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334,分23頁顯示  上一頁  1  2  3  4  6  7  8  9 下一頁
分類詞匯(續(xù)上)
無德
賢王
文行
景行
不德
君德
仰高
威德
積德
冰清
王度
三寶
民望
第一人
四德
《漢語大詞典》:無德(無德)
(1).謂言行不合社會的準則和規(guī)范;沒有德行。左傳·閔公二年:“無德而祿,殃也?!?span id="o77ynpl" class="book">《國語·晉語九》:“君子哀無人,不哀無賄;哀無德,不哀無寵。”史記·龜策列傳:“漁者利其肉,寡者貪其力,下為不仁,上為無德?!?br />(2).指無德行之人。《后漢書·光武帝紀下》:“鬼神不順無德,災殃將及吏人,朕甚懼焉!”
(3).不用感恩。管子·明法解:“以法誅罪,則民就死而不怨;以法量功,則民受賞而無德也。”
(4).見“ 無德而稱 ”。
(5).見“ 無得 ”。
《漢語大詞典》:無德而稱(無德而稱)
(1).無何恩德可以稱道。論語·季氏:“ 齊景公 有馬千駟,死之日,民無德而稱焉?!?br />(2).謂德高不可言狀。后漢書·黃憲傳論:“士君子見之者,靡不服深遠、去玼吝。將以道周性全,無德而稱乎?” 李賢 注:“道周備,性全一。無德而稱,言其德大無能名焉?!?/div>
分類:恩德稱道
《漢語大詞典》:無得(無得)
(1).猶無從。論語·泰伯:“ 泰伯 ,其可謂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讓,民無得而稱焉?!?邢昺 疏:“三讓之美,皆隱蔽不著,故人無得而稱焉?!钡?,一本作“ 德 ”。參見“ 無從 ”。
(2).猶不許,不準。《商君書·墾令》:“無得為罪人請於吏而饟食之。”漢書·朱博傳:“積受取一錢以上,無得有所匿。欺謾半言,斷頭矣!”
(3).未能得以。宋史·胡松年傳:“﹝ 張敵萬 ﹞向在 淮南 誘敵深入,步騎四集,悉陷於淖,無得解者, 金 人至今膽落?!?br />(4).無所得。呂氏春秋·君守:“君也者以無賞為賞,以無得為得者也?!?/div>
《漢語大詞典》:賢王(賢王)
(1).有德行的君王。孟子·盡心上:“古之賢王好善而忘勢?!?span id="j1tbunj" class="book">《新唐書·陸贄傳》:“ 周宣 中興賢王也, 吉甫 文武賢臣也?!?span id="7r84hz8" class="book">《東周列國志》第六九回:“吾聞 成湯 身長九尺,而作賢王?!?span id="8wn3434" class="book">《清史稿·后妃傳論》:“及 文宗 未造, 孝貞 、 孝欽 兩皇后躬收政柄,內(nèi)有賢王,外有名將相,削平大難,宏贊中興?!?br />(2). 匈奴 貴族的封號。有左賢王、右賢王。共同襄助大單于處理國事。史記·匈奴列傳:“置左右賢王?!?唐 李白 《出自薊北門行》:“揮刃斬 樓蘭 ,彎弓射賢王?!?明 夏完淳 《大哀賦》:“降將云帆北渡,賢王寶馬東征?!?/div>
《漢語大詞典》:文行
(1).文章與德行。論語·述而:“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宋 蘇軾 《潮州韓文公廟碑》:“始 潮 人未知學,公命進士 趙德 為之師,自是 潮 之士,皆篤於文行?!?明 劉基 《深居精舍記》:“上人名 允若 ,字 季衡 ,以文行聞於時賢?!?清 劉大櫆 《鄭氏節(jié)母傳》:“督學使者及郡守多重其文行?!?br />(2).謂僅有虛文下達。宋書·武帝紀下:“杖罰雖有舊科……若皆有其實,則體所不堪,文行而已,又非設罰之意。”
《國語辭典》:景行  拼音:jǐng xìng
1.偉大的德行?!对娊?jīng)。小雅。車轄》:「高山仰止,景行行止。」?jié)h。蔡邕郭泰碑〉:「于是樹碑表墓,昭銘景行?!?br />2.景仰?!段倪x。顏延之。直東宮答鄭尚書詩》:「惜無丘園秀,景行彼高松?!?/div>
《國語辭典》:不德  拼音:bù dé
不道德。如:「她只是向他微笑一下,就得了個不德的罪名!太荒唐了吧!」
《漢語大詞典》:君德
人主的德行或恩德。易·乾:“見龍在田,利見大人,君德也?!?span id="81hwsjx" class="book">《左傳·襄公二十八年》:“無乃非盟載之言,以闕君德。” 唐 韓愈 《明水賦》:“明為君德,因取以名焉?!?清 昭梿 嘯亭續(xù)錄·福文襄王夫人:“務須招其至 粵 ,以彰君德?!?/div>
《漢語大詞典》:仰高
(1).謂仰慕高尚的德行。語本詩·小雅·車舝:“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漢 班昭 《東征賦》:“勉仰高而蹈景兮,盡忠恕而與人?!?宋 曾鞏 《與定州韓相公啟》:“雖未得就諸生之列,請益于詩書;猶足以聞長者之風,仰高于道誼?!?br />(2).猶高攀。指與地位高于自己的人結(jié)交或聯(lián)姻。《西游記》第六四回:“ 杏仙 盡有仰高之情,圣僧豈無俯就之急?如不見憐,是不知趣了也?!?/div>
《漢語大詞典》:威德
聲威與德行;刑罰與恩惠。管子·兵法:“定宗廟,遂男女,官四分,則可以定威德,制法儀,出號令。”《漢書·趙充國傳》:“吏士萬人,留屯以為武備,因田致穀,威德并行?!?唐 劉禹錫 《梁國祠》詩:“ 梁國 三郎威德尊,女巫簫鼓走鄉(xiāng)村?!?span id="9hmrmzq" class="book">《明史·云南土司傳二·麓川》:“ 思聰 以朝廷威德諭其部眾,叛者稍退?!?曹禺 等《膽劍篇》第四幕:“你威德通神明,連一群群飛鳥都為你耘田?!?/div>
《國語辭典》:積德(積德)  拼音:jī dé
常做善事,積累德行?!妒酚?。卷四。周本紀》:「積德行義,國人皆戴之?!埂冻蹩膛陌阁@奇》卷二八:「有個官人,官拜左侍禁,姓馮名式,乃是好善積德的人?!?/div>
《國語辭典》:冰清  拼音:bīng qīng
比喻心性如冰之清明透澈。如:「玉潔冰清」。
《國語辭典》:王度  拼音:wáng dù
1.王者的德行器度。《左傳。昭公十二年》:「思我王度,式如玉,式如金?!鼓铣巍?a href='PoemIndex.aspx?author=11572' target='_blank'>鮑照 為柳令讓驃騎表:「方之微臣,彼安足齒,齊此而歸,懼塵王度?!?br />2.王法?!段倪x。張衡。東京賦》:「奢未及侈,儉而不陋。規(guī)遵王度,動中得趣。」唐。杜甫宿花石戍〉詩:「山東殘逆氣,吳楚守王度?!?/div>
《國語辭典》:三寶(三寶)  拼音:sān bǎo
1.三種寶貴的事物。《老子》第六七章:「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六韜。卷一。文韜。六守》:「太公曰:『大農(nóng)、大工、大商,謂之三寶?!弧?br />2.佛教以佛陀是佛寶,佛的教法是法寶,出家團體為僧寶,此三者能令人止惡、行善、離苦、得樂,極為尊貴,故稱為「三寶」?!顿t劫經(jīng)》卷一:「敬三寶本決眾疑網(wǎng),奉行慇勤而不休廢?!鼓铣?。王琰《冥祥記。陳秀遠》:「少奉三寶,年過耳順,篤業(yè)不衰。」
《國語辭典》:民望  拼音:mín wàng
1.人民的希望?!稘h書。卷六四下。嚴朱吾丘主父徐嚴終王賈傳。終軍》:「以從民望,干名采譽?!谷龂?。曹植七啟〉八首之八:「民望如草,我澤如春?!?br />2.眾人所屬望,即眾人的示范、榜樣?!睹献?。離婁下》:「寇至則先去,以為民望。」
《國語辭典》:第一人  拼音:dì yī rén
1.第一個人。如:「孔子是歷史上提倡因材施教的第一人?!?br />2.最優(yōu)秀的人。如:「他的詩學造詣稱得上是古今第一人?!?/div>
《國語辭典》:四德  拼音:sì dé
1.易經(jīng)乾卦元、亨、利、貞四德?!兑捉?jīng)。乾卦。文言曰》:「元者,善之長也;亨者,嘉之會也;利者,義之和也;貞者,事之干也。君子體仁足以長人,嘉會足以合禮,利物足以和義,貞固足以干事,君子行此四德者,故曰元亨利貞?!?br />2.婦德、婦言、婦容、婦功。見《周禮。天官。九嬪》?!段倪x。范曄。后漢書皇后紀論》:「夫人坐論婦禮,九嬪掌教四德?!挂卜Q為「四教」、「四行」。
3.孝、悌、忠、信。《大戴禮。衛(wèi)將軍文子》:「孔子曰:『孝,德之始也;弟,德之序也;信,德之厚也;忠,德之正也。參乎,中夫四德者矣哉!』」
4.佛教用語。指四種特徵?!洞箦热~問大寶積正法經(jīng)》卷三:「唯此涅槃,具彼四德?!?/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