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精神  拼音:jīng shén
1.天地萬物的靈氣?!抖Y記。聘義》:「氣如白虹,天也。精神見于山川,地也?!?br />2.心神、神志。《儒林外史》第五回:「精神顛倒,恍惚不寧?!埂都t樓夢》第二五回:「精神漸長,邪祟稍退,一家子才把心放下來?!?br />3.思想或主義。如:「民主精神」、「科學(xué)精神」。
4.氣力、精力?!稘h書。卷五一。鄒陽傳》:「雖竭精神,欲開忠于當(dāng)世之君。」《紅樓夢》第六回:「這會子有人,我也沒精神了?!?br />5.心理學(xué)上指意識、思維或一般的心理狀態(tài)。相對于物質(zhì)或肉體而言。
《國語辭典》:意會(意會)  拼音:yì huì
心中領(lǐng)會。清。李漁《閒情偶寄。卷五。演習(xí)部。教白》:「此中微渺,但可意會,不可言傳。」
《漢語大詞典》:心識(心識)
(1).心志。 三國 魏 嵇康 《釋私論》:“然斯數(shù)子,皆以投命之禍,臨不測之機(jī),表露心識,猶以安全;況乎君子無彼人之罪,而有其善乎?”
(2).才智。 南朝 陳 徐陵 《為貞陽侯答王太尉書》:“孤雖庸薄不及通賢,猶曰生民寧無心識?!?隋 薛道衡 《隋高祖頌》:“至於入穴登巢,鶉居鷇飲,不殊於羽族,取類於毛群,亦何貴於人靈,何用於心識?”
(3).心智。 北魏 楊炫之 洛陽伽藍(lán)記·白馬寺:“有沙門 寶公 者,不知何處人也,形貌丑陋,心識通達(dá),過去未來,預(yù)覩三世?!迸f題 宋 蘇軾 《艾子雜說》:“數(shù)日,復(fù)又聞彼二人相謂曰:‘吾自食肉后,心識明達(dá),觸事有智;不徒有智,又能窮理。’”
(4).神志。 唐 韓愈 《進(jìn)撰平淮西碑文表》:“聞命震駭,心識顛倒。非其所任,為愧為恐。經(jīng)涉旬月,不敢措手。”
(5).意識。 許地山 《綴網(wǎng)勞蛛·換巢鸞鳳》:“ 和鸞 和 祖鳳 雖有主仆底名分,然而在他們底心識里,這種階級的成見早已消滅無馀?!?br />(6).道家指與實(shí)體相對的精神。 南朝 梁 江淹 《丹砂可學(xué)賦》:“輟陰陽於形有,傳變化於心識?!?/div>
《國語辭典》:神智  拼音:shén zhì
精神、智慧?!段簳>砣?。李先傳》:「三皇五帝治化之典,可以補(bǔ)王者神智?!?/div>
《漢語大詞典》:心趣
情趣;意識。 李大釗 《平民主義》:“那有詩的心趣的平民主義者,想沖著太陽飛,想與 謝勒 (Shelley)和 惠特曼 (Whitman)摶扶搖而上騰九霄?!?郭沫若 《文藝論集·文學(xué)的本質(zhì)》:“我們的心境呈現(xiàn)情緒狀態(tài)的時候,我們的心趣的進(jìn)行,根據(jù) 溫德 (Wundt)的分類,可得到七種的波狀線?!?/div>
分類:情趣意識
《漢語大詞典》:腦性(腦性)
指意識。 梁啟超 《論中國學(xué)術(shù)思想變遷之大勢》總論:“吾國民食先哲之福,不以宗教之臭味,混濁我腦性?!?王旡生 《中國歷代小說史論》:“吾國有 翟鏗士 、 托而斯太 其人出現(xiàn),欲以新小説為國民倡者乎?不可不自撰小説,不可不擇事實(shí)之能適合於社會之情狀者言之,不可不擇體裁之能適宜於國民之腦性者言之?!?/div>
分類:意識
《國語辭典》:人事  拼音:rén shì
1.人的作為?!睹献?。告子上》:「雖有不同,則地有肥磽,雨露之養(yǎng),人事之不齊也?!?br />2.世間的事。晉。陶淵明〈歸園田居〉詩五首之二:「野外罕人事,窮巷寡輪鞅?!固啤?a href='PoemIndex.aspx?author=17270' target='_blank'>杜甫 野望詩:「跨馬出郊時極目,不堪人事日蕭條?!?br />3.世路人情。唐。韓愈 題李生壁:「始相見,吾與之皆未冠,未通人事。」
4.禮物。元。張國賓《合汗衫》第四折:「有甚么人事送些與老爺,就放了你去?!?br />5.房事。《紅樓夢》第六回:「襲人本是個聰明女子,年紀(jì)又比寶玉大兩歲,近來也漸通人事。」
6.人員升調(diào)、獎懲、任免等事。機(jī)關(guān)中多設(shè)有人事處、人事科之類。
《漢語大詞典》:人事關(guān)系(人事關(guān)係)
(1).人與人之間發(fā)生的交往關(guān)系。 柳青 《狠透鐵》三:“甭把你狠透鐵的勁兒使在人事關(guān)系上啊!”《花城》1981年第6期:“是任務(wù)完成得好?是人事關(guān)系處理得好?”
(2).特指工作人員的錄用、工資、使用、調(diào)配、獎懲等隸屬關(guān)系。如: 小李 人在此地工作,但人事關(guān)系還在原單位。
《國語辭典》:自覺(自覺)  拼音:zì jué
1.自己察覺到,自己意識到。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假譎》:「魏武常云:『我眠中不可妄近,近便斫人,亦不自覺。左右宜深慎此!』」《紅樓夢》第三九回:「他們何曾聽見過這些話,自覺比那些瞽目先生們說的書還好聽。」
2.自己有所認(rèn)識而覺悟。《敦煌變文。維摩詰經(jīng)講經(jīng)文》:「即是眾生宿業(yè)深重,根智差殊,小果之徒,障累未除,不能自覺。又不覺他,因甚得見佛國嚴(yán)凈?!?/div>
《國語辭典》:心腸(心腸)  拼音:xīn cháng
1.心與腸,亦用以指心?!度龂萘x》第三三回:「吾欲托以后事,不期中年夭折,使吾心腸崩裂矣!」《永樂大典戲文三種。小孫屠。第五出》:「夫妻是宿緣,當(dāng)與你作宛轉(zhuǎn),放下心腸休憂,管教你成姻眷。」
2.心地。如:「蛇蠍心腸」。宋。蘇軾 次韻曹輔寄壑源試焙新芽:「要知冰雪心腸好,不是膏油首面新?!埂缎咽篮阊浴>矶?。李玉英獄中訟冤》:「那焦氏生得有六七分顏色,女工針指,卻也百伶百俐,只是心腸有些狠毒?!?br />3.心意、想法?!度辶滞馐贰返谒囊换兀骸附褚姸幌壬?,既無狎玩我的意思,又無疑猜我的心腸?!埂都t樓夢》第六七回:「紫鵑深知黛玉心腸,但也不敢說破?!?br />4.情緒、興致?!缎咽篮阊?。卷二九。盧太學(xué)詩酒傲王侯》:「嚇得知縣已是六神無主,還有甚心腸去吃酒。」《紅樓夢》第二九回:「心中正自后悔,無精打彩的,那里還有心腸去看戲?!?/div>
《國語辭典》:心法  拼音:xīn fǎ
1.宋儒指傳心養(yǎng)性的方法。宋。朱熹〈中庸章句。序〉:「此篇乃孔門傳授心法,子思恐其久而差也,故筆之于書,以授孟子?!?br />2.禪宗稱禪師不經(jīng)由語言、文字的方式所授予弟子的佛法。唐。李華〈潤州天鄉(xiāng)寺故大德云禪師碑〉:「心法傳示,為最上乘。」
3.佛教用語。將屬于精神和心理層面的現(xiàn)象歸為一類,稱為「心法」。有時也專指眼、耳、鼻、舌、身、意的認(rèn)識作用。
《國語辭典》:真空  拼音:zhēn kōng
1.完全無任何物質(zhì)存在的空間。
2.比喻完全沒有任何人、事物、權(quán)力等的地方或活動停擺的現(xiàn)象。如:「真空地帶」、「真空狀態(tài)」。
3.佛教用語。指一切現(xiàn)象都只是概念所構(gòu)成,沒有實(shí)體?!洞笾嵌日摗肪砣唬骸笍?fù)次畢竟空是為真空。」
《國語辭典》:封建  拼音:fēng jiàn
1.中國古時天子以爵土分封與人的制度。秦并六國后廢其制。西歐以中世(第四世紀(jì)起至第十五世紀(jì))為封建時代,當(dāng)時的社會稱為「封建社會」?!蹲髠?。僖公二十四年》:「昔周公吊二叔之不咸,故封建親戚以蕃屏周?!固?。柳宗元 封建論:「封建者,必私其土,子其人?!?br />2.比喻守舊沉腐的思想意識。如:「封建社會」、「在現(xiàn)代年輕人身上,男尊女卑的封建思維已不多見?!?/div>
《漢語大詞典》:知見(知見)
(1).見識;見解。漢書·文帝紀(jì):“令至其悉思朕之過失,及知見之所不及,匄以啟告朕?!?明 李贄 《史綱評要·宋神宗皇帝》:“ 介甫 之病,坐不近人情,故 君實(shí) 明快之言,如不聞也,然豈但 介甫 已乎,凡稍有知見者俱如是矣?!?魯迅 《墳·文化偏至論》:“往所理想,在知見情操,兩皆調(diào)整,若主智一派,則在聰明睿智,能移客觀之大世界于主觀之中者。” 郭沫若 《中國古代社會研究》第三篇第二章第二節(jié):“從這多數(shù)的征伐事項(xiàng)中,可以抽繹出下列的幾項(xiàng)知見。”
(2).看見,知道。 宋 羅大經(jīng) 鶴林玉露卷九:“時都統(tǒng) 馮湛 帳前適有一人在傍知見?!?span id="f2b72tl" class="book">《廿載繁華夢》第二回:“海關(guān)里有兩個冊房……一個是造真冊的,一個是造假冊的。真冊的自然是海關(guān)大臣和庫書知見;假冊的就拿來虛報皇上?!?陳殘?jiān)?《山谷風(fēng)煙》第三六章:“大嫂, 劉 家的事你也知道,家公家婆做過什么,你也知見?!?br />(3).佛教語。知為意識,見為眼識,意謂識別事理、判斷疑難。 宋 秦觀 《法云寺長老疏文》:“無前后來去之際,有解脫知見之因?!?清 龔自珍 《重輯〈六妙門〉序》:“不停心,則雖有無上知見,為煩惱風(fēng)動搖慧燈,若存若滅……制心一處,何事不辦,如開佛知見矣?!?/div>
《國語辭典》:空白  拼音:kòng bái
1.紙上沒有被填滿的部分。如:「畫面要善留空白?!?br />2.空無所有。如:「他在畫中留了一小片空白」、「他腦中一片空白?!?/div>
《國語辭典》:心境  拼音:xīn jìng
心中苦樂的情緒。如:「重游舊地,景物雖同,心境卻不一樣。」《兒女英雄傳》第二二回:「雖是各人心境不同,卻同是一般歡喜?!?/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