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為考慮容錯,系統(tǒng)已按“征 → 徵征”轉換方式進行查詢。
《國語辭典》:平隴望蜀(平隴望蜀)  拼音:píng lǒng wàng shǔ
已經平定隴地,又想征服蜀地。語本《后漢書。卷一七。馮岑賈列傳。岑彭》:「人苦不知足,既平隴,復望蜀。」比喻人心貪得無厭。宋。孫應時〈上邱文定公書〉:「又晏然高臥,不施寸力,月有所入,猶勝向來辛苦作書社,正可愧畏,尚安敢汲汲作平隴望蜀之念耶?」
《國語辭典》:席卷天下  拼音:xí juǎn tiān xià
征服、統(tǒng)一天下?!段倪x。賈誼。過秦論》:「有席卷天下,包舉宇內,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國語辭典》:超人論(超人論)  拼音:chāo rén lùn
德國哲學家尼采所創(chuàng)的學說。主張極度發(fā)展自我而征服一切,認為人類的目的在自躋于超乎自身的更高生命。這種崇拜強力的思想,一直為法西斯主義者所利用。
《國語辭典》:大議會(大議會)  拼音:dà yì huì
法國威廉一世于西元一○六六年征服英格蘭后,將賢人會議改制成大議會。參議的人限貴族王侯、教士等。一年開會三次,有修訂法律、政策裁決等司法權。
《國語辭典》:波希戰(zhàn)爭(波希戰(zhàn)爭)  拼音:bō xī zhàn zhēng
西元前四九二至四四九年間,波斯欲與希臘爭奪小亞細亞殖民地、甚至征服希臘所引起的系列戰(zhàn)爭。在沖突期間雙方各有勝負,但最后希臘聯軍攻進小亞細亞,波斯承認希臘殖民地的獨立,戰(zhàn)爭方告結束。
《漢語大詞典》:浮士德博士的悲劇
劇本。英國馬洛作于1588年。浮士德博士為追求無限的知識以征服自然,毅然叛離上帝,以自己的靈魂換取役使魔鬼二十四年的權利,期滿后被魔鬼劫往地獄。
《漢語大詞典》:打不倒
不能征服的。例如:堅持正義的人是打不倒的。
不可能被打倒的。例如:我這么有勁誰也打不倒。
《國語辭典》:生產力(生產力)  拼音:shēng chǎn lì
指生產過程中產出對投入之比率,即一單位投入之產出量,用以衡量該生產過程之效率。當所有產出與投入要素都包含在里頭的衡量稱為總生產力。當只計算部分投入要素時稱為偏生產力,如勞動生產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