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102詞典 2分類詞匯 100
《漢語大詞典》:冗役
亦作“冗役”。
(1).指繁雜的事務(wù)。 宋 朱松 《謝館職啟》:“脫冥煩之冗役,厠清切之英游?!?br />(2).繁雜的徭役。宋史·食貨志上五:“自是數(shù)下詔書,督州縣長吏與轉(zhuǎn)運使議蠲冗役,以寬民力?!?/div>
《漢語大詞典》:徵役
1.招集兵卒。《左傳·襄公三十年》:“ 子張 怒,退而徵役, 子產(chǎn) 奔 晉 ?!?杜預(yù) 注:“召兵欲攻 子產(chǎn) ?!?br />2.征召徒役。指徭役。周禮·春官·典祀:“徵役于司隸而役之?!?鄭玄 注:“徵,召也,役之作使之?!?span id="densgxy" class="book">《三國志·魏志·華歆傳》:“如聞今年徵役,頗失農(nóng)桑之業(yè)?!?span id="ab1pqv5" class="book">《南史·蔡廓傳》:“先是, 大明 世奢侈無度,多所造立,賦調(diào)煩嚴,徵役過苦,至是發(fā)詔悉皆削除。” 唐 韓愈 《論淮西事宜狀》:“近賊州縣,徵役百端,農(nóng)夫織婦,不得安業(yè)?!?/div>
《漢語大詞典》:買閑(買閒)
見“ 買閒 ”。
亦作“ 買閑 ”。
(1).為免去兵役或徭役而交付的錢。 明 徐渭 《代送通府王公序》之二:“今天下衛(wèi)所諸伍之中,凡關(guān)木索、執(zhí)文書、與兵卒甫至者,富人戀家室,則自進其買閒,而冀得速去?!?br />(2).謂出錢免去兵役或徭役而求得安閑。《封神演義》第十八回:“有錢者買閑在家,無錢者任勞累死?!?/div>
《漢語大詞典》:繇賦(繇賦)
(1).徭役和賦稅。繇,通“ 徭 ”。《漢書·景帝紀》:“不受獻,減太官,省繇賦,欲天下務(wù)農(nóng)蠶,素有畜積,以備災(zāi)害。”宋書·明帝紀:“頻罹兵革,繇賦未休?!?宋 王安石 《送張頡仲舉知奉新》詩:“故人為邑士多稱,繇賦寬賒獄訟平?!?br />(2). 明 代賦稅之一。 明 沈榜 《宛署雜記·繇賦》:“賦分二等:曰正賦……曰繇賦,即各衙門人役雜費,奉文例于地畝徵派。”
分類:徭役賦稅
《漢語大詞典》:均徭
(1). 明 代三大徭役(里甲、雜泛、均徭)之一。按民戶丁糧之多寡派充的各種經(jīng)常性雜役。參閱明史·食貨志二
(2). 清 代徭役制度。初為征力役,后改為征銀助役,繼復(fù)攤征于地糧,稱為“均徭銀”。參閱《清會典·戶部六·尚書侍郎執(zhí)掌》。
《漢語大詞典》:邊役(邊役)
(1).邊地的徭役。后漢書·和帝紀:“ 幽 、 并 、 涼州 戶口率少,邊役眾劇,束脩良吏,進仕路狹。” 唐 令狐楚 《降誕日進鞍馬第四策狀》:“臣某限從邊役,違奉天慈?!?br />(2).邊境戰(zhàn)事。《魏書·韓秀傳》:“恐丑徒協(xié)契,侵竊 涼 土及近諸戍,則關(guān)右荒擾,烽警不息,邊役煩興,艱難方甚?!?span id="41gpdi5" class="book">《魏書·蠻傳》:“ 田超秀 亦遣使求附,請援歷年,朝廷恐輕致邊役,未之許?!?/div>
《漢語大詞典》:堤繇(隄繇)
古代修筑堤壩的徭役。史記·封禪書:“昔 禹 疏九江,決四瀆。閒者 河 溢皋陸,隄繇不息。” 宋 司馬光 《河上督役懷器之寄呈公明叔度》詩:“隄繇春事起,行役未成歸?!?/div>
《漢語大詞典》:雜差(雜差)
(1).零雜差使。《醒世恒言·錢秀才錯占鳳凰儔》:“小船四隻,一者護送,二者以備雜差?!?茅盾 《子夜》三:“而且即使平均分配,則連拿‘引’字帖的,伺候靈前的,各項雜差的……總共不下一百人的他們這當差‘連’,每人所得也就戔戔了?!?br />(2).古代徭役之一。《清會典·禮部·養(yǎng)老》:“ 順治 元年定,凡軍民人等,年七十以上者,免其丁夫雜差?!?span id="drf6rft" class="book">《顏氏家藏尺牘》卷三:“至於從前雜差之弊,凋殘之病,筆不能道。以千百僅存之孑遺,半為差徭所驅(qū)逐。有鬼無人,有土無屋,竟不成邑?!?/div>
《漢語大詞典》:丁則(丁則)
有關(guān)人丁服徭役的規(guī)定。 明 沈榜 《宛署雜記·力役》:“各照丁則銀數(shù),取足所定工食,而止編給由票,自行收討。”
《漢語大詞典》:里甲
明 州縣統(tǒng)治的基層單位;后轉(zhuǎn)為 明 三大徭役(里甲、均徭、雜泛)名稱之一。明史·食貨志一:“ 洪 武十四年,詔天下編賦役黃冊,以一百十戶為一里,推 丁 糧多者十戶為長,餘百戶為十甲,甲凡十人。歲役里長一人,甲首一人,董一里一甲之事。先后以丁糧多寡為序,凡十年一周,曰‘排年’……每十年有司更定其冊,以丁糧增減而升降之?!逼鸪趵镩L、甲首負責傳達公事、催征稅糧;以后官府聚斂繁苛,凡祭祀、宴饗、營造、饋送等費,都要里甲供應(yīng)。
《漢語大詞典》:徵徭
賦稅和徭役。 清 唐孫華 《進呈御覽詩一百韻》:“邊地勤輸輓,徵徭念踐更?!?/div>
分類:賦稅徭役
《漢語大詞典》:更徭
更番戍守邊境的傜役。史記·貨殖列傳:“庶民農(nóng)工商賈,率亦歲萬息二千戶,百萬之家則二十萬,而更傜租賦出其中?!?/div>
《漢語大詞典》:租徭
分類:租稅徭役
《漢語大詞典》:雜徭(雜徭)
封建社會徭役之一。其剝削范圍及剝削程度隨統(tǒng)治者需要而定,無嚴格規(guī)定。唐六典·戶部·郎中員外郎:“凡賦役之制有四:一曰租,二曰調(diào),三曰役,四曰雜徭?!?a class='poemCommentLink' target='_blank'>《舊唐書·楊炎傳》:“其租庸雜徭悉省,而丁額不廢,申報出入如舊式?!?span id="diastlm" class="book">《清史稿·食貨志一》:“ 清 因 明 之舊,衛(wèi)屯給軍分佃,罷其雜徭?!?范文瀾 蔡美彪 等《中國通史》第四編第一章第一節(jié):“夫役--又叫雜徭。 北宋 夫役,表面上是按人丁戶口科差。但官戶、形勢戶享有免役特權(quán)?!?/div>
《漢語大詞典》:算事
(1).丁賦及徭役。《資治通鑒·漢宣帝地節(jié)三年》:“流民還歸者,假公田,貸種食,且勿算事?!?span id="fftu5wb" class="book">《漢書·宣帝紀》作“筭事”。 顏師古 注:“不出筭賦及給徭役。”
(2).應(yīng)作的頭等大事。 李準 《不能走那條路》五:“你還年輕呀!啥都沒有置幾畝土算事!地是根本。我活著不能給你弟兄倆買十畝八畝,我心里總是下不去?!?/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