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184詞典 1分類詞匯 183
《國語辭典》:大雄  拼音:dà xióng
對佛的尊稱。如供佛的正殿為大雄寶殿。唐。王勃〈梓州慧義寺碑銘。序〉:「仁義沸騰,則大雄拯橫流之幣?!?/div>
《國語辭典》:忍辱  拼音:rěn rù
1.忍受恥辱?!逗鬂h書。卷五三。周黃徐姜申屠列傳。申屠蟠》:「玉之節(jié)義,足以感無恥之孫,激忍辱之子?!埂段宕菲皆?。漢史。卷上》:「石郎造晉起兵端,忍辱甘心父契丹?!?br />2.佛教用語。梵語k?ānti的意譯。謂忍耐迫害、苦難、虛榮、自大及種種誘惑,使心安住不受影響。為佛教修行方法六度之一?!?a target='_blank'>大智度論》卷一四:「我今求學佛道,當如諸佛法,不應起瞋恚如魔界法,以是故應當忍辱?!?/div>
《漢語大詞典》:修羅(修羅)
梵語Asura的譯音,“ 阿修羅 ”的省稱。意譯為“不端正”或“非天”,是古 印度 神話中的一種惡神,住在海底,常與天神戰(zhàn)斗。佛教采用其名,把它列為天龍八部之一,又列為輪回六道之一。 唐 呂巖 《敲爻歌》:“聲聞緣覺冰消散,外道修羅縮項驚?!?明 屠隆 《曇花記·西來遇魔》:“生平慾怒逞豪雄,貌似修羅氣吐虹?!?清 趙翼 《擬老杜諸將之作》詩:“總為修羅能障日,遷延釀禍至今貽?!?/div>
《國語辭典》:善根  拼音:shàn gēn
佛教用語。指沒有貪欲、瞋恨、愚癡的心?!毒S摩詰所說經(jīng)。卷下》:「以諸善根,濟無德者。」
《國語辭典》:善財(善財)  拼音:shàn cái
佛教《華嚴經(jīng)》中福城長者之子。出生時,家中自然涌現(xiàn)許多珍奇財寶,因而取名為「善財」?!度A嚴經(jīng)。入法界品》:「知此童子初入胎時,于其宅內(nèi),自然而出七寶樓閣,……又雨眾寶及諸財物,一切庫藏,悉令充滿。以此事故,父母親屬及善相師,共呼此兒,名曰善財。」
分類:梵語意譯
《國語辭典》:善才  拼音:shàn cái
唐代稱著名的琵琶師。唐。段安節(jié)《樂府雜錄。琵琶》:「貞元中有王芬、曹保,保其子善才,其孫曹綱,皆襲所藝。」后作為琵琶師的通稱。唐。白居易〈琵琶行〉:「曲罷曾教善才服,妝成每被秋娘妒?!?/div>
分類:琵琶元和
《國語辭典》:灌頂(灌頂)  拼音:guàn dǐng
1 金剛乘儀式。當上師向其弟子傳授一種新法門之前,所舉行的宗教儀式。上師以圣水灑在弟子頭頂,以象徵授予力量。2 隋唐時的高僧。為天臺宗五祖。俗姓吳,舊籍常州義興(今江蘇宜興),后遷臨海章安(今浙江境內(nèi)),故世稱為「章安大師」、「章安尊者」。
《國語辭典》:五蘊(五蘊)  拼音:wǔ yùn
佛教用語。梵語pa?ca-skandha的意譯。蘊為堆、積聚的意思。佛教稱構(gòu)成人或其他眾生的五堆成分為「五蘊」。分別為色蘊、受蘊、想蘊、行蘊、識蘊。其中除色蘊之外,其馀皆屬精神層面。色指組成身體的物質(zhì),受指感覺,想指意象、概念,行指意志,識指認識分別作用。由于每一種蘊,都是由許多分子積聚而成,故稱為「蘊」?!栋闳舨_蜜多心經(jīng)》:「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挂沧g作「五陰」。
《國語辭典》:經(jīng)藏(經(jīng)藏)  拼音:jīng zàng
1.佛教三藏之一,概括除了律藏以外佛所說的法。也稱為「修多羅藏」。
2.收藏經(jīng)典的地方?!侗笔贰>戆税?。隱逸傳。馮亮傳》:「乃焚于山,灰燼處,起佛塔經(jīng)藏。」
《國語辭典》:善意  拼音:shàn yì
1.好意?!稘h書。卷五四。李廣蘇建傳。蘇建》:「因厚賂單于,答其善意。」
2.善于揣測別人的意向。漢。王充《論衡。知實》:「臣聞君子善謀,小人善意,臣竊意之?!?br />3.《民法》上的概念系指不知情。
《國語辭典》:滅度(滅度)  拼音:miè dù
佛教用語。指滅煩惱、度苦海。亦指僧人死亡?!督饎偘闳舨_蜜經(jīng)》:「我皆令入無馀涅槃而滅度之,如是滅度無量無數(shù)無邊眾生?!挂沧鳌笀A寂」。
《國語辭典》:涅槃  拼音:niè pán
佛教修行者的終極理想。為梵語nirvā?a的音譯。意譯為滅、滅度、寂滅。指滅一切貪、瞋、癡的境界。因為所有的煩惱都已滅絕,所以永不再輪回生死。涅槃并非死時才能證得,肉身尚在者稱有馀依涅槃,肉身已死者稱無馀依涅槃。一般也用來尊稱出家人去世。唐。李華〈荊州南泉大云寺故蘭若和尚碑〉:「報年之限,涅槃之時,同于如來?!挂沧鳌讣艤纭?、「圓寂」。
《國語辭典》:本生  拼音:běn shēng
1.養(yǎng)子對親生父母的稱呼。如:「本生父母」?!端鍟?。卷五七。列傳。薛道衡》:「與道衡偏相友愛,收初生,即與孺為后,養(yǎng)于孺宅。至于成長,殆不識本生。」《唐律。卷一二。戶婚》:「若自生子及本生無子,欲還者,聽之?!固?。長孫無忌。疏義:「若養(yǎng)處自生子及雖無子,不愿留養(yǎng),卻遣還本生者,任其所養(yǎng)父母?!?br />2.人名。(Robert Wilhelm Bunsen,西元1811~1899)德國化學家。發(fā)明碳鋅電池、本生燈、鎂光燈,與克希何夫(Gustav Robert Kirchhoff)始創(chuàng)光譜分析法。
《國語辭典》:善知識(善知識)  拼音:shàn zhī shì
佛教用語。佛教稱能引發(fā)他人向上、增善去惡乃至證悟成佛的人?!洞蠓綇V佛華嚴經(jīng)》卷四六:「是故善男子應求善知識,親近、恭敬、一心供養(yǎng)而無厭足?!埂度辶滞馐贰返谌嘶兀骸肝疫@里有個海月禪林,那和尚是個善知識,送先生到那里去住罷?!?/div>
《國語辭典》:授記(授記)  拼音:shòu jì
佛教用語:(1)一種佛經(jīng)的體裁。為十二分教之一。指記載佛回答有關弟子等人死后往生何處的經(jīng)典。(2)佛對某菩薩預言其未來成佛之事,稱為「授記」?!斗殴獍闳艚?jīng)》卷三:「舍利弗問須菩提,言:『諸有住是三昧者,為已從過去諸佛授記已耶?』」
《國語辭典》:維摩詰(維摩詰)  拼音:wéi mó jié
人名。維摩詰為胡語的音譯。意譯為「凈名」、「無垢稱」。為維摩詰經(jīng)的主角。隨著《維摩詰經(jīng)》在中國的流行,經(jīng)中維摩詰居士的神通機智,深為中國佛教徒所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