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人物簡介

維基
張應(yīng)昌(?—1608年),字時盈,號泰宇,山西平陽府解州人。萬歷二十五年(1597年)丁酉科舉人,二十六年(1598年)戊戌科進士,二十七年官通許縣知縣,愛民敬士,建書院兩廊并井亭、大門,后為人摭事,左遷涿州判,尋升中牟令,及卒,兩邑士民哀泣遍道路。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明常州府無錫人,字羽臣,號泰巖。從顧憲成、高攀龍游,以經(jīng)師教授里中。嘗著《經(jīng)正錄》,力辟李贄之說。崇禎初以所輯《經(jīng)書講義》獻闕下,又著《五經(jīng)總類》。
人物簡介
張云鸞(1569--1636),字羽臣,號泰巖。明無錫人。崇禎四年(1631)優(yōu)貢。任淮安府教授。從顧憲成、高攀龍游,深諳經(jīng)術(shù)。

人物簡介

維基
張廷拱(1569年—1633年),字尚宰,號輔吾,福建泉州府同安縣人。萬歷二十五年(1597年)丁酉科福建鄉(xiāng)試舉人,二十九年(1601年)辛丑科進士,初授懷寧縣令,清內(nèi)使挾帶私船,寬省運民夫。丁艱,服除,補豐城,捐俸筑堤以利民。改遷安,編鋪平法,遼左車馬不疲奔命。擢禮部主事,天啟中,皇帝大婚,奉使往廣東宣詔。歷祠祭司郎中。時朝中多依附權(quán)珰,獨廷拱正言讜論,非端人君子不與交游。歷光祿寺丞、大理寺右寺丞,天啟五年(1625年)削籍歸。莊烈帝即位,求舊賜環(huán),二年復(fù)原官,以邊才擢僉都御史,巡撫大同。召對稱旨,帝顧近輔曰:『廷拱,福將也』。至則給宗祿、恤饑軍,修土堡、制火器,邊計靡弗周密。警告猝至,御變投機,敵不能犯。以焦勞成疾,及亟,諄諄諭戒諸將竭力報國,言不及私。崇禎六年(1633年)癸酉卒于官,年六十五,賜祭葬,謚「襄靖」。

人物簡介

維基
張夢鯨(1569年11月14日—1630年2月17日),字仲鱗,號華陽,山東濟南府齊東縣人,晚明政治人物。萬歷間進士,官至延綏巡撫?!凹核戎儭焙筇岜刖┣谕?,勞憤病故于途中。癸卯山東鄉(xiāng)試四十一名舉人,萬歷三十八年(1610年)庚戌科會試二百八十一名,廷試三甲二百十名進士。工部觀政。萬歷四十一年(1613年),授大理寺左評事。萬歷四十二年(1614年)五月,升戶部山西司主事。次年三月丁母憂去官。服闕,四十六年四月起復(fù)原職,歷升戶部廣東司員外郎、戶部河南司郎中,外官河南彰德府知府,天啟三年(1623年)閏十月升本省按察司副使、分巡河北道,五年十月升河南右參政,六年閏六月升本省按察使、備兵睢陳,晉本省右布政使、左布政使。因功特簡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撫延綏。崇禎二年(1629年),皇太極率后金兵大舉入關(guān),連破城池。朝廷連檄各地督撫入京勤王。崇禎三年(1630年)正月丁亥,夢鯨偕同總兵官吳自勉率兵五千,次第起行入援。自勉沿途賣馬,侵占行糧,夢鯨禁之不從,一夕忿死。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明徐州沛縣人,字惟誠,號惺宇。萬歷十一年進士。授益都知縣,擢兵科給事中,出閱山西邊務(wù)。累擢禮科都給事中,諫三王并封,請帝親祀及皇太子出閤講讀,直言忤旨,奪俸,旋除名。天啟中卒。有《掖垣諫草》。
維基
張貞觀,字惟誠,號惺宇,直隸徐州沛縣人,民籍。應(yīng)天府鄉(xiāng)試第六十九名,萬歷十一年(1583年)癸未科會試第一百六十五名,登三甲第一百四十六名進士。初授益都縣知縣,十七年十月考選,授兵科給事中,十九年正月閱視山西,十二月還朝,升工科右給事中,次年前往泗州勘探水患開浚工程,升禮科都給事中。二十二年二月,因直言忤旨被除名。此后中外交章推薦,最終不再作官。天啟年間去世,追贈太常寺少卿。

人物簡介

維基
張其緒(1570年—1609年),字纘叔,號茲咸,山西太原府盂縣在城人。萬歷二十五年(1597年)丁酉科山西舉人,三十五年(1607年)丁未科進士,授行人司行人,三十七年四月與正使吏科給事中翁憲祥奉命冊封慶成王朱慎鐘庶一子朱敏泥為王,夫人侯氏為慶成王妃。三十七年卒。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570—1642 【介紹】: 明河南中牟人,字林宗,又字法幢,一字塞庵,自稱旃然漁隱,又號芯淵道人。萬歷十九年舉人。應(yīng)會試十次不第。任俠好客。嗜古文,藏書數(shù)萬卷,皆手自點定。工草書,酒后即頹然揮灑放筆。李自成破開封,溺水死。有《原圃塞庵詩集》。
御選明詩姓名爵里
字林宗,一字武仲,中牟人。萬歷辛邜舉人。有原圃塞庵詩集。

人物簡介

維基
張瑞圖(1570年3月24日—1641年5月2日),字長公,一字無畫,號二水、白毫庵主、芥子居士、平等居士、果亭山人,福建晉江二十七都霞行鄉(xiāng)(今青陽街道蓮嶼)人,明末政治人物,萬歷丁未探花及第。天啟間趨附魏忠賢閹黨,仕至少保、太子太保戶部尚書武英殿大學(xué)士,魏忠賢敗死之后,張瑞圖被視為閹黨,除籍為民。隆慶四年(1570年)春二月初六日辰時,生于福建晉江縣城南門外之霞行鄉(xiāng)。父名志皖,祖父名喬梓。早年家貧,日需費用僅靠其母紡織供給,常以大麥之稀粥充饑。萬歷二十四年(1596年),正月臨草書《杜甫渼陂行詩》卷。萬歷三十一年(1603年)八月,中癸卯科福建鄉(xiāng)試舉人。萬歷三十五年(1607年)登丁未科殿試一甲第三名進士(探花),授翰林院編修,官少詹事,后至禮部侍郎。天啟六年(1626年)官至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xué)士。十月癸丑與黃立極、李國??、施鳳來同為《光宗實錄》總裁,并晉太子太保文淵閣大學(xué)士,十一月晉少保兼太子太保戶部尚書武英殿大學(xué)士。天啟七年(1627年)八月十一日,明熹宗駕崩。同年二十四日,信王朱由檢繼位,是為明思宗。十一月,思宗置魏忠賢于鳳陽,籍其家,丁午詔治魏罪。初二,魏畏罪自殺。監(jiān)生胡煥猷上疏劾張瑞圖等閣臣當(dāng)魏忠賢專權(quán)時,漫無主持,事事逢迎,并為其生祠撰碑稱頌,宜亟罷黜。乃上疏自辯,并乞罷,未允。十二月,三次上疏引病求歸,并辭蔭子,未允。崇禎元年(1628年)三月,經(jīng)過多次上疏要求,終于與施鳳來一同獲準(zhǔn)致仕。加太保,蔭一子中書舍人。五月回鄉(xiāng)途中于濟河舟中作行書《韓愈山石詩》軸。后隱居晉江青陽白毫庵。崇禎十四年(1641年)三月二十日寅時,卒于晉江家中,享壽七十二。同年九月十八日夫人王氏卒,享壽六十九。隆武二年(清順治三年,1646年),明紹宗因張瑞圖為“閹黨”成員,將其謚曰文隱。并由林欲楫作《明大學(xué)士張瑞圖暨夫人王氏墓志銘》。
張翰沖 朝代:

人物簡介

維基
張翰沖(1570年—1622年),號凌九,福建晉江縣人,明朝官員,同進士出身。萬歷四十四年(1616年),登丙辰進士,授金壇縣知縣。以考選入覲,期間卒于京師。時在天啟二年(1622年),年五十三。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640 【介紹】: 明河南永寧人,字建白。萬歷三十八年進士。擢御史,巡按四川。天啟初參預(yù)鎮(zhèn)壓奢崇明叛亂,收復(fù)重慶。崇禎二年,累升為右副都御史,巡撫四川,從朱燮元平奢崇明、安邦彥。崇禎五年解任。后李自成部攻永寧,論抗拒被殺。
維基
張論(1571年—1634年),字建白,號葆一,河南河南府永寧縣人。庚子河南鄉(xiāng)試三十二名舉人,萬歷三十八年(1610年)庚戌科會試九十五名,第三甲第一百五十九名進士。兵部觀政,四十一年授行人司行人,四十六年考選陜西道御史。泰昌元年,巡視西城。天啟元年七月巡按四川,進飛石、架木二法以備城守。以平奢安之亂功,候升京堂。天啟四年升大理寺左寺丞,六年閏六月,升右通政。尋以朱太淑人艱歸。崇禎二年四月,起為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撫四川。崇禎七年卒,享年六十四。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643 【介紹】: 明湖廣蘄州人,字君弼。萬歷二十六年進士。授臨海知縣。累遷浙江按察僉事,掌驛傳,條陳里解累民者三事。歷官廣東提學(xué)副使,遷江西布政使,以廉能稱。崇禎末家居,張獻忠破蘄州城時被殺。編有《嶺南文獻志》。
維基
張邦翼(1571年—1643年),字君弼,號軫南,湖廣黃州府蘄州人,軍籍。萬歷二十五年(1597年)丁酉科湖廣鄉(xiāng)試舉人,二十六年(1598年)戊戌科進士,盛著文名,授浙江臨海知縣,以廉能稱。遷南戶部主事,潔己奉公。遷廣東督學(xué)僉事,四十四年升四川參議。四十六年升浙江驛傳道副使,天啟元年升本省右參政,三年升四川按察使,備兵建昌兼攝學(xué)政。遷廣東按察使,轉(zhuǎn)江西右布政,以年老乞休。崇禎十六年癸未春,張獻忠襲蘄州,不屈而死,年七十三,祀鄉(xiāng)賢。子張效葵,中天啟甲子鄉(xiāng)試。孫張承位,中順治丁酉鄉(xiāng)試。邦翼為廣東督學(xué)時,采集粵中先哲之文,分類編次,先文后詩,起唐張九齡,迄于明之萬歷,凡二百六十余人,編刻成《嶺南文獻錄》三十二卷。又有《漢魏叢書》行海內(nèi)。乾隆四十一年賜謚「節(jié)憫」。

人物簡介

維基
張鯉(1581年—?年),字翼若,號翔溟,山東兗州府平陰縣軍籍。萬歷二十五年(1597年)丁酉科山東鄉(xiāng)試舉人,萬歷三十八年(1610年)庚戌科會試二百七名,第三甲第六十五名進士。刑部觀政,授封丘知縣,調(diào)祥符縣,選南京江西道御史。天啟三年(1623年)三月復(fù)除江西道御史,巡按宣大,五年九月黜為民,仍追奪誥命。

人物簡介

維基
張五典,字敕我,號敬吾,山東濟南府陽信縣人。萬歷二十二年(1594年)甲午科山東鄉(xiāng)試舉人,二十三年(1595年)乙未科進士。初授直隸束鹿縣知縣,節(jié)浮摧奸,興學(xué)育才。丁酉鄉(xiāng)試,連發(fā)田宰等三人。兩臺察能,調(diào)清苑縣知縣。時有巨盜惠佃襲劫閩商陳姓者數(shù)萬金,盤踞京貴,邏者不敢至門,陳商叩閽鳴冤,奉旨捕獲,一訊立狀,而陳商完璧歸。三載奏績上考,踰年連丁父母憂。服闋,起補山西翼城縣知縣。三十三年(1605年)行取,擬授兵部主事,考選,改授陜西道監(jiān)察御史。首攻大臣之不法者三人,一時權(quán)貴落膽。丁祖父母憂,去職。服闋,補浙江道御史,巡按遼東。差竣報命,署掌河南道事。尋又奉差巡蘇松等處。升山西按察副使,再升四川參政,上疏乞休,四十七年(1619年)七月得旨歸。

人物簡介

維基
張應(yīng)泰(?—1612年),字大來,號東山,直隸涇縣(今屬安徽)人。萬歷二十年(1592年)進士,授泰和縣知縣,萬歷二十五年(1597年)移河間丞,再轉(zhuǎn)任南京禮部主事,不久改兵部,歷升車駕司郎中,三十六年升泉州府知府,以考察降大名府通判;累升戶部郎中,四十年正月升吉安府知府,未到任而卒。著有《藝葵草》、《百門草》、《晚香亭稿》、《涇獻遺音》等。

人物簡介

維基
張素養(yǎng),字存儒,號侗如,福建建寧府建安縣人。萬歷三十四年(1606年)丙午科福建鄉(xiāng)試舉人,四十一年(1613年)癸丑科進士,授行人,泰昌元年八月考選,授云南道御史,天啟元年八月巡按浙江,三年四月彈劾浙江總鎮(zhèn)坐營孫錫爵及升任浙江都司李甘來其貪縱不職,俱革職永不敘用。以推舉姚宗文、邵輔忠、劉廷元三人為左副都御史趙南星疏議巡方濫舉,被奪俸五月,又免職歸。五年,由科臣李魯生薦舉,三月起補云南道御史,九月巡按宣大,疏請免山西靈丘縣本年應(yīng)徵錢糧,以恤災(zāi)民。以左都御史劉廷元薦薦其不附時焰,宜亟超擢,以京堂未有實缺,仍照舊管事,候應(yīng)升之日加職示優(yōu)。七年請建魏忠賢生祠,八月以殿工加升太仆寺少卿。崇禎元年以閹黨被削籍,列名逆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