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人物簡介

維基
張緒倫,字彝敘,號觀海,山東青州府安丘縣人。天啟元年(1621年)辛酉科舉人,崇禎四年(1631年)成辛未科進士 ,除大名府推官,雖然職責是在治理監(jiān)獄,但知道國家方急流寇,故所至一意懲辦賊寇。六年癸酉(1633年)憂,流寇逼近畿輔,有守衛(wèi)順德的功勞,同年秋受命典試湖廣鄉(xiāng)試,經(jīng)過柏鄉(xiāng),賊寇大至,當時柏鄉(xiāng)縣令無人,城池不能保全,有人建議從小路逃跑,張緒倫說:都是國家土地,奈何放棄。召集士民拒守三日三夜,賊寇知難以撼動,遂解圍退去。代理府事,創(chuàng)置戍卒八百人,親自訓練,耗費達五千兩,都自己籌辦,沒有挪用一分公錢。攝理開州,提前殲滅兩個流寇的內(nèi)應,以治理卓異上聞,崇禎十二年擢升湖廣道監(jiān)察御史。不久奉命巡鹺兩淮。當時度支告匱,都在請求增加課稅,張公以其不利商業(yè),一概奏請罷免?;窗裁磕隇幕?,張公捐出六千余金,煮粥賑濟,以病乞歸,卒于家。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602—1641 【介紹】: 明蘇州府太倉人,字天如,號西銘。幼即嗜學,讀書每反復手抄,因以“七錄”為齋名。天啟四年,同創(chuàng)應社。與同里張采共學齊名,號婁東二張。崇禎元年以選貢生入都,歸,于次年集郡中名士,創(chuàng)立復社,并與應社合而為一。三年,與吳偉業(yè)同中舉人,并于南京開復社大會。四年中進士,改庶吉士。以葬親乞假歸。六年,復社蘇州虎丘之會,到者數(shù)千人。于是復社之聲氣通朝右。同里監(jiān)生陸文聲與張采有隙,求入社不許,乃詣闕告“溥、采為主盟,倡復社,亂天下”。嚴旨窮究,及周延儒再相,事始得解,而溥已卒。詩文敏捷,對客揮毫,俄頃立就。有《七錄齋集》,又輯有《漢魏六朝百三家集》。
詞學圖錄
張溥(1602-1641) 字天如,號西銘。江蘇太倉人。崇禎進士,選庶吉士。與同鄉(xiāng)張采齊名,合稱"婁東二張",天啟四年(1624)二人在蘇州創(chuàng)建復社。天啟六年撰寫《五人墓碑記》,痛斥閹黨。崇禎元年(1628)與張采一起在太倉發(fā)起驅(qū)逐閹黨骨干顧秉謙之斗爭,所撰散文,膾炙人口,由是"二張名重天下"。崇禎二年(1629)組織和領(lǐng)導復社與閹黨斗爭,復社聲勢震動朝野。一生著作宏豐,編述三千余卷,涉及文、史、經(jīng)學各學科,精通詩詞,尤擅散文、時論。
御選明詩姓名爵里
字天如,太倉州人。崇禎辛未進士,改庶吉士,有《七錄齋集》。
維基
張溥(1602年—1641年),字乾度,后改字天如,號侯在,改號西銘,直隸太倉州(屬今江蘇太倉市)人。明代文學家、學者,復社領(lǐng)導人。張溥幼年好讀書,所讀書必手抄寫一遍,朗誦過后焚燒,如此者五六遍才止,右手握筆管的指掌都磨出了老繭。冬天手指受凍皸裂,每日用熱水洗手數(shù)次,后來將幼時讀書的書房命名為“七錄齋”,即來緣于此。與同邑張采同學齊名,時稱“婁東二張”。崇禎元年(1628年)兩張以選貢入京考試,張采成進士,兩人名聲大振于都下。二年(1629年),張溥歸鄉(xiāng),與郡中名士結(jié)為文社,以復古學為名,稱為復社,成員有張采、楊廷樞、楊彝、顧夢麟、朱隗、吳昌時等十一人,后來遍及全國,超過三千人,平時以文會友,兼又評議時政,“一城出觀,無不知有復社者”。崇禎三年(1630年)張溥和吳偉業(yè)、楊廷樞、吳昌時、陳子龍等同時中舉。崇禎四年(1631年),又與吳偉業(yè)中進士。張溥得授庶吉士。以葬親乞假歸里。崇禎十年(1637年),禮部員外郎吳昌時與張溥一起推舉周延儒復出。同鄉(xiāng)監(jiān)生陸文聲要求入社被拒,因向朝廷告發(fā)張溥等結(jié)黨亂天下,福建人周之夔曾經(jīng)擔任蘇州府推官,因事被免職,懷疑是張溥所為,聽聞陸文聲舉報復社,也彈劾張溥等人把持計典,復社等人恣橫之狀,章表送到巡撫張國維手中,張國維言周之夔去官并不關(guān)張溥之事,提學倪元珙也出面維護復社,俱遭到崇禎皇帝下旨斥責。吳昌時對張溥下毒,張當夜就腹部劇痛而死,年四十。,無子嗣,學者私謚仁孝先生,黃道周為之作墓志銘。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642 【介紹】: 明河南太康人。萬歷四十四年進士。任平陽知府,有能名。累官至右僉都御史,代陳新甲巡撫宣府,視事甫旬日,坐失防削籍遣戍,后釋放還鄉(xiāng)。崇禎十五年李自成攻太康,佐知縣拒守,城破死。
維基
張維世(?—1642年),號海澄,河南承宣布政使司開封府太康縣(今河南省太康縣)人,進士出身。萬歷四十四年(1616年),登進士。歷官平陽府知府,因逮捕絳州奸猾數(shù)十人。天啟五年(1625年)正月升任山西按察司副使、分巡河東道。天啟六年(1626年)十一月,升任河南布政使司右參政,崇禎二年(1629年)四月被削籍。四年起任陜西右布政使。崇禎八年十一月壬申由大同分巡道副使升任右僉都御史、昌平巡撫,九年五月兼官宣府巡撫,七月專撫宣府,因失防連坐而被貶戍,之后釋放。崇禎十五年(1642年),李自成攻佔睢州、進犯太康。張維世輔佐知縣魏令望抵抗,之后城陷身亡。

人物簡介

維基
張際熙,號希文,福建漳州府長泰縣人。明末官員。天啟四年(1624年)甲子科福建鄉(xiāng)試舉人,崇禎十三年(1640年)庚辰科進士,吏部觀政,官湖廣益陽縣知縣。
張?化 朝代:明末

人物簡介

維基
張?化(1602年—?),號襄海,山西太平縣(今屬襄汾縣)中黃里人。張?化出生于壬寅年(1602年)正月初七日,萬歷四十六年(1618年)戊午科山西鄉(xiāng)試舉人,天啟二年(1622年)壬戌科三甲進士。兵部觀政,三年授陜西寶雞知縣,四年本省同考,六年調(diào)盩厔知縣,七年升南戶部廣西司主事,崇禎元年改兵部職方司,四年升武選司員外,出為揚州府知府,七年仕至陜西分守關(guān)西道按察副使兼參議。八年調(diào)簡。

人物簡介

維基
張三就(16世紀—17世紀),號竹林,河南懷慶府修武縣人。張三就是天啟七年(1627年)舉人,崇禎四年(1631年)成進士,獲授朝城知縣,任滿后考授報最,調(diào)任聊城知縣,代理范縣事務,三地都建祠祭祀他,崇禎十年(1637年)升為兵部主事,丁憂歸鄉(xiāng)。十三年起補禮部主客司主事。有著《瑯玕館集》、《讞讀焚馀政略》等書十卷行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643 【介紹】: 明陜西城固人,字健沖。天啟五年進士。崇禎間官御史,極論四川巡撫王維章貪劣。出按云南,還言民力已竭。遷浙江右參政,未任而罷。崇禎十六年義軍克城固,欲用之。不從被殺。
維基
張鳳翮(?—1644年),字健沖,號慰堂,陜西漢中府城固縣人。天啟元年(1621年)舉人,天啟五年(1625年)中進士。崇禎年間,擔任監(jiān)察御史,彈劾四川巡撫王維章貪污劣行,請求召還給事中章正宸,未得接納。不久巡按云南,回朝時說:「陛下提議再征一年稅收,民力已枯竭,討賊大臣懈怠渙散,浪費百萬金錢。」崇禎帝采納,命兵部飛騎要求熊文燦進攻,但張獻忠已反叛;其后因論事遷任浙江按察使,再升任江西巡撫。張鳳翮為人倜儻,曾說:「不先在家鄉(xiāng)立功,怎能在天下立功?」故此發(fā)跡后開建城東新堰,又修筑南樂義堡,并建議實行丁隨糧行。到崇禎十五年(1642年)遷浙江右參政,惟未任而罷官;李自成攻陷城固,威脅他出仕,他拒絕而被殺。

人物簡介

維基
張四知,字貽白,號巖叟,山東費縣人。明末政治人物,官至內(nèi)閣首輔。張四知臉上曾患潰瘍,故而容貌不正。天啟二年(1622年)壬戌科進士。由庶吉士授檢討。崇禎中,官至禮部右侍郎。崇禎十二年五月與姚明恭、魏炤乘,俱拜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皆庸劣之才,充位而已。 后加至太子太保,進吏部尚書、武英殿。崇禎帝即位,就特別抑制言官,言官越彈劾的人,他越重用。因此張四知在位四年,都不受影響。明亡降清。
張士楚 朝代:明末清初

人物簡介

維基
張士楚,號二岳,南直隸徽州府績溪縣北門人,明末清初官員。天啟七年(1627年)丁卯科應天鄉(xiāng)試舉人,十三年(1640年)庚辰科進士,工部觀政,本年授秀水縣知縣,兼署嘉興,減火耗,清隱占,均徭役,嚴積歇,二邑紳衿立碑頌德。

人物簡介

維基
張淳(16世紀—17世紀),字固存,號胥庭,德安府孝感縣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張淳是萬歷四十六年(1618年)舉人,崇禎四年(1631年)成進士,大理寺觀政,兩年后(1633年)獲授行人。到十一年(1638年),他在考選期間向崇禎帝講述時政得失,升任工科給事中。當時六科官員都在考核內(nèi)容誇大被考者的好處,只有他老成大體,切合時務;亦因此彈劾首輔張四知擔任祭酒時貪污行徑,遭貶謫為順天府照磨,升大理寺右寺副;至弘光年間和錢元愨、陳濟生同時任命,擢官太仆寺丞,其后辭官歸鄉(xiāng),老死在家。
張源思 朝代:明末

人物簡介

維基
張源思,號睿衷,浙江嘉興府海鹽縣籍,海寧縣人。明朝末年政治人物。崇禎三年(1630年)庚午科浙江鄉(xiāng)試舉人,四年(1631年)聯(lián)捷辛未科進士。吏部觀政,六年授廣東高要縣知縣,十二年丁憂去職。事母盡孝,與兄張源成、弟張源長友愛無間,曾經(jīng)伏闕陳情,皇帝下詔旌表其母莊氏。

人物簡介

維基
張一如,號來初,南直隸懷寧縣人。崇禎三年(1630年)庚午科應天鄉(xiāng)試舉人,崇禎四年(1631年)聯(lián)捷辛未科進士。禮部觀政,七年授行人司行人,十二年升文選司主事,十三年升文選司員外郎。后出為浙江嘉湖道和湖廣荊南參議,因病回故里。卒年六十三。
張?zhí)鞕C 朝代:明末清初

人物簡介

維基
張?zhí)鞕C,號巨車,河南開封府蘭陽縣人,明末清初政治人物。崇禎三年(1630年)庚午科河南鄉(xiāng)試舉人,四年(1631年)聯(lián)捷辛未科進士。吏部觀政,授陜西渭南縣知縣,六年任本省同考官,七年舉卓異,十年考察,降補杭州府知事,歷升至戶部主事。明亡仕清,順治三年二月,以洪承疇舉薦,授任江南布政使司右參議、分守江寧道。五年八月升為浙江按察使司副使、兼布政使司參議、督糧道。七年七月以事被降三級。

人物簡介

維基
張夬(?—17世紀),字庭映,號撤藩,鎮(zhèn)江府丹陽縣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張夬是天啟四年(1624年)甲子科舉人,崇禎四年(1631年)辛未科進士,大理寺觀政,獲授諸暨知縣,他在當?shù)嘏d建明倫堂教化人民;七年調(diào)任會稽縣,九年升禮部儀制司主事,歷遷員外、郎中,十二年遷任濟南知府,招徠安撫居民,先后殲滅李先兆、李汝樹聯(lián)合白蓮教胡奎揚攻府的亂軍,又平定武定州的亂事,轉(zhuǎn)任監(jiān)兌參議后罷官。弘光年間朝廷起用張夬為福建副使,升官參議、按察使;迎立隆武帝后擢任戶部右侍郎,與李兆監(jiān)督錢法,其后投降清朝,后事不詳。

人物簡介

維基
張爾忠,字移孝,號肯仲,山東萊州府濰縣人。明末政治人物。萬歷四十年(1612年)壬子科山東鄉(xiāng)試舉人,崇禎四年(1631年)辛未科進士,刑部觀政,五年授臨漳縣知縣,十年行取入京,十一年欽選山西道御史,管理十庫,十二年順天巡按,十三年巡視北城九門,又巡按陜西,后升任巡撫陜西等處地方贊理軍務、都察院右僉都御史,斬殺賀人龍、叛將閻國卿,十七年告歸,七十二歲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