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人物簡介
張聰賢(?—1831年),字序侯,號愛濤,安徽桐城人。清朝官員。張聰賢家族為桐城張氏,自六世祖張英起,其家族翰林、進士、舉人輩出。其五世祖張廷璐為張英第三子,曾祖父張若震為雍正元年(1723年)舉人。聰賢自幼聰穎,勤奮讀書,嘉慶六年(1801年)鄉(xiāng)試中舉,嘉慶十年(1805年)考中乙丑科二甲第四名進士,選翰林院庶吉士,散館授甘泉知縣,后調長安知縣,升直隸州同知。道光初年,補潼關廳同知。曾修《長安縣志》30卷。道光十一年(1831年)卒于官。入祀長安縣名宦祠。
人物簡介
張安保,字懷之,號石樵、叔雅,江蘇揚州府儀征縣人。乾隆五十七年(1792)閏四月初九日生,同治三年(1864)四月十二日卒。例貢生,候選訓導。著有《味真閣詩鈔》《張石樵先生遺集》。
人物簡介
【介紹】: 清浙江鄞縣人,字貫一,號鐵峰。道光八年舉人,考取八旗官學教習。不久,以親老歸。工書,勤學,在鄉(xiāng)好行善舉,尤究心水利。有《詩經管見》、《尚書管見》、《四明水利考》、《長春花館詩集》、《南闌書屋文集》、《筆記》等。
人物簡介
【生卒】:1799—1843 【介紹】: 清福建建寧人,字享甫,號華胥大夫。道光十八年舉人。有狂名,鄉(xiāng)試時易名享輔始得中式。歷游天下山川,窮探奇勝。詩歌沈雄悲壯。有《金臺殘淚記》、《思伯子堂詩集》、《松寥山人集》、《婁光堂稿》等。晚晴簃詩匯·卷一三八
張際亮,字亨甫,榜名亨輔,建寧人。道光乙未舉人。有詩集。
人物簡介
【生卒】:1800—1878 【介紹】: 清江蘇儀徵人,字椒云,別號時晴齋主人。道光九年進士,授編修。歷山西朔平知府、四川、河南按察使。咸豐間以直隸布政使隨勝保、僧格林沁御太平天國北伐軍。同治間署陜西巡撫,鎮(zhèn)壓回民起義。以故奪職。所撰年譜、日記對道光、咸豐、同治間政治、軍事、經濟情況紀錄甚詳。今人名之為《道咸宦海見聞錄》。維基
張集馨(1800年—1879年),字椒云,別號時晴齋主人,江蘇儀徵人,清朝官員。嘉慶五年(1800年)三月二十九日辰時生于江蘇儀徵小市口。道光二年(1822年)舉人。道光九年(1829年)乙丑科進士,翰林院庶吉士。道光十年(1830年)十月充武英殿協(xié)修。道光十二年(1832年)四月散館一等授編修,七月充武英殿篡修。道光十六年(1836年)五月保送御史記名,補授山西朔平府知府,九月抵任,賑災治蝗。道光十七年(1837年)創(chuàng)立玉林書院。道光十八年(1838年)七月調署山西太原府,依法辦案。道光十九年(1839年)三月回朔平任。四月署山西雁平道(代縣)。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三月補授福建汀漳龍道。目睹總督顏伯燾革職回廣東途經漳州時的排場。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九月服滿,入京候缺。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正月補授陜西督糧道,因旱荒向陜西巡撫林則徐(1785-1850)請示緩征,得林賞識。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六月補授四川按察使,九月入京,召對(接受召見)二次。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七月補授貴州布政使,十一月入京,召對五次。道光三十年(1850年)調補河南布政使。咸豐元年(1851年),二月召對八次。六月總督琦善因案被劾,張受累,遣戍軍臺。薩阿迎暫署總督。咸豐二年(1852年)五月含冤到戍,十一月就庶籍,賞四品頂戴,補授河南按察使。十二月入京,召對二次。尚未出京又調補湖北按察使。咸豐三年(1853年)正月赴任途中調補河南按察使。二月補授直隸布政使,帶兵防守。目睹直隸總督桂良與其孫麟趾賣缺受賄。因受欽差大臣勝保調遣辦理軍務而被桂良遷怒,參劾其“不聽調度,濫用帑金”,遭革職遣戍。因軍務留營免遣。咸豐五年(1855年)四月因軍功賞五品頂戴。九月發(fā)往榮軍營聽后差遣。咸豐六年(1856年)二月抵江南大營,病假回籍就醫(yī)。八月回京,九月賞四品頂戴,署甘肅布政使,召對五次。咸豐七年(1857年)二月抵甘肅就任。設立捐局為藩庫理財。咸豐八年(1858年)總督樂斌令出師河州剿回,張派員調停搞定。四月丁憂回籍,十月入京。咸豐九年(1859年)五月服滿,召對一次。九月加三品頂戴,署福建布政使,召對二次。咸豐十年(1860年)正月抵任,整頓鹽茶厘金。六月調補江西布政使,以兵燹、久雨、歉收等原因求總督曾國藩緩征丁糧,被奏革職。次年繞道陜西回京。同治二年(1863年)正月補授陜西布政使,召對一次。三月抵任,四月署藩篆。七月署陜西巡撫,麥熟時節(jié),原巡撫瑛棨怕回不肯出城收小麥,張督兵收割并剿回。劉蓉調任巡撫。總督熙麟。同治三年(1864年)三月回原任,九月赴甘肅查辦舊案,兵剿固原。同治四年(1865年)正月因陜西巡撫劉蓉查前總督熙麟、京堂李云麟等案,被參革職,永不敘用,后因軍功撤銷永不敘用處分。八月病休回京。同治九年(1870年)主講金臺書院,培養(yǎng)諸多尖子學生,包括同治十三年(1874年)甲戌科狀元陸潤庠,光緒二年(1876年)丙子恩科榜眼王賡榮、探花馮文蔚、傳臚吳樹梅,光緒三年(1877年)丁丑科狀元王仁堪、探花朱賡飏。光緒四年十二月十一日(1879年1月3日)北京去世。
人物簡介
【生卒】:1803—1848 【介紹】: 清湖南湘潭人,字奉茲,一字潤卿,又字玉夫,別署蘅芷莊人。道光舉人,官直隸元氏知縣。早年喜詩文,后專攻詞曲。所作《訊翂》、《題肆》等九種雜劇編為《玉田春水軒雜出》。另有《蘅芷莊詩文集》。
人物簡介
【生卒】:1803—1886 【介紹】: 清浙江秀水人,字子祥,別號鴛湖外史。流寓上海。工畫花卉,尤擅大幅牡丹,屏山巨幛,以尋文計者愈見力量。兼作山水、人物,精篆刻。平生收藏金石書畫甚富,所居名銀藤花館。有《題畫記》、《銀藤花館詩鈔》。
人物簡介
人物簡介
【介紹】: 清浙江平湖人,字良甫,號海門。道光二十一年進士,官翰林院侍講。性豪爽,善畫梅,兼工分隸。有《躬厚堂集》、《跗山館詞》。晚晴簃詩匯·卷一四四
張金鏞,字海門,平湖人。道光辛丑進士,改庶吉士,授編修,歷官侍講。有《躬厚堂詩錄》。詞學圖錄
張金鏞(1805-1860) 字良甫,一作良輔,號海門,又號忍龕,初名敦瞿。浙江平湖人。道光二十一年(1841)進士。授編修。官至侍講。師事徐熊飛,復與王拯、孫衣言、龍啟瑞相切磋。及視學湘中,有袖詩文求審定者,即為評騭,復指授法度。工詞,宗姜夔。又精書畫。有《躬厚堂詩錄》、《絳跗山館詞錄》、《躬厚堂雜文》。
人物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