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清江南上海人,字越九,號宏軒。順治十二年進士,官泰安知州,人稱泰安公。工詩詞。有《張子近言》、《嘯閣余聲集》及《南歸》、《涉江》、《漫游》等集。
晚晴簃詩匯·卷二十七
張錫懌,字越九,號宏軒,上海人。順治乙未進士,官泰安知州,有《樹滋堂近稿》。
維基
張錫懌,字越九,號宏軒,上海人,進士出身。順治十二年,登進士,歷任泰安州知州。有《樹滋堂近稿》。

人物簡介

晚晴簃詩匯·卷二十七
張注慶,字元長,號曲山,閬中人,順治乙未進士,官御史,巡按廣東。
維基
張注慶(1629年11月6日—?年),字元長,號曲山,四川閬中人,順治九年壬辰補行辛卯科四川鄉(xiāng)試第十八名舉人,順治十二年乙未科詩五房中式第197名,殿試三甲六十八名進士,通政司觀政,丙申授廣西平樂府推官,丁酉行取,戊戌授陜西道御史,己亥巡視北城,庚子廣東巡按。

人物簡介

槜李詩系·卷二十六
超,字伯升,號檗持,桐鄉(xiāng)人,順治乙未進士,華亭令。
維基
張超,浙江桐鄉(xiāng)人。進士出身。順治十二年(1655年)乙未科進士。十四年(1657年)接替鄭明良任江南華亭縣知縣一職,三年后由楊必禎接任。有弟張圓真。
張麟化 朝代:

人物簡介

維基
張麟化(1626年11月22日—?),字潛初,號拙庵,山西平陽府翼城縣人。順治十一年(1654年)甲午科山西鄉(xiāng)試第七十一名舉人,十五年(1658年)中式戊戌科會試第三百名,二甲第六十五名進士。吏部觀政,授四川重慶府推官,改陜西紫陽縣知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627—1689 【介紹】: 清江蘇丹徒人,字摶萬,別號南溟。順治十八年進士,授內(nèi)閣中書舍人,歷吏科給事中、光祿寺少卿等官,至吏部左侍郎。于國家之事,知無不言。有《寧遠集》。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清江南金山人,字友鴻,號忍齋,又號釣灘逸人。順治十五年進士,官云南知縣。善畫山水,得元人筆意,寫意者尤佳。工詩,有《野廬集》及與彭而述同撰《滇黔二客集》。
晚晴簃詩匯·卷二十八
張一鵠,字友鴻,號忍齋,婁縣人。順治戊戌進士,官云南推官。有《滇黔詩》、《野廬集》。
清詩別裁集
字友鴻,江南華亭人。順治戊戌進士,官滇南司李。
維基
張一鵠,字友鴻,號忍齋,江南婁縣(今屬上海市)人。順治十五年(1658年)戊戌科進士,官至云南府推官。工詩,有《滇黔詩》、《野廬集》。
張炳 朝代:

人物簡介

維基
張炳,字蓮溪,號亦藻,江南宜興縣人,進士出身。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628—1701 【介紹】: 清直隸景州人,字友石,號晴峰。順治十八年進士。歷官至榆林東路道。有《稧亭詩選》。
晚晴簃詩匯·卷三十一
張衡,字友石,又字義文,號晴峰,景州人。順治辛丑進士,歷官陜西榆林道。有《聽云閣集》。
維基
張衡,字友石,直隸景州人,進士出身。順治十八年,登辛丑科進士,官至陜西榆林道。有《聽云閣集》。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約1668左右 【介紹】: 明末清初浙江錢塘人,字相期,號西農(nóng)。明諸生。入清行醫(yī)。工詩。早期詩風清麗,晚轉孤峭。享年約逾八十。有《張卿子四編》。
張汧 朝代:清初

人物簡介

維基
張汧(汧:qiān)(?—?),字蕙嶪,號壺陽,山西高平人。清初政治人物。順治二年(1645年)舉人,次年(1646年)考中丙戌科進士。選庶吉士。歷官福建布政使,官至湖廣巡撫。依附大學士明珠,恃勢貪暴,言路莫敢摘發(fā)。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御史陳紫芝參劾張汧“蒞任未久,黷貨多端”,“甚至漢口市肆招牌,亦指數(shù)派錢”,康熙帝下諭:“張汧貪婪,無人敢言。陳紫芝獨能參劾,甚為可嘉?!睆垱F被逮捕問罪,供出曾向徐乾學行賄,并涉及高士奇和陳廷敬,終遭革職。戶部侍郎王遵訓、內(nèi)閣學士盧琦、大理寺丞任辰旦等人,因保舉張不當,一律革職。著有《壺陽集》。

人物簡介

簡介
朝鮮仁同人。字仲溫。號錦江、直方齋。
張翼軫 朝代:明末

人物簡介

維基
張翼軫,字宿夫,號三星,南直隸松江府華亭縣人。己巳六月初六日生,金山縣學生,萬歷二十二年(1594年)甲午科舉人,二十六年戊戌中式,三十二年(1604年)甲辰科進士,吏部觀政,三十五年授工部屯田司主事,三十七年升虞衡司員外,三十八年升郎中,養(yǎng)病。四十年補都水司郎中,四十一年升寧波知府,養(yǎng)病。天啟元年(1621年)除韶州府知府,四年升廣西副使,五年改廣東嶺西道副使。

人物簡介

槜李詩系·卷二十六
嘉瑹,字文須,號搢葵,吳江人,徙居桐鄉(xiāng)青鎮(zhèn)順治辛丑進士候選推官未仕卒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632—1693 【介紹】: 清陜西武功人,字爾晉,號澹庵。諸生。初喜任俠,后折節(jié)讀書,專心理學,言行必以禮法為準。
張若仲 朝代:明末清初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明末清初福建漳浦人,字聲玉,號次巒。張若化弟。明崇禎十三年進士,授益王府長史。以母病歸。入清,山居五十年,鄉(xiāng)里有爭端,常為勸解。卒年八十四。人稱其兄弟為丹山二先生。
維基
張若仲(?—17世紀),字聲玉,號次巒,福建漳州府漳浦縣丹山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崇禎九年(1636年)中式丙子科福建鄉(xiāng)試第七名舉人,崇禎十三年(1640年)中進士,授益府長史,以禮對待宗室,向益王朱慈??建議追崇寬大、切勿嚴峻,不獲接納,他以辭官爭諫使益王動容;不久因為母親患病請求乞退休歸鄉(xiāng),母親死后于墳墓搭建小屋守衛(wèi),聽到狐兔嚎叫總會流淚。隆武帝起用張若仲為江西布政使司參議,福京失守后跟隨兄長在丹山居住五十年,務農(nóng)自足,穿著起居猶如野人,并拒絕清朝將領拜見。年八十四,以壽終,鄉(xiāng)人稱若仲兄弟為丹山二先生而不名,與兄若化同祀鄉(xiāng)賢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