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31詞典 11分類詞匯 20
《漢語大詞典》:成喪(成喪)
(1).成人的喪禮。禮記·曾子問:“ 孔子 曰:‘祭成喪者,必有尸,尸必以孫,孫幼則使人抱之,無孫則取於同姓可也?!?span id="ynoyisy" class="book">《東觀漢記·杜林傳》:“ 賢 見 林 身推鹿車,載致成喪?!?br />(2).謂齊備居喪之禮。禮記·喪大記:“五十不成喪?!?鄭玄 注:“成,猶備也。所不能備,謂不致毀、不散送之屬也?!?/div>
《國語辭典》:得失  拼音:dé shī
1.是非成敗?!妒酚?。卷六三。老子韓非傳》:「悲廉直不容于邪枉之臣,觀往者得失之變,故作孤憤、……十馀萬言?!埂冻蹩膛陌阁@奇》卷二八:「人生寄于太虛之中,其間榮悴悲歡,得失聚散,彼死此生,變形換殼,如夢一場?!?br />2.利弊、適當和不適當。《漢書。卷八。宣帝紀》:「高材好學(xué),然亦喜游俠,斗雞走馬,具知閭里奸邪,吏治得失。」南朝梁。劉協(xié)《文心雕龍。史傳》:「舉得失以表黜陟,徵存亡以標勸戒?!?/div>
《國語辭典》:興替(興替)  拼音:xīng tì
隆盛與衰廢?!缎绿茣?。卷九七。魏徵傳》:「以銅為鑒,可正衣冠;以古為鑒,可知興替。」宋。邵雍 和張少卿再到洛陽詩:「今日當年已一世,幾多興替在其中?!?/div>
《漢語大詞典》:失得
(1).失和得。指事之當否、成敗、利弊、優(yōu)劣等。易·繫辭下:“因貳以濟民行,以明失得之報?!?韓康伯 注:“得其會則吉,乖其理則兇?!?孔穎達 疏:“失則報之以兇,得則報之以吉?!?span id="0vuycoq" class="book">《后漢書·陳蕃傳》:“陛下宜採求失得,擇從忠善?!?宋 曾鞏 《永安縣君李氏墓志銘》:“性有能否,行有失得。一當於理,士有不克?!?span id="pmmj1ao" class="book">《醒世恒言·獨孤生歸途鬧夢》:“ 遐叔 見了這般險路,嘆道:‘萬里投人,尚未知失得如何,卻先受了許多驚恐!’”
(2).特指弊病、失誤。后漢書·王符傳:“﹝ 王符 ﹞志意藴憤,乃隱居著書三十餘篇,以譏當時失得?!?span id="qo0ib6z" class="book">《資治通鑒·漢獻帝建安二年》:“將軍舉動,不肯詳思,忽有失得,動輒言誤,誤豈可數(shù)乎!”
《漢語大詞典》:興壞(興壞)
(1).盛衰,成敗。史記·孟子荀卿列傳:“於是推 儒 墨 道德之行事興壞,序列著數(shù)萬言而卒?!?宋 葉適 《紀年備遺序》:“所以存世次,觀興壞?!?明 高啟 《送瀚公住靈巖》詩:“興壞俱空幻,登臨不用哀。”
(2).使衰敗者得以復(fù)興。漢書·路溫舒?zhèn)?/a>》:“故 桓 文 扶微興壞,尊 文 武 之業(yè)。” 宋 曾鞏 《左右司郎中制》:“創(chuàng)制之初,舉墜興壞?!?/div>
《國語辭典》:決勝負(決勝負)  拼音:jué shèng fù
決定勝負、成敗。如:「這是一場決勝負的比賽,大家無不全力以赴?!?/div>
《漢語大詞典》:豫事
(1).參與謀事。豫,通“ 與 ”。 漢 荀悅 《漢紀·平帝紀》:“ 莽 聞之曰:‘ 雄 素不豫事,何故在此間,請問其故?’”
(2).謂對事情的成敗預(yù)先有所謀劃。 清 張惠言 《與左仲甫書》:“識足以察之,權(quán)足以致之,是之謂豫事?!?/div>
《漢語大詞典》:愚勇
謂不計成敗而勇往直前。三國志·魏志·明帝紀“丁未,行幸 長安 ” 裴松之 注引 三國 魏 魚豢 《魏略》:“而 亮 ( 諸葛亮 )懷 李熊 愚勇之志,不思 荊邯 度德之戒,驅(qū)略吏民,盜利 祁山 ?!?/div>
《國語辭典》: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拼音:gǔ jīn duō shǎo shì,dōu fù xiào tán zhōng
形容以曠達的心境面對歷史上的是非成敗?!度龂萘x》第一回:「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國語辭典》:在此一舉(在此一舉)  拼音:zài cǐ yī jǔ
成敗決定于此次行動。多含有意志堅決,而不畏生死?!妒酚洝>砥?。項羽本紀》:「國家安危,在此一舉?!埂段宕菲皆?。周史。卷下》:「國家安危,在此一舉。」
《國語辭典》:不計得失(不計得失)  拼音:bù jì dé shī
不考慮成敗。如:「只要是決心要做的事,都要不計得失,全力以赴?!?/div>
分類:考慮成敗
《國語辭典》:得失成?。ǖ檬С蓴。 ?span id="uobyle6" class='label'>拼音:dé shī chéng bài
作為的成敗結(jié)果?!段倪x。陸機。五等論》:「五等之制,始于黃、唐;郡縣之治,創(chuàng)于秦漢;得失成敗,備在典謨;是以其詳,可得而言?!?/div>
《國語辭典》:得失在人  拼音:dé shī zài rén
人生的成敗取決于當事者的努力與否。唐。陳子昂〈與韋五虛己書〉:「仆嘗竊不自量,謂以為得失在人,欲揭聞見,抗衡當代之士?!?/div>
《國語辭典》:成事在人  拼音:chéng shì zài rén
事情的成敗,決定于人的意志。如:「愚公移山,精衛(wèi)填海,成事在人,大有可為?!?/div>
《國語辭典》: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拼音:chéng yě xiāo hé,bài yě xiāo hé
漢初蕭何薦韓信為大將軍,后又助呂后設(shè)計殺害他。典出《史記。卷九二。淮陰侯傳》。后用以比喻事情的好壞或成敗都由同一人造成的。宋。洪邁《容齋續(xù)筆。卷八。蕭何紿韓信》:「信之為大將軍,實蕭何所薦。今其死也,又出其謀。故俚語有『成也蕭何,敗也蕭何』之語?!挂啾扔鳛樽鍪鲁鰻柗礌?,反覆無常。元。無名氏《賺蒯通》第一折:「這非是我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故恁的反覆勾當?!?/div>
分類:成敗個人