政兼僉事,四十年四月調(diào)任湖廣參政。
人物簡介
張時顯(1555年—?),字仁卿,號新屏,江西建昌府南城縣人,軍籍。隆慶四年(1570年)庚午科江西鄉(xiāng)試五十名舉人,萬歷十四年(1586年)丙戌科會試二百五十七名,登三甲第九十名進(jìn)士。都察院觀政,授鎮(zhèn)江府推官。擢升兵部管理山海關(guān)主事。
人物簡介
張所望(1556年—1635年),字叔翹,號七澤,南直隸松江府上海縣(今屬上海市)人。明末政治人物。萬歷二十九年(1601年)進(jìn)士。除刑部主事,奉使榮、襄、靖江三國,不受饋遺,得到諸王雅重。出為浙江衢州府知府,遷廣西按察使司副使,備兵蒼梧。轉(zhuǎn)左江參政,平隆峒爭亂。擢廣東按察使,不赴。起湖廣按察使,因勞悴病發(fā),解職歸里。天啟六年(1626年),移建黃道婆祠。晚年,起山東布政使,辭不拜。卒年八十。
人物簡介
張斗(1556年—?),字文光,號柴垣,直隸徐州沛縣人,民籍。萬歷四年(1576年)丙子科應(yīng)天鄉(xiāng)試八十九名,萬歷十四年(1586年)丙戌科會試三百一名,登三甲第二百五十七名進(jìn)士。吏部觀政,歷官荊州府知府,十七年十二月升福建按察司副使,考察調(diào)簡。二十三年五月調(diào)補貴州副使,二十六年七月升云南參政。
人物簡介
張居仁,字叔廣,號育華,直隸真定府趙州(今河北石家莊趙縣)人。進(jìn)士出身。居仁生而穎異,七歲能詩文,十八舉秀才,中萬歷十三年(1585年)乙酉科舉人,萬歷十七年(1589年)登己丑科進(jìn)士,官至山東膠州知州,忌者中之,謫楚藩幕。隨大司馬李化龍征播州楊應(yīng)龍,火攻海龍囤,遂滅之磨盾,草露布,署稿尾曰「口吐血,眼流血,想是英雄肝膽裂,一片赤心堅似鐵。」以勞瘁卒,敘功贈兵部職方司郎中,予誥命,立牌坊,敕有司歲給粟贍其妻子。
人物簡介
張居敬,號鑒衡,浙江歸安人。同進(jìn)士出身。萬歷七年(1579年)己卯科舉人,十七年(1589年)登己丑科三甲三十三名進(jìn)士。授撫州府推官,萬歷二十三年,擔(dān)任廣東廣州府永安縣知縣(現(xiàn)紫金縣知縣)。后由吳三樂接任。官至山東沂州知州。
人物簡介
張德明(1557年—?),字子經(jīng),號毅宇,浙江溫州府樂清縣民籍永嘉縣人。丙子鄉(xiāng)試六十八名,萬歷十四年(1586年)丙戌科會試三百十八名,登二甲第五十七名進(jìn)士。刑部觀政,歷官寧國府知府,升廣東按察司副使,三十三年九月升本省右參政。
人物簡介
張繩祖,字武卿,號鴻初,四川潼川州人,民籍。萬歷七年(1579年)己卯科四川鄉(xiāng)試四十五名舉人,二十三年(1595年)乙未科進(jìn)士。都察院觀政,授行人司行人。
人物簡介
張鳳翔(1558年—1602年),字輝止,號凌玄,江西建昌府南城縣民籍臨川縣人。小名黑龍,二十四歲補邑諸生,神宗萬歷二十五年(1597年)江西鄉(xiāng)試中舉,二十六年(1598年)聯(lián)捷戊戌科進(jìn)士,奏名后觀政都察院。改翰林院庶吉士,讀中秘書。考選為刑科給事中,督青政。三十年改任禮科右給事中,弗及見而卒,年四十五。有子張三緯。
人物簡介
張懋修(1558年5月13日—1639年9月12日),字維時,號斗樞,湖廣江陵(今湖北江陵)人。首輔張居正三子。明神宗萬歷八年(1580年)庚辰科以關(guān)節(jié)獲中狀元。萬歷十二年(1584年)四月,詔令查抄張居正家產(chǎn),司禮監(jiān)太監(jiān)張誠,刑部右侍郎邱蕣及錦衣衛(wèi)、給事中等奉命前往。長兄張敬修不堪拷問,自縊而死。二哥張嗣修投井自殺未遂,又絕食又不死,被發(fā)配邊疆。明思宗崇禎十二年(1639年)懋修戍煙瘴地而死。崇禎十三年(1640年)下詔恢復(fù)張懋修官職。
人物簡介
【介紹】: 明常州府宜興人,字以登,號文石。年十六從王畿講學(xué)。萬歷十七年進(jìn)士。由刑部主事改禮部,與顧憲成等同爭神宗并封三王事,貶官,乞假歸。生平尚風(fēng)節(jié),參與東林書院之會。又與同縣史孟麟、吳正志為麗澤大會,東南人士爭赴之。工畫山水竹石。有《易學(xué)飲河》。維基
張納陛,字以登,號文石,南直隸常州府宜興縣人。進(jìn)士出身。萬歷十六年(1588年)戊子科舉人,十七年(1589年)己丑科進(jìn)士,授刑部主事,改禮部主事,敕諭禮部,并封三皇子為王。納陛謂冊立重事,宜屬大廷公議,今諭札出元輔一人乎?且創(chuàng)國二百年未有之禮。疏爭之。趙南星主計,黜幽忤執(zhí)政罷官,陛抗疏論救,謫判鄧州,告假歸。有《云聲閣集》,善書畫,卒時書「知死知生、何所畏懼」八字,斂手肅恭而逝。
人物簡介
【介紹】: 明廣東博羅人,字孟奇,號九岳,別號西園。萬歷中舉人。官至平越知府。好學(xué)博識,貫通經(jīng)史百家,能畫善書。有《匯雅》。全粵詩·卷四二一
張萱(一五五八 — 一六四一),字孟奇。博羅人。明神宗萬歷十年(一五八二)鄉(xiāng)試以《春秋》奪魁。肄業(yè)南雍,被推為諸生都講。屢赴會試不第,考中內(nèi)閣制敕房中書,纂修正史,侍經(jīng)筵,得發(fā)秘閣所藏書讀之,有《秘閣藏書錄》。因修玉牒稱旨,轉(zhuǎn)北戶部主事,署奏曹。差滿,奉母還里,乞終養(yǎng)。擢貴州平越守,未任。筑園榕溪之西,不入城市,海內(nèi)稱西園公。立仁粟倉以濟(jì)族里。每遇荒歉,煮粥賑饑,多所存活??ひ赜信d革事,必式閭咨訪,推誠商酌,略無徇私。生平無他嗜好,獨癖書。善書畫。著述頗豐,有《西園存稿》、《匯雅前后編》、《古韻》、《疑耀》等。清道光《廣東通志》卷二九一有傳。張萱詩,以明刻清康熙四年張萱之子張燾等重刊《西園存稿》四十三卷本為底本,參校日本內(nèi)閣文庫藏明刊《歸興詩》。他本輯得佚詩,附于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