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張?jiān)噬?/span> 朝代:明末

人物簡介

維基
張?jiān)噬?554年—?年),字大猷,號吉庵,陜西漢中府南鄭縣人,民籍。甲寅年二月十九日生,行一,治《書經(jīng)》,由增廣生中式庚午鄉(xiāng)試八名舉人,年三十三歲中式萬歷十四年(1586年)丙戌科會試一百七十七名,第三甲第十七名進(jìn)士。戶部觀政,授四川成都府推官。二十年十一月選授四川道試御史,二十二年巡按直隸兼巡山海關(guān),閱視薊昌遼保四鎮(zhèn)。

人物簡介

維基
張文煇(1614年5月4日—1645年9月19日),字仲文,號闇生,北直隸順天府通州籍,浙江寧波府鄞縣人,順天府通州官籍,明朝、南明政治人物。張文煇是崇禎六年(1633年)順天鄉(xiāng)試舉人,七年(1634年)與兄長張文烶一起成進(jìn)士,在都察院觀政,曾任國子監(jiān)博士,九年(1636年)升戶部福建司主事,十二年(1639年)連升福建司員外郎、浙江司郎中,十三年(1640年)遷浙江徽寧道參議,曾在蕪湖抵擋左良玉軍隊(duì)南下,后和張晉徵、羅萬爵、李允佐、班衣、陳績、郭軻、楊升誠等人迎立隆武帝,升建寧道參政,加大理寺少卿,多次拒守清朝軍隊(duì)保衛(wèi)地方,隆武二年(1645年)八月獨(dú)松關(guān)、建寧失陷后,他綁者印信投水而死,著有《怡怡堂集》,雍正二年(1724年)入祀鄉(xiāng)賢祠。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明末清初直隸永年人,字覆輿,一字命士,號箬庵。明季諸生。工詩,善草書。游蹤遍齊、晉、楚、豫。入清,自閉土室中,雖妻子不得見。遂成狂疾,常自毀其稿。有《柿葉集》。
晚晴簃詩匯·卷一十四
張蓋,字覆輿,永年人。明諸生。有《張子詩選》。
張子詩選·序
張蓋字覆輿,吾永之東橋人,介士也。然其初以狂著。少負(fù)制舉名,非所好。好詩,時郡人無稱詩者,聞詠哦聲,則增飾傅會以為笑,蓋獨(dú)好之。所為詩輕脫自喜,往往不中繩尺。家固窶,竭貲力為服飾、綦履、佩玉,飄長帶,如貴介,甚都。時入狹邪,流連竟日夜。城頭水次,則洞簫出諸袖中,嗚嗚自得。善草書,所遇無不盡?;蚯笾?,乃遂不書。故舊每欲得書,輒匿楮紈,不令見。已,自尋得之,便索筆急書,惟恐奪去,故遠(yuǎn)近傳蓋狂士。狂士甲申后忽自摧折。以次當(dāng)貢太學(xué),不受,自脫諸生籍,閉門獨(dú)坐。讀杜詩,歲常五六過。詩亦精進(jìn),得少陵神韻。對客竟日不一語?;騿栔?,曰:「無所當(dāng)語者?!挂阅阜蛉损屩嗖焕^,間授徒自給。性不耐,未幾輒罷。好獨(dú)行曠莽林薄間,自作手語,時人莫測也。故人仕宦者招致幕中敬禮之,偶一語不合,引錘自擊其首,被血滿面。因發(fā)狂輿歸,歸筑土室,蔽塞絕人跡,穴而進(jìn)飲食。歲時一出拜母,雖妻子不見也,亦遂不復(fù)作詩。 申子曰:跡蓋所為,前后若兩人,類有所感發(fā)然者,古獨(dú)行之流歟?詩在前者不復(fù)論,刻其甲申以后諸作,語之深者又難顯布。嗚呼!其足見蓋者幾何哉?里人申涵光鳧盟氏撰。
柿葉庵詩選·序
張子覆輿詩能令人敬矣,又能令人慕。將以人重歟?抑以詩傳歟?予聞張子置身狂狷間,自全所天,故微言大義出諸孤憤而不失乎忠厚,雖遠(yuǎn)追古作者,難與后先齒之。漢、晉以下,所謂儕其盛、亢其衰者也。夫式賢者之閭而揚(yáng)高節(jié),非予徒事耶?望見之不可得,得素所欲見之人之詩,斯可矣。予少嘗學(xué)焉,近不復(fù)作且十載,獨(dú)于張子諷詠,所至每怵惕,輒欲為之賦。倘猶謂詩不克發(fā)人隱,孰肯為予信哉!梓之,使天下知世有張子。其詩傳,則其人遂以傳矣。靈均既生,少陵如在,曷不呼飲而一問之?新安余維樞序。
張子詩選·跋
張覆輿先生《柿葉庵集》未付梓,久散佚無存。此申鳧盟先生選本,僅百馀篇,板已毀,印本不易見。茲從武俊民戎部鈔本錄出,為校訛誤數(shù)十字,重付剞劂,俾廣流傳,庶先生之遺篇不至湮沒也。 光緒七年正月,永年縣知縣江陰夏詒鈺識。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654 【介紹】: 明末清初山東掖縣人。張忻子。明崇禎十六年進(jìn)士,改庶吉士。甲申之變,先降李自成,再降清朝。授弘文院檢討,官至國史院大學(xué)士。卒謚文安。
維基
張端(1618年—1655年),字正之,號中柱,山東萊州府掖縣(今山東省萊州市)人,明末清初政治人物。明崇禎末科進(jìn)士,后仕清,官至大學(xué)士。父明末尚書張忻。崇禎十六年(1643年),登進(jìn)士,改庶吉士。清順治二年(1645年),授宏文院檢討、《明史》纂修官。順治三年,擔(dān)任江南鄉(xiāng)試正考官。順治五年(1648年),升任秘書院侍講學(xué)士;次年,改國史院侍講學(xué)士、內(nèi)翰林國史院學(xué)士。順治九年(1652年),擔(dān)任殿試讀卷官、禮部左侍郎。順治十年(1653年),擔(dān)任內(nèi)翰林國史院大學(xué)士。順治十一年(1653年)卒,贈太子太保,謚文安。
張若化 朝代:明末清初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明末清初福建漳浦人,字雨玉,號蒼巒。明崇禎九年舉人。黃道周弟子。崇禎間道周以言事下獄,乃喬裝為仆役,時時入獄探問。南明唐王時,被征為御史,數(shù)月而歸。入清,隱居丹山四十年,卒年六十六。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615—1633 【介紹】: 明廣東廣州人,原籍江蘇蘇州,其母入粵生喬,字喬清,一字二喬。妓女,性巧慧,工詩,善彈琴,又善畫蘭竹。嫁彭孟陽。孟陽與黎遂球諸人重開南園詩社,喬每侍筆硯。卒葬白云山麓,號百花冢,遂球?yàn)橹俱?。有《蓮香集》?/blockquote>
全粵詩·卷七五四
張喬(一六一五—一六三三),字喬婧,號二喬。番禺人。其先本吳籍,母入粵,生喬。性巧慧,小即能記歌曲,尤好詩詞。每長吟唐人“銅雀春深”句,因自命二喬,以其本吳女流滯粵自況云。善彈琴,工畫蘭竹。為彭日貞校書。常與黎遂球諸名流聯(lián)吟酬唱,才色傾動一時。年十九,小病而逝。彭日貞為營葬于白云山下之小梅坳。名流植百花于其墓上,名曰百花冢,又曰張麗人墓。黎遂球?yàn)樽怪俱憽W(xué)士大夫題詠殆遍。世艷傳之。彭日貞輯喬詩及諸人詠喬詩為《蓮香集》四卷。張喬詩,以清乾隆三十年《蓮香集》為底本。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615—1688 【介紹】: 明末清初江南吳江人,字九臨,號愧庵。諸生。少有文名,受張溥、陳子龍等推重,為復(fù)社巨子。入清,以不剃發(fā)被捕,幾遭殺害。得釋后,穿道士服,閉門不出。后更斷絕交游,獨(dú)居一小樓,學(xué)禪誦經(jīng)。鄉(xiāng)人私謚貞毅先生。有《獨(dú)倚樓集》。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615—1647 【介紹】: 明廣東東莞人,字元子。崇禎十六年進(jìn)士。李自成破京師時被執(zhí),勸自成收人望。自成敗,南歸。隆武帝授翰林侍講,監(jiān)鄭彩軍。隆武帝敗,回東莞。永歷元年,舉鄉(xiāng)兵攻克東莞城,旋失。永歷帝任之為兵部尚書。又結(jié)連草澤豪士,集兵數(shù)千,轉(zhuǎn)戰(zhàn)歸善、博羅等地,旋為清重兵所圍,力盡投水死。永歷帝謚文烈。
全粵詩·卷六五七
張家玉(一六一六—一六四七),字玄子,號芷園,東莞人。明思宗崇禎十六年(一六四三)進(jìn)士,選翰林院庶吉士。鼎革后南歸,仕弘光、隆武兩朝。紹武帝立于廣州,以禮、兵二部侍郎招,辭不拜。永歷元年(一六四七),毀家起兵于東莞,與南海陳子壯、順德陳邦彥互為倚角,抗擊占據(jù)廣州之清兵。永歷帝授以兵部尚書、提督嶺東軍務(wù)右副都御史。后為清將李成棟擊敗,赴水死。永歷帝追贈太保、武英殿大學(xué)士、增城侯,謚文烈。著有《張文烈遺集》?!?a target='_blank'>明史》卷二七八有傳。張家玉詩,以民國二十一至二十三年東莞張伯楨纂《滄海叢書》本《張文烈遺集》為底本,參校光緒二十九年(一九○三)東莞寓園刻《張文烈公遺詩》。
維基
張家玉(1615年—1647年),字玄子,一字元子,號芷園,廣東廣州府東莞縣人,明末及南明政治人物。永歷年間任兵部尚書,兵敗自盡殉國。少年時好習(xí)武藝。十九歲考取秀才,為廣州儒學(xué)生員。崇禎十六年(1643年),考取進(jìn)士。李自成陷京師,被執(zhí)。自成敗,南歸。隆武年間,授翰林院侍講,兼編起居注。弘光元年(1645年)五月,清兵破南京,弘光帝隨即被俘。張家玉逃往杭州。閏六月,唐王朱聿鍵即位于福州,改元隆武,張家玉授翰林院侍講,兼編起居注。七月初一,隆武帝親征江西,命張家玉為兵科給事中,監(jiān)督御右營永勝軍。十一月,清軍圍困撫州,張家玉率軍馳援,埋伏誘敵,先后在許灣(今江西臨川區(qū))、在千金坡大敗清軍,解撫州之圍。江西淪陷后,張家玉擁立永歷帝。晉兵部尚書。兵敗投水塘死。永歷帝加贈奉天翼運(yùn)中興宣猷守正文臣,特進(jìn)光祿大夫、左國柱、少保兼太子太師武英殿大學(xué)士、吏部尚書、增城侯,謚文烈。

人物簡介

晚晴簃詩匯·卷二十四
張九徵,字公選,號湘曉,丹徒人。順治丁亥進(jìn)士,官河南提學(xué)參議??滴跫何磁e博學(xué)鴻詞。
維基
張九徵(1617年—1684年),字公選,號湘曉,江南丹徒縣人。清朝官員。明末諸生。清順治二年(1645年)乙酉首次開科,張九徵中式解元。順治四年(1647年)成丁亥科進(jìn)士,授行人司行人,歷官考選吏部文選司主事,驗(yàn)封司員外郎,考功司郎中。以丁憂停職。補(bǔ)稽勛司郎中,康熙初年(1662年)出京擔(dān)任河南按察司僉事,歷官河南督學(xué)僉事,時河南大饑,九徵煮粥養(yǎng)活大量災(zāi)民,又立育嬰堂收容棄嬰??滴跏吣辏?679年)詔舉博學(xué)鴻儒科??滴醵辏?685年)病逝。
張安茂 朝代:明末清初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明末清初江南華亭人,字子美,號蓼匪。順治四年進(jìn)士,官西寧道、浙江提學(xué)僉事。工書。有《泮宮禮樂全書》。

人物簡介

維基
張王治,字無近,號敉庵,清代太倉人。明清政治人物。張溥之弟,二十歲入太學(xué)。順治四年(1647年)進(jìn)士,授桐廬縣令,有政聲,擢拔為工科給事中,上疏稱運(yùn)糧旗丁“于常例加耗之外,復(fù)索私贈”。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清陜西狄道人,字康侯,號戒庵。順治九年進(jìn)士,官江南丹徒知縣。工詩,旁通音律。卒年三十余。有《張康侯詩草》、《琵琶十七變》。
晚晴簃詩匯·卷二十六
張晉,字康侯,號戒庵,狄道人。順治壬辰進(jìn)士,官丹徒知縣。有《黍谷》、《秋舫》、《一嘯》、《蘇門》、《勞勞》、《石芝》、《稅云》諸集。
維基
張晉(?—1658年),字康侯,陜西臨洮府狄道縣(今甘肅省定西市臨洮縣)人。同進(jìn)士出身。

人物簡介

晚晴簃詩匯·卷二十五
張三異,字魯如,號禹木,漢陽人。順治己丑進(jìn)士,歷官紹興知府,有《來青園集》。
維基
張三異,字魯如,漢陽人。進(jìn)士出身。順治六年,登進(jìn)士,歷任紹興府知府,有《來青園集》。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619—? 【介紹】: 明末清初浙江錢塘人,原名綱孫,字祖望,號秦亭,又號竹隱君。美須髯。性淡泊,不樂交游,喜游覽深溪邃谷。其詩悲涼沉遠(yuǎn),尤長于五言古詩。與丁澎、陸圻等稱西泠十子。有《秦亭詩集》等。
清詩別裁集
一名綱生,字祖望,浙江錢塘人。有《從野堂詩集》。○此西泠十子中矯矯者,向共推其七律,而五古生辣結(jié)轖,終以此體擅長。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清江南歙縣人,字念難。順治六年進(jìn)士,官至山東提學(xué)僉事。善詩詞古文,好為雜記。有《云谷臥馀》、《貽清堂集》。
人物簡介
張習(xí)孔,字念難,號黃岳,歙縣人,僑居江都,順治己丑進(jìn)士,官刑部郎中,著《詒清堂》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